植物学考研真题和答案: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元坝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19:17

适度规模  三链合一  农民主体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元坝经验”

 □省社科院调研组

 核心提示
农业循环经济是通过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高效利用技术,实现农业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形态。在国内外新的竞争挑战下,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筑农产品绿色竞争力的强力支撑。


广元市元坝区在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重点,以适度规模、三链合一、农民主体为基本特征的“元坝经验”,这些经验为我省其他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借鉴。


    多样化种养结合循环路径
元坝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属于盆周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近年来,元坝区围绕自身优势,按照“大力发展畜牧业,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的要求,坚持以品种改良为先导,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体,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种养结合为核心,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路径。
    一是就地结合、就地利用。主要根据周边农田、果园、池塘、林地资源的规模,确定养殖场的选址和规模,做到周边种植业完全有能力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养殖场的畜禽干粪堆积发酵后直接施用到周边农田、园地;在农田、果园地势高处建造储肥池,铺设灌溉管网,养殖污水经厌氧池发酵后,通过管网或自流或喷滴灌用于种植业。二是异地结合、综合利用。对畜禽排泄物超过周边承载量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园区,尽量在异地配套有相应承载利用能力的种植业基地,养殖场干粪通过发酵处理加工成有机肥,异地转运后施用到农田园地,养殖污水经过沼气工程治理,沼液通过槽罐车或管网设施异地转运到农田果园使用。三是分散处理、集中利用。对中小规模密集地区的养殖场,采取分散处理、收集处理的办法,推行畜禽粪尿污水干湿分离,通过集中发酵处理后运用于种植业基地。四是区域配套、循环共生。对资金、技术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养殖场,配套一定面积的综合性农、林、渔业生产区域,通过生物工程处理方式,将畜禽粪便分别转化成生物蛋白、有机肥料、沼气能源等,配套用于周边的种养殖业或用作燃气,实现局部区域内资源循环。五是生态养殖园区集中养殖。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引导人口密集区异地兴建生态养殖园区(场),实现人畜分离,改善农村环境;将分布在村中散养或列入禁养区的畜禽搬出院落,迁入养殖园区进行集中管理。六是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居民聚集区域及场镇周边等环境要求高、环保敏感的区域和高山水源匮乏区、高海拔地区,大力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生产营养价值高、富含微生物的有机肥,使有机物还田用于种植业。
    这种多样化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种养业成本节约,种养业发展,农民增收,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


    农业循环经济的破题之法
做“投入减法”,构建“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特色循环链。元坝区采取“人畜分离,粪尿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减排,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的生态化。实施“资源再用”工程,发展“林果工贸”综合利用体系。不仅对农业和畜牧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无害化的再利用,而且积极依托区域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在持续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实施废物循环,发挥“污染零排放、有机肥还田”的综合效应。把农牧业废弃物的多级资源化循环利用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来抓,对修建的大中型沼气池和户用沼气池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促进沼气池与养殖业配套。实施创新驱动,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内生化发展。元坝区近年来围绕“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省水、省料、省劳力,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殖效益,养殖粪污零排放),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力度,优先发展生猪“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和人工授精站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了猪肉品质和生产率,尤其推广的以生物发酵舍为核心的养殖污染零排放技术,促进了农业内部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实施原料替代,实现粮食主产区的畜牧收益。元坝区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提出了“立草为业、以草促调、以牧增收”的兴畜牧调结构促增收的发展之路,坚持“种草养畜、草畜配套、四季轮供”原则,创立了以种草养畜、秸秆过腹还田为核心的节粮型草食畜牧业生产模式。


    “元坝经验”的创新特征
“元坝经验”创新性日益显现,具有多个特征:
    一是相对集中,适度规模。根据深丘区的特点,元坝区采取了 “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区域规划布局,即在畜牧业上把全区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禁止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主要河流及干道沿线、城镇规划及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区域发展分散和规模养殖,而在适宜养殖区域,通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分散布局若干个建设标准化、适度规模化集中养殖的小区。
     二是“三链”合一,“三效”融合。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延伸农业产业链,就不可能使农产品具有高的附加值;不重视生态链和循环链,就不可能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元坝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创建了“三链”合一、“三效”融合的方式,即以优势特色农业为载体,围绕产业链,突出生态链,形成循环链,促进其融合互动,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目标。
     三是农户主体,多方共赢。元坝区在发展循环农业过程中,无论是现代农业基地建设,还是规模化养殖小区,以当地农民占了绝大多数,农民真正充当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角色,这就使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自身利益紧密相联,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2010年10月15日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