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驹胶囊的价格:谁干掉了台湾的古象与犀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6:56
 
 

谁干掉台湾的古象与犀牛

是猎人?还是古全球变迁?

台湾曾经出现过古象与犀牛,现在没有了,到底发生什么事?

演讲人:魏国彦教授

文字整理:张志玲

 

1971年9月,化石爱好者潘常武先生在台南左镇溪床上看到犀牛

化石,他很快的通知台大地质系林朝棨教授,不久台湾省立博物館也

得到消息。当年12月,一场长达7个月的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展开。当

年前來协助的两位日本动物化石专家依照「美洲犀牛」蓝本,把找到

的骨块化石(占整个犀牛的40%以上)拼凑上去。那次发现是我国古

生物研究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也是台湾在原地层裡找到40%以上化石

的第一次,而为纪念曾在台大地质系任教的早坂一郎教授,大家把它

称为「早坂中国犀」,相关科学文献在1984年发表。前几年省立博物

館发觉有些问题,请到大陸专家以「印度犀」为版本再在头部重新组

装,是为「早坂中国犀」的第二次復原。

 

台湾各地有化石出土

 

左镇地区出产许多「左镇动物群化石」,当地地层大概2千公尺

厚,每次大风大雨过后,一些埋在地下的化石被冲刷出來堆在河床

边,因而吸引许多化石爱好者在河边捡拾,歷年來捡拾到的化石种類

非常多,「早坂中国犀」是其中一例,其它还有剑齿象、猛犸象、梅

花鹿(有好几个亚种)、台湾四不像鹿、野猪、水牛、虎等。四不像

鹿非常特别,它以头像鹿,尾像驴,蹄像牛,背像駱驼而得名,是一

种偶蹄類温带动物,又名驼鹿,古名麈(音主zhǔ),古人把牠的尾巴拿

來做拂尘,明朝出产的瓷器上有牠的图片,不过汉朝时的野外可能就

没有牠的踪迹了,如果还有,应是圈养在皇家的御花园裡。台湾出土

化石中也有四不像鹿化石,所以知道这种动物在台湾出现过。

除左镇动物群化石外,澎湖渔民在做底拖作业时,有时会拖到一

澎湖水道裡的「澎湖动物群化石」。至今已登錄在不同博物館裡的大

概有1万多件,裡面有古菱齿象、鹿、麂(jǐ)、四不像、水牛、野猪、棕

熊、鬣狗、虎、貉、鲸,以及晚期智人等。晚期智人是指台湾左镇人

与大陸东山人,根据台大考古人類学系連照美教授的研究推估,晚期

智人出现在距今2万年到3万年之间。此外,中国大陸舟山博物館依照

海水中挖到的化石所画的「舟山动物群」復原图,图中呈现约2万年

前台湾海峡海水面降低时,所想象出來的画面:犀牛、象、四不像鹿、

德氏水牛…等大型生物倘佯在水边草原环境。

 

以上证据可以证明,一些大型哺乳類动物曾到过台湾,可是为何

现在不見了呢?其实不只是左镇与澎湖水道,根据中央研究院陈光祖

先生的研究,1920年以來,台湾各地从北到南的第四纪(0-170万年前)

地层裡,多多少少都曾发现化石。可是这些大型哺乳類动物打哪儿

來,怎么会在台湾出现,不是有台湾海峡阻隔吗?亚洲大陸上的动物

怎么会在台湾出现呢?若要解开一連串谜题,就要回头去看地球歷

史,看看昨天过后或昨天以前的台湾附近的地球是个什么景像。

 

动物南下避寒

 

现今台湾东边的海洋深度4千至6千公尺,西边的台湾海峡海水深

度大都比110公尺浅。那么冰河时期的台湾海峡是什么狀态呢?古海

洋学研究上已有证据显示,上一次冰期,意即温度最冷的时候,地球

上冰的面积发展到最大时大概在2万年前,那时候陸地上堆满三、四

千公尺高的冰。由于一大堆地球上的水被放到陸地上,所以海洋裡的

水减少了,使得冰河鼎盛期的海水面下降约120公尺。在新世冰期

中,海水面下降70公尺的时候,现今台湾海峡底下的陸地露出來,台

湾到福建一路上去,构成一道「台湾」(land bridge)。

 

过去1百万年來,台湾海峡海水深度比现在低70公尺的时间超过

50% ~ 70%。台湾与大陸过去1 百万年來的地理关系应该是連在一起,

像今天一样温暖的高峰期,在过去1 百万年來可能不到10%。气候温

暖表示海水面高,因为冰融化了;气候冷表示海水面下降(因为很多

冰被放在陸地上)。台湾与大陸的地理格局大部份时间可能如此,所

以「台湾陸桥」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过去百万年的某一种常态。

因为有「台湾陸桥」,所以生活在大陸的动物,天冷了下來,天

暖了回去,牠们來的时候海峡是浅浅的海峡,当海水面上升后,就被

困在台湾回不去。这些情况应与造成生物绝灭的原因有关。近几年來

大陸边缘海水,包括东海、黄海、渤海,也陸续像台湾所发现的一样

找到很多化石;而且经证实,有些动物如台湾古象,经鉴定后属于「淮

河动物群」与淮河古象非常像。总结來說:在冰河时代裡,台湾海峡

海水面比现在低70公尺时曾有「台湾陸桥」,一些大陸生物因为避寒

而南下,经由「台湾陸桥」來到台湾西岸一带。另外的重要发现是:

找到的鹿角化石上有人類刻砍过的痕迹,因而证明,數万年前的台湾

海峡曾有古人類的活动。

 

谁消灭台湾的古象犀牛

 

现在仍能找到的犀牛有印度犀牛(因为保育关系數量较多)、苏

门答腊犀牛、爪哇犀牛(數量已经非常少)。早期中国、台湾都有犀

牛,为何现在没了?普遍想法是人類闯的祸。现代人为用犀牛角或犀

牛鞭制药或强身而盗獵、屠殺犀牛。清干隆年间,一位名叫六十七的

台湾监察御使,把台湾山地人聚众捕鹿的行为称为出草。1638年,

公司卖了15万张鹿皮到日本,日本人用鹿皮做「」(甲冑

外的披肩)。在同时期地层,人们找到左镇人的头骨化石。把这些事

件串連起來,真的令人觉得人類是殺害大型动物的凶手。可是之后找

到的諸多证据却显示,情况并非全然如此,事实似乎另有蹊跷。

 

今天我们說的台湾大型哺乳动物是指台湾猕猴长鬃山

黑熊石虎山羌鹿等,牠们除非被人飼养,否则大都分布

在高山峻嶺、人迹罕見地方。而在台湾考古动物群裡(台湾考古文化

从三、四万年到一万年前)并无大象与犀牛化石,因而出现一个疑点:

台湾先民并未看到大象与犀牛,他们如何能成为加害大象与犀牛的凶

手呢?更新世末期的大绝灭应该是全球性的大灾难,这个问题绝不只

发生在台湾、大陸或东南亚,台湾发生的问题可能只是全球发生的一

部份。

 

19世纪初的人们,对于生物有否绝灭这件事情还不太清楚,有

剖生物学之父美誉的法国科学家居维,从美国俄亥俄州出土化石所

绘的乳齿象体认到:「以前有些生物存在,现在却没了。」后來他提

出「灾变」,这个理論有很多重要的文化现象,并以地球环境曾经

剧烈变化好几次來解释大型生物灭绝的原因,这个剧烈变化称作「

」。19世纪中期法国出版的《亚洲大洪水》(The Asiatic Deluge)

这本书上,有一张模拟巴比即将被洪水冲毁的想象图,这个意境可

以呼应圣经中的「諾亚方舟」也与居维葉的說法有关,不过受到宗教

影响的說法对科学來說,是个不公平对待。

 

绝灭三理论

 

很多人接受「因为人類獵殺使得大型哺乳類动物绝灭」的說法。

早期美洲长毛象乳齿象剑齿虎猛犸象…等大型哺乳類动物,

大约13,000年前,印地安clovis在北美洲大量建立居住群时,猛犸

象等大型动物就在那个时候绝灭,因而出现overkill series理论

长鼻類本來很多,现在已经绝灭,因为人類來了,人類成功就没了大

象。而且在乌克莫斯科附近还发现以长毛象骨头堆成的「猛犸象

房舍」。2001年6月Science刊登一篇利用计算机仿真猛犸象被

过度獵殺以至绝灭的文章,结論是:不必有气候变迁,不必有别的原

因,只要有原住民的常态性打,也不是特别专对猛犸象,只要打猎

大型生物就有绝灭…。

 

纵然看法相当多,而我认为,北美洲大型生物的绝灭大概有三种

理論:一是人類的或过度猎杀。一是气候变迁所造成的环境变化

的绝灭。另一是超级传染病如几年前的SARS病毒,可能因为人類的移

入带入新的病毒、疾病,原來生物对这些病毒毫无抗体,所以一夕间

或几年内的大绝灭。当然大型生物也不是在同一个时间一起绝灭,每

个地区有其个别特性,而其特别的绝灭时间应与当地的环境变迁、地

理格局有关。如台湾大型生物的大绝灭,大概在1万年前到1万5千

年前,那时是地球上的「冰消期」。

 

全球暖化生态系解体

 

在过去的1万8千年中,前面8千年称为「新世」,之后的1万年

前称为「全新世」。「更新世」到「全新世」期间有一个温度快速上

升的「冰消期」,冰的融解,使得全球发生重大环境变化。例如

望岛西北面的南海温度,可能在六、七千年内从22℃上升到29℃。又

南冲绳海槽3万年來古海表温的滑移平均看,1万5千年前到8千年

前间,台湾龜山岛东方55公里海域温度可能从23℃上升到26℃,也就

是說,5千年内的台湾海峡温度上升3℃。

 

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劉平妹教授和其研究团队,投入「日月潭地区

从上一次冰期到现在的植物林带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这个地区原

本很冷,一个陡坡上面的温度,山上冷,下面暖,但是温度上升以后,

原來低海拔的植物往上爬升,原來高山上的往上爬,需要寒冷气候的

植物到最后就从台湾消失,这是暖化过程的必然现象,而在同一时间

裡,森林上移1千5百公尺,依现在的天气來說,高度上移1千5百公尺,

温度上升8℃到10℃。而这就表示,台湾陸地的温度变化比海洋大。

于是可以知道:当年台湾生物在上生活,曾经经歷一个3

到10℃的温变化,这个变化造成生态系解体,而且这个问题也发生

在全球很多地方。一个生态系是由很多动植物共同依附组成,例如A、

B植物种原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全球暖化后温度开始上升,A植

物种比较不耐热,为追寻原來喜好,就往上、往北跑;B植物种比较

耐热,移植速度落后,于是出现兩种植物仍有部份重迭,可到最后仍

然各走各的。温度上升后,因为禀性不同、移居速度不同、适应能力

不同,会使得原來的生态系解体

 

静悄悄的「生物多样性」大失血

 

劉平妹教授以当年犀牛现场的花粉图谱做研究证实,早坂中国犀

生存的环境,原本是一个海滨草原杂,气候温暖干燥的环境,但在

过去几千年竟变成以松科为主的森。过去1百万年來台湾植生往

上迁移或往迁移,往上迁移8百公尺、1千公尺换算成陸地是上千公

里,也就是已经離开台湾的意思。

 

金恒镳先生翻译的《缤纷的生命》这本书中提到一种称为

森地内型绝灭」(Centinelan Extinction)的形式。

森地内厄瓜多尔安地斯山脉中一个山谷地名,1978~1986

年出现大规模的森林开发,过2年以后再去,原本看到的许多动物已

经不見,这件事既没人注意,也未发生血淋淋的殺戮事件,可是动物

就是不見了。这种方式的绝灭称为「静悄悄的多样性大失血」。

 

查看1968到1988年的厄瓜多尔森的卫星影像会发现,它的森林

在40年间减少90%,物种消失50%。

 

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岛屿生物地」(Island Biogeography)概念,

这个概念是斯顿大学威尔森和几个研究者发展出古巴

许多面积不一样的小岛,威尔森调查每个小岛上的物种后发现,

岛上有多少生物种与这个岛的面积有关。这是岛屿生物地理学中

非常重要的观念,美洲西半部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如果把北美洲大陸当成海洋,把美国国家公园或保育区当成陸

地,这些陸地有如海洋中的岛屿,所以可以援引岛屿生物地理学概

念,而实际调查后也是如此:生物消失保育区的面积有关系,面积

越大越不容易消失。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栖地的缩小栖地的特色

,是造成生物绝灭的极重要原因。以往谈生物绝灭总觉得是什么人

把生物殺了,一定要有凶手、武器,还要有很好的动机。真实情况有

可能是人類的集体行动和行为,把环境变化,把栖地破碎化,造成「

样性生物大失血」。

 

次大绝灭已经开始

 

环境变化是造成台湾大型生物消失的重要因素:海平面上升,气

候变暖,草原被森林取代,气候从比较干燥变成比较湿润,象群、犀

牛栖息的草原杂林地大量减少,最后物种绝灭。有些生物不必吃那么

多东西,体型较小,可以适应森林环境,牠们会往山上迁移,气候变

冷时,可能有些回到中国北方,有些可能迁移到台湾高山上成为所谓

孑遗生物。快速的温度上升过程,对生物來說是一个很大威胁,因为

必须在迁徙过程中、在气候变化的威胁下想办法存活。每10万年來一

次的剧烈的气候变化,像一个筛子,每次筛去一些动物,有的闯过、

有的闯不过,过去百万年來就是这个样子,最后一次是一万年前的一

次,只是这次真糟糕,多了人類因素,情况更佳不妙。生物学上把动

物族群缩小,努力渡过的艰难期称为「瓶颈期」,瓶颈期是生物族物

种的危急时刻,也是演化出新种的最好契机。

 

古早前的台湾海峡曾经经歷多次「瓶颈期」,所以台湾有很多特

有的生物种,东南亚、菲律宾…也有非常多特有种。只要渡过瓶颈期,

就能产生当地特有种;过不了的生物,旋即物种绝灭!但在瓶颈期的

最后一次,人類出现了,以前的关闯过了,这次不一定过得了。更新

世中的大灭绝,以地质时间看也不过1左右,对地质人來說,每

谈一次事件总是10、50,所以灭绝在地质上只是一瞬间。现

在正在进行的一瞬间绝灭是第六次大绝灭,第六次大绝灭已经开始,

已经发生,昨天过后已经发生,以后的问题是明天过后,是第六次大

绝灭的第二章、第三章,将來完结篇怎么写不太知道,到底完结篇要

由谁來完结呢?且听后面的人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