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比绍绿卡骗局:动车调查注定是一场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50:33

动车调查注定是一场悲剧?

11月20日,距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已经120天,也是报告递交的截止日期,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透露,技术层面的调查报告已于9月底递交,责任认定和处罚尚待有关部门研究。调查结果颠覆了信号技术存在缺陷导致事故的说法,并提出组织和管理不善是动车事故形成的主因。…【详细】

这一新闻在网络上又掀起了对动车事件的热议。一些网友表示,终于有人讲实话了,是否能全讲出来就很难说了。另外有相当人数的网友依然质疑报告结果:信号系统坏了?到底那个零件坏了,你能告诉我吗?现在看来,不管怎么样,动车事故也许从一开始,注定是一场民族悲剧…

何时公布不是最大问题

图为当时的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现场
德日类似事故调查时间长达数年

1998年6月3日上午,一辆运载287人的德国城际特快列车从德国慕尼黑开往汉堡,在途经小镇艾雪德附近的时候突然脱轨。短短180秒内,时速200公里的火车冲向树丛和桥梁,列车的8节车厢依次相撞在一起,挤得仅剩下一节车厢的长度。事故发生后,长达5年的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开始了,德国国家检察院也对相关工程师展开公诉。检察院收集事故资料、技术报告等文件证据,到2000年,艾雪德事故的文档已超过600个文件夹。…【详细】

2005年4月25日上午9点18分,日本兵库县尼崎市的一辆快速电车(中国叫轻轨)在转弯时发生事故,7节车厢中前5节出轨,其中最前面两节撞上铁路旁边的住宅大楼,107人死亡,轻重伤549人,被称为“JR福知山线脱线事故”,也是日本近40年来最大的铁路交通事故。但日本政府制作出完整的事故报告的时候,已经是2007年6月22日,整整花了两年多时间。现在,在安全委员会的主页上依然能够看到这起事故详细而完整的调查报告书。…【详细】

调查时间我们也可以容忍

自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以来,民众已经对于救援过程、立即通车、赔偿方式以及新闻发言人的些许表现感到失望乃至愤怒,在事故原因调查这一关乎事故责任认定和动车高铁未来安危的问题层面,人们依然抱有持久的关切,并寄希望这一起震动中国的大事故最终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结果。也因此,鉴于温州动车事故属于特别重大的交通肇事,且涉及诸多技术环节、人员和管理程序,民众可以容忍事故调查报告推迟发布。…【详细】

最不能容忍的是没有诚意

无论如何,7·23温州特别重大列车追尾事故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冲击显然是极其深刻的。眼看着这起造成4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已经过去了数月之久,但有关造成动车追尾事故的原因却依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从受害者的家属到所有关心此事的民众,都已经显得格外焦虑了。

此前的9月份,安监总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曾有过表示:调查组会定期向公众报告调查的进展情况。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调查小组有过定期公布调查结果的行为。这种没有诚意的行为,我们是最不能容忍的,也是最让人愤怒的。…【详细】

最大问题是政府的态度

当时深入现场的媒体记者曾被警方驱逐
动车事故已经不是科学问题,而是社会性事件

温州动车事故从一开始发生之后,就注定不可能是一个科学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事件。技术因素曾经首先被提了出来。技术原因很重要。如果从技术的角度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概率。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每天都有很多事故因为技术原因而发生。而正因为是技术原因,很多事情并没有导致民众的过度愤怒。动车事故导致了那么强烈的民众的愤怒,肯定是超出了技术原因。

事故发生后,从民间到政府,从专家到民众,从事故的受害者到事故的关注者,所有人都期待以此事故为契机,反思目前中国铁路大跃进的诸多弊端。而在反思的进程中,处理好事故调查的进展问题,即调查小组能够及时回应民众的诉求和疑问,定期发布调查报告,这本身也是深入反思的一个重要部分。…【详细】

面对政府的无诚意,我们现在不仅要速度,还要真相

从一开始,政府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7月28日上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国务院调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表示,调查组要在“9月15日之前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向社会公布”。而国家安监总局政法司新闻宣传处工作人员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指“9月15日”的时间节点系媒体自行理解,并明确否认书面调查报告业已形成的消息,据其说法,调查组当时的表态只是“力争在9月中旬形成报告”而已。…【详细】

围绕这样一个原本难得清晰起来的时间节点,居然也衍生出一场跌宕起伏的多幕剧,而所有的变化径自指向的,均是公众那份知情权利。诚然,事故真相的最终浮出水面,速度也并非人们所追求的唯一目标。相较于快速公布的调查结论而言,扎实的调查报告可能更是不可或缺的。

也许一开始就是一场悲剧

你还记得父母双双遇难的小伊伊吗
政府无制度

动车事故能够激发出如此广泛和激烈的社会反应,也主要是因为制度根源。要找到制度根源,才能做制度的改进,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从制度的视角来看,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反思中国的制度缺陷。

首先是发展模式问题。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多的在于发展模式。整个铁道行业发展的“快”有目共睹,但好不好,这些年来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故很能说明问题。当然,其他行业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其次是国有部门的开放性问题。这也是体制问题。这次事件发生之后,人们遽然发现铁道系统的内部利益链条。干部官员大都从内部产生,利益在内部分配。这个庞大的利益网的存在有效阻止了人才的流通,尤其是外面的人才进不了这个系统。一旦这个系统形成了自我再生产的机制,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发生。

官员无担当

动车事故调查组副组长王梦恕透露,技术层面的事故调查报告已于9月底完成并递交,余下的责任认定问题和处罚问题均由相关部门研究后给出处理意见,国务院批复后会发布。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照这个说法,事故调查组已经基本完成任务,剩下的属于“领导考虑的问题”。例如,怎么处理相关责任人,处理到什么层面,这肯定不是事故调查组所能解决的问题。王梦恕的话透露出一个信号,即对事故的责任认定和处分,很可能反过来影响事故调查的结论。我们想问的是:既然技术层面的调查报告已经完成,还有什么理由让这份报告躺在领导办公桌上,等待领导们权衡、协商,乃至于修改?难道领导们担当不起此事吗?

全体无反思

从反思的角度,人们至少需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总是发生类似的严重事件?第二,民众为什么会如此愤怒?现在的情形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愤怒有余,反思不足。愤怒不可避免,但愤怒不能是为了愤怒而愤怒,而应当是为了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在愤怒之下,大家都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发生了什么?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一天不公布,共和国大厦的信任基石就会一天天损耗下去,而信任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