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防安全ppt:投资札记之二:选股没有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32:26



  投资札记之二:选股没有秘密

  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长期稳定的经营历史;高度的竞争壁垒,甚至是垄断型企业,最好是非政府管制型垄断;管理者理性、诚信,以股东利益为重;财务稳健;负债不高而净资产收益率高,自由现金流充裕;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企业。

  选股没有独门绝技看武侠小说,大侠似乎一定要拥有什么独门绝技,才能横行天下,那么投资选股有什么独门绝技让我们受益终身吗?

  在我理解,投资选股其实没有什么秘密,也没有任何一门绝技让你傲视天下,那些“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的企业就在你的面前,比如说,可口可乐,很多人都喝;吉列,男人都刮胡子;麦当劳,很多人都在吃;茅台好,全中国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例子。选择股票的标准,书上都有,很简单,至于我们如何从这些企业中挑选出中国上市企业的明珠,也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考虑这些问题。比如有人对茅台有异议,认为茅台不可能像可口可乐一样的增长,但是在长达10~15年的阶段内,茅台这样的企业是有可能获得非常好的回报的。又比如说招商银行,至少在我们看来,目前它确实是中国金融业中最好的企业之一。而且过去100年已经证明,一个银行如果有很好的文化、好的制度,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能够长期维持,银行业是容易做大的行业,如此,我们就挑了这个行业中我们认为最好的企业投资。我们是顺着这个逻辑在走,不依靠什么独门绝技。

  通常我们主动投资一家公司,看好的是其产品及市场竞争力,欣赏的是公司管理团队,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

  一、选对行业。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你所选企业所属的行业能否长期生存下去。比如银行业,以英国为例,100年前行业比重占15.5%,100年后占16.5%,这种行业是可以长存的。1900年,英国铁路业占49%的市值,100年以后只占0.34%;纺织业当时占5%,百年后变成0%。如果选择一个行业,100年前占20%,100年后这个行业变得比重很小或消失了,那么这种投资就容易失败了。有些行业变化很快,比如说高科技企业,它的发展周期很短,在这种行业当中投资就非常困难。另外,周期性最好是弱周期性的,就是说经济好的时候,它有不错的销售,当碰到差的环境时,它还有很好的回报。投资这种行业中的企业,胜算应该更大。

  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性。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成长性都很好。比如说招商银行、万科、等等,至少从财务报表看,增长都十分迅猛,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能够持续增长,这一点很关键。

  二、选对企业。

  1. 所选企业必须有一个广阔的市场,有足够的广度和宽度。比如消费品行业,周期很长。如果持续发展二三十年,那么消费品特别是的周期就会有二三十年。而且,越是高档奢侈品,它的增长就会越快。

  2. 要能够抵御通货膨胀。投资的企业它的产品一定要能够提价。能否提价,这是竞争胜出的关键。很多世界级的老品牌都会定期提价。如果提不了价,那么你的投资可能会发生很大风险。茅台一般两年就会提一次价,70年代卖五六元一瓶,现在市场价是538块,30年时间涨了约80到100倍。贮存15年的茅台酒三千多元一瓶,80年的大概八万多人民币一瓶,这种企业容易长期生存。

  3. 是某种意义上“不死的企业”。一千多家企业摆在你的面前,你需要判断哪些企业能够长存下去,或者尽量地长存下去。当然,所有生命都有生命周期,企业不会有不死的,但是我们挑选的企业最好是能够穿越足够长的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假设茅台能够存在100年,我们就买它。一方面它存在的概率很大,另一方面它最近10年能高速增长。这就是最好的投资对象,长期看没有风险,短期看增长很快。

  4. 企业要有足够的净利润,最好是轻资产型的。比如说像茅台,原料基本上是用当地的高粱加赤水河水酿造,成本大约每吨9万元,现在每吨要卖71.6万元,加上老酒,平均每吨80万元。企业不需要持续很大的资本投入,又有不断地现金流来,这就是一个好企业的标准。

  5. 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有很高的行业壁垒。这种企业护城河足够宽,产品的垄断性足够强,是长期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强势企业,比如沃尔玛、可口可乐。它们都拥有别人无法复制和替代的独特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6. 企业有很好的ROE(净资产回报率)和ROE上升的能力。ROE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选择的企业应该是没有负债的,现金流均为正值,比如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别说负债没有,账目上都是预付账款,有巨额的真实收益。当然,处于扩张期需要大量现金的企业,比如万科和招商银行,需要另行分析。从字面上解释,ROE是股东投入所获取的回报。

  三、选对团队。

  巴菲特挑企业,挑管理层,是挑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嫁给的这种。可见他对企业团队的重视程度。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好的领袖,好的文化,然后能够让企业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企业领导层必须诚信,具有专业能力,勤奋,战略正确,并愿意为股东创造价值。

  企业如人,个人的优秀品质,比如天真、质朴、待人真诚也应是好企业所具备的。好的企业必须拥有一些质朴的东西,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相反,老谋深算的企业总存在着问题。

  这些品质体现了企业的透明度,好的企业不怕给大家看,不好的企业则惧怕透明。

  四、选对价格。

  尽量从低点买入。但是,这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沃尔玛,30年时间涨了1343倍,我们要在其中等一个低点,是很困难的。所以在我看来,在上述四个选股标准中,选对价格这一点是最为次要的。因为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如果一个企业足够伟大卓越,什么时候买入都是好机会。只要我们能够买到伟大的企业,就拥有了足够抵抗风险的能力,高PE也能够变为低PE。

  在中国未来20年当中,业找一些龙头企业,银行业找一些龙头企业,保险业找一些龙头企业,消费品业找一些龙头企业,金融服务业找一些龙头企业,垄断行业找一些龙头企业,做一个组合,持续投资,我认为这样胜出的概率应该非常大。

  我这样理解华侨城中国今天以及未来最紧缺的可能就是可供开发的土地。中国的平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12%,且90%可供利用的平地面积集中在沿海地带。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已经失去了1500万公顷的土地,到2005年中国农耕地的面积只有1.22亿公顷,政府表示一定会守住1.2亿公顷的底线。

  如果守不住会出现什么情况?中国的人均平地面积不到900平方米,如果中国将进口农产品的比率提高到70%,中国粮食进口总量将是目前国际粮食贸易总量的2倍以上,因此中国不可能把更多的耕地转化到工业化建设方面,所以谁能拥有最好的可持续经营的优质土地资源,谁就能在长期的经营当中胜出。

  我们来看看华侨城怎样经营他们拥有的土地。深圳华侨城持续用20年时间来开发经营5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已产生100亿左右的利润,以后还将通过旅游、酒店和地产产生更持久的赢利。如果我们换一个房地产公司,它可能盖完房子卖掉算完,在全国的房地产企业中,有谁能够像华侨城一样持续经营好土地?也许,正是华侨城持续经营宝贵土地的能力,才有了后续的北京欢乐谷、上海佘山与成都项目,也才有了8平方多公里的东部华侨城的建设。东部华侨城,据估计在未来15年内可增加275~315亿的综合收益,的通过可能将使这些土地能作为有效率的经营性资产长期的运行下去。

  从持续经营土地的角度华侨城已是让人尊敬的好公司了,我们再看看它所拥有的这些土地的长期价值。目前中国的平均城市地价在每平方米1200元人民币上下,到2030年人口高峰时,中国完成工业化,城市人口将可能超过12亿。如果中国为保住基本农产品供应,则在未来可继续占用的平耕地面积仅有0.02亿公顷左右。如果到2030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5%,GDP的规模将扩大近8倍,中国城市房地产价格及大城市中心地带的地价上涨幅度还会更高。而华侨城能持续经营的土地全在中国最核心的城市,有些项目本身就是地王所在,是实质性的财富增值之所在。

  如果我们的投资想持续20年甚至更久,华侨城无论如何,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

  [备注:本文不构成买卖股票的建议,特此声明!]2007年3月14日宁波银行招股意向书有感2007年7月9日要参加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行人预路演推荐会,提前一天细致地翻阅了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对其中的几个数据印象深刻。

  一是总的不良贷款比率。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年的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仅为0.96%、0.61%和0.33%,拨备覆盖率则分别达到200.69%、271.48%和405.28%。

  而截止2006年12月31日,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为3.02%,平均拨备覆盖率114.40%。

  二是高端客户的不良贷款比率。截止2006年12月31日,“个人VIP”、“白领通”和“贷易通”共为宁波银行贡献贷款46.5亿元,占全部个人贷款的57.2%;不良贷款比率仅为0.06%,低于个人贷款0.28%的不良贷款比率。同时,这三个品种还为该行带来了8.7亿元的存款,占全部个人存款的9.4%。

  三是盈利能力。宁波银行2006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79%,资产收益率为1.28%,远高于上市A股银行的平均17.33%和0.65%的水平。

  四是股权结构。宁波银行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比例高达19.4%。该行第一大股东宁波市财政局持股比例13.17%,第二大股东华侨银行持股比例12.2%,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

  五是跨区域经营的第一站就是上海。已批准设立上海分行,实现了宁波银行的跨区域经营。

  为什么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相比A股上市银行平均比率为低?我们有一些亲身感受。东方港湾的客户分布区域主要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与我们早期合作的几个客户中就有一个宁波的客户,从这位重要客户开始,我们陆续与不少的宁波企业家合作。我们自己切身的感受是,宁波的企业家非常懂得经商之道,严谨细心,一旦确立合同,都会严格执行,从没出现开始掷地有声,到最后却不愿履行合同的事情。宁波的商业环境与信用环境应该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据说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最佳的城市是上海,宁波第二,我想深圳应该能排在前几名,我们从自身业务角度感受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我们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宁波的民营企业家比例有可能是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最高的,换句话说在中国核心城市中,宁波有可能是亿万富翁人数比例最高的城市。截止2006年6月,宁波的民营经济实体占全市37万余户各类经济主体规模总数的96%。2005年,民营经济对宁波市GDP贡献率达到84%。我和同事在宁波的时候,曾有人开玩笑,我们每碰到10个人,或许就有一个亿万富翁。这也许就是以主要服务中小企业及个体私营业主的宁波商业银行表现得如此有活力,赢利能力卓绝的原因。

  宁波银行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比例分别为2.1%与17.3%,这种持股比例使宁波银行上市后一定会造就多位千万、亿万富翁。据说由于一些内退员工没有从中享受到利益,有人开始质疑高管在发行中有违规行为,并提出高管的持股量违规翻番的问题。不过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如果严格放在聚光灯下,很可能存在。但历史地看,民营银行上市,实行股权激励,总该有第一次。因此,宁波银行的高管持股问题,只要合规,不违法,就不应该穷追猛打。

  宁波银行的这种股权结构,在国内上市公司中非常少见。在我们关注的几家主要上市公司中,完成股权激励的与烟台万华的股权结构与此类似。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良久,为什么烟台出现过这么多好企业?为什么张裕与烟台万华的股改相对茅台、云南白药等企业较为顺利?

  在烟台的时候,我曾到明代狼烟墩台的所在地烟台山,参观了1862年烟台开埠后,英、美、法、日等16个国家相继在烟台山上和山麓建造的领事馆、教堂和邮局。看着三面临海的烟台山前的港湾,我在想,可能就是因为烟台自唐代以来便是我国通往国外的重要港口,是我国东渡日本、朝鲜的三大出海口之一,是中国同日本、朝鲜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862年烟台被辟为商埠,由此,烟台人也许才变得达观、开明、包容、清爽、进取。

  孙中山先生在1916年曾描述宁波人:“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能让中山先生如此称颂宁波人,可能与宁波人吃苦耐劳、敢冒风险、忠于职守、勤劳敬业的美德与据此成就的事业有关。在历史上曾负有盛名的十大商帮为山西、徽州、陕西、福建、广东、江西、山东、苏州,还有浙江的宁波、龙游。宁波帮为什么经久不衰并能够演变成现代商业文明?这可能与当地的地理、历史、人文、工商文化传统底蕴及重商、亲商等传统价值观有关。

  据说很多上海人的祖籍在宁波,我们最早期合作的客户宁波宝云集团的戴永丰董事长就是随父亲闯荡上海后,又回到宁波开创事业。溯根逐源,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第一站就取道上海,这里有胜出的先机。

  [备注:本文不构成买卖的建议,特此声明!]2007年7月8日宁波银行预路演推荐会印象据说宁波银行是高华在国内独自承销上市的第一家公司,而外资行对出席会议的身份要求又特别严格。多亏了朋友邓伟的帮忙,才能进入会场参与宁波预路演的推荐会。

  整个会听下来,与我曾参与的其他的会议有所不同,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如下:一是陆华裕董事长演讲,提及的宁波银行的第一个卖点,就是股权与治理结构与其他银行的区别。我们在投资招商银行的时候,也曾感到这可能是一个硬伤,其行长来自于上级任命,还是具有不确定性。当然,招商银行“树干”型的企业文化,能保证其不会随高管的自然更迭而受太大影响。

  而宁波银行高管与员工持股比例合计19.4%,高管年龄平均40多岁,保证了真正的银行家,不会走“仕途”之路,安心一辈子做银行。我理解这点非常重要,一个人想一辈子做一件事和朝三暮四,那将会极不一样。做银行理念很重要,对银行的理解,对银行的定位,对银行的心态,角度不同导致的结果迥异。从治理结构的角度,宁波银行具备了更稳健更长远发展企业的组织保障。

  二是异地扩张问题。有人问宁波银行是否可以适应在其他地区的竞争。陆华裕董事长讲,他们进入上海后发现,那里的市场比宁波还大,大的银行只关注大客户,对2000万人民币以下的客户,根本无暇也不愿顾及。

  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资金规模小,成本高,业务量大,一般的商业银行根本没有能力顾及。宁波银行找到了一套管理办法,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同时,又能控制风险。比如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完善,他们就通过用水量、用电量等指标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对贷款的行业有限制,有些行业扶植,有些行业坚决不贷,比如回收周期长的酒店业就禁止放贷;不给经营周期2年以下的企业贷款。

  在长期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银行业务服务中,宁波银行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优势。宁波商人是全中国最精明的群体之一,他们每一笔钱的使用,算得都清清楚楚,考虑得非常全面,宁波银行就是在这种“精打细算”的商业环境中成长起来,并且它面临的激烈竞争程度不亚于上海。所以,宁波银行在宁波建立的竞争优势特点,在其他地区也会得以体现。而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银行业务无论是上海、杭州还是南京做都做不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未来银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个人客户、基础客户是发展中间业务的基础,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只相当于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经营水平,今天美国的商业银行已是综合全面发展,宁波银行知道自己缺什么,就请什么人,宁波银行已聘用了来自新加坡的9个人担任公司中层领导,帮助公司发展。

  在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银行业务服务中,IT技术的高低决定了银行服务水平的高低。产品容易复制,但服务很难复制。宁波银行有它自己的特色。

  另外,董事长陆华裕先生与行长俞凤英女士,回答问题时,其温文尔雅、礼貌待人、逻辑清晰、回复严谨,从未遗漏任何一个提问问题的细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就是陆华裕先生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让我感受着一种宁波人温和、实在、谦逊、低调的风格。

  [备注:以上只是现场的几点印象,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2007年7月10日招商银行的未来没有事物是永恒的,招商银行也一样无法确定自己的未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有人类存在,银行业就会一直发展下去。某种意义上,“银行业的未来就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见《银行业的未来》第71页)。

  过去100年,银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按照2005年晨星公司的数据,在2005年按资产排名的10家最大的公司中,其中有8家是金融集团企业。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中资产最大的10家公司中,有9家是金融企业。过往的常识也告诉我们——银行业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投资顶尖的银行会有丰厚的回报。

  那么,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判断国内哪一家银行是最优秀的,找到其中的冠军,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以我们的角度,无疑招商银行是其中的佼佼者。银行业是靠信用和信誉生存和发展的行业,源于招商局悠久历史文化的招商银行,有一种在中国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力量。而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局国际、招商银行、招商地产、招商证券、赤湾、中集以及早前的平安保险等等,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名列前茅的企业,一家好不说明问题,但如果一个企业群中绝大多数出色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招行作为国内最先实现业务转型的商业银行,得益于扎实的个人客户基础、先进的IT平台和优质的客户服务,在国内个人业务和中间业务中品牌优势显著。国外成熟市场中间业务的占比为30%~40%,花旗银行80%的利润来自中间业务,恒生银行为40.26%,法国兴业银行达到43.62%,而招行为国内最高的10.1%左右。在最信任银行的排名上,中国中高端商务人士最为青睐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其次才是汇丰、花旗、渣打三家老牌外资银行。对于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高端人士最为看重这家银行的信誉,其次是理财产品是否带来高收益以及理财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再次才是风险和高质量的服务。

  对未来中间业务贡献最大的是信用卡业务,麦肯锡提供的数据也支持这种分析与判断。从全球来看,信用卡业务愈来愈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是目前主导美国信用卡业务的金融服务巨头,目前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已占纯利润的1/3。而美国另一家主业集中于信用卡业务的公司——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mpany)发行的“运通卡”利润已达到占公司全部利润的70%。2006年,招行信用卡发卡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超过前三年的总和。招行流通卡占发卡总量的70%以上,其中每个月使用一次信用卡的持卡人占到45%~50%。从2003年到2006年间,招行信用卡刷卡消费每年都要翻一番,2006年当年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创造了单月消费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纪录。据统计,招行白金卡客户的月均消费2.5万元,金卡客户和普通卡客户的月均消费分别为3000元和600元,每卡平均月消费金额近1200元人民币;招行信用卡客户中超过35%的人月收入达到8000元人民币;乐于透支消费的21~30岁的年轻人占据了持卡人总数的62.7%,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目前,招行信用卡的呆账率不到1%,低于国际同业4%~6%的平均水平。

  美国第一资讯国际公司2007年初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电子支付方式的前景表示乐观。参与调查的152家银行高级管理人员,85%的受访者看好中国信用卡市场前景。目前,有超过10亿张银行卡在中国市场上流通,仅在2006年,中国就发行了超过2亿张新卡,其中约5000万张信用卡,信用卡数量上升了39%,而招商银行2006年发行1034万张,占据了信用卡市场20%的份额,这种趋势支持了招商银行的领先地位。“快速的发展和优异的成绩,使招行信用卡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金融品牌,近年来在VISA、MasterCard、胡润财富调查机构等各类权威调查中屡获‘最佳双币卡成长奖’、‘最受欢迎信用卡’、‘最佳信用卡营销案例’、‘最佳服务精神奖’等殊荣”(见马蔚华《以国际智慧抒写中国精彩》)。目前中国银行的此类业务盈亏平衡,而招行2006年信用卡业务已盈利约一亿人民币。麦肯锡估计,到2013年,中国的消费者信用卡利润可能达16亿美金。

  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某种意义上银行业是一种周期性行业,“逃脱周期性陷阱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多样化的收入流,如果业务的一部分出现不合理变动……我们只需简单地把资源转向竞争环境比较合理并能产生稳定的收入的业务领域即可”(见《银行业的未来》第180页)。中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路途艰难、遥远,最终招行的竞争力可能取决于涉及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的业务能力,招行具备实现综合经营的潜质。虽然“招商银证通”业务受到影响,但招行与招商证券合作密切的“招商受托理财计划”较好地展现了招行强大的个人银行业务和市场营销能力。2005年12月13日,招行收购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0.1%股权在证监会已获批。招行上市前曾通过新江南公司间接持有招商、长城两家证券公司和多家基金管理公司股权,为了更好地突出主业形象,招行在上市前已将上述股权剥离。目前招行正在选择与美国保险公司合作,重新打造一个核心品牌。不过,招行也存在扩张不足的风险。我曾向一位担任招行支行行长的朋友请教——招行怎样才能成为中国的汇丰?他回答说:首先要脱离招商局,规模扩张和溢价融资是银行业的主要投资要点。目前招商局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共持有招行21.47%的股份,如果不断溢价融资,将持续摊薄招商局股权,而对不愿放弃控股权的企业,少融资走内生性增长的道路也许是最佳选择,但这样可能会贻误最好的并购与发展机遇。

  不过,从控股权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判断一下招商银行该值多少钱。截止2007年8月3日,招行市值4411.13亿人民币,相当于4411.13/7.565=583亿美金,假设中国能成为全面市场经济国家,外国资本能相对宽松地收购中国的金融企业,一个国外的金融集团只要拿出120亿美金,就能控股中国第六大、未来20年中国可能发展最好、盈利能力最强的商业银行。这个价格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低廉。

  当然,从另外的角度,如果2007年比2006年利润增长一倍,从PB的角度短期看可能招行是高估了。简单推算:200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纯利是70.12亿人民币;2006年股东权益是550.98亿,如果2007年相比2006年纯利增长一倍达到140.24亿,并且不派发当期股息,那么股东权益达到550.98+140.24=691.22亿;按照A股2007年8月3日收市价格33元计算的总市值是4411.13亿;那么P/B=4411.13/691.22=6.38倍。

  汇丰控股过去10年的PB——最低1.7倍、最高3.6倍,我没有更全的数据,不知道处于腾飞期的汇丰市净率的数据情况。目前的中国备受世界注目,而我们的强劲增长有可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得以延续,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估值中国的商业银行对每一个从事投资的人,都是严肃的挑战。

  当然,对“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的银行家来说,上述估值的问题也许不会困扰他们,他们肩负的是重建中国金融生态环境、解决沉重历史问题、推动金融体系转型、推进商业银行信息化、资本化与国际化等更为重要的历史重任,他们需要努力工作以迎接不断来临的严峻挑战,而这也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面对困难,高瞻远瞩、永不懈怠、永远努力的招商银行!

  [备注:本文不构成买卖建议,特此声明。]2007年8月3日有感深圳发展银行的新业务老股民多数都对深圳发展银行有种怀旧的感情,我也不例外,1996年也在000001身上赚了些钱。许多深圳人靠着它攫取了人生第一桶金。前些天一个想与我们合作的“准客户”来,很自豪地告诉我,他还有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原始凭证……

  近些年,没有投资发展银行,但“旧情”让我们持续关注它的业务发展。2004年年底,当美国新桥投资(Newbridge Capital)最终以12.35亿元的代价获得深发展17.89%相对控股权时,我们寄希望它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所以,只要有时间,每次深发展开投资者见面会与股东大会,都会去。一方面是关注企业本身的业务进展,另一方面是关注一个国际化管理团队,怎样面对内外的竞争?怎样思考中国银行业的未来?

  对法兰克·纽曼先生——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印象深刻,温文尔雅、内敛、智慧。每次见面会,老人都颇有耐心地向投资者答疑,我们的问题则集中在他怎样思考中国银行业的未来。

  深发展国际管理团队上任伊始,首先提出的就是“One Bank”理念。其要诀是深发展要做一家统一的银行,总行和各分支机构要处于统一的管理平台上,遵循一致、标准的控制体系。与此适应,深发展实施了内控制度的变革,构建垂直化的财务和风险管理模式。另外也灌输平等的精神与意识,听在深发展稽核部门工作的一个朋友介绍,原来在深圳中心区发展兴苑的房屋分配是按照级别,新桥来了后,改为抽签决定,所以他们这层的员工觉得工作着有希望。

  深发展在变化。2005年9月,深发展与全球消费金融巨头GE Money签署了《认购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GE Money将向深发展投入总认股金额1亿美元,占股近7%。牵手GE,可能为深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以前的印象,新业务招商银行比较超前,但新桥入主的这几年,至少在深圳,你能明显感受到深发展的炯炯逼人之势。

  如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推出的前景广阔“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力求打造“贸易融资专业银行”形象。“供应链金融”是基于对供应链结构特点、交易细节的把握,对供应链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稳固和流转畅顺,有利于供应链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以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的、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

  2006年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借鉴国际惯例,推出的“双周供”的房贷业务。“双周供”,即每两周还款一次,由此可以节约利息支出。以50万元住房按揭贷款为例,按30年贷款期限、6.12%基准利率计算,按照传统等月本息还款方式,每月还款额为3036元;如选择“双周供”,还款1518元,在月还款额相同情况下可以节约115186元的利息支出,节息比高达19.42%;总还款期也从30年减少到只需24.7年。这款旨在降低个人还贷总额、减少还款时间的房贷新品,势必让深发展立于深圳房贷市场房贷客户争夺战的有利位置。它不仅可以使深发展加速本金的还款频率,缩短还款期限,节约客户对银行资金的实际占用,还可以吸引到其他银行的客户。

  2006年10月27日,由GE Money搭桥,深发展与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合作推出双币种联名——沃尔玛畅享卡,并由GE Money为该卡提供支持系统,而沃尔玛正是GE Money全球零售卡项目的合作伙伴。这个周末,2007年9月8日去深圳山姆会员店购物,买单处看到工作人员在长长的人龙前推销沃尔玛畅享卡。1%的现金回馈,还是吸引不少人去开卡。深发展已经在与GE Money进行包括房贷集中化项目、财富管理等多个项目的合作。同时GE Money已经参与到深发展银行管理系统的整合之中,深发展的内控与稽核系统已经提高到业内最高水平并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肯定。

  美国新桥投资是一个由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和布兰投资公司发起设立的私人权益资本。对权益投资公司而言,在短的时间获取高的投资回报可能是其最高目标。但从深圳发展银行展现的面貌来看,新桥管理团队是有战略眼光、丰富经验和极高的管理水平,他们也为深发展确定了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的发展方向。

  我们从新桥与GE Money身上,看到了外资致力于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在产品设计与创新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但从竞争的角度看,当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时候,当金融服务领域真正的战斗打响时,中国的能否及时应变,不断擎出自己创新的产品与武器以适应新的竞争与挑战呢?

  [备注:本文不构成买卖股票的建议,特此声明!]2007年9月10日参加平安保险2007中期业绩公布及分析师午餐会引起的联想2007年8月17日10点15分坐上去往中环的船。从海上回望深圳,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其繁华远超过对面的香港元朗。想当年,追求幸福生活的偷渡者正是从蛇口下海,经过眼前的这片海域游往屯门,而如今这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如果是晴朗的夜晚,在香港元朗从深圳湾遥望深圳,你也许会对这个不停产生巨大变化的城市充满惊奇与眷恋。

  11点15分到中环码头,本想一路走一路看香港的景致与人文,香港的路牌非常清楚,城市设计极为人性化,问路一般人们都会很热情地帮助你,但耐不住朋友谢先生的盛情,只能坐车让他送我到港岛的香格里拉酒店。到5楼B厅,正好遇到在平安保险相熟的朋友,未登记她就帮我拿了一个同声翻译器,步入会场落座。不久陆续人到,与2004年参加股东会情形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们这一桌大陆来的投资者占了一半还多,不像早年孤零零仿佛就我一个外人。中国的金融业相比贸易、三来一补的企业以及做实业的应该是开放较晚的。以研究报告为例,目前我们很少能读到境外大行的中文研究报告。随着规模与市场市值的增长,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像日本的投资者经常读境外大行的日语报告一样,读到专门用中文书写的重量级研究报告。当然,这样国内的股票研究机构,将面临直接而严峻的挑战,充分竞争总是会给最终产品的使用者带来收益。

  12点20分平安保险的高管就坐主席台,主席台除马明哲是土鳖外,其他全是喝过洋墨水的。平安保险高管构成应该是马明哲先生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道德方面的风险。马明哲先生应该是中国金融界比较早放眼看世界的人,当然,他能在平安贯彻他的想法并能坚持实践,也与他对中国官僚文化的领悟与把握密不可分。他身处中国巨变的大背景下,20多年不倒,能如此游刃有余又持有理想,非常不容易、让人极为敬佩!

  平安2007中期业绩公布及分析师午餐会12点30分开始,非常准时,不像我晚上刚刚与会的联办组织的“中国证券市场18周年庆典”活动,说是17点30分开始,推后了差不多1个小时。在“守时”方面,我们确实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12点30分平安保险的高管开始进行2007年中期业绩的发布会,马明哲先生用流利的英语发言。我的一个君安同事,早年和马明哲先生是一个车队的,据他说,还是他将马明哲先生招进车队开车的。如果属实,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证明马明哲先生是多么的了不起。马明哲先生能从一个司机成长为中国最具国际视野的保险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所面临的挑战、付出的艰苦努力甚至被怀疑与妒嫉,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每次听到平安保险的司歌——“……诚实、信任、进取、成就,我们的心愿永远不变。让每一个早晨与平安相见,人生拥有温馨的家园,让每一颗心灵与平安相连,生命书写辉煌的诗篇……越过了多少风风雨雨,踏平了多少坎坎坷坷,群星已汇成灿烂,明天的拼搏是永恒执著。啊,相聚在今天,啊,群星正闪烁……”我都很有感觉,歌词中的某些句子也许正是马明哲先生的人生追求与写照。从马明哲先生,也让我想起从未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但并未妨碍他执掌世界上规模第三的金融巨头的汇丰前任董事局主席庞约翰先生,在清华听过一次他的EMBA班演讲——从轮船的服务生开始他灿烂的职业生涯。保持梦想,永不放弃,命运的惠顾,这可能就是人类中极少数人如此有成就的原因。绝大多数人遇到逆境挣扎一番,不行就会颓废,只有有信念、有追求、有梦想的人才能有新的生命、新的开始,才有人格魅力让我们敬仰。

  这个会在香港召开的同时,也在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上海厅进行同步视频会议。提问环节,我们可以看到香港与上海两地人员的差别,以前没有机会让我们比较:提问题的角度、方式(上海方提问题的口头禅是领导如何)、着装、修养、幽默程度等等,随着更多的“海龟”股回游中国,这方面的交流一定与日俱增。

  而今天香港这边有意思的是快到下午2点,我们这桌的香港人几乎走光。股市连续大跌,让他们魂不守舍。这次会议安排在12∶30~14∶00这段时间召开,不知是否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股市危机有关。听香港的朋友讲,这样的下跌肯定会让做窝轮、透支与垃圾股交易的人倒下一批。遇到这样的事,透支盘容易引发连续止损交易,对面临不断赎回的各类基金挑战显而易见,甚至由此引起的信贷紧缩,将冲击各类依赖低息贷款的活动,从私人股本并购到对冲基金的举债交易战略。不过,这都是金融岁月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相信这不久又会成为历史,人类有很强的创新与修复危机的能力,危机总会过去,我深信!而对没有用金融杠杆的投资者来说,持有最优质的企业与稳定的心态或许就是渡过难关的保障。

  14点10分从金钟开始往深圳走,上地铁下地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到了2007年8月15日开通的深圳福田口岸。据说益田路地下的枢纽工程搞好后,深港两地旅客一地两检,坐上高速列车仅需30分钟即可互达市中心区。从深圳到香港,从香港到深圳,你可以感受到这世界变化真快。最近有香港媒体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已向中央政府申请,向为数约200万的所有深圳户籍人口,发出可多次赴港的电子入境卡,让深圳人可随时使用e通道赴港旅游消费,消息称若申请得到中央支持,最快可于今年10月的特首施政报告中宣布,分阶段付诸实施。让深圳户籍人口自由赴港,等于把深圳变成香港的后院,全中国尖端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目前已会聚在深圳,他们若可以手持电子卡用e通道随时赴港消闲、购物、投资、置业,建立人际网络,一有机会便可透过专才、优才或投资移民等计划,正式融入香港,香港的竞争优势将可和深圳结合起来。

  当年,许多人宁愿失去生命也要泅海偷渡,当年的小渔村——深圳今夜的***与中国660个城市一样璀璨。也许20年后,港深一体真的会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富裕的城市之一,那时候我的祖国又会成为什么样呢?愿上天祝福我们!

  [备注:本文不构成买卖的建议,特此声明!]2007年8月17~18日对贵州茅台“乔洪事件”的分析和评论贵州茅台最近发生的“乔洪事件”,导致媒体及市场上关于茅台总经理乔洪有经济问题的传言很多,这两天其股票也一直停牌。大家都知道,贵州茅台是我们投资组合中相对重仓的一只股票。很多朋友可能会很担心,是不是茅台公司出现了重大的问题?我们特此向大家谈谈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和对此事的看法。

  从公司对传言的态度,以及我们通过一些渠道了解的情况,我们相信此事不是空穴来风,加之公司原定于5月19日召开的股东会很有可能推迟举行(尚未公告),说明确有不正常的事情发生了。至于事情的原委,恐怕只有公司高层少数人才清楚。

  我们仔细分析了公司这几年的财务状况,也综合我们各方面的信息,加上这几年我们对茅台公司的长期跟踪,我们相信: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存在造假的可能!

  公司上一届管理层的核心是季克良,不是乔洪。目前公司处于新老管理层交替的过程中,袁仁国将很有可能取代即将退休的季克良成为新一届管理层的核心。

  我们认为茅台的核心是:高端白酒的盈利模式、上百年来形成的品牌强势、崇高的国酒地位及其特殊独特的地理位置等造就的近乎垄断的产品形象。近几年茅台的销售情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一季度茅台的预收账款在去年底21.4亿的基础上增加到22.88亿元。而更关键的是,我们认为:茅台的核心竞争力是和现在的管理团队没有紧密地关联的,个别管理者的变动不会对公司的经营有重大的影响。

  甚至,我们认为,现有的管理团队在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此事能促成公司在未来形成一个更好的团队,茅台公司的价值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此次事件不影响我们对茅台公司长期价值的判断。因此,如果股价出现下跌,反而是介入的好机会。

  2007年5月11日关于茅台事件的理解2007年5月31日一位朋友给我留言:“茅台在投资界已经深深地贴上了您但总的标签,但是这段时间茅台传言纷纷,真希望能看到您的文章,为我们答疑解惑。”

  我想说明的是:长期持有茅台的朋友很多,如林园(他也时不时打电话问我茅台的事)、盈信创投公司、百山创业公司,还有我的老同事陈戈的基金等等,所以不能说“贴上了但总的标签”,当然,我们与前述三者可能最重大的区别在于:在这几年中,我们一直在持续地买进它,至今依然如此。但同时我也想说,不仅仅是茅台,我们在招行、万科、招商地产、与烟台万华等等的投资上也是如此,只不过,我们最愿意拿茅台说事。为什么?因为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最高的股票之一,无论熊市还是牛市。熊市的时候,给朋友推荐,他们说:你怎么给我推荐价格这么高的股票?牛市的时候,除去说价格高,他们还会说茅台跑不过垃圾股。你问他们茅台是不是好股票?他们说是!但如果让他们自己决定,可能永远都会找出不同的理由不买这样的好股票。这就有点像巴菲特的股票,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每年都会有职业投资人比他当年的业绩出色得多,但他几乎每年都赚,累积下来,就是不得了的回报,但有多少人敢几百、几千、几万、十几万美金的价格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呢?每年都赚、稳稳地赚,赚得少不怕,这是商业;大起大落,赚得多跌得快,过瘾,但这是赌博!我们在股票市场积累财富到底是想按商业逻辑还是按赌博的逻辑行事呢?这其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哲学问题。

  至于为什么我们这样看好茅台?因为它像液体黄金一样珍贵!金山还有挖光的一天。只要中国人的白酒文化不变,用当地红高粱加赤水河水酿造的成本极低的茅台酒,就能像永动机一样源源不断地提供现金流,更何况它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扩张的历史时期。此刻,正在茅台开2007年股东大会的钟兆民先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季克良在会议上正式宣布了发现两平方公里的新地方可再生产两万吨酒。”这又会让茅台酒有一个飞跃的发展。茅台酒不是担心生产多了卖不出去,而是没有足够多的酒卖。

  茅台在商业领域有足够宽的护城河,经营壁垒足够高,这保证了茅台垄断性的企业特点,这样的企业就像经营码头、机场和的企业,一旦平台搭好,傻子都会经营。所以,茅台不像充分竞争性行业里的企业,一个领导就能决定企业的生死。茅台仅领导人而言,一定比乳业的伊利股份的抗冲击能力强,伊利股份的一把手出事都没问题,茅台三把手出事,更不会有问题。另外,这次茅台出事后,贵州省采取的先调走、再处理的行事方式,也足以说明茅台还有中国的国情下更高的壁垒,就像有武警中队为茅台酒库站岗一样。至少,这样处理有问题高管的方式,在中国的上市企业中还是第一次,虽然现代企业制度并未发挥作用,但愿下不为例。

  当然,我们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早早地就考虑到了要选择有坚强的商业壁垒的企业,但同时我们也不会放松对企业管理团队的考察与跟踪,实际上,每年例行的股东会为什么要去?就是要观察高管之间的互动,哪怕相互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需要你用心洞察。

  实际上,第一次去茅台,坐在一位高管的旁边喝酒,听他不停地赞美另一位高管,而只字不提另一位主要领导人,心里就咯噔一声……去年股改,在深圳格兰云天大酒店与这次出事的高管沟通了一个多小时,听高管抱怨贡献大收入少,心里就想快点股改、股权激励快点完成吧,否则…… 

  2007年7月29日新的投资想法来自哪里?

  投资永远不会一成不变,我们也希望发现未来最有价值的好企业,那么这些新的投资想法来自哪里?我想来源会有很多种,如常识以及经济类(也包括很多非经济类)的杂志和报刊;与投资行业、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员交流;参加各个行业的研讨会等等,都可能给我们以启发。我们并不是争取抓住所有的机会,而是把握能够把握的机会,这需要敞开心胸去倾听,观察社会和人群的变化,而不是固执己见。

  我们不会去讨论当前的热点板块,因为我们的投资将持有足够长的时间,买得比人家早,或者晚一点,根本不是决定结果的因素。巴菲特现在才买入Wal-mart,就是个例子。

  例如,我在好几年前观察到,尽管女儿还很小但已经开始频繁使用互联网,个别朋友已经把QQ号印制在名片上。这促使我去关注互联网公司,现在我们持有香港股市中的腾讯控股。

  之所以投腾讯,因为它是一个互联网消费型企业,不是一个互联网企业,不是要靠互联网技术更新取胜的企业。它是一个互联网消费平台,是一个通路型企业。我们从全面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行业,如果真是波动很大,我们也不会投。比如说一个大学生在深圳读大学,暑假想去上海玩10天,可以在腾讯上花两毛钱挂一个广告,看有没有人在上海出租一个铺位或者是一个房间,只租10天。这个平台可能部分代替中介的作用,在这个平台上会有无数眼睛,最后就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它可以做很多增值业务。

  好企业永远不会枯竭,但它需要我们用心寻找、用耳聆听,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甄别。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善用它也会提高我们投资信息的来源。

  读《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有感2007年8月21日晚,看到一篇8月19日发表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被新华网等媒体转载的文章《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文章中说“气凝胶轻得被称为‘冻结的烟雾’,却可以抵御炸弹爆炸;它是最好的保温材料,能够隔绝极端温度;它又是‘最佳海绵’,可用来过滤污水。它就是气凝胶,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

  从我们投资烟台万华的经验看,如果新材料有更好的性能、更广泛的适用性并适合于升级替代旧产品、更环保经济,其技术又具有高度垄断性,那么我们就应该密切关注此材料的动向,如果某家或少数几家公司拥有这项专利,而且壁垒足够高的话,那么财富就会在行业出现足够多的竞争对手前滚滚流向独享专利或者经常“开咖啡会议”的寡头企业联盟。

  现将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8月19日发表的文章——“科学家称气凝胶将是改变世界的材料”,转摘如下:进入21世纪,有一种神奇材料将能使你的房子抵御炸弹爆炸,它还能清除水中的污染物,甚至帮助人们飞上。

  这就是气凝胶,世界上最轻的固体之一。它能承受1000公斤炸药的爆炸冲击波,还能隔绝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科学家正在开发这一材料的各种新用途,从新一代的拍到能帮助人类登陆火星的超级保温太空服。

  相比过去发明的神奇材料———如20世纪30年代的酚醛树脂,80年代的碳纤维,以及90年代的硅等———气凝胶的出现又将是一大突破。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教授迈尔库里·卡纳齐季斯说:“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它是人类已知的密度最低的产品,然而用途却又极其广泛。我认为气凝胶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像过滤被污染的水,隔绝极端温度,甚至制作珠宝首饰等。”

  气凝胶又称“冻结的烟雾”,它是从一种硅胶中抽去水分,然后注入二氧化碳等气体制成的。这样的材料能够隔绝极度高温或低温,并吸收石油等污染物。

  其实,一位美国化学家早在1931年就发明了这种材料,但早期制成的材料非常脆弱,而且成本很高,因此使用只局限在实验室中。直到10年前,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开始对这种材料产生兴趣,并赋予了它更多实际的用途。

  1999年,NASA为“星尘”号太空探测器配备了一个充满气凝胶的尘埃搜集装置,为的是捕获彗星尾巴中的尘埃。去年,这个探测器带回了丰富的样本。

  2002年,NASA创建的阿斯彭气凝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耐受性和柔韧性更强的气凝胶。它现在正被用来制作太空服的隔热保温衬里,以便为2018年的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做准备。

  该公司一位科学家说,18毫米厚的气凝胶衬里就足以帮宇航员隔绝零下130摄氏度的低温。“这是我们见过的最棒的保温材料。”

  目前,人们还在进行用气凝胶制造防爆房屋和装甲车的试验。在实验室中,一个涂了6毫米厚气凝胶层的金属盘在炸药冲击波作用下几乎毫发无伤。

  气凝胶还有环保用途。有科学家把它称作“最佳海绵”,因为它表面的无数个小孔对吸收水中污染物是最理想的。

  在日常生活中,气凝胶也有多种用途。邓禄普运动器材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使用气凝胶材料的壁球和拍,据说这样能增强击球的力度。

  今年初,66岁的鲍勃·斯托克成为第一个为房屋加上气凝胶保温层的英国人。他说:“房子的保温效果好多了。我把暖气都调低了5度。这种变化真是太大了。”

  登山爱好者也开始选用这种材料。去年,英国登山爱好者安妮·帕门特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所穿的靴子和所用的睡袋都填充了气凝胶材料。她说:“当时唯一的问题是我的脚太热了,对登山者来说反倒麻烦。”

  尽管气凝胶被归类为固体,但其中99%的物质都是气体。科学家说,由于材料上有无数的小孔和皱褶,如果把1立方厘米的气凝胶全部展开的话,它就能覆盖一个足球场。

  2007年8月22日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股指期货的推出,表观上看不同的点位影响可能不一样,如果大盘上涨得非常厉害,那么作为机构对冲风险的工具,可能会有很多大机构利用指数期货做反方向的操作,这样也可能会有一次比较大的下跌行情出现。但如果是在指数已经有一段时间调整之后推出股指期货则可能会有一段助涨行情出现。

  但长期看,全世界的规律是:由各个时期最好企业组成的成份股指数,总体呈螺旋上升,而且大多数基金的长期回报,过去100年已经证明很难超越指数平均上涨的幅度。而指数的涨跌最后反映的还是经济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其方向是有规律可寻的。从根本上说,期货的推出只是多了一样交易的工具,不会对整个市场的长期发展构成任何影响。

  但不排除在某一个阶段,由于股指期货的以小博大的特性可能会引起嗜赌的国人利用这个工具兴风作浪。如果我选择进行这项投资,我会以买涨为主来进行操作。

  从改革的角度讲,由于中国市场的投资品种非常之少,指数期货的推出应该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当然,只是因为它是很多衍生投资产品的基础。

  2007年2月27日企业的生命周期所有的东西都会消亡,这是自然法则,但在股票市场上,投资又要求我们挑选出尽量长存的企业。这是一个矛盾点,也是一个难点,但它恰恰关乎投资的长远收益。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岁,而美国中小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为5年。1970年位列《幸福》杂志“全球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在1983年时已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在20世纪初的世界最大型企业中,至今仍能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只有3%左右,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曾经辉煌一时的商贾巨子风光不再?又是什么原因让硕果仅存的企业永葆青春?对投资者而言,如何能在比例高达97%的企业衰败过程中避免损失并追求到3%的最大利益呢?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具有生命周期,就像人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一样。所有的企业都有利润的生命周期,在早期的发育阶段,企业的销售额加速增长,赢余出现。在高速扩张阶段,销售额持续增长,赢余急剧增加。当企业进入成熟阶段,销售额的成长速度开始减缓,赢余开始减少。最后一个阶段,走向衰退的过程,总收入下降,同时利润的盈余随之而降。我们投资股票,当然希望在企业的成长期买入,在衰退前卖出。那么如何判断这一点呢?又如何判断一家处于迅速扩充阶段的公司,能承受年复一年的利润增长的考验?对于运用成长股票法作为投资策略的投资者而言,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一家企业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但又是最艰难的挑战。这可能要借助以Ichak Adizes为代表的企业生命周期论。该理论主要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了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该理论较适于企业诊断的运用。在生命周期理论中,麦迪思用P(Performance of the purpose of the organizat-

  ion)和A(Administration)分别表示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的执行功能和短期效率的行政功能;用E(Entreprenearing)和I(Integration)分别表示企业追求长期效益的创新能力和长期效率的整合能力。PAEI这四种功能在企业的的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期中每个阶段各自所呈现的大小不同。因而,从四种功能分别所显示的大小可推断出企业所处的阶段以及在每一阶段应采取的对策。

  企业生命周期论论述了企业的生命周期现象,但由于它停留在企业实践的层面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寻求产生生命周期特征的原因。因此需要从更微观角度解释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细胞学说与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被并称为19世纪三大发现。而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更是从微观基础上对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如遗传和变异等作了深刻的剖析。分子生物学认为,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的结构为双螺旋结构,这种基本结构构成了生物个体遗传与变异特性的基础。于是,我们就可以由此引申出企业生命的基本模型:L链为人力资本链,由一个个市场化的人力资本单位串接而成。C链为实物资本,由一个个市场化的资本单位串接而成。L链和C链组成双螺旋链。连接的因素分别为企业家(Entrepreneur)、治理结构(Institution)、技术(Technology)、文化(Culture)。企业家作为创新的主体,在市场中获得市场化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并通过获得一定的技术供给、合适的制度安排,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来对市场化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组织和排列而形成企业。由于排列方式的千差万别和连接方式的千变万化而导致了企业的广泛多样性,同时由于其具备生命特征,所以企业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从企业内部系统来看,在企业生命模型中存在着四个要素:企业机制、企业家、技术、文化。这就使企业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成为可能。自组织理论认为,在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中,随机涨落有可能被放大为巨涨落,从而破坏原来的结构,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企业内企业家、机制、技术、文化四因素之间的相互非线性作用,形成企业的涨落与创新,并且通过创新扩散,不断地推进企业的成长。总之企业自组织的变革应来自企业内部,由外力推动的变革当外力消失后变革就可能自动停止。所以,好的有生命力的企业,通常面临迅速变化的环境,不仅能主动予以适应,而且还能建立起各种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来为企业的改革提供内在驱动力。{1}20年前有人说电脑能取代书,虽然今天看来它还不能取代书,但它有可能取代书店老板(我们买书已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还有网络蔓延效应等等,当所有的价值链分崩离析的时候,伟大的公司会问——当成本消失的时候,钱会到哪里?我要如何改变?

  从企业生命模型的上升趋势看,在企业创立的初期,企业家作为一种能够替代价格机制来优化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在企业生命模型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机制与文化在企业生命价值链条中逐渐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这可能是所有具有生命力企业的共同特性。好的企业文化能减少企业内个人的信息处理要求,补充正式的控制制度,促进合作并减少讨价还价成本,因而不仅提高了企业的代理效率、技术效率,也是企业创新和创造价值的动力源泉。因此,无论是20世纪初期发明电灯、电话的“贝尔公司”,稍后由烟草进入啤酒行业的“菲利浦·莫利斯”,还是20世纪中期将人类送上蓝天的“公司”,长期处于盛年期与稳定期的秘诀可能就在这里。所以,它们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投资的最好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