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壮阳的最好中成药:“魏晋风度”的书法体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18:13
魏晋风度”的书法体征 (2009-12-24 15:04:46)转载 标签:

魏晋书法

书法理论

书法

书法史

书法作品

文化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思想大解放时代。“魏晋风度”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而载入史册。就书法而言,正如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一样,魏晋时期的书法也从实用目的性逐渐转化为审美目的性阶段,因而也成了书学自觉的时期。
  汉代的书法可以说是各种书体臻于完备,其基本格调是以实用做出发点,章法规整,追求整齐典雅,用笔严谨,其中所包蕴的苍茫混沌的自然美,成了后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尤其东汉时期书家们渴求从草书的墨迹中获得精神快感,认识到了书法可以体现人的品格与风节,并得到魏晋士人的继承和弘扬。
  魏晋士人面对社会动乱,作出了“全身远害”的政治性退避,从而把精力投注到书法艺术上来,从对书法的爱恋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在许多文人士子的笔下,书法已不再是信手随意的书写,而提升到一种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文化的境界。与汉代书法比较而言,一种真正抒情的“纯”书法成熟了。在西晋文学家陆机《平复帖》中,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顾盼婉转,灵光飞动。
  “魏晋风度”在书法上的体现,王羲之是毫无疑问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在前人无数功绩的基石之上,加以融会、贯通和改进,使纯粹出于自然发展的书法,走进玄远精致的神韵境界。其作品的神韵有二:一是表现多变的技法之美;一是表露种种人格之美。从技法上讲,王羲之书法已变汉代质朴书风而为妍美流变的新体。南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可以说是对王羲之及其这个时代书法作品基本特征的准确地概括。从表露人格之美上,王羲之行草书的外在形态率真朴实,章法气韵流畅自然,而内在却涌动着欲罢不能的动荡感,恰好表现了魏晋名士表面风流潇洒,内心却充满哀怨不平的心理和情绪。这种种情感在《姨母帖》和《丧乱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兰亭序》进一步开拓这一文化领域,成为表现种种人格美的最好诠释,表现出书法创作主导趋向从表现自然精神到人自身精神的重心转移。
  “神韵”还体现在书法理论上。这一时期书法理论著述相继问世,内容广泛且具有开创意义,代表作有:索靖的《草书势》、卫恒的《四体书势》、卫铄(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说十二章》等。探其肇端,卫夫人和王羲之的书论来源于东汉蔡邕,蔡邕对书法艺术的本质认识包括三个层面,即“神”、“势”、“形”,三者通过创作主体的努力,是能够协调起来并在书法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现的。在此基础上,卫夫人的《笔阵图》鲜明地提出了“意前笔后”的创作思想,成为书法美学中的经典之语,为书法本体美学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羲之曾师从卫夫人,后又转益多师,在卫夫人之后,他的书论内容最为丰富,具有独特的时代审美品性。他的书论充满了一系列具有艺术辩证法意味的书法美学概念,成为此后成双结伴式书法审美概念的渊源。这些概念主要包括:大小、偃仰、缓急、起伏、长短、疏密、强弱、迟速、曲直、藏出、高低、远近、方圆、宽狭、粗细、润涩、盈虚等。王羲之不同于以往书论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形彰势显”说,提出了“形”与“势”的密不可分的共存共生关系。二是“发人意气”的书意论,强调“意在笔前”的创作原则,把“心意”置于将军这一统领一切的地位,并把“意”分解为两个层面:有形之“意”、无形之“意”。
  正是在魏晋时期这种文化背景下,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雅士的推动下,书法艺术达到高峰,书法理论也渐入佳境,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书学基础。                   (长山)

 


延伸阅读

狂人王徽之

    王徽之一觉睡醒过来,发现下雪了,一高兴,便命下人打开门窗,生上炭火,将美酒斟上。小王边喝酒边向外张望,呀,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一高兴,站起来踱步,边踱边叽叽歪歪着左思的大作《招隐士》:“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忽然,小王忆起自己的朋友戴安道,此时与戴安道喝酒吹牛最妙,但戴不在山阴而在剡溪。于是乎,小王便命人立即驾船载他从山阴去剡溪找戴吹牛。小船开了一夜,早晨到了戴家门口,船家以为小王要下船去找戴,结果小王皱了皱眉,叹了口气,对船家挥挥手命令“驾归”,把船家弄得傻了眼。
    有人问小王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小王如此回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在魏晋好玩的人物中,王徽之可能是最狂的一个,不过他有狂的资本,因为他出身于当时最牛叉的“王谢”二家中的王家,老爹是大名鼎鼎的右军将军王羲之,弟弟是草书大师王献之,所以他算是当时的“太子党”,谁敢惹他?他惹谁不起?
    小王曾做过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后来当了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曾问他在哪一个部门,他回答说:“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冲又问他管多少马,他肯定不喜欢这个“弼马温”的官职,便回答说:“不去问马,又怎么知道它们有多少?”桓冲没办法,摇摇头,最后只好问马死了多少,小王的回答几乎要气死桓冲,曰:“未知生,焉知死!”因为狂,因为对人事太简傲,所以小王在《世说新语·简傲》中是最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当时人们钦佩其才而鄙薄其行。不过,他简傲有时颇有禅意,当桓冲命令他不要光吃饭不做事时,他先懒得回答,后来直直地看着高处,用手抚摸着脸,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虽然小王很狂,但服他的人也不少,他曾听说桓子野最擅长吹笛子,但无缘相识。有一次他坐船出都城,泊船码头还未上岸,这时桓从岸上经过,船上有人告诉小王,岸上那人是桓,小王便让人去告诉桓:“听说你最擅长吹笛子,请停下试为我吹奏一曲。”
    桓其时已当了大官,原本可以不理小王,但他却掉头下车,坐在小马扎上,为小王吹了三曲。然后呢?然后桓径直上车而去,两人一句话都没有交谈。
    你服不服?                                                                (佚名)

分享

0

阅读(101) 评论 (3) 收藏(6) 转载(18)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精)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王允为什么要杀蔡邕? 后一篇:书法线条“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