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生扮演道士僵尸片:种师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16:05
百科名片
种师道(1051-1126)北宋名将。原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北宋末期贤士、军事家。
中文名: 种师道
出生地: 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 1051
逝世日期: 1126
职业: 贤士,军事家
原名: 建中
又名: 师极
朝代: 北宋
字: 彝叔
目录
简介生平评价成长成名
才能种师道故事历史记载种氏介绍种师道种氏名将
简介生平评价成长成名
才能种师道故事历史记载种氏介绍种师道种氏名将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种师道(1051-1126) 北宋名将。原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属河南)人。
编辑本段生平
评价
“知兵有谋却敌虏,宋代名将种师道。”此诗句赞扬的就是北宋名将种师道。
种师道。生于宋仁宗皇佑三年,卒于宋钦宗靖康元年,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将领。
种氏三代为西北名将,他的祖父种世衡即为镇守西夏的将领。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亲切地称他为“老种”。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而后京师失守,不久种师道病逝。成长
种师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师。他本人以儒为主,兼融道、法。步入仕途,首任熙州(今甘肃狄道)推官,后为原州(今宁夏固原)通判及秦凤路(即陕西路,治京兆,即陕西长安)常平等职。后来因事冒犯奸相蔡京,妄加“诋毁先烈”的罪名,没入党籍,屏废十年。而后,由于种师道是将门之后,又被起用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泾原(今宁夏泾源)都铃辖、统领怀德军,驻军北宋和西夏交界的边防线上。从此种师道由地方行政长官转为率兵的将领。成名
西夏起兵,虎视中原,宋徽宗命太师童贯率军征讨。童贯看上去威风凛凛,实际上只会虚张声势。
宋徽宗不放心,又召种师道询问策略,种师道答曰:“西夏入侵中原,我们可以反击;但是我们讨伐西夏,实在难于取胜。轻举妄动,惹事生非不是上策。”
宋徽宗把种师道的意见转告童贯,童贯哪里肯听!还想从内地挑选弓箭手充实新拓边塞。宋徽宗看出童贯确实在惹是生非,便再次征询种师道的意见。
种师道很有见解地说:“我担心内地调兵尚未成功,边防可忧之事已经发生。”
宋徽宗觉得很有道理,便赐给他金带将军服,夸奖他说:“师道是我亲自提拨的将才”。种师道也就此荣升为提举秦凤弓箭手、时五路并置官。童贯知道后心里很不高兴,种师道听说后便不敢接此重任。宋徽宗又改任他为崇福宫提举,接着又改任西安(今甘肃海原)知州。
此后,种师道在童贯手下任都统制(领兵统帅,兵罢则省,宋制,出兵拜帅,赐予帅印;兵罢收回帅印,取消兵权),拜保静军节度使。童贯再次策划伐辽。
当时辽国正被女真族搔扰,而且步步逼近。种师道劝阻童贯说:“打个比方,我们的邻居家有一伙强盗正在抢劫财物,我们不去救助,反而乘人之危,也加入强盗队伍,插手抢劫,实非正义之师所为”。
童贯不以为然,依然坚持伐辽。而辽军早有准备,鼓噪而来,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幸亏种师道事先备有巨梃,才避免了一场大的惨败。
不久,辽派使者入宋谋求议和,共同对付女真。种师道建议童贯答应辽使的要求,童贯不仅不听,还私奏种师道通敌。奸相王黼不辨真假,勃然大怒,立即将种师道削职,由当时任河阳三城(河阳,今河南孟州;三城:南城、北城、中弹城)节度使的刘延庆取代。
直到刘延庆后来遭到惨败,宋徽宗才想起他“亲自提拨的将才”这句话,于是又起用种师道为宪州(今山西静乐)刺史,知环州(今甘肃环县),恢复了种师道保静军(今宁夏灵武西北)节度使的职务。
宋徽宗宣和八年(公元1126年)初春,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北宋京城开封。宋徽宗见兵临城下,便慌了手脚,在童贯等人簇拥下逃命。继承皇位的宋钦宗(改元靖康)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在寒风败草,枯木冰花和一片肃杀的气氛中等待着各路勤王军队的到来。
种师道率西路劲旅奉诏日夜兼程。行至西京洛阳,便知金兵屯于开封城下。幕僚们建议:“金兵凶猛,我部可暂时驻扎汜水(今河南汜水),以保万全”。
种师道说:“驻扎汜水,正说明我们兵寡,无勇无谋;勇往直前,却让金兵揣测不透,难料虚实。再者,京城得知援兵将至,会士气大振,我部岂能忧敌!我们不仅要前进,还要大造舆论,搞得沸沸扬扬,势如破竹。”部队继续前进,沿途散发传单(揭榜),声称“种少保领兵百万而来”,直抵开封城西。金兵见西路大军由种师道率领,气势汹汹,如同潮水一般而来,便稍稍北撤,不敢轻举妄动。
种师道领兵到了开封,宋钦宗派尚书右丞李纲迎接并犒劳将士们。种师道入见宋钦宗,宋钦宗问:“金兵大军压境,卿对眼前国事如何看法?”
种师道回答说:“金人不懂兵法,孤军深入是在送死,岂能让他白白回家!”
宋钦宗说:“我已决心议和,还是向金人妥协为好”。
种师道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议和”、“妥协”其实就是投降,但他不敢说出口,镇定一会儿之后答道:“我是一名军人,我的职责就是保卫大宋江山社稷和陛下,其它的我全然不知。”
宋钦宗听后,觉得甚合心意,使授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统率各路勤王大军,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兵马大元帅。
各路大军到了开封,唯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所率重兵因路途遥远难行尚未到达。种师道原以为待各路勤王部队到齐后共商对策以克敌制胜。不料,熙河(今甘肃熙河)领兵姚仲平(又作平仲)到京后,立即提出“和,不必战;战,应从速”的主张,并得到兵部侍郎李纲的赞同。
种师道用兵老练持重,他以为“不和即战,不战即和”是偏激的急躁冒进。然而宋钦宗更是急不可耐,屡屡督促种师道出战。种师道一再讲明原因利害,待种师中领兵抵京,集中优势兵力出战不迟。可是宋钦宗决计立即袭击金人兵营。结果由于金兵早有防备,结果宋军大败。
当时的北宋王朝,文有李纲,武有种师道,如果君臣齐心,上下团结,是完全可以抗拒金兵的。然而君昏臣奸,江河日下,摇摇欲坠的北宋王朝已是濒临绝境。宋军大败之后,种师道以为还可以收拾残局,上奏宋钦宗和宰相李邦彦说:“今日虽败,明晚再袭,出其不意,金兵定然难防”。
宋钦宗默默不语,李邦彦坚决反对,并主张立即向金人割地投降,还策动宋钦宗解除了李纲的宰相职务。
宋钦宗和李邦彦的投降举措,激起京城军民的怒潮,一致要求罢免李邦彦,起用主战派李纲,军权由种师道掌管。宋钦宗被迫恢复李纲的职务。军民齐呼:“我们要李纲,要种大人,不要李邦彦!”种师道赶到军民中间,热烈、壮观的情景使种师道掉下了热泪。
李纲、种师道立即下令:凡英勇杀敌者,皆予重赏!金兵迫于军民的激愤,又看到李纲、种师道掌权,文武同心,才下令撤军。东京军民保卫战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金兵北撤,种师道以为应该是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可以在金兵渡黄河的混乱时机聚歼,然而宋钦宗担心金兵卷土重来,再次招惹祸端,因而他不但不听种师道的意见,反而再次收回种师道的帅印。御史中丞许翰奏请宋钦宗不可撤掉种师道的军权。
宋钦宗则以为“师道年迈,将以何用?”并命许翰去看望种师道。许翰见了种师道,说明来意。种师道看到国家存亡之秋,针对形势分析了双方军情,谈了自己的意见,他以为:“我众敌寡,我军可以扼守要道,分兵结营,断其粮道,大可获胜。”
许翰听了,以为老将军思路敏捷,智慧清晰,并未衰老。正当此时,金兵南下,宋钦宗只得再次起用种师道,把他派往前线抵御金兵。
种师道以国家安危为重,不顾年迈,接受了宋钦宗的任命,走马上任。行前,他上书宋钦宗,请求朝廷准许集中优势兵力破敌,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沿着沧(今河北沧州)、卫(今河南濮阳)、孟(今河南孟州)、滑(今河南偃师)一线设防,以防金兵。
然而,满朝无识之徒和庸碌之辈,以为金兵已退,何必兴师动众。种师道的正确建议因此未被采纳,领无设防之兵,打无准备之仗,是难于获胜的。
正当种师道左右为难之时,传来噩耗,他的弟弟种师中战死在榆次(今山西榆次)。太原被金兵攻陷后,宋钦宗又命种师道巡视边防。种师道估计金兵将大举进攻东京,急忙上疏请宋钦宗赴长安避风,而朝臣舆论则说种师道胆小怕事,于是又被宋钦宗召回东京。
种师道一路风尘,加之精神郁郁而身染重病。到京不久便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六岁。
由于北宋王朝皇帝昏庸,宰辅奸佞,每在关键时刻不采纳种师道的建议,不接纳种师道进谏。
种师道去世不久,当年的农历11月金兵渡过黄河南下。宋钦宗诏康王(赵构)与金议和。农历闰11月,金兵围东京。宋钦宗诏河北守臣尽起军民入援,结果无济与事,月末金兵陷京师。战后,京城洛阳陷落,宋徽宗、宋钦宗成了金国的俘虏,北宋因此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北宋百官军队乱作一团,康王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开大元帅府,大索京城金帛,并割地两河予金。
后来,宋徽宗、宋钦宗在流囚之时,疲苦不堪,回想起当年种师道为其所出的谋略,自己却因为他年纪大了而没听从,宋徽宗经常懊悔地捶着自己的胸口说:“都是因为没听种卿之言,才到了这个地步啊!”
编辑本段才能
善察形势,沉毅有谋。初以荫补官,历熙州推官、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因被诬入元佑党籍,罢废近十年◇起为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知怀德军。政和六年(1116),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知渭州。宣和元年(1119)初,奉徽宗命率军修筑席苇平城(后改为静夏城,今甘肃平凉境),城未就而夏军骤至,乃列阵葫芦河(今宁夏清水河)畔,佯欲决战,暗遣军出夏军后,扬言宋援军至,乘其犹疑之机,前后夹击,大败夏军。六月,再破夏军于藏底城(今陕西志丹北),升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四年,从童贯攻辽,因建议被拒,兵败雄州(今河北雄县)。六年,建议联辽抗金,遭拒被劾致仕。次年十月,金军大举攻宋,起为京畿、河北制置使。
编辑本段种师道故事
靖康耻的前夕
靖康元年(1126)正月,率1.5万兵救援东京(今河南开封),进至洛阳,闻金军已临城下,遂虚张声势,沿路张榜,号称百万,张旗击鼓而进。金军不知虚实,移师增垒自卫。至京,授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因反对割地议和,建议乘金军回师时半渡而击,被钦宗罢为中太一宫使。不久复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出屯滑州(今滑县东)。八月,金军复大举攻宋,请钦宗暂避长安(今西安),朝廷召其还朝。
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七十六岁的种师道病卒,生前曾出四次关键建议:
第一次是二月初姚平仲夜劫金营失败,种师道建议再次出兵劫营,或者每夜发兵几千人袭扰敌人,可以成功,宋钦宗不用;
第二次是完颜斡离不退兵,种师道建议乘金军半渡之际,发动奇袭,否则必为他日之患,宋钦宗也不用;
第三次是太原失守后,种师道急令调兵京城;
第四次是临终遗奏,建议皇帝退守关中,众臣建议良臣李纲、宗泽代守开封,宋钦宗不用。
在北宋立国一百六十年,养成一种浓重的重文轻武风气,一时国中无大将可用。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种师道(一○五一~一一二六),字彝叔,初名建中,避徽宗年号改为师极,诏赐今名,洛阳(今属河南)人。世衡孙。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易文阶,为熙州推官,权知同谷县。累擢提举秦凤路常平,知德顺军。坐尝议役法忤蔡京意,入党籍,屏废十馀年。起知怀德军,历知西安州、渭州,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拜保静军节度使。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责致仕(《宋史》卷二二《徽宗本纪四》)。又起知宪州、环州,俄还保静军节度使,复致仕。七年,金人南下,召为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河东河北路制置使兼都统制(《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六四)。钦宗靖康元年,加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事,为京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金师退,罢为中太一宫使。复加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以病卒,年七十六。谥忠宪。《宋史》卷三三五、《东都事略》卷一○七有传。
靖康元年(1126)正月,率1.5万兵救援东京(今河南开封),进至洛阳,闻金军已临城下,遂虚张声势,沿路张榜,号称百万,张旗击鼓而进。金军不知虚实,移师增垒自卫。至京,授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因反对割地议和,建议乘金军回师时半渡而击,被钦宗罢为中太一宫使。不久复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出屯滑州(今滑县东)。八月,金军复大举攻宋,请钦宗暂避长安(今西安),朝廷召其还朝。十月病卒。
编辑本段种氏介绍
种师道
北宋末年名将种师道种师道 (1051~1126)中国北宋末年名将。字彝叔,洛阳人。以荫补三班奉职,后知德顺军。政和六年(1116),晋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八年,徽宗命其率军修筑席苇平城,城未就而夏军骤至。他佯示与夏军决战,暗派偏将曲充率军出夏军侧翼,扬言宋援军至,乘夏军犹疑之际,命部将杨可世率部出其后,姚平仲率精骑急击之,大败夏军。靖康元年(1126)金军大举南下,宋廷令种师道为京畿、河北制置使,率部 1.5万人往东京(今开封)增援。种师道进至洛阳,闻金军已临东京城下,遂用疑兵计,号称百万大军,张旗击鼓而进,急至汴水南。金军不知虚实,移寨自固。种师道至京,朝廷已与金朝议和。金军回师时,他建议乘其半渡击之,钦宗不许。金军撤退后,被命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出屯滑州(今河南滑县)。他建议朝廷屯兵于沧(今河北沧县)、卫(今河南汲县)一线,防止金军再次进攻。宋廷以为金军初退,不宜劳师,没有采纳。不久金军又大举进攻,他请钦宗暂避长安(今西安)。朝廷以为种师道怯敌,将其召还。同年十月卒。种氏名将
种氏名将——种师道知兵有谋却敌虏 ——宋代名将种师道种师道(“种”读chóng),字彝叔,洛阳人。生于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卒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将领。种氏三代为西北名将,他‘的祖父种世衡即为镇守西夏的将领。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亲切地称他为“老种”。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而后京师失守,不久种师道病逝。种师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师。他本人以儒为主,兼融道、法。步入仕途,首任熙州(今甘肃狄道)推官,后为原州(今宁夏固原)通判及秦凤路(即陕西路,治京兆,即陕西长安)常平等职。后来因事冒犯奸相蔡京,妄加“诋毁先烈”的罪名,没入党籍,屏废十年。而后,由于种师道是将门之后,又被起用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泾原(今宁夏泾源)都铃辖、统领怀德军,驻军北宋和西夏交界的边防线上。从此种师道由地方行政长官转为率兵的将领。西夏起兵,虎视中原,宋徽宗命太师童贯率军征讨。童贯,看上去威风凛凛,实际上虚张声势。徽宗不放心,又召种师道询问策略,种师道答曰:“西夏入侵中原,我们可以反击;但是我们讨伐西夏,实在难于取胜。轻举妄动,惹事生非不是上策。”宋徽宗把种师道的意见转告童贯,童贯哪里肯听!还想从内地挑选弓箭手充实新拓边塞。宋徽宗看出童贯确实在惹是生非,便再次征询种师道的意见。种师道很有见解地说:“我担心内地调兵尚未成功,边防可忧之事已经发生。”徽宗觉得很有道理,便赐给他金带将军服,夸奖他说:“师道是我亲自提拨的将才”。种师道也荣升为提举秦凤弓箭手、时五路并置官。童贯知道后心里很不高兴,种师道听说后便不敢接此重任。宋徽宗又改任他为崇福宫提举,接着又改任西安(今甘肃海原)知州。此后,种师道在童贯手下任都统制(领兵统帅,兵罢则省,宋制,出兵拜帅,赐予帅印;兵罢收回帅印,取消兵权),拜保静军节度使。童贯再次策划伐辽。当时辽国正被女真族搔扰,而且步步逼近。种师道劝阻童贯说:“打个比方,我们的邻居家有一伙强盗正在抢劫财物,我们不去救助,反而乘人之危,也加入强盗队伍,插手抢劫,实非正义之师所为”。童贯不以为然,坚持伐辽。而辽军早有准备,鼓噪而来,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幸亏种师道事先备有巨梃,才避免了一场大的惨败。不久,辽派使者人宋谋求议和,共同对付女真。种师道建议童贯答应辽使的要求,童贯不仅不听,还私奏种师道通敌。奸相王黼不辨真假,勃然大怒,立即将种师道削职,由当时任河阳三城(河阳,今河南孟州;三城:南城、北城、中弹城)节度使的刘延庆取代。直到刘延庆后来遭到惨败,宋徽宗才想起他“亲自提拨的将才”这句话,于是又起用种师道为宪州(今山西静乐南)刺史,知环州(今甘肃环县),恢复了种师道保静军(今宁夏灵武西北)节度使的职务。徽宗宣和八年(1126年)初春,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北宋京城开封。胆小如鼠、媚骨十足的宋徽宗见兵临城下,便慌了手脚,在童贯等人簇拥下逃命。继承皇位的宋钦宗(改元靖康)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在寒风败草,枯木冰花和一片肃杀的气氛中等待着各路勤王军队的到来。种师道率西路劲旅奉诏日夜兼程。行至西京洛阳,便知金兵屯于开封城下。幕僚们建议:“金兵凶猛,我部可暂时驻扎汜水(今河南汜水西北),以保万全”。种师道说:“驻扎汜水,正说明我们兵寡,无勇无谋;勇往直前,却让金兵揣测不透,难料虚实。再者,京城得知援兵将至,会士气大振,我部岂能忧敌!我们不仅要前进,还要大造舆论,搞得沸沸扬扬,势如破竹。”部队继续前进,沿途散发传单(揭榜),声称“种少保领兵百万而来”,直抵开封城西。金兵见西路大军由种师道率领,气势汹汹,如同潮水一般而来,便稍稍北撤,不敢轻举妄动。种师道领兵到了开封,宋钦宗派尚书右丞李纲迎接并犒劳将士们。种师道人见钦宗,钦宗问:“金兵大军压境,卿对眼前国事如何看法?”种师道回答说:“金人不懂兵法,孤军深入是在送死,岂能让他白白回家!”钦宗说:“我已决心议和,还是向金人妥协为好”。种师道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议和”、“妥协”其实就是投降,但他不敢说出口,镇定一会之后答道:“我是一名军人,我的职责就是保卫大宋江山社稷和陛下,其它的我全然不知。钦宗听后,觉得甚合心意,使授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统率各路勤王大军,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兵马大元帅。各路大军到了开封,唯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将军所率重兵因路途遥远难行尚未到达。种师道原以为待各路勤王部队到齐后共商对策以克敌制胜。不料,熙河(今甘肃境)领兵姚仲平(又作平仲)到京后,立即提出“和,不必战;战,应从速”的主张,并得到兵部侍郎李纲的赞同。种师道用兵老练持重,他以为“不和即战,不战即和”是偏激的急躁冒进。然而钦宗更是急不可耐,屡屡督促种师道出战。种师道一再讲明原因利害,待种师中领兵抵京,集中优势兵力出战不迟。可是钦宗决计立即袭击金人兵营,由于金兵早有防备,结果宋军大败。当时北宋王朝,文有李纲,武有种师道,如果君臣齐心,上下团结,是完全可以抗拒金兵的。然而君昏臣奸,江河日下,摇摇欲坠的北宋王朝已是濒临绝境。宋军大败之后,种师道以为还可以收拾残局,上奏钦宗和宰相李邦彦说:“今日虽败,明晚再袭,出其不意,金兵定然难防”。钦宗默默不语,李邦彦坚决反对,并主张立即向金人割地投降,还策动钦宗解除了李纲的职务。宋钦宗和李邦彦的投降举措,激起京城军民的怒潮,一致要求罢免李邦彦,起用主战派李纲,军权由种师道掌管。钦宗被迫恢复李纲的职务。军民齐呼:“我们要李纲,要种大人,不要李邦彦!”种将军赶到军民中间,热烈、壮观的情景使种师道掉下了热泪。李纲、种师道立即下令:凡英勇杀敌者,皆予重赏!金兵迫于军民的激愤,又看到李纲、种师道掌权,文武伺心,才下令撤军。东京军民保卫战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金兵北撤,种师道以为应该是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可以在金兵渡黄河的混乱时机聚歼,然而钦宗担心金兵卷土重来,再次招惹祸端,因而他不但不听种将军的意见,反而再次收回种将军的帅印。御史中丞许翰奏请钦宗不可撤掉种师道的军权。钦宗则以为“师道年迈,将以何用?”并命许翰去看望种师道。许翰见了将军,说明来意。种师道看到国家存亡之秋,针对形势分析了双方军情,谈了自己的意见,他以为:“我众敌寡,我军可以扼守要道,分兵结营,断其粮道,大可获胜。”许翰听了,以为老将军思路敏捷,智慧清晰,并未衰老。正当此时,金兵南下,钦宗无奈只得起用种师道,把他派往前线抵御金兵。种师道以国家安危为重,不顾年迈,接受了钦宗的任命,悦快地走马上任。行前,他上书钦宗,请求朝廷准许集中优势兵力破敌,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沿着沧(今河北沧州)、卫(今河南濮阳)、孟(今河南孟州)、滑(今河南偃师)一线设防,以防金兵。但是满朝无识之徒和庸碌之辈,以为金兵已退,何必兴师动众。种师道的正确建议因此未被采纳,领无设防之兵,打无准备之仗,是难于获胜的。正当种师道左右为难之时,传来噩耗,他的弟弟种师中将军战死在榆次(今属山西省)。太原被金兵攻陷后,钦宗又命种师道巡视边防。种师道估计金兵将大举进攻东京,急忙上疏请钦宗赴长安避风,而朝臣舆论则说种师道胆小怕事,于是又被钦宗召回东京。种将军一路风尘,加之精神郁郁而身染重病。到京不久便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六岁。由于北宋王朝皇帝昏庸,宰辅奸佞,每在关键时刻不采纳种师道的建议,不接纳种师道进谏。种师道去世不久,当年十一月金人渡过黄河南下。钦宗诏康王(赵构)与金议和。闰十一月,金兵围东京。诏河北守臣尽起军民入援,结果无济与事,月末金兵陷京师。北宋百官军队乱作一团,康王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开大元帅府,大索京城金帛,并割地两河予金。这时在沧州为臣虏的钦宗顿足追悔地说:“因为不听种将军的话,才落得如此的可悲下场。”说罢便跪倒在金兵面前。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http://www.jtbbx.com/book/list.asp?id=1926
2 《宋史》
开放分类:人物,历史,宋朝,将军,名将
我来完善 “种师道”相关词条:
吕大临李邦彦吕大钧吕大忠姚平仲秦桧毕再遇宗泽高怀德岳云牛皋靖康之耻李纲
吕大临李邦彦吕大钧吕大忠姚平仲秦桧毕再遇宗泽高怀德岳云牛皋靖康之耻李纲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72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一代小陈 ,百科ROBOT ,jiahaoxie ,xnffmwq ,飞花千叶 ,被遮掩的历史 ,鬼画符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成长任务

词条动态
热词推送
编辑热词可获得额外经验值
进入我的百科
您目前的等级是级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点
您还需点经验值即可升为级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29465次
编辑次数:9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1-02-25
创建者:什么是真心相爱
更多贡献光荣榜
鼠标滑过用户名,我们有名片啦!
辛勤贡献者:
xnffmwq 版本
最新动态
百度百科公益行:

百科消息:
百科与你聚焦职业病
百科邀你国际儿童图书日共献爱心
日本大地震
百科官方微博粉丝突破60000
百度百科人人网公共主页开通
山山水水--中国的自然美景
礼贤下士--百科分类管理员主页
科友之家--百度百科核心用户专区
百度百科“知识先锋”计划启动
我的船长我的船--百科船长日志
百度身边美食节可以白吃的地儿
科学家解读日本核泄漏影响

© 2011 Baidu权利声明

简介
生平
评价
成长
成名
才能
种师道故事
历史记载
种氏介绍
种师道
种氏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