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威向前冲 图片高清: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综述--2006年第1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24:06
发布日期: 2006-4-30 来源:中共宜昌市委党校网站 (三峡学刊)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各级组织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在干部考核中出现一种新的导向,就是注重考核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有的地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已率先引入一些心理考核项目。如2005年底,四川省首次在大规模干部选拔中进行了心理素质测试,考察考生的管理能力倾向、管理人格倾向和心理健康三方面素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组部部长贺国强首次明确表示,我国将改进干部人才考核机制,对一些省部级领导或重要岗位领导的考核评价中,将进行心理素质的考核,对其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否具有开阔的心胸和较强的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考核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为什么要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考核呢?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有合理、正常的行为,非健康的心理则会导致异常的言行。领导干部也是如此。一位称职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在各种矛盾和压力面前就会缺乏勇气和毅力,难以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领导干部心理上不健康不仅影响自己和家庭,更重要的是影响其行政行为,最终影响的将是公众利益。因此,关注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问题。在干部考核评价中,既考察和衡量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又注意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心理素质,将心理素质作为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可以保证一批德才兼备、心理素质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在合适的岗位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有利于及早发现一些干部的心理问题,为领导干部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提供帮助,创造条件。这一干部考核机制新导向,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心理素质较差,有的因心理负担过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2005年,北京市对200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的一项定向精神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竟有近50%的人是高处不胜“累”——存在不健康倾向。安徽黄山市委党校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目前黄山市干部队伍心理健康出现以下问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现象;领导干部中还存在一定的“压抑”、“浮躁”心理,并且表现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有少数在个人的工作、生活、子女教育、个人未来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顾其斌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前,领导干部的压力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简单地说,就是他们的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以及由此延伸的职责。一是政治上的。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同时,仕途的坎坷,升降奖惩的荣辱,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二是能力上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这样的干部,当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的压力,当然如影随形。三是工作上的。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工作步子不大,工作效果不好,与过去比,进步缓慢,与同行比,位次靠后,压力之大,显而易见。四是生活上的。由于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工作环境,领导干部无暇顾及家属、子女,甚至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爱情亲情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其压力可想而知。五是道义上的。在一定范围内,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承载着许多道义上的责任,在公开场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瞩目的,他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更加自律,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可能强颜欢笑,委曲求全。六是心理上的。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所谓“高处不胜寒”,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七是体制上的。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
    其二,集中表现在社会负面因素的诱惑。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心理焦虑,工作上急功近利,企图一口吃成胖子;二是心理失衡,认为贡献大、付出多,但是回报少、社会承认度低;三是心理恐惧,特别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领导干部,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忡忡;四是心理麻木,或者在受到挫折、责难、非议之后心灰意懒、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或者对群众的困难疾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五是心理阴暗,处心积虑,处处算计,勾心斗角,步步设防;六是心理狂妄,自认为位高权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七是心理困惑,对许多不正常、不正确的社会生态,不理解但是却要被动认可或者接受。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社会诱惑的冲击,一些干部无休止地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私欲膨胀,导致迷失方向,不能自拔;二是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身不由己,心力交瘁。
    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表明,造成很多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大、心理焦虑、不平衡、抑郁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干部肩上“发展与责任”双重担子的重负不断加重。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你追我赶经济发展的竞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GDP的评比排名次、干部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等,造成对干部“发展”担子的压力增大。“领导责任问究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以及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等一些“人命关天”的具有不可控制性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造成对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
    二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加大。由于目前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正处于转型期,一些改革正处于中不成熟、不健全的状态中,干部在发展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应对“颇具中国特色”的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无论处在我国哪一级位置上的干部,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平衡、沟通、建设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复杂社会人际关系。“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已成为当代干部典型的生活状态特征,这对干部无形造就很大社会压力。
    三是来自各方面诱惑增多、心理压力增加。在与种种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中,还要克服和抵御因种种利欲诱惑而产生的心理困惑,这种诱惑的压力也折磨人的心灵。身为一名领导干部,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来自钱、色的诱惑的机会随之也变多,要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时刻承担拒绝这方面诱惑的心理压力。
    四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干部作为“人”,他们也有家庭妻子儿女。但由于他们必须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应酬中,无暇顾及家庭感情和小孩的教育,从而使一些干部对家庭感情有一种危机感,对小孩缺乏关爱和教育而形成内心的愧疚感,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也给党政干部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党政干部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保健。从一定意义上说,干部心理健康保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有人指出,建立和谐的社会,最主要最关键的是党政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而党政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实质是干部队伍内部人员之间心理的和谐,是干部队伍心理健康状态的和谐。干部心理健康也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干部的一切政治的行为、经济的行为,干部的一切政治执行能力、经济建设能力,都是以人的健康心理为基础、为依托、为前提的。没有干部队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不可能有干部执政良好状态的持续稳定的实质性提高,不可能有政府机构这个庞大网络的快速、高效、健康的运转。干部心理健康保健还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干部的一切正确决策、执行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完全建立在正常、健康心理的基础上。干部队伍整体心理健康的水平,会直接制约、影响到干部队伍整体的执政方式是亲民的还是粗暴的,是开放的还是狭隘的,是平和的还是偏执的,更会影响到执政效率以及执政水平的提高。
    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开展干部心理健康保健工作呢?
    首先,要在机制上将干部心理健康保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党政干部队伍的组织思想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当注意人性化的、“以人为本”的干部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和综合心理素质建设,从结构机制上将干部心理健康建设正式纳入党建工作体系,甚至将干部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建设的工作作为今后党政干部队伍组织思想建设工作的主体工作。
  其次,在组织上建立干部队伍心理健康保健专业机构。在县一级党政干部系统内应当建立专业的干部心理健康保健机构,由心理保健专业人员负责对广大干部定期举行“党政干部心理保健班”,进行必备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并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保健,以免把问题带到工作中去而给国家和人民以及自身的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离不开干部自身的努力。李文玉在《党政干部学刊》撰文指出:领导干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调适心理压力:第一,学会驾驭压力。领导干部在应对压力之前,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态度,将心理暗示和情绪控制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压力情境中,自觉调整自己,以冷静的态度面对压力事件。第二,主动寻求包括同志、朋友、配偶、父母等在内的社会支持。第三,要善于调节情绪。第四,提倡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追求“真正的安全感”。所谓真正的安全感,是指一种健康的人格倾向,首先表现为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一个拥有真正安全感的人,喜欢尝试新事物,喜欢冒点风险,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而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因循守旧,惧怕未知世界,即使自己拥有一切,仍会感到不安。例如,拥有金钱、房子、稳定的工作及社会地位,这无疑会使人感到安全,但这种安全感是外界赋予你的,是一种外部安全感,它随时可能失去。因为它依赖的是外部力量,一旦外部力量不存在,安全感顿时丧失。个别领导者依靠手中的权利贪污受贿,大搞权钱交易,丑行一经被揭露,他马上会陷入极大的恐慌之中,进而导致心理崩溃。即使丑行暂时没有暴露,他也会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的安全感完全靠外部力量维系,心理是十分脆弱的,是没有安全感可言的。因此,领导干部所要追求的真正安全感,是一种内心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是要勇于不断地改变自我,不断地加强自身内在素质的修养,廉洁自律,为官一时,造福一方,在群众的拥戴中体验真正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自然会始终为你带来良好心态。即便你有朝一日离开了领导岗位,也会心态坦然,从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