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人买什么东西合适:中国国民戾气上升令人忧------usa侨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50:27
中国国民戾气上升令人忧
07年05月11日

■北京  强生

 广东佛山近日发生灭门惨案,一家三口被害,原因是婚外恋暴露;几天后,该省肇庆市又发生一家五口被杀的灭门案,凶手竟是为钱财恩将仇报。
 以“灭门”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竟有200万条结果。
 “灭门案”接连不断,却没有一个是源于惊天动地的血海深仇。鸡毛蒜皮的冲突或者蝇头小利的贪恋,都能成为灭门的导火索。
 贫穷百姓会在瞬间由唯唯诺诺的顺民变为穷凶极恶的暴民,目的不过是为了一时快意,或攫取微不足道的意外之财;大学生也会由老师家长们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瞬间成为刽子手,目的只是为了排遣郁闷、发泄不满;作家也会由谦谦君子瞬间变为让人血泪横飞的武夫,辩解理由是“作家也是人”;官员们不仅会以武行政,更会雇凶杀人,目的无非剪除异己、摆平政敌或摆脱情妇……
 在这个温良恭俭让著称于世的礼仪之邦里,是什么让世界上最平和、从容的人们变得如此毫无耐心,曾经善良的眼睛里布满戾气?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学者詹姆斯·布坎南认为,任何社会都是道德共同体、道德秩序、道德无政府状态这三种要素的混合,“一个社会的聚合力,由道德共同体和道德秩序共同形成,而因该社会的成员中存在的道德无政府状态而减弱”。
 套用布坎南的话,中国国民戾气上升、弥漫,正源于道德秩序不堪一击甚或压根就没成形,道德共同体也是名存实亡的空中楼阁,而社会成员却普遍安于道德无政府状态。
 道德无政府状态的普遍化,如果简单地把账算到市场经济头上,既是懒汉思维又显苍白无力:有的国家市场经济更久远、更彻底,为何确立了道德秩序、建构起道德共同体?
 对于这一状态,政商学界谁都百般卸责,可谁都推脱不了责任。笔者以为,社会精英首先应该对道德无政府状态和国民戾气上升负责。
 当腐败官僚痞气、霸气、匪气十足地横行霸道,当公权力不仅不能保护民众合法权益,甚至成为侵害、剥夺他们利益的直接工具,甚至留给他们的最后一道救济线——司法也变得横行时,他们怎能还有从容平和?其良心又怎能不渐渐硬化以至趋于麻木?
 当财富精英们沉湎于借法制空白、体制漏洞圈占财富的游戏而乐此不疲,当他们一边聚敛财富一边腐蚀政界、学界,当他们穷奢极欲之余纷纷转移财富、移师海外,而将为他们财富付出血汗的底层民众无情抛弃在原地,任其苦苦挣扎、自生自灭时,让人不寒而栗的戾气怎能不生?
 被剥离感将社会底层的人们打击得毫无信心,还要面对财富精英们不依不饶地对其人格进行践踏,无立锥之地而眼见他人歌舞升平时,戾气怎能不生?
 若从小就接受“人对人是狼”的处世哲学熏陶,被灌输以“人生价值就是‘赚大钱、抓大权’”时,原本纯洁的心灵,怎能不日趋钝化以至于麻木不仁?
 当教师们如商人般忙于赚钱而视教学为副业,学生们远离家庭、远离社会,原本充满激情和期待的眼神怎能不瞬间变为落寞、无聊和愤懑?花费父母毕生心血步入学校,毕业后却瞬间成为社会弃儿时,原本平和从容的眼神怎能不生戾气?
 社会精英们不仅没有不遗余力地创造真善美,尽职尽责地引导普罗大众追求真善美,反而嘲弄纯真、蔑视善良、践踏美好,听任文化流氓将所有足以让国民平和从容的文艺经典、道德教条彻底颠覆,而无心亦无力去建构新的价值体系以归化天下,自身虽然忝列精英行列却早已布满戾气,社会又怎能不戾气弥漫?
(作者系民间时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