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元牌辅酶q10:美国强势参加东亚峰会有人高兴有人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10:45
美国强势参加东亚峰会有人高兴有人忧作者:田大校来源:本站编辑部来源日期:2011-11-23     刚刚结束的东亚峰会,吸引了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目光。因为美国、俄罗斯是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其隐含的政治外交影响非同寻常;特别是由于会前美国一再强调“重返亚太”、“发挥主导作用”,加上此前夏威夷APEC峰会上出现“会中之会”、没有中国参与的10国TPP框架推动声明,让本次东亚峰会“中美对台戏”的色彩被外界普遍渲染。美国与某些东盟国家呼应,坚持在会议上讨论南海问题,以及美国“抢戏”表现令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出现偏差,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忧心忡忡。为了给网民朋友提供全面的情况,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收集整理了相关媒体的评论,与网友们一起分享思考。

  一、美国等国让东亚峰会“变调”。《世界新闻报》发表评论称,美国从东亚峰会筹备之日起,就频频出招,从而使原本着眼于经济合作的区域会,变成一个讨论国家间纷争的平台,而这一切都有对准中国的意图。美国白宫15日公开称,奥巴马总统将在东亚高峰会上讨论南海的海上安全问题。此外,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兹在“空军一号”上告诉随行记者:“我们认为,海上航行安全是东亚峰会可谈的适当议题。”16日,正在菲律宾出访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表示,在即将召开的东亚峰会上,美国“必将加入公开和坦诚的讨论中去,包括本地区的海洋挑战”。评论指出,自2005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首届东亚峰会以来,参会国的领导人们提出了多项具体领域的合作倡议和宣言,例如2007年的《东亚能源安全宿务宣言》,2008年的《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等等。东亚峰会作为东亚地区一个新的合作形式,致力于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然而,美国方面释放的信息却表明,它将把该地区一些敏感的问题拉入到此次峰会的议题中。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中心主任苏浩对《世界新闻报》表示,一旦东亚峰会讨论南海问题,会议就从过去推动区域合作变成了一个讨论国家间分歧的平台,这可能导致峰会本身的意义发生改变。 有分析指出,在西太平洋地区,安全话题是美国具有优势的议题,同时也是美国重新介入亚太事务的重要抓手,因此,东亚峰会将是美国发挥其外交特长的一次会议。不过,美国不会使用蛮力搅乱东亚峰会,而是会颇有技巧地抛出南海等敏感议题。换言之,美国可能躲在背后,支持、鼓励其他一些国家讨论南海问题,而美国则在一旁附和。这样既可以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碰撞,又能扩大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连日来,美国展开了强化与传统盟友关系的步骤,总统奥巴马与国务卿希拉里为此频密地周旋于亚太多国之间。15日,希拉里抵达菲律宾访问,并前往泰国争取支持,大方出手一千万美元援助泰国救灾;当地时间16日下午,奥巴马开始对澳大利亚的正式访问,期间他宣布美国将增派500—1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驻扎澳大利亚。法国《费加罗报》分析指出,奥巴马对亚太为期9天的访问兴致正浓,他要在中国疑心重重的目光下为自己赢得分数。奥巴马想要表明,美国今后要在亚太扎根。美国的另一个盟友——日本,似乎也有意在东亚峰会上配合美国。据共同社报道,在18日召开的日本与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日本推动会议通过涉及海洋安全的草案。事实上,在东盟各国外长15日举行的会议上,已经嗅出了异常的气氛。菲律宾以美国参会为“靠山”,在会上就南海争议再提议案,进一步向中国施压,呼吁大家表明自己的立场。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指出,美国积极地把南海问题“塞进”原本是以经济合作为主题的东亚峰会,表明美国正在实行重大的战略转变,试图从经济、外交、安全多个维度确立美国对西太平洋的主导权,将美国制定的标准和规则强加给这个地区。何亮亮认为,二战结束后,美国曾经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方式,与欧洲各国建立了深入的联系。但是,随着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崛起,美国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变化。尤其在金融危机后,亚太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指出,今后10年美国会将大量资源投入亚太地区,进行战略转移,“美国是个太平洋强国,我们一定会留在这里”。她在文中强调,“未来10年,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继续保持领袖地位,我们的力量究竟应该投放到哪里才最合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对《世界新闻报》说,美国加入东亚峰会,不仅仅是加一把椅子那么简单,正如一场盛宴,美国需要确保主位,需要重新点菜,而安全议题才正符合美国的胃口。为此,美国从2010年开始准备、炒作东亚地区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比如朝鲜半岛问题、中日撞船事件、南海问题等,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

  二、中国心里和嘴里“有点烦”。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署名文章说,奥巴马总统高调出席东亚峰会,已经成为美国“重返”东亚合作的重要标志。美国的“回归”,将为东亚合作带来什么,各方对此高度关注。应该说,很多国家还是有一些担心的。一是担心改变东亚现有合作模式。东亚合作多年来形成了以东盟为主导,10+1、10+3为主渠道,东亚峰会为战略论坛的合作模式和格局。美国虽然是东亚合作的新面孔,但实力超群,绝不会甘做东亚合作的“普通乘客”。美国加入东亚合作后,会不会反客为主,挑战“东亚模式”,推行“美国模式”,仍是一个问号。二是担心引入敏感的政治安全议题。美国一直高调宣称将在东亚峰会上重点推动政治安全合作。但东亚国家多样性突出,历史、民族、领土、海洋争端错综复杂。且大多数国家仍为发展中国家。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是各国主要关注点。当前情况下,在东亚峰会过多引入政治安全问题,特别是如果涉及具体争议,不仅无助于东亚合作的发展,反而有可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激化地区矛盾。三是担心引发中美对抗。不少学者认为,美国“回归”东亚,除经济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防范中国在东亚坐大。美国撇开东亚现有合作框架,大力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同时以维护国际航行自由为借口,多次在多边场合提及南海问题,其背后意图也令人深思。当前形势下,中美能否构筑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避免周边国家在中美间“选边站”的尴尬局面,直接攸关未来东亚合作进程。而当东亚峰会上出现多数国家追随美国关于南海问题主张的场面后,中国总理温家宝被逼上前台,要求发言,解释中方的一贯立场和见解。法新社发表报道称,温家宝在东亚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表示:“本地区有关国家在南海存在的争议,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予以解决。”当菲律宾和越南抱怨中国在维护领土主张方面正变得更咄咄逼人时,而温家宝坚称,中国只有和平解决问题的意愿。他说,“中国永远不谋求霸权,反对任何霸权行为”,“中国愿与东盟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温家宝表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合作,落实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最终达成“南海行为准则”。他说:“这是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共同意愿。”法新社认为,温家宝的发言,既是对华盛顿挑战的回应,也是中国感到难堪和无奈的表现。而中国网发表的评论则认为,要理性客观看待中美及中越、中菲在东亚峰会上的争议或争执。评论认为,即便没有东亚峰会的召开,或峰会上不出现南海话题,中国和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也是明摆着的;即便美国不在峰会上作出介入的姿态,自冷战(甚至可以更早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击败西班牙实际控制菲律宾)至今,美国海军从未远离过南海,马六甲海峡也一直是美国公开表示要控扼的全球战略要点之一。美国和中日韩“东亚一体化”三国中的两国有牢固的同盟关系,是所有东盟峰会与会国排名靠前的重要贸易伙伴,在远东长期保持着重兵驻屯、军事基地相望的态势,可以说,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远东,并一直在东亚地缘政治、经济和其它重要问题上事实发挥着主导作用,任何远东重大问题、分歧,背后总能找到美国的身影,所谓“重返东亚”、“重新发挥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既给外人、更给本国政治对手和选民看的姿态秀。俗话说得好,人杂则心异,参与的国家越多,达成妥协和共识的难度自然也越大,从10+3到10+6再到10+8,峰会上的杂音变多、“和谐气氛”变淡,本是正常现象,但与之相应的,与会国多则代表性增强,一旦最终达成妥协,离一体化的目标也会更近一些。评论指出,“亚太”或“10+8”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概念,不论任何概念,美国和中国都是当仁不让、无法回避的主角,东亚峰会一度没有美国参加,而TPP对话中国暂时缺席,历史正在和即将证明,任何缺少中美其中一个(或两个)的亚太区域合作对话平台,最终都难以取得如期的进展。无论如何,峰会只是一个对话的平台,东亚一体化、乃至亚太一体化,都少不了把各种争执、分歧和意见矛盾放到台面上去谈、去说、去争吵,少了“中美对台戏”,亚太大事是办不成的,东亚峰会等平台上的“乱哄哄”、“吵嚷嚷”,终究比缺乏“面对面”、老死不相往来要好得多,毕竟,分歧不是开会开出来的,却可能在一个个会上慢慢得到解决。

  三、中国应对当“从容”。新华网发表评论称, 不论奥巴马在东亚峰会的咄咄逼人,还是美国“重返亚洲”,说得更准确一些,是美国重新巩固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正如希拉里所说,美国不过是在“因中东地区而‘分心’十年之后,将‘重心’又转向亚洲”。只是这次,它似乎并不只满足于在此荡起轻微的涟漪,而意在掀动起伏的波澜。从对我国周边的扫描就可以看出,美国正在那里摆子布势:与日韩强化军事同盟关系,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海洋权纷争,让这些周边国家打头阵,困扰和消耗中国;在南亚卖给印度上百亿美元的军火;在中亚借反恐为名部署十几个军事基地;与蒙古加强军事合作;强化在澳大利亚驻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著名军事专家彭光谦少将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不要太在意美国的举动。你越把它当回事,它就是回事。所谓“敬神神在,不敬神,神就不在。这就是一种心理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王泰平认为,今后美国对该地区事务介入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中美之间及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摩擦势必会增多,国人应有此自觉。“不要人家一指手画脚,我们就手忙脚乱;人家一挥舞大棒,我们就觉得大难临头。世界大得很,矛盾多得很,不能把当前的亚洲形势看成多么严峻,不要认为所有的矛头都是对着自己来的;也不必把美国看得神乎其神,它拉近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企图拼凑围堵中国的包围圈,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面对美国的强势返亚,中国要保持冷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认为:“面对美国的‘进攻’,中国要稳如泰山。美国现在战术上的进攻,正反映了它在战略上的弱势。美国整个国家现在走下坡,而中国正往上走。借用经济学术语说,美国的存量很大,但中国的增量很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心态上处在防御位置。所以,关键的是中国要坚定信心。坚信时间在中国这边,只要不犯错,未来是我们的。” 就连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近期出炉的一份评估报告也称,中美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很小,美国在中国周边拉帮结派,煽风点火是可能的,但未必会为他的盟友两肋插刀,因为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盟友的安全是它的重要利益,但绝非核心利益。王泰平说,国人应摈弃“弱者心理”,学会运用大国思维。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就能做到高屋建瓴,而不受一时一事的事态所左右;就能掌握主动,游刃有余,不受挑拨,不上圈套;不会误判形势,去匆忙应对一场背景复杂的战略冲突,做出“英雄气短”的事来。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荣认为,美国如果一定要参与亚太地区的博弈就由它去,但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哪个大国的发展更有活力、谁能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谁才会在这个地区更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不论美国怎样折腾,我们还应按照既定的方针,继续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搞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继续发展同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友好关系,不能因为美国的战略而疏远这些国家;另一方面,还要在改革中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国力,这才是关键之所在”,钱文荣说。美国日后一定还会搅起一些波澜,但想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保持波澜不惊的心态来观赏美国的“亚洲舞”。

   汇编参考文章:

  《美国企图改变亚太游戏规则在峰会上有所显露》,世界新闻报,作者为赵全敏;

  《美国“回归”后东亚合作的变与不变》,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为谭亚;

  《没有东亚峰会,美国也不会放过“南海问题”》,中国网,作者为陶短房;

  《美国又来了 中国该以何种心态“待客”?》,新华网,作者为王秀,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