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力生就是美力生牌吗:细节决定成败 - 魅力海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28:03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 钓鱼需要经验,经验需要积累,积累则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难免要走弯路。例如:同一处钓场,同一个钓点,钓获量却相差悬殊,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笔者认为,归根结底在于垂钓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出现了失误。在此,结合近海船钓的经验和教训,浅谈细节把握对钓获量的重要影响。
钓饵选用要仔细
关于钓饵品质的优劣,在钓鱼圈一直就存在着争论,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钓饵才算得上是好钓饵?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用以下三点可以基本概括:第一,好钓饵必须是对象鱼特别喜欢的食物,或者看起来像它们平日里所猎杀的目标;第二,好钓饵必须是广大钓者普遍公认的,并符合当地鱼种口味的一些生物;第三,好钓饵必须是自己曾经用过的,感觉最棒的那些个品种。如此,沙蚕﹑小鱼和鱼肉则属于我们经常所使用的,且符合上述标准的好钓饵。
沙蚕:常见的有岩虫、管虫和海蜈蚣。
岩虫。虫体完整,无断损和创伤,生命迹象明显,翻动时有蜷缩反应。有时候虫体完整并不见得就好,有过采饵经验的钓友都知道,在挖掘岩虫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其逃逸,迫不得已情况下往往要捏住它的头部,使之窒息力竭之后再慢慢地把它拉出洞穴。采用这种手法得到的岩虫,机体组织极易被拉伤,只不过表皮不曾破损罢了,存活期一般不会太长。断损的岩虫段不是不可以用做钓饵,但有一点要清楚,如果是现买现用那肯定没问题,但保鲜的时间至多不要超过一昼夜。
管虫。长短要适中,管囊表皮附带的贝壳和丝状物要自然蓬松,无严重挤压所形成的扁平状。手感硬实有弹性,无黏液溢出,表明可利用部分新鲜度没有问题。出水时间短,处于低温保存状态下的管虫,会有一种淡淡的清新的海水味。气味腥臭的管虫,多半是隔潮或已腐败变质的。
海蜈蚣。红沙蛆和黑蛆的统称。二者长相极为相像,体表颜色、侧足形状基本一致,一般人是很难区分的。鉴别特征:红沙蛆体形略修长,体长相近者而粗细仅为后者的二分之一,且脊背中心有红色的线条从头部延伸至尾端。黑蛆的体态相对红沙蛆而言要粗壮些,但脊背处无明显的红线条。翻动观察其反应,蠕动强烈,爬行自如,无血水溢出,表明生命力顽强。红沙蛆对栖息环境要求较为苛刻,故产量相当稀少,售价也要偏贵一些,选购时应仔细辨别,不要被商家花言巧语所蒙蔽。
使用沙蚕类做钓饵,索饵的多是六线鱼、矛尾复虾虎鱼和鲽鱼类。也就是说,钓捕底栖或近底层杂食性鱼类,用这类钓饵是正确的选择。选择顺序,依次是岩虫、红沙蛆、管虫和黑蛆。
近海船钓,用小鱼类做为钓饵比较常见,泥鳅鱼、高粱叶子、小黄花鱼、小胖头鱼等都很不错。用小鱼类做钓饵,有活的不要用死的,有新鲜的不要用冰冻的,同时,饵鱼的大小也要适中。饵鱼太小,不利于引起猎物的注意,饵鱼过大,脱钩的可能性也将增加。饵小了,一枚钩子上可以多挂几条,饵大了,不妨分割后再使用。使用切割法,还可以将鱿鱼、六线鱼等大个体的海鲜类切成条状。海肠子一般不需要分割,但放血后加以冷冻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经过冷冻的海肠子长度将得到相应的延长,质地也会变得更加的柔软,在流水的冲击下,泳姿将更加飘逸,对猎物的诱惑力也更大。用小鱼类等做钓饵,咬钩的多是黑鲪、鲈鱼等凶猛肉食性鱼类。
另外,沙蚬子、小海兔也可以用做钓饵。沙蚬子最好是用活的,带到钓场后再剥壳,担心出行时买不到、冰箱里没地方保存、天气寒冷怕冻手,嫌垂钓过程中忙不过来需要提前准备的,应取肉后以小包装的方式速冻保存。选择小海兔做钓饵要求品质要新鲜,体纹要清晰,触须伸展要自然,有淡淡的海腥味为上品。肌体水肿,体色过于发白,多半是被淡水泡过了。粘糊糊沾在一起的,且气味浓腥,表明存放的时间过长,一般不适合做钓饵。沙蚬子和小海兔属于船钓的“万能饵”,用来钓捕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一饵两得常常会惊喜连连。
至于拟饵,可选择亮片串钩,亦可选择长尾软胶饵,视对象鱼鱼种的不同,用饵应当有所区别。钓捕鲐鱼,亮片串钩效果最好,钓捕黑鲪,白色的长尾软胶饵很不错。
总之一句话: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而且钓饵绝对要新鲜。
钓具配置要灵细
俗话说:“手艺好不如家什妙。”拥有一套得心应手的钓具装备,垂钓的过程无疑将会事半而功倍。而所谓的得心应手的钓具,我认为起码要满足下列要求:首先,钓具的各个部件,尤其是主要部件质量必须要过关;其次,钓具的匹配一定要科学合理,“大马拉小车”不可取,而“小马拉大车”更要不得;再次,要达到既能轻松地捕获猎物的需要,还要能充分地享受到刺激的手感。也就是说,钓具一定要结实,但还不能过于笨重。
钓竿:软调和硬调船竿各一支。软竿长一点无所谓,硬竿短一些不碍事。水浅流缓用软竿,水深流急用硬竿。钓组轻便用软竿,钓组沉重用硬竿。想玩手感用软竿,想超额完成老婆大人下达的任务则要用到硬竿。
绕线轮:大型旋压式绕线轮或鼓形半封闭式绕线轮均可。钓场水浅,钓组轻便,用旋压式绕线轮即可,操作方便且收线比较快。钓场水深,钓组沉重,用鼓形半封闭式绕线轮比较好,上线平稳还会省不少力。
主线:线径越细越好。由于细线的水阻会比较小,因而可以使用更轻灵一些的钓组。个人的观点,用在绕线轮上的主线,线径6号完全够用。习惯使用传统钓具的钓友,还可以用手提线来代替钓竿。但手提线的线径却宜粗不宜细,而且买回来的新线要经过高温和抻直处理,以消除其弹性和记忆性,这样,就不容易乱线了。
坠子:自重从150克至600克每个型号都要有,必要时甚至要自制750克左右的大坠子,以备不时之需。垂钓时要根据流水大小的不同,钓场深浅的不同而随时更换。水深流急,主线较粗要用到大坠子,水浅流缓主线纤细用小坠子就行了。坠子与天平连接的线绳尽量要短,最好是用别针转环或活扣相接,这样,更换起来比较方便。而且,短坠绳还能有效地减少钓组缠上缆绳,或者是卡入石缝中。
天平:小号数天平用起来灵巧,大号数天平用起来少搭钩。“单刀”天平旋转性比较好,“扁担”天平平衡性比较强。由于天平及钓坠等属于低值易耗品,因此要多准备一些,而且要备有连接好的钓组在包内,这样,一旦钓竿上的钓组葬身海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更换,否则的话,极有可能错失宝贵的时机。
钓鱼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愉悦身心,因此,在保证钓具结实的前提下,轻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毕竟,钓鱼是一项需要持竿竟日的体力活,长时间把持钓竿,摇轮收线,摘钩换饵,体力消耗会很大,而轻便的钓具则有助于钓者节省更多的体能。而且,细软的钓竿匹配小而轻的钓组,感知猎物刹钩的讯号会格外地清晰,便于钓者迅速做出反应,得手的几率也将有所增加。再者,软竿弹性比硬竿要好,猎物挣扎力经主线传递至钓竿,在化解反向拉力和重力的过程中,钓者可以感受到更加夸张的冲击力。钓鱼,玩的就是一个心跳,想想看,既能捕捉到猎物,又能充分地享受到刺激的手感,何乐而不为呢。
友情提示:钓具要轻便,钓组要轻灵,匹配要合理,运用要灵活。
技法实施要心细
出海钓鱼,钓场、钓点一般都是由船家来确定的,需要钓者所做的,就是拿出看家的本领,多钓鱼,钓大鱼。
那么,同乘一条船,钓组差不多都落在了一个点上,共用一盆饵,种类与品质几乎没有多大区别,钓获量为什么还会差好多呢?这是因为钓棚设定的高度不一样所致。所以,下钩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准确地找到鱼群的泳层。一般来讲,除底栖鱼类之外,鱼群栖息的高度跟海底障碍物有很大关系。障碍物高大,鱼群的泳层相对会高一些,反之,它们更愿意呆在贴近海底的地方。聚集在同一片障碍物附近的鱼群,栖息高度还会随着流水的强弱而改变。流水强劲,鱼群多徘徊在底层,流水趋缓,鱼群会渐渐向上攀升。找到鱼群以后,要锁定钓棚的高度,至于办法嘛,各有各的高招,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类似情况:明明连钓棚高度设定的也一样,可为什么还是钓不过别人呢?这不足为奇,因为你太心急了,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钓场水深数十米,一有讯号就收线,一线上来只有一条鱼。而人家呢?虽说起竿的动作好像慢了半拍,但前两口讯号只刺鱼而不收线,或者仅仅是向上提了提钓组,一线便有两条甚至更多的斩获,而且,还总会有条特别大的。其实这也很正常,在同一处钓点内,小鱼聚集在底层,大鱼游弋在上边,人家一线比你两线捞的还要多,知道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了吧?
钓多钓少有时跟心态也有关系。少数钓者总喜欢玩以多取胜的策略,钓竿两支要全部用上,钓组拴的像门帘子。众所周知,鱼咬钩的时候往往一支钓竿也得紧忙乎,鱼不开口用再多的钓竿也白搭,无非是赚了个手忙脚乱。如果再缠上了另外一个线组,要是有人协助理线还好,一旦人家忙不开或者是不肯帮忙,剪断了还舍不得,要解开就面临着停产。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最好别干。我的建议,钓竿其中一支是拿来备用的。就连钓组,除“单刀”单天平以外,其它形式的每个端孔上最好也只绑一条子线。
对于同一条船上的钓者而言,渔船到达钓场后抛锚定点垂钓,看起来对每个人的机会好像是均等的,实际上这种场合最能考核钓者的应变能力。刚开始大家都在拔鱼,彼此间差距并不明显,但钓过一阵子之后,却只剩下部分钓者还能保持良好状态,而余下的人或是中鱼频率减慢,或是根本就找不到感觉了。这是怎么了?该如何解决?一种可能是因为流水变化或者是渔船走锚了,致使钓组离开了鱼群的藏身之所,可试着增减坠子的重量,改变钓组入水的方向,让钓组乘流重新返回障碍物所在的区域。另一种可能是鱼群起空了,先前中钩的猎物拼死挣扎,上升途中将未消化的食物吐出,鱼群发现有饵食从天而降,势必会你追我赶地向上冲。此时应向上引领钓组,重新确定钓棚的高度,只要饵钩始终处于鱼群的包围之中,缩小差距就不难实现了。
还有,手头的快慢也将决定着成绩的好坏。高手与“菜鸟”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是高手就一定能钓到鱼,而“菜鸟”就一定钓不到鱼。想想看,如果遇到了鱼群疯咬的情形,是不是速度将压倒一切?当然,牵涉到速度的方方面面有很多,如收线起鱼的速度,补充钓饵的速度,整理线组的速度,处理挂底的速度,卸鱼下钩的速度,都会影响到钓获量。高手之所以高明,在于他们能三下五除二地搞定一切,而“菜鸟”差就差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往往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以至于在效率上便输给了人家。
关于速度的训练,熟能生巧的玩意,只要能多多地参与实践,相信总有一天会应付自如的。在此我要告诉各位的是,速度训练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比如给猎物卸钩,尤其是给鳍棘锋利的猎物卸钩,那可就要讲究手法了。对付此类不好惹的家伙们,要在其出水后判断出它的运行轨迹,并以漂亮的手法接住子线,趁着猎物还张着嘴,另一只手的拇指顺势插入鱼嘴并捏住其下颌,这样,摘钩就比较容易了。如果猎物将钩子吞的很深的话,干脆剪断子线另换钓钩。
老渔翁的经验:垂钓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说不定能学到简单而实用的绝招。
综上所述,细节无处不在,细节不容忽视,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得当无误,技压群雄,满载而归就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