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咖啡好喝吗:重庆籍尚派青衣周利文章专辑(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4:36
重庆籍尚派青衣周利文章专辑(一) (2008-01-10 20:29:40)
标签:重庆 京剧 尚派 周利 研究生 文化  分类:梨园星空

便装的周利时尚靓丽,充满了青春气息

一丝不苟化妆中的周利

周利化身为俊美的虞姬

周利演绎一身乡愁的王昭君


红装的代战公主分外妖娆



失去儿子的母亲同样能被周利塑造得活灵活现


故事导读
舞台上,她唱腔优美,扮相刚毅俊俏,京剧的唱、念、做、打样样拿得出;生活中,她待人热情,温顺可人,孝敬父母,是个乖乖女。
她外柔内刚,认准的事儿,九头黄牛也拉不回。她说,京剧是她的最爱,这辈子“嫁”京剧,永不后悔。
周利,重庆京剧团青年演员,10岁学京剧,舞台上摸爬滚打十几年,成绩斐然。她嗓音宽厚甜润,清亮动听,扮相秀丽端庄。
下月回渝汇报演出
昨晚,渝北区水晶郦城某公寓,周利家。
“老周,小利毕业演出的《花木兰》,到时,可要多拉几个戏迷给女儿扎场子哟!”58岁的郑修英边收拾客厅边问周恩礼。老周正聚精会神收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节目,扭头冲老伴半开玩笑地回了一句:“啷个哟,娃儿离家没几天,就想了呀!”
今年64岁的周恩礼退休前是重庆桐君阁大药房一名普通职工,爱人郑修英退休多年,女儿周利是我市京剧团青年演员。
周恩礼夫妇原来对戏曲并不懂,多年来,在女儿的熏陶下,两人渐渐爱上了京剧。女儿参加全国性京剧比赛,他们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如今,只要电视有京剧节目,他们就必守着看完。有时,老周会不由自主唱几句。周妈妈逢人便说,退休后闷在家里,听段京剧,心情安逸哟——她俨然成了京剧义务宣传员。
1米67的周利五官清秀,说话语速很快,一颦一笑透出机灵智巧,有重庆妹儿的大胆泼辣,韧劲十足;她也细腻温婉、典雅端庄。她主工尚派青衣,兼工花旦、刀马,文戏武戏样样拿得起。
前不久,她通过了第四届中国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毕业论文答辩。11月25日,她将在重庆举办自己的研究生毕业汇报演出。
周利的“粉丝”不少。家住南岸区的老戏迷许先生说,听周利的唱腔,字正腔圆,嗓音宽厚甜润,清亮动听;看她的演出,让人陶醉,她扮相秀丽端庄,塑造人物刚健豪放,英姿飒爽。
初次登台出洋相
一上台就把台词给念错了,手中的刀枪不听使唤,打到自己头上。
周利与京剧结缘,是偶然,也是必然。
儿时,周利家离重庆有名的“大众游艺院”很近。她常随爷爷到游艺院看戏。舞台上衣着光鲜的演员长袖善舞,给周利的童年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10岁时,重庆艺术学校招收“插班生”。周利缠着爸爸要上艺校。周恩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陪她去考试,没想竟顺利被京剧表演专业班录取。
开学没几天,周利就尝到学京剧的苦头。早晨起来练压腿、翻身,由于用力过猛,扭伤了腿。
“路是你自己选的,你自己想清楚哟!”妈妈及时提醒。可周利训练更刻苦了。
艺校二年级的一天,在练习空翻时,周利不慎从三米高的地方摔下。胳膊摔断了,她咬咬牙,就能挺过去了。
文戏听唱腔,武戏看身段。13岁那年,周利第一次登台演出,但她出了洋相。老师给她编排的是《扈家庄》。这是一出以武见长的戏,在“实验剧场”演出。周利扮扈三娘。“打斗很多,我怕翻身时行头弄落,上装时,就把系带紧紧勒住头,整个演出,头都痛。”周利说,一上台就紧张,开腔就把台词给念错了;姿势不到位,手中的刀枪不听使唤,打到头上,很痛。
“这孩子聪慧文静,悟性强,是个学京剧的好苗子。”市京剧团孙志芳老师说,周利最大的特点是学习刻苦,有韧劲儿,不服输。
名师指点出成绩
花了一个多月,把《花木兰》的一招一式铭记于心。
周利的成功也离不开名师。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老先生,毫无保留地教她如何提高唱腔,让周利少走了弯路。
2001年春,已在市京剧团小有名气的周利,准备参加全国性的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孙志芳建议周利向尚派传人孙明珠请教(孙明珠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尚小云的关门弟子,可谓深得尚派真传)。
当时,周利对尚派艺术了解不多。孙明珠老师根据周利的性格特征和基本功,给她编排了一出尚派《昭君出塞》。10多天的口传心授,周利对尚派艺术有了认识。果然,周利参赛的《昭君出塞》,采用“文戏武唱”的方法,载歌载舞表现出王昭君的离愁别恨。
周利获得优秀表演奖。自那以后,她爱上了尚派艺术。“孙明珠老师身段好,李莉老师唱腔美,我尽力学习两位尚派名家的优点。遇到好老师,我运气好。”
2004年底,周利考入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著名京剧演员张火丁、于魁智等都在这个班学习过。第四届“青研班”全国招生48名,周利是继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第三届)之后的又一位重庆籍戏曲演员。
上午学戏曲理论,下午学戏,晚上或学戏或集体观摩演出。在“青研班”,周利跟尚派传人、尚小云之女尚慧敏学习《银空山》等。“那些日子,忙得分不清学习时间、休息时间。”
“京剧中的各大门派,都有自己的特点——梅派端庄大方,雍容华贵;尚派文武兼备,刀马旦刚健豪迈,有英武之气;程派唱腔……”如今,谈起京剧各大门派,周利如数家珍。
周利读“青研班”不久,与同学一起去拜访了北京京剧院的刘世翔。这位以编排身段、技巧见长的老师,耗时多年整理改编了京剧《花木兰》,老先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承传。没想,他一眼就相中了周利。
“当时,刘老师重病在身,我自带录像机到刘老师家学。刘老师身体每况愈下,每说一段戏,他就要坐下来休息,有时,只能靠在沙发上说戏……”周利说,她花了一个多月,把《花木兰》的一招一式铭记于心。不久,这位老艺术家不幸辞世。
这辈子也不后悔
“追求自己认为最美的东西。你永远不会厌倦,更不感寂寞……”
如今,搞传统艺术要比别人多几分寂寞。周利长得俏丽可人,外界的各种诱惑在所难免。
曾经有人劝周利:不如转行当歌星,凭她多年的舞台经验,进军影视娱乐圈一定红。周利说,为了京剧,她都放弃了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机会。她爱京剧。
“学戏唱戏这么多年,后悔吗?”
“从来没有!”
“为什么?”
“京剧演员的艺术生命很长,越老越有舞台经验,所以不担心‘失业’呀。”周利笑着说:“京剧有她特有的艺术魅力。如果你真正走进京剧艺术的世界,会发现,唱腔是那么美。大师的表演更让人痴迷,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将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传递给观众。人总是追求自己认为最美的东西。你永远不会厌倦,更不感寂寞,即使少人喝彩,也一样能获得快乐。这就是艺术境界呀。这辈子爱上京剧不后悔。”
舞台之外的周利喜欢逛街、旅行,家里流行歌曲CD很多。
周利至今没打算谈婚论嫁。对此,周爸爸倒是想得开:她还年轻,追求艺术,我与她妈从不催她找男友。“心中的那个他,未必酷爱京剧,但一定不要反对我的事业。他要有爱心,善良。缺少这两条,没戏!”周利说出自己的爱情宣言时,依然快人快语。
附1:观大气天成的《花木兰》
2007年11月25日下午4时,在上岛咖啡厅我正与一家软件企业董事长洽谈投融资的事情,著名书画家武辉夏给我打来电话:“我干女儿周利今晚在沙坪剧院主演京剧《花木兰》,你不妨接受一下传统国粹文化的教育。”
说真的,我看过多场黄梅戏、越剧,看过汉剧、川剧,京剧大都是从电影、电视里看过,有生以来第一次到剧场看京剧!
重庆是个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印象中京剧流派、文化传承都在北京,重庆京剧院在巴山渝水的文化土壤中,应该说生存不易,艺术家们的坚守与创新令人起敬,重庆京剧院首位中国戏剧学院研究生周利今晚毕业汇报专场演出,接受重庆各界父老兄弟乡亲的检阅,1500个位子座无虚席,其中有不少重庆文化艺术界名流,我也有幸参加。这场演出效果怎样呢?
随着悠扬的旋律和清脆的锣鼓声起,大幕开启,舞台背景呈现关山重重、若断若连,山脚下,桃花妖娆,花木兰精彩亮相,周利一招一式,通过她的唱念做打,挥刀舞枪,在十几平方米的舞台上,把南北朝时期替父从军、女扮男装、英勇为国、征战十二年的传奇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真善美的音乐盛宴,剧情改编结构紧凑,唱词精炼,道白也有时代气息,如:“国家有难民涂炭,我开小差不要脸!”“假冒伪劣的将军”(花弧),红花还须绿叶扶,扮演贺廷玉、突厥、花弧、花木隶、王福、周明的演员们的表演都很不错。演员功底深厚,特别是周利扮像俊美,唱功武功俱佳,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颂歌!
两个小时的演出掌声阵阵,艺术家们倾情奉献给山城观众光彩照人的花木兰形象,演出结束,许多观众上台向敬献鲜花,书画家们也献上墨宝,我上台祝贺周利演出成功,武辉夏老师为我们拍摄一张合影,我也拍摄了一些剧照,稍后发表。
艺术是需要献身精神的,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他们付出的是辛劳和寂寞。重庆的艺术文化氛围比北京、上海、深圳差距甚远,重庆藏龙卧虎,象周利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应该是重庆的“宝”,重庆打造软实力就应该珍惜他们,重视他们!重庆近年来修了许多高楼大厦,最应该修建的应是剧院!艺术给人民精神食粮,作为政府应该让艺术家们安居乐业!艺术有它的创作规律,不是某些缺乏文化底蕴的有钱的老板想树碑立传打造出来的!
重庆京剧团著名老生张军强和著名青衣程联群在演出前献艺,获得满堂喝彩,我注意到在沙坪剧场门口有几位戏迷在求票。
呼吁政府、呼吁企业家们,多关注一下重庆的文学艺术,因为它们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附2:梅花香自苦寒来(网友:向阳)
还是三月的一天上午,阳光明媚,迎春花开了,爬山虎将粉嫩的小手伸向岩缝,杜鹃也胀起花蕾,随时准备绽放,三两只百灵跳跃在新长的嫩枝丫间,这枝压弯了又跳向那枝,忙着用清脆得极富金属质感的鸣叫向行人报告着“春来了”。
此刻在重庆市京剧团演出大厅,正上演着国家二级青年京剧演员周利的一场研究生班京剧汇报演出大戏《花木兰》。清新的扮相,圆润的唱腔,扎实的青衣及刀马旦功夫,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娇柔木兰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飒爽木兰演绎得入木三分,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由衷的喝采和心底喷薄即出的感动――“这么个小姑娘,太不容易了!太神奇了!”
尤其是我杂志社当时也在看演出的主编,趁中场几分钟休息的时间,将外衣一扔,赶紧跑出剧场,一边打电话“向阳,快来!”一边飞奔向鲁祖庙花市,任由同伴拎着衣服,半张着口,站在座位边发呆。
得知周利第二天要赶往北京戏曲学院就读研究生(2005年考上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我们匆匆约在晚上,倾听美丽的“花木兰”传奇。
西风凋碧树
卸装后的周利显得那般玲珑,青春。典型的两江水滋润长大的山城美女,一举手,一投足,指间眼眸间尽现舞台上花木兰的娇柔和飒爽。虽连获大奖荣誉,见面后的周利仍显得有点羞涩,迫不及待地表白“其实我很普通的,我们团里很多演员都比我优秀,还有我那么多可敬的老师,没有他(她)们的严格要求,悉心指教,我是出不来成绩的。”
“小时候就爱唱唱跳跳,祖母和父亲都是北方人,喜欢看戏,他们一有闲就会带上我去看,像川剧、杂耍、乐器等,我都喜欢。十来岁的时候,恰逢重庆艺术学校京剧班招生,父亲带我去考,没想这一考竟成全了我做京剧演员的梦想。”
在艺术学校学戏的那七年,真的很辛苦。每天早早就起床,跑圆场、吊嗓子、拉戏、对着镜子练表情。尤其是京剧,要找到真正入行的感觉,并不很简单,有些人甚至学上几年都找不到感觉的也有。刚学的第一年,因为太急于求成,练功的时候,竟拉伤了腿。当时腿肿得像大萝卜,老师“勒令”我休息,可我担心会落下功课,还是不敢歇下来。父亲每天都来学校给我敷药,看了常常心疼得眼眶红了。两个月后,腿才好起来了,没想到因祸得福,腿伤好了后我竟找到了京剧入行的感觉。周利回忆着最初的学戏生活,一脸的陶醉。
找到入行感觉后的周利,练习更刻苦,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格。周利在认真领悟老师所教技法的基础上,开始揣摩戏中人物的思想、个性、情操,甚至戏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时候,在揣摩角色的过程中,旁人都禁不住提醒她“过火啦!过火啦!”但周利却认为:只有平时揣摩“过了火候”,上了舞台才能把握住角色“不至于欠火候”。实践也证明,周利这种独到的学习方法很受用。自1993年艺校毕业进重庆市京剧团至今,周利已多次参加市级、国家级大赛,一次比一次表现优异,获得多个大奖,这对于一个年未满三十的青年京剧演员来说可以称得上是硕果累累了。
衣带已渐宽
周利先后师从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敏(原厉家班著名京剧演员)、沈福存、张正芳、赵师华、孙明珠、李莉、孙志芳等,代表剧目有《扈家庄》、《穆柯寨》、《卖水》、《挡马》、《红娘》、《说亲、挑战》、《杨排风》、《挂画》、《探谷》、《梅龙镇》、《八仙过海》、《十三妹》、《涂山女娇》、《昭君出塞》、《乾坤福寿镜》等。早在1996年、1997年、2000年,周利在重庆电视台的“艺术之星”比赛中,所演剧目《穆柯寨》、《卖水》、《探谷》分别获得二等奖。特别是周利20岁时,在<卖水>中饰演的花旦梅英,扮相清秀、表演活泼规范,就深受观众喜爱。1999年,时逢祖国50周年大庆,团里自编自导新编历史大幕戏《涂山女娇》作为国庆献礼剧目,在该剧中,周利担纲主演,扮演开天辟地的英雄大禹的爱妻,她以一种爱心扮演女娇,并完美塑造了女娇,观众对她的演出更是赞不绝口。
尤其是《昭君出塞》让周利真切地体味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昭君出塞》是尚(小云)派的名剧。这出戏的舞蹈性很强,载歌载舞,能听能看,可动作难度相当大,它要求演员具有文武兼备的过硬功夫,以至众多当今京剧旦角都不愿问津。年轻的周利却看中了这出允文允武,刚柔兼备,要求演员综合素质极高、难度很大的“硬骨头”,把它当做打磨自己的砺石。在剧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周利专程远赴西安,向西安京剧团(原尚小云剧团)尚小云先生的亲传弟子孙明珠老师学习《昭君出塞》。因为戏曲的虚拟特性,一个演员要同时“演出”马上的人、胯下的马,难度真是不小。周利在明珠老师的指导下,采用“探海勒马前趋步”、“空中旋转跳卧去”、“怀抱琵琶马上弹”等优美的动作造型,生动鲜明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不畏艰险与烈马周旋的“马上昭君”艺术形象,同时身上还负载着在舞台上必须极好控制的高高的紫金冠、长长的翎毛、宽大的披风、飘飘的水袖、挥动的马鞭。周利深知,只有自己台下多出汗,才能使观众看得满意,才能不负明珠老师的教诲、孙志芳、李维正老师严格的复排要求。关节扭伤,腰肌劳损,旧痛未愈又添新伤。2001年1月,周利演出的尚派名剧《昭君出塞》获得中央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青年演员”三等奖;同年5月,周利又以这出《昭君出塞》,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电视大赛”并获得大赛的优秀表演奖,并且还得到了尚派传人-孙明珠老师“意外获宝”的感慨,且有意传薪。
灯火阑珊处
“作为女孩演刀马旦戴盔负甲拿刀舞枪,在暑天演出常常是汗水湿透全身,但我真是喜爱京剧,再苦再累也不怕,只要戏演好了就满足了。”周利谈起京剧作为国粹艺术的博大精深,全然忘记了排演<花木兰>时留在身上的累累伤痕,洋溢她心里的是每次睡觉前躺在床上对剧中角色的唱腔、动作、神情、身姿等等的揣度。天赋极好的她并不生搬硬套地学各派名家名剧,她在领悟其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身高、音色、唱腔特点,会灵活地变通创新,“我学的是老师的韵味、神气,学的是派别的感觉和精神。”
因了这份独到的学习体会,周利在京剧的艺术殿堂里内功日臻醇厚,虽然年纪轻轻,大赛经验却已异常丰富。在仅次于梅花奖的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2003年,由中国戏剧协会主办)中,周利演唱的<卖水>剧目,唱念俱佳,演技高超。凭借厉家班赋予她的灵气,不但在京津泸等众多高手的包围中,游刃有余,而且还经受住了地方戏的挑战,得意地为重庆捧回一樽红梅金奖。
其实周利自进京剧团以来,尤其是多次参加市级、国家级大赛以来,越是成绩突出,心里对再学习地渴求越是强烈。但多次面对梦寐以求的进修学习的机会,周利都以剧团紧缺人手的大局为重,心痛地放弃了。2004年时,终于又有了机会,团里依然很忙,但团里领导极力帮助克服困难,给她腾出学习的时间,9月时,周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中国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就读研究生,成为重庆京剧团的第一个在读研究生。得到再次学习机会的周利,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北京-重庆来回跑的过程中,乐此不疲。不论是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还是对剧中角色的领悟,抑或动作要领的把握,周利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2005年9月,中央电视台第五届“东阿阿胶杯”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开幕,周利凭着在研究生班学习的《花木兰》中的“别家”一场精彩表演闯入复赛,10月5日,又以《乾坤福寿镜》中的《失子惊疯》在复赛中巍然获得银奖。
一次次地鲜花和荣誉涌来,周利依然是那般的纯粹自然。偶遇父亲的十几年未见面的老友,依然急步追过去惊喜地自我介绍:“叔叔,我是利利。您还记得我吗?我记得您!”也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份纯朴,让周利执着地坚守京剧这个清贫的行当。在周利的心里,京剧已不仅仅是个行当,而是两百年文化的精髓,或者是千年文化传承中的接力,于是周利的日记里有了这样的文字:“王国维讲诗的三个‘境界’对于戏曲演员来说,也是毕生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戏曲演员必须在加强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在舞台上得心应手,驰骋自如,使自己的表演达到高格调、高品位的境界。”透过这些感悟,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周利心中对“德艺双馨”的期待,只不过并不张扬的周利更愿意用一种默默耕耘的方式来守候自己艺术的秋收!
附3:周利坦言戏曲文化应该进入中小学课堂

周利在政协会议上发言
周利是重庆首位有研究生学历的京剧演员。她10岁开始学京剧,在舞台上已经摸爬滚打十几年。她关于“传统戏曲理论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想法,是从去年初开始的。
去年4月,周利的老师孙明珠(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尚小云的弟子)想利用假期办一个京剧培训班,招收一些小学生,借这个机会,发掘几个好苗子做“尚派”的接班人。
周利陪老师走访了西安的几所小学,结果非常失望,“这些孩子对京剧几乎一无所知”。最后,因为不少人已经在学习拉丁舞、芭蕾舞、钢琴等西方艺术,孙老师的培训班不了了之。
这件事让周利感触颇深。她认为传统戏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自己小时候家住在剧院附近,经常陪爷爷看戏,看得多了,渐渐爱上了它”。周利说,现在的家长喜欢戏曲的少了,孩子们基本上没有了接触戏曲的途径,只有靠学校。
周利说,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不用作为专业学习,而是像学习历史一样,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大概的了解。”周利说,可以从中小学校教育入手,在学校设立戏曲理论教育课,把京剧形成的历史、艺术特征、表现形式、流派、现状等问题,编成言简易懂的书,结合唱段赏析。
周利说,传统戏曲的发展和壮大,也需要懂得戏曲民族文化的历史知识,懂得欣赏戏曲的观众,尤其需要更多的年轻人。
附4:尚派的希望之星——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周利专访
初春时分,本站继续推出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系列专访:研究生班的第一次“测验”(续)。
同样真实的声音,同样真情的流露,同样真心的表白……
再度聊聊过去,再度谈谈现在,再度说说未来……。
开门见山,首先是两道为本次专访特别设置的“必答题”
必答题之一: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观摩,你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周利:进入研究生班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学校的学习氛围也很好,同时可以跟以前梦寐以求的老师一对一学戏,是我们外地演员是最值得珍惜的。
必答题之二:三年之后,你希望自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周利:以继承传统为主,通过老戏新排有所提高,争取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剧本排一台属于自己的新戏。
以后的对话是本次系列专访的随机实录,由此,我们可以全方位多侧面地了解研究生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状况。
尚派作为京剧旦角的四大流派之一,从传人的角度无法不让人为其未来的前景担忧,周利的出现让关注尚派的各方人士稍感欣慰。
梧桐:对全国戏迷而言,你的情况还了解的不多,自我介绍一下吧。
周利:我是86年进入重庆艺术学校,毕业后进入重庆京剧团,9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校,但团里没放。2000年开始跟孙明珠老师学戏,然后参加文化部评比展演和电视大赛,然后就是进入研究生班。经历还比较简单。
梧桐:京剧界历来讲究归派,你自己倾向于如何定位?
周利:各流派都有优长,根据我的特长,我选择以尚派戏为主,其他刀马青衣戏也学。
梧桐:现在学了多少出尚派戏?
周利:跟孙明珠老师学了《昭君出塞》《战金山》,跟李莉老师学了《福寿镜》。
梧桐:下一步的计划呢?
周利:跟孙明珠老师学全本的《梁红玉》和《汉明妃》,还要跟李喜鸿老师学尚派全本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和《霸王别姬》。
梧桐:感觉上面的戏码也还是目前的戏迷比较熟悉的。其实尚派还有很多冷门戏,有计划挖掘一下吗?
周利:有,像《秦良玉》《峨眉剑》现在基本见不到了,但按原来的路数排肯定与现在的审美有冲突,所以首先要把剧本重新整理,这就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了。
梧桐:现在大家都在谈京剧剧目流失严重,以您的观点,是不是说之所以流失,也与它自身与时代脱节有关?
周利:我想流失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剧本没有了,有的是本身就没有传给继承者。总之我会尽力恢复一些尚派冷门戏。
梧桐:既然把自己定位在尚派,我想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您心目中的尚派是个什么样子?
周利:首先是文武兼备,唱青衣的不愿演尚派戏,太累;武旦演员又演不了尚派戏,没嗓子。其次是柔中见刚,刚中有柔,尚派不是说在任何时候都露膀子,关键是合理性,不是做作地强化特性的东西,重要的是分寸感。比如《失子惊疯》,没疯之前是以美为主的,后面才有疯态。
梧桐:到目前为止,你觉得哪出戏最能体现你的艺术追求和风格?
周利:严格地说好戏不是很多,《出塞》《惊疯》还说得过去。
严格地说,她离大家的期望还有很长的距离。好在,周利的自我判断非常客观,这也就让我们有理由对她抱以更多的信心。
梧桐:在全国范围内与戏迷见面的机会多吗?
周利:不是很多,地方上的演员在这一点上不如京津沪有优势。
梧桐:有没有考虑离开重庆?
周利:目前还没有想过。不管在哪儿,演员最主要的是要有好戏,在什么地方都是次要的。
梧桐:重庆是重要的京剧码头,目前重庆京剧团的整体状况如何?
周利:京剧团的人还都是很朴实的,领导也很支持我们,基本每周都有演出,尽管都赔钱,只为让我们有锻炼机会。
梧桐:你觉得这种赔钱演出的状况正常吗?
周利:不正常。当然领导可能会从其它方面平衡这件事,但老赔肯定是不行的。
梧桐:对京剧的市场有信心吗?
周利:怎么说呀?通过学习和观摩,我感觉,话剧、音乐剧什么的,观众都比京剧多,并且它们的票价都比京剧高。我希望我们的观众能多起来,当然对我们自身也要提高要求,必须要有好戏新戏,有好剧目好演员,情况会慢慢好起来的。
梧桐:其实近期的京剧也有几台不错的新戏,但真正以票房衡量的话也不能算很好,也就是说京剧自身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周利: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是不是京剧的时代感不强?现在社会中的人们平时的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比如我周围的朋友,他们也不是觉得京剧不好听,但没心情去看,歌舞剧什么的相对轻松一些,不动脑子去欣赏艺术更适合他们的口味。他们觉得看京剧有些累。
梧桐:你觉得京剧很沉重吗?
周利:不。戏曲的魅力就在于你不接触它也许就不喜欢它,一旦接触上它就会爱它的,我就是如此。我学戏的时候一点都不懂也不喜欢,是我父亲硬拉我学的。到现在我已经离不开京剧了,不是不能做别的,但我觉得干一行就要干出成绩,不然我于心不甘。
梧桐:没有失落感吗?
周利:自己想办法调节啊!
让我们一起为谈吐朴实、毫无张扬之气的周利祝福,也诚愿她能在研习尚派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本次专访的最后一道题目是请研究生们对戏迷网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讲几句知心话。
周利:能够通过中国戏剧场跟大家说说心里话,我非常高兴,大家可能对我不太熟,我希望通过这次访谈之后大家能更加了解我,我会不断努力,为京剧事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京剧:《名段欣赏》(张军强 周利)
',1)">
京剧:《梅尚程荀显风流》(周利 管波 迟小秋 李胜素)
',2)">
京剧:《平贵别窑》(周利 金喜全)
',3)">
京剧:《双阳公主》(周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