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侠左右3d 百度云:利润增长新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20:17
  利润增长新趋势
                  何济川
追逐利润是企业经营者的天性,但如何追逐,手法各不相同,有的靠发展主业,有的靠资产重组,有的靠“重组”会计帐目。我们的上市公司靠什么追逐利润呢?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中国上市公司的1999年年度报告,人们发现,1999年公司利润的增加,在一些公司保持常规做法的同时,另一些公司却形成了一种新的趋势,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截至2000年4月15日,深沪上市公司已公布1999年年报的有755家,平均每股收益0.2598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09%。这真是叫人笑在眉头喜在心。何故?与上年相比,公司整体业绩大提高呵!1998年年报按加权法计算,深沪两市868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1993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9663%。1999年与1998年相比,平均每股收益增加30%,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出2个多百分点。在宏观经济整体处于低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业绩能有如此大的提高,实在是难能可贵呵。
可是,当人们仔细研读上市公司的年报时,发现这滚滚而来的利润增加,大多只是表现在帐面上,而不代表经营业绩的改善,又作何感想?是新的会计政策帮了我们好些上市公司的大忙。什么政策?就是那曾一度叫人谈虎色变的四项计提!
1999年底,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紧接着中国证监会又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类股份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境外上市公司、H股、B股公司的提取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同时要将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其它应收款。刚接触到这些《规定》、《通知》、《制度》的时候,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想这本来可以做得漂亮些的年报要裁在这四项计提上了。然而,当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地领会到这些《规定》、《通知》、《制度》的“精神”之后,一个个茅塞顿开,心花怒放,新的“利润增长点”找到了。于是,在年度报告的会计报表上,不尽利润滚滚来。
有的上市公司态度积极,行动敏捷,对四项计提采取长痛不如短痛的办法,在上一年度就大提特提,为1999年度的利润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关于四项计提的有关会计政策,在1998年就已颁布,不过当时并没有要求上市公司一律执行,各家可以根据情况自主决定。结果,绝大多数都无动于衷,只有少数“独具慧眼”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四项计提。深深房便是这样一家独具慧眼的公司。根据财政部[1998]29 号文《关于贯彻实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及中国证监会[1998]4号文《关于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深深房在1998年会计年度内对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分别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进行了计提。1998年计提四项准备875,509,653元,造成这一年公司巨额亏损10亿元之多。这对投资者来说真是石破天惊、山崩地裂一般。一家1997年每股收益倘有0.104元、1998年中期0.0009元、并未亏损的深深房,到1998年年报亮相时,竟然每股亏损1.03元。当时的深深房的确脸上无光呀。唯有公司董事会甘苦自知,这是为1999年度公司利润大幅度提升埋下的伏笔。
  果然,深深房1999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00,316,120元,净利润102,085,302元,每股收益又上升到了0.10元。这利润增长从何而来?公司自己在年报中承认:“1999年本集团实现净利10,209万元,与上年净利润亏损104,562万元相比大幅度增长。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增加(其中股权转让收益涉及金额105,539,066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3,453,764元);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减少以及计提‘四项准备’减少所致”。公司1998年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256,183.00元,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43,768,027.00元,而1999年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仅为119,775.38,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仅为828,023.60元。1998年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为1999年的10.49倍,1998年计提长期投资跌价准备为1999年的415.17倍。就这样,四项计提作为深深房1999年度新的“利润增长点”之一,确实为公司形象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像深深房一样,ST熊猫也是在四项计提上有“远见”的公司之一。ST熊猫在1998年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其年报成为数百家上市公司中为数不多的难产年报之一。到了1999年4月底,已过了年报公布的截止日期,ST熊猫的年报也没有露面。年报难产难在何处?难在如何执行四项计提的会计政策。公司最终决定,提取1998年坏帐准备1.56亿元,追溯调整1997年2.34亿元;提取1997、1998年存货跌价损失各0.4亿元。在此基础上,1999年中报又计提坏帐准备1.56亿元和存货跌价损失0.4亿元。这样一来,南京熊猫跑步进入了ST行列。可是,吉人自有天象。债转股的伟大政策出台了,而且,母公司熊猫电子可以对号入座了。这时,我们精明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就对母公司总经理(实际上是同一人)说:你不救我,谁救我?于是,我们这位一身二任的救世主就把原属于ST熊猫的13亿元资产和近10亿元债务轻而易举地划到母公司熊猫电子的帐上。就这样,一场出色的资产、债务重组完成了,ST熊猫从亏损大户摇身一变成了盈利大户,仅1999年中期提取的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损失近2亿元就转化成了公司的“利润”。公司利润大幅度增加了,加上有别的题材推出,在二级市场,ST熊猫快要被追捧成真正的稀世之宝――大熊猫了。
  前面的公司因四项计提尝到了“甜头”,后面的公司紧紧跟上,大家都形成了一种共识,把对四项计提会计政策的灵活运用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提升公司形象最轻便、最快捷、最现实、最有效的好办法。
  虽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从1999年起才开始执行四项计提的会计政策,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执行四项计提时,一家接一家的公司都把账面利润损失的立足点放在以往年度,而把利润增加的立足点放在1999年度。
  1999年报显示,南通机床在四项计提中,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在计提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上大做文章,进行了大手笔的追溯调整。1998年以前,补提坏帐准备1369万元,补提存货跌价准备464万元;1998年,补提坏帐准备425万元,但不补提存货跌价准备;1999年,不仅无坏帐准备可提,反而冲回计提坏帐准备348万元,仅提取存货跌价准备81万元。于是乎,在南通机床因四项计提而增加的1991万元损失中,由于追溯调整,1998年以前承担了1833万元,1998年承担了425万元,1999年非但没有承担损失,反而增加利润267万元。
  如出一辙的是,吴江丝绸也是通过提取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来美化公司1999年度的会计报表。其中,1997年补提坏帐准备343万元,1998年补提394万元,1999年不仅没提,反而冲回坏帐准备314万元,实际增加1999年度利润314万元;其存货跌价准备1998年补提501万元,1999年度计提299万元。在吴江丝绸因四项计提而增加的1223万元损失中,由于追溯调整,1998年以前承担343万元,1998年承担895万元,1999年不仅没有承担损失,反而增加利润15万元。
吉林化纤执行四项计提后,1998年以前利润调减97万元,1998年利润调减116万元。1999年冲回坏帐准备22万元,冲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3万元,没有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仅仅象征性地提取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这样一来,吉林化纤1999年由于四项计提反而使利润增加了50万元。
浙江创业也通过灵活运用四项计提的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使1999年度利润增加了375万元,占其年利润总额的28.76%。如此一来,公司一举扭亏为盈,由1998年的亏损2891万元到1999年实现净利润890万元。
对上海邮通来说,1999年度的日子并好过。公司主要是以通信产品和服务为主,和国内外竞争对手比,公司技术力量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举步维艰,国内通信投资下降,同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使产品毛利率下降,公司对外投资的一些企业进入调整期,投资收益同比也大幅下降。但由于公司董事会能够用活四项计提的会计政策,使以往的存货跌价损失变为了经营收益89945.95万元,这样一来,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增长了87%。于是公司主营业务营业利润由1998年的亏损变为1999年的盈利了。
如果说,在1999年年报中,仅仅是上面点到的几家公司把四项计提作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就大错特错了。公司增加利润有如此“多快好省”之路可走,于是羊群效应出来了,许多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往“活学活用”四项计提会计政策这一条道上挤。据对截至2000年3月31日深沪两地已公布1999年年报的492家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虽然四项计提在1999年末的余额很大,但利润损失却非常之小。统计显示,492家公司1997年共计提四项准备449481.5万元,1998年计提四项准备380220.5万元,分别是1999年计提准备数的4.74倍和4.11倍。也就是说,在这些公司因四项准备计提而增加的损失924634.6万元中,由于追溯调整,1997年承担了449481.5万元,占损失总额的48.61%;1998年承担了380220.5万元,占损失总额的41.12%;1999年仅承担了94932.6万元,占损失总额的10.26%。正是由于这种前重后轻、虎头蛇尾的分配比率,才有了上市公司1999年度利润比1998年好看的结果。
四项计提为什么能成为某些上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呢?
首先,一些上市公司“打扮”年报,有“打扮”的需要。如:有的为追求二级市场表现,配合股票炒作,需要公司的会计报表漂亮一点;有的为配股达标,能进一步从二级市场“圈钱”,也要业绩好一点。真正的业绩做不出来,只好通过报表游戏来加以粉饰。
其次,四项计提会计政策就像一块橡皮泥,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据需要捏长捏短,搓圆搓偏。根据四项计提的有关规定,存货跌价准备是按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照帐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提取。但是,存货和投资的可变现值,以及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都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都只是基于某种可能性而作出的估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靠政策的规定无法完全排除人为控制的因素,于是,对某些公司而言,四项计提成了它们新的“利润增长点”就不足为奇了。比如,有的公司拼命加大四项计提追溯调整的力度,增加1998年度以前的计提比重,1999年就能通过某种方式收回部分应收帐款,从而冲回坏帐准备,以实现利润在年度间的转移。还有的公司在1998年大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而降低存货的帐面成本,而在1999年将这些存货列入营业收入,从而相应增加了1999年的帐面利润。
第三,有些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当期业绩,而对以往已披露信息的调整,一般都不怎么在意。于是,有的公司充分“尊重”投资者的这种习惯,在调整时将负面影响统统“追溯”进以前年度,而尽可能使当年的报表好看一些。但是投资者应该明白,绝大部分的损失不在1999年报中体现,并不意味着损失不存在,损失的前移要求调整以前年度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减少企业可用来分配的利润。因此,无论在哪一年反映,都是公司的损失,都要由广大股东来承担。
靠玩弄报表来增加年报当期利润,不能不说是上市公司的悲哀,而这种做法甚至成为一种趋势,就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不幸了。在此,有必要对我们的某些上市公司大声疾呼:别玩弄自欺欺人的把戏了吧!
                200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