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调移植失败月经不准:《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4:37
《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意义的论证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中国人走向现代性社会的世纪。自然,21世纪的青少年也应该具有区别于传统人格与过渡人格的现代性人格。青少年具有健全理想的人格,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内心的和谐和人格的完整,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人格的塑造,除了受他们所生存的社会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外,还深受他们先辈的传统人格与过渡人格的影响。但21世纪较以前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理想人格及过渡人格,已无法为现代中国人提供人格认同的价值资源,应顺应现代新的人格认同而研究21世纪青少年的理想人格模式。故21世纪青少年的人格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为塑造21世纪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我们必须承继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并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选择、构想、设计出适合21世纪青少年的理想人格模式,用以引导、教化、培养、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的选择和培养,不仅仅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事,同时也是个人的事。个人有塑造自我理想人格的需求,同时也有责任有义务选择和增进自己的健康人格。人格,简单的说,就是个人的整体形象,是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整体形象。人们根据这种整体形象来判断这个人的社会角色和个性特征,并把这个人同其他人区别开来,它是特定的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所谓健康理想人格,就是与时代节奏合拍,并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内部心理机制上和谐发展,在外部活动上富有高度效能的人格。它是对一种人格模式的理想化的设计,是人们在自己的心中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最完美的人格典范,是人格所应当达到的最高境界。一般说来,健康理想人格是这样一种类型的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和自主性,对现实具有客观而深刻的感受力,并以宽容的态度承认现实、适应现实,同时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精神。这种人格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丰富的信息量,对生活和未来抱有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并能较充分全面的发掘自己的潜能。这种人格是现实存在与未来可能性的结合,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持续的选择,培养,塑造,提升等活动来接近达到相应要求。理想人格的设定,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人格追求的最高典范和做人的楷模,人们可以参照“这面镜子”来选定自己的方向,可以把自己与理想人格相比较,以清楚明确自己已具备了哪剖析人格结构四个层面所反映的实质,中国21世纪青少年应具备如下人格特征:
      (1)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它表现为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信心。还肯定自我的特殊,“我之所以为我”,并强调自我实现,肯定自我价值。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
      (2)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
      (3)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青少年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独立自主的认识处理事情,具有较强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才能,“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计这些关系,去选择个人成长的目标,独立地自由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能通过积极的主体的活动,把各种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意识,并通过细致的鉴别吸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所接受的东西,开发自我能力与潜能,展示自我优点,用大无谓的创造精神去塑造新的自我,开创新的生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能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这三个特征的具备,对培养和形成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态度,能充分接受大量信息。这种开放不仅是对自身经验体会的开放,而且是对新的观察方法、新的存在方式、新的思想和概念的开放;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开放,也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开放,而且还是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开放。青少年必须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吸收,并将其整合融化为自我信息,同时,青少年又必须能把这些经验体会及各类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灵活的加以利用。
      (5)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6)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7)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关注社会生活,自然和他人,有较强的爱心和同情心,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他们强调自我而不失对社会,自然和他人的关怀,明确人是社会的人,人不仅仅为自己活着。他们能理解人,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兴趣爱好广泛,交往频繁,对社会生活抱一种比较积极的入世态度。
      (8)不迷信自我,不迷信权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能较理智的分析问题,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观点,能接受科学客观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信赖自我经验,能坚守自我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判断,对权威不盲从,有时甚至持怀疑态度。他们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曲直观,对自己认为非正当的规范不盲目遵从。
      (9) 初步掌握成人所具备的较强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掌握有关的工作技能,并且有承认义务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
      上面这些特征是中国21世纪青少年健康人格的一般特征。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的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小学生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而科学人格是健康人格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人格。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古往今来,中外不少哲学家、心理学家探讨过健康科学人格的特征问题。我国的人格研究,拥有很长的历史并独具特色。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家孔子、孟子等人认为,理想和健康的人格关键在于积极进取,通过积极的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改革开放后,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我国人格教育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健康人格研究随之具有浓重的心理学色彩,代表理论主要有:(1)非智力因素论。(2)人格三因素论。(3)自我实现理论与社会实现论。在西方世界,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低底就强调人的理性在健康人格中的关键作用,认为美德就是知识,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自从冯特开创科学心理学以来,不少心理学家关注健康人格的问题。弗洛伊德的后继者阿德勒、荣格、艾里克森等人都有关于健康人格的论述。在阿德勒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受“克服自卑、追求优越”的向上动力所驱使。克服自卑,获得优越的方式方法是生活风格。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他进一步论述了人格结构中的关键因素自我的统合问题,提出了自我同一性及其形成的理论,对我们的研究大有启示。美国专家认为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在人格特征方面,有其独特的地方。他们比一般孩子能够接受自我,自发自省,不拘传统,而且自信心也较强。但在社交方面则不太擅长。班都拉指出:一个人的行为的获得是对他人的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如同孩子经常模仿父母的行为、语言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罗杰斯强调自我概念及其与现实的协调,认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和谐。这些描述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学科教学中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研究。
      3、本校的研究基础:
      本校紧紧围绕着“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的建设。
      “人文校园”以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学生,以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来感召学生,使校园环境与师生之间充满和谐美;“书香校园”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点燃师生的读书激情,促使师生以读书为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健康校园”关注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组织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开展心理咨询,让师生“健康生活每一天”。
      为了有效地开展“三大校园”的建设工作,学校参加了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HB030874)《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的研究,并确立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内容与策略的研究》子课题,该课题已在总课题组立项。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激发、学生良好身心健康的形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遵循“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原则,力争把校园建设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着力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株花草会唱歌。教学楼一楼的体育长廊,充满了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二、三楼的配画古诗文走廊弥漫着古典馨香;四楼的名画走廊散发着艺术气息;五楼的世界风光走廊洋溢着异国情调;课室墙壁上挂有名人名言,这些有创意的建设,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更是让学与生文化结缘、与伟人对话,随时随地呼吸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
      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将各种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自觉提升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我们开展了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每天利用晨会的二十分钟,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古诗文,从《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开始,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挥个人的潜能,我们组织了科技、学科、文艺、体育类的十多个兴趣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活动。定期组织讲故事比赛、绘画比赛、诗朗诵比赛等,组织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让同学们各展所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我校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校园处处闻书香。学校首先构建了整体优化的读书网络,花大力气营造读书氛围。图书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布置低、中、高年级学生阅览室,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极具时代感和人情味的活动环境,在学校里发挥着文化绿洲的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近五万册,图书馆通过存储的大量文献资料、多种形式的高质量的服务方式,如开架借阅、定期借阅、预约借阅、专题查寻等,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满足了师生的需求。我们制定了《小学各年级阅读目标和要求》,定出《各年级必读书目》。教师紧扣语文课程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以课外阅读指导课为突破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进行阅读汇报交流。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教师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然后通过口语交际、故事会、演课本剧、开辩论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编手抄报、写读书卡,交流读书读报收获。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了道德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读书成果交流汇报活动中,学生参与讲故事、演课本剧、读书知识竞赛的同时,表演能力、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此,我校本着“运动是生命之源,健康是生活之本”的理念,提出“健康生活每一天”的口号。晨练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每年举行校运会更是检验学子身体素质的大舞台。为保证“学生每日一小时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坚持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原来课间操的基础上融入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改变过去单调的“每日一操”格局,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在“我开心、我能行”的意识中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逐步形成健康的体魄、坚韧的毅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基础。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解心中郁闷,让学生在成长途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目前,我校“三大校园”建设的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3学年我校被批准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HB030874)“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实验学校、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验学校。学校、教师、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共获集体奖16项,个人奖118项。总的来说,我校已营造了良好的人文书香氛围,有利于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研究。
      我校在“人文、书香、健康校园”建设已见成效的基础上,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开展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研究,旨在立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来,让他们爱学、乐学、善学,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科学人格特征,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校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人文、书香、健康、科学校园”!
      二、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的重点、难点,需要突破的地方)
      重  点:探索学科教学中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途径、培养方式。
      难  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突破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研究内容:
      1、小学生科学人格的内涵、特征、结构的研究。
      2、学科教学中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途径、培养方式的研究。
      3、 德育活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小学生科学人格培养中的作用的探究。
      4、学科教学中小学生效能意识的培养研究。
      三、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以及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一——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本课题以“研究——实践——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我们主要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为主要手段,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3、研究途径 :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
      四、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三年)
            时间研究内容
            2006.2-7(发动阶段)
            1、组建学校课题组。
            2、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
            3、撰写好《开题报告》。
            2006.8-10(准备阶段)
            1、收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培训。
            2、做好课题研究的配套方法。
            3、根据调查结果,对各年级设计实验模型,制定实验计划。
            2006.11-2007.2(实验阶段)
            1、分解课题,确立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认真做好课题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
            3、定期检查研究的进度和成果,及时反馈。
            4、做好阶段性的小结工作。
            5、重点进行小学生科学人格的内涵、特征、结构的研究。
            
            2007.3-2008.10(实验阶段)
            1、重点研究不同年级学科教学中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途径、培养方式。
            2、探究德育活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小学生科学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3、进行“学科教学中小学生效能意识的培养” 研究。
            2008.11-2009.2(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各项资料。
            2、总结、撰写论文、课题结题报告等研究成果。
            3、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五、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
      (1)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内涵的理论研究(论文)。
      (2)学科教学中小学生科学人格特征的培养研究(研究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优秀课例等)。
      (3)学科教学与小学生科学人格养成的实验研究(研究型报告或实验报告)
      (4)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生科学人格养成的实践探索(研究型报告)
      2、实践成果:
      (1)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科学人格的养成。
      (2)    学校学科教育形成特色。
      六、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等)
      本课题负责人任校长,主管教学,并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教学专业水平。本课题副组长分别由副校长、教导主任担任,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为各科的科组长,实验老师思想素质好,有较强的事业心,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年轻老师已成为教学骨干。学校对实验工作大力支持,老师们有多种机会出去学习,各科组每周有2节课时间用于教学研究,有较好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