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侠美版: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七十九--抗战之前说说大势(新抗战系列之一)涅瓦河边 萨沙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8:41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规模空前的长城抗战刚刚结束,30万中国军队以极为惨重的代价将日军阻挡在了北平天津一线之外。随着<塘沽协定>的签订,国民政府暂时稳住了中国北方的日本侵略军,实现了短暂而珍贵的和平。

此时的国府立即继续执行既定的持久抗战计划。他们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最重要的国防建设方面上都进行大幅度的发展和改革。当然,这一切的重中之重还是在军事上。

 

 

国府的既定战略

 

为什么要在短期内剿灭红军和地方军阀呢?这其实一直都是国民政府的既定抗日策略,也是国府军政高层总结中国几千年历史经验,同时针对当时中国现实国情而制定出来的务实战略。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实际上都是同一个模式的反复延续和循环。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初期都是相当强盛的,它有一套精干高效的官僚体系,一些真心拥护政府的广大老百姓,一支百战百胜的强大军队,当然它们还有一个能力卓越且精力旺盛的皇帝。

此时的帝国力量强大,雄心勃勃,雄踞东亚,是一个足以让任何敌人恐惧的强力帝国。

在这段时期内,中华帝国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对外扩张,击败所有敢于和其对抗的敌人,如秦朝汉朝击败强大的敌人匈奴,唐朝击败可怕的敌人突厥,明朝击败曾经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蒙古。通过这些军事政治行动,帝国很好的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大大增加了自己的版图。

不过帝国初期的辉煌往往是短暂的,经过长则几百年短则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初期的飞速发展后,国家很快会进入中期衰弱和转型期。

此时官僚体系因为岁月的腐蚀和安逸的惰性变得腐败和低效;老百姓因为高税收,艰苦的劳役和频繁的天灾开始生活艰难,对政府不满;军队则因为长期的和平变得虚弱,胆怯。自然,它们通常还有一个能力平庸且根本不了解国家真实情况的傻皇帝。

这个时期是帝国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如果此时能够获得改革的成功,就有可能出现帝国中兴的大好局面,将帝国的寿命再增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果改革失败,那么帝国就迅速衰败,进入所谓的暮年期。

暮年期的帝国各种制度已经形同虚设,各种国家机构已经相当腐败且失去作用,加上随之而来的外族入侵或者因为暴政,饥荒引起的大量农民暴动。帝国四处都陷入混乱中,匪盗四起,民不聊生,尸横遍野!

最终这个帝国被外族侵略者或者暴动的农民所推翻,胜利者很快会建立另一个帝国。而这个新的帝国毫无例外的重复之前那个帝国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最终还是会以同样的模式被另一个帝国取代。

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决定的,任何人力无法阻拦。

在中国没有实现民主制度之前,这个固有的轮回一定会不断的持续,包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帝国轮回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1934年的中华民国虽然建国只有22年的时间,却已经提前进入帝国衰弱的中期时代。

衰败如此之快的根源就是民国初年和清末的严重问题。



---------------------沙俄军队屠杀中国平民,可以说俄国人在历史上对中国人都是相当凶残的。


 

从清末开始,中国的情况就非常的不好。除了国内的各种内乱以外,中国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两个恶邻:北边的巨熊苏联(沙俄)和东边的恶狼日本。

俄罗斯帝国这头贪婪凶狠的北极熊对中国自古以来从未手软过。沙俄从清末开始,利用腐败清王朝的衰弱和无力,通过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蒙协约》及其若干军事占领行为,一共攫取了中国黑龙江以北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沙俄还将清朝的一部分,面积高达156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扶持为它们的傀儡国。

也就是说,沙俄在短短100年内就夺取了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中国现有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沙俄征服中国的军队多是由半土匪性质的哥萨克,流放犯,流浪汉和冒险家组成的,加之奉行上千的所谓种族主义,以及沙俄民族自身的凶残本性。他们所到之处必然伴随着大量的杀戮,抢劫和奸淫。

1900年7月16日黑龙江左岸的海兰泡村被被沙俄军队团团包围。沙俄阿穆尔省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宣布:杀光海兰泡村的中国人!

全副武装的沙俄士兵将全村的中国人,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赶到黑龙江边,谎称用船送他们过江。当中国老百姓走到江边时,沙俄军人顿时凶相毕露,他们用刺刀,步枪,马刀向手无寸铁的无辜中国平民杀去,试图把他们逼入江中全部淹死。一时间惨叫声,呼喊声,小孩妇女的哭声,沙俄士兵残忍的笑声响遍黑龙江边。

当时参与屠杀的俄国士兵的回忆录中写道:到达布拉戈维申斯克时(俄国人对海兰泡的称呼),东方天空一片赤红,照得黑龙江水宛若血流。手持刺刀的俄军将人群团团围住,把河岸那边空开,不断地压缩包围圈。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喊叫:不听命令者,立即枪毙! 人群开始象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人群发狂一样喊叫,声震蓝天,有的想拼命拨开人流,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或者被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国兵一齐开枪射击。喊声、哭声、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 地狱的景象。

海兰泡村的3500多中国人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全部被杀,密密麻麻的尸体飘满了整条大江。

这次暴行在沙俄的侵略中国的历史中其实也不罕见。

200多年前的明崇祯时代,沙俄雅库次克总督戈洛文派波部下军官雅科夫率132名沙俄士兵南侵中国。他们用了1年时间跃过大兴安岭进入中国黑龙江流域,随即四处抢夺奸淫,引起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公愤。

这伙人数不多的匪徒遭到当地达斡尔人与赫哲人的围攻,60多人当场被打死,余者溃败逃走进入大森林。此时已是寒冬,沙俄匪徒们由于缺少足够的食物,居然丧心病狂的开始了可怕的吃人行为。起先他们还是吃战斗中死亡的斡尔人,赫哲人的尸体。吃光了尸体以后就开始捕捉单个外出的当地人,将他们杀死后吃掉。仅仅一个冬天,这股50多人的禽兽匪帮,居然吃了100多具尸体和活人,被当地中国人愤怒的称为可恶的吃人恶魔!

 

 

沙俄虽然极为凶恶无耻,对中国一再荼毒,可惜由于该国自身地理位置和国情决定了它很难彻底殖民奴役中国。

沙俄毕竟是一个欧洲国家,该国主要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在欧洲,主要的人口也在欧洲。所以,该国历届统治者的主要视线仍然放在欧洲,沙俄的主要敌人也在欧洲。

沙俄在历史上参加了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大战,击败过拿破仑,也击败过希特勒。

俄国人在几百年内有一种说法:想成为欧洲霸主的国家,必须要击败俄国。

所以,对于俄国来说,欧洲才是最为重要的,亚洲只是处于战略上的次要地位。

甲午战争中,新兴的亚洲强国日本打败了虚弱的清朝,夺取了整个朝鲜。同样眼馋于朝鲜的沙俄政府行动迟缓,在军事和政治的行动上都慢了日本一拍,最终灰溜溜的失去了向往已久的朝鲜沿海不冻港!

由此,日本和沙俄在东亚的角力正式开始,日军取代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屠杀也正式开始。

日军于1894年11月21日在甲午战争中攻陷旅顺, 随即开始了4天3夜的大屠杀。当时的英国人艾伦的记载到: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 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整个旅顺城中的2万多平民在屠杀后,仅有800多人幸存。

 

在日俄战争中,国内矛盾已经非常激化的沙俄终于被日本一举击败,丢掉了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南满)的控制权。

1917年,沙俄爆发了内部革命,俄国国内顿时陷入全面的内战和混乱,一时无力顾及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

当时的民国政府虽然也陷入国内激烈社会矛盾的大混乱,却还乘机多少收回一些被沙俄夺取的利益。

1919年,没有沙俄外援从而陷入崩溃边缘的外蒙政府发现它们已经无力控制国内局面,只得向中国政府求援。

外蒙政府宣布愿意取消自治,回归中国,恢复在清朝时期的外蒙归属中国的地位。北洋徐世昌政府随即下令取消外蒙自治地位,废除和沙俄签订的《中俄蒙协约》,恢复清朝时期对外蒙古的控制,还派兵进入外蒙。

可惜好景不长,重新崛起苏联很快继承了沙俄的绝大部分地盘和利益。1921年,苏联红军以追击白军为名出兵进驻外蒙,扶持外蒙再次独立,并且在1924年强迫同北洋政府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协定中,苏联承认外蒙是中国的一部分,尊重中国 对外蒙的主权,并答应从外蒙撤军。但是,外蒙仍然保持实际的苏化傀儡国,直到半个世纪以后的苏联解体。

夺取外蒙也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最后辉煌,之后几十年内苏联基本停止了武装入侵中国的步伐。

处于复兴期的苏联,因为信奉共产主义被所有欧洲列强视为蛇蝎,给予大力围堵和打击。苏联建国后,在政治外交都陷入四面楚歌的地位,加上国内经济军事改革困难重重。

苏联尚没有敢于对中国继续发动大规模的侵略行动。

由此,它对中国的巨大威胁地位,逐步让给了另一个中国的恶邻-日本。


--------------------------一副满清时期的漫画,压在龙身上的就是沙俄,切断龙脖子的则是日本。



如果说沙俄是硕大贪婪的北极熊,中国的东邻日本就是一支矮小凶残的饿狼。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意识到:如果想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就必须夺取广大的海外殖民地。这也是日本作为岛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日本明治天皇曾经对部下高级军官们说过:我们大和民族从来不缺少民族精神,也不缺少伟大的军人和科学家。我们缺少的东西只有两样--那就是丰富的资源和广大的市场。

没有丰富的资源,广大的市场,日本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顶多是世界准一流强国。

和日本较为相似的就是同为岛国的大英帝国。

英国以狭小的英伦三岛而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近百年之久,无非在于它有着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海外殖民地。

这些海外殖民地对于英国是极为重要的,它弥补了英国本国资源的匮乏以及萧条的市场。

在二战结束以后,英国所属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丢失了这些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以后,大英帝国随即一蹶不振。

这个曾经雄霸世界百年的日不落帝国,稍后居然在同一个三流国家阿根廷的军事对抗中险些败下阵来。

到了21世纪的今天,英国更是沦落为美国的小跟班。

所以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立志于对海外的全面扩展。可惜,日本也算生不逢时,它的起点并不好。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等主要列强。在19世纪,日本国力军力还相当虚弱,根本无力和这些列强对抗。在欧美列强看来,日本这个侏儒军队还远远没有资格和他们争夺亚洲的利益(二战时期日军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几)。

虽然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击败俄罗斯帝国,夺取了中国南满的很多利益,还通过甲午战争夺取 了朝鲜和中国台湾,但它仍然无力把中国本土哪怕一个省一口吃掉。他对中国的入侵也遭受到列强的种种限制。

1895年俄法德三国强迫日本将《马关条约》中占据的中国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日本军人对此恨得咬牙切齿,但尚且不敢招惹这三个国家,被迫忍气吞声的同意了这个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开始,狡猾的日本巧妙避免了参加残酷的欧战,而是攻击了德国在中国青岛那点微不足道的军事力量,从而再次成为战胜国。

一战中日本没有那样遭受什么损失,甚至还通过战争获得了:包括很多德属太平洋岛屿在内的巨大利益。再加上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日俄战争中所获得的巨大利益,日本很快进入的快速发展期。

一战结束后,日本的国力军力飞速进步,国际地位也大幅度提高,野心自然也大大的加强了。可惜日本人毕竟在起跑上还是慢了一步!

当时的东南亚和南亚完全是欧洲列强的地盘。英国控制了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美国控制了菲律宾,法国控制了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荷兰控制了荷属东印度群岛,也就是现在的印尼等国。

这些被殖民的国家等同于列强的领土,其中有些国家是采用当地人组成的傀儡政府管理,另外一些国家则是干脆由列强派本国官僚直接管理。

日本如果敢于涉足这些国家,就必须和世界一流列强正面对抗。当时的日本自知还没有这样的实力,不敢造次!

所以,日本很快把视线放在当时也相当衰弱,却仍然保持一定独立地位的大清帝国和战乱中的中华民国。

虽然列强在中国有大量的租界和各种特权,但中国并非列强直接控制的傀儡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府,名义上是个独立国家。

由此日本认为中国还是没有被列强瓜分的国家,自己自然也可以去抢夺一番。

中国是东亚中市场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只要控制了中国,日本也就独霸了东亚,国力军力都会有质的变化。在日本人看来独霸了东亚以后自然可以独霸亚洲,进而独霸世界。

从清末的明治维新开始大约10年以后,日本也已经基本认定了必须夺取中国作为其殖民地的基本战略主张,这也是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

所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绝对不会停止,他们早在北洋军阀混战期间,就扶持奉系张作霖,鲁系张宗昌等军阀,试图让他们做儿皇帝,逐步把中国吃掉。

通过扶持这几个中国土军阀,日本获得了很多实际的利益,也最大程度的保持中国的分裂的现状。可惜好景不长,很快蒋介石领导的北伐战争开始。目睹他们扶持的张作霖,张宗昌节节败退,更恐惧于中国统一后的强大。

日军很快在济南发动了济南事变,试图直接用武力消灭蒋介石领导北伐军,破坏中国统一的步伐。

在阻止北伐军失败以后,日本人又赶忙炸死了北洋军阀领袖张作霖,逼迫其子张学良屈服投降,试图实现自己的满蒙独立的计划。

再次失败以后,日本终于利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的应对失措和自保的私心,轻松控制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且建立了傀儡伪满洲国。

夺取东北三省之后,日本军方高层预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来临,必须抢在此次大战之前最大程度扩大日本的势力范围。

于是日本又发动了两次局部战争,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会战和1933年的热河长城会战,最终将东北的热河省划入伪满洲国的势力范围,又夺得了在上海,华北,内蒙地区的部分特权。



------------------------直到今天日本右翼还是有很强的力量,强大到他们能否认南京大屠杀。




 

显然,日本下一个目标就是华北和内蒙古,它的宗旨并不是鲸吞而是蚕食,一口口的吃掉中国,一口口的将其消化。

从狂妄贪婪的日本高层的角度出发,他们如果有足够的实力自然会一口吃掉中国。可惜作为面积仅有33万平方公里小国的日本,它毕竟受到资源匮乏,军队持久作战能力弱的限制,尚且无力发动全面的入侵。

日本没有一口吞掉中国的必胜把握,也没有数年以上持续作战的能力。它只希望继续蚕食中国,然后借占领区的资源和国土扩充自己的力量,同时最大程度削弱敌人。最终等到时机一成熟,日本自然会将被肢解的七零八落的中国一口吃掉,最终把中国变为朝鲜那样的日本奴隶!

在当时看来,分裂停滞长达近百年的中国是无力抵御日本的,就像当年的虚弱的南宋无力抵抗蒙古人一样。

中国人只要统一起来就会是世界一流强国,历史上的秦汉唐宋明都是这样。不过如果中国并不统一,而是处于分裂中的,就很容易被外敌借机入侵。

这也是中国人的民族性决定的,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很多时候无法分清不同级别威胁和仇恨。

很多时候他们认为身边的威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宋末,明末的中国都沉溺于自身毁灭性的内部战争中。仅剩的一点国力军力在内战中消耗殆尽,几乎让外来的侵略者白白捡了现成的便宜。

而世界上很多其他民族却正好相反,他们关起门来自己斗得头破血流,但一遇到外敌入侵,他们就立即回放弃成见联合在一起,共同击退外来入侵者。

中国人却不行,所以他们需要统一,也需要有一个唯一的中央领导力量。

在当时看来,中国的前景非常危险。不过,中国人并非没有希望。

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当年创建民国的革命党人已经建立了真正自己的军队和相对成熟的政党。

他们在1928年顶住无数可怕的困难,击溃了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北洋军阀武装,终于统一了全国,从形式上消灭中国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可怕局面。

更重要的是国父中山先生根据中华文化的缺点提出了自己一整套的改革理论,试图从根本上给中华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消除中国不断王朝轮回的历史宿命,让中华民族能够傲然屹立民族之林。

一个统一和令人畏惧的中国终于快要出现了。

用斯大林对蒋经国的话来说:我最了解你们中国人,只要你们能够统一,消灭内部的分裂,不沉溺于内斗。那么你们发展起来比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要更快。

中国两大敌人中的苏联已经自顾不暇,而日本确实虎视眈眈,步步紧逼,那么目前最让中国执政者担忧的自然是日本。

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就把日本当作最大的敌人,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对抗日本的各种计划。

当时国府的抗战战略很简单, 用八个字点评:持久抗战,拖跨日本!

 

这个计划早在1929年就已经基本形成。之后又经过国民党军事高层的众多智囊们还有纳粹德国派来的70多名德国高级军事顾问的 多次改进和完善!到了1934年它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包括军事国防,经济,科研,政治,文化,交通运输,外交等等各个方面,是全国性的长久 计划!

 

这个计划的特点是非常立足于现实,不作任何假设和空想,特别体现了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务实性!

 

由于当时中日的国力军力都存在巨大差距。想要像当时爱国青年所说的:预敌于国门之外,短期内全歼百万日本侵略军,一举收复东北,攻占东京之内,从客观来说都是完全不可能,也是极端不现实的。

 

蒋介石的持久抗战战略很精明,也符合兵法上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其核心就是发挥中国的长处来攻击日本这个国家的短处。

如果单比实力来说,当时的日本确实比中国强大的太多。

日本军力国力都超过中国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几乎从各个角度都有体现。

这里老萨随便举几个例子。

在1937年,日本工业总量是中国的4。5倍(60亿美元对14亿美元),钢铁总产量是中国的 145倍(580万吨对4万吨),煤总产量是4倍(5070万吨对1260万吨),石油产量是130倍(169万吨对1。31万吨),铜产量是125倍 (8。7万吨对0。07万吨),这几项都是当时世界各国军事工业强弱和潜力的基本衡量指标。显然在这些方面,日本相对中国具有可怕的优势。

如果单纯就军事力量来说,日本也远远强于中国。

日本由于自身岛国的资源限制,它和英国一样,素来以精兵战略作为军事主 导,不以数量优势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

日本国内可以使用的现役部队都是非常精锐的部队,其单兵素质和战斗意识都是世界一流,数量约为17个常备师团(战时一个师团2。2万人),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坦克联队,16个飞行联队加上地方守备部队,共40万精锐部队。

而中国的现役部队包括各派系军阀部队在内,总数为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还有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总兵力大约200万人。

表面上国军数量上占相当的优势,实际战斗力则远不如日本强大。

这些国军部队中只有中央军的70个师有比较完整的编制和后勤补给,战斗力相对较强。

其余多达100万大军都是各省军阀的武装力量,战斗力 相当差劲,装备也五花八门,且缺乏最基本的后勤补给和训练。

70个中央军的师中,也大约只有40个师受过简单的现代化训练,配备相当初级的装备。按照西方的标准,这些所谓中央军主力精锐师顶多相当于一战后期德军战斗力最弱的轻装步兵师。

至于地方军阀部队,在西方的眼中连民兵都算不上,顶多算是游击队。第三帝国灭亡前的胡乱编组的民兵武 装,也就是所谓人民步兵师也要比他们强大的多,装备更是远比他们精良。

以部队的战斗力来说,日本陆军装备一整套自行研发的步兵武器和各种野战火炮(一个师团步兵炮40门,野战重炮64 门)。而中国中央军部队的步兵武器数量质量都无法和日军相比,至于重武器更是一个天一个地,一个师也就几门火炮,地方军阀部队一个军才几门老式山炮,炮弹屈指可数。当时美国军事专家的估计,日本甲种师团的火力是相同数量中央军的三到四倍左右,是地方军阀杂牌部队至少六倍以上,如有数十万之众的川军。

抗战中,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营)在重火力的掩护下,往往可以轻松击溃地方军阀一个3000多人的杂牌师。即使中央军和日军的对抗中,除了74军等少数精锐部队以外,一般如果是防守需要二到三倍数量优势才能实现两军火力相对平衡,进攻则是必须要有三到四倍,甚至五六倍的数量优势。

就军队训练,军官素质上,日军也大大占了上风。日军士兵以类似于自虐的严格训练而闻名世界,其正规军士兵都要接受长时间的各种训练。士兵完成整体训练以后,一般都有很强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

中国士兵很多都是仓促征集以后就上阵,有些新兵到战场时什么都不懂,他们有的蹲在战壕里,低着头缩着脑袋,双方高举着步枪胡乱向外射击。有的则看到飞机俯冲,还以为这架飞机被击落了,冲出去欢呼,结果被扫射后死伤十几人。更有些人根本没有见过坦克装甲车,实战中他们看到日本坦克的炮塔在转动居然大吃一惊!

至于日本军官的水平也是有目共睹,所谓日本陆军大学完全是培养军中精英的地方。日本军队中高层军官都是一再精选淘汰后的本国精英人物。

中国军官军校出身的还稍微好一点,数量众多的非军校出身的军官,有的不识字,有的连军事地图也看不懂,有的则根本不知道现代军事常识,一些军官在抗战中还使用明朝末年时期的人海冲锋战术,导致所部死亡惨重,却毫无战果。

这样比来比去,貌似中国军队唯一有优势的就是现役军队的数量比较多,可惜也不过只是数字上游戏罢了。

日本作为岛国,有强大的海军保护足可以抵御外敌的入侵,所以它根本不需要很多的现役部队。

日本和英国一样,除了保留一支数量不太大的现役部队以外,更具有大量的准现 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准现役部队是可以随时编组为远征军的部队,包括具有完整军事训练的预备兵员160万人,补充新兵250万人,这410万士兵都是仅需短时间训练,发给武器就可以随时投入战场的。

除了这400多万人以外,日本更有所谓国民兵役部队的590万士兵。这些士兵素质稍差,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年龄偏大或者偏小,但也都是可以投入战场作战的。

换句话说,日军有着高达1000万的预备役兵员可以使用,这对于人口仅有7000万,还需要1000多万农民从事稻米种植的小国来说,是相当惊人的。



------------------------日军的装备远比中国先进的多,这种坦克在中国纵横驰骋。缺乏平射炮的国军士兵只能使用敢死队来对付。日军重炮数量众多,炮击威力很大,国军这方面不是对手




而中国呢?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各地军阀割据),没有全国的兵役制度,登录在册的补充兵力不过50多万人。这 50万人损失以后,就无法补充,就只能临时在各地征集。

就比如南京保卫战中,由于淞沪会战各部兵员损失惨重,撤到南京以后各师都在南京临时找了一批新兵。

这些新兵很多都是临时在街头找来的,连姓名什么还没有来得及等级就把他们送入前线的战壕和碉堡。

南京一战以后新兵基本全部死亡殆尽,其中大部分人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

以南京保卫战为例,由于之前没有对适龄青年经过任何军事训练,也没有任何的宣传和登记制度,这也导致新招的兵源数量和素质都根本无法保障。

抗战初期大量青年人自愿参军,兵员素质还算可以。

到了抗战中后期,由于人口密集的省份大部分丢失,自愿参军的人数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国 民政府只能靠强行征集壮丁补充,老弱病残都强行征集入伍,兵员素质也就更差了。

也就是说,日军的兵力其实并不少,如果愿意的话,他随时可以出动300,400万军队进入中国战场,超越国军的兵力。

除了陆军以外,其他的呢?

日本海军极为强大,其联合舰队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总排水量115万吨。有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21艘,驱逐舰102艘,潜艇59艘,加上扫雷舰,炮舰,运输舰等等共285艘。

中国海军实力是三军之末,当时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实力也无法养活强大的海军。

当时中国海军仅有各种舰艇 120艘,总排水量不过11万吨,仅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这还只是数量上看起相对好看的差距。实际质量上的差距更大,除去近海和内陆防御的老旧炮艇,中国海军可以使用的军舰仅有60多艘,排水量为6万吨,为日本的二十分之 一。而中国海军战斗力最大的战舰居然是1896年(清朝末年)从英国购买的,战斗力最强的海琛号巡洋舰也是1898年从德国购买的。这两艘所谓最强的舰船无论排水量,航速,火炮,鱼雷能力都是当时日军一流巡洋舰的四到五分之一,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根本无法对日本同级别船只构成威胁。

日本空军也相当强大,飞机总数有近3000架,分为陆军和海军航空兵。陆军一线作战部队有1个航空兵团,下辖5个飞行团,陆军作战飞机960架,海军航空兵有182架作战飞机。除了一线部队以外,日本还有二线飞机近2000架。

中国空军实力也不强,主要还是本国工业力量太过薄弱,可以使用的飞机不过305架。根据陈纳德回忆,实际可以使用的只有100多架,分别购自美,意,德,法,英各国。由于从各国购买而来,零件储备和维护人员都相当缺乏,哪怕只因为日常损损耗掉一些零件,也根本无法修复,飞机就只能废弃。

质量上更是相当平平,抗战初期数量相当多的意大利 菲亚特飞机,用飞虎队陈纳德的话来说:这些意大利的垃圾能够飞上天本身就是奇迹。



-------------其实用大刀对付日本的刺刀是很不利的,因为刺刀远比大刀要长,因此第一次攻击通常是日军发起的一次直刺。中国大刀只有防住这次刺杀,才能够反击。为什么国军士兵要用大刀呢?这是因为他们连刺刀的数量都不足,只能用劣质的大刀片来充数。


 

除去现役的武器装备,日军还有每年生产飞机1580架,重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的能力,还有47万吨的造船能力和6万吨的造舰能力。

至于中国生产这些重武器的能力基本都是0,中国最大的汉阳兵工厂每月只能生产出75山炮2门,上海兵工厂每月也只能生产75山炮6门。

 

步兵使用的轻武器,日本现有的步兵武器从步枪,轻重机枪,手榴弹到掷弹筒,迫击炮都是本国自行设计和制造。以日本的工业力量,每年具有生产新装备几十个师团的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而中国方面,虽然国民政府从1928年开始就立志于轻武器的自产,也勉强实现自给自足。但是,中国大部分兵工厂多创办于清末,工厂机器设备老旧,虽然从德国进口一批新式机器,但是相当于200万部队的需要,还是不够的。它们生产的产品只限于轻武器,如轻机枪,步枪,子弹等。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工业基础薄弱,所需原材料相当一部分还需要进口,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中国比较精良的中正式步枪(79步枪)仅 仅生产50万支。相比起来,德国仅仅在二战期间就生产了760万支毛瑟步枪,是中国的十多倍。

 

看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对中日国力有个粗浅的印象了。

虽然双方国力,军力相差极大,但是中国方面并非完全没有胜机。

这主要是日本也有致命的弱点:它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日本用于作战的大部分重要的战略资源,比如钢材,石油,橡胶等等统统都要从海外购买,无法依靠本国资源满足战争的需要。

以1941年美国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来说,当时日军每天汽油消耗高达1万多吨,年消耗近500 万吨,而当时日本本土,朝鲜和日本占领区全部石油储备仅仅为800万吨。而日本在30年代末期全年石油生产能力仅仅为67万吨。一旦失去外援,日本庞大的 战争机器根本无法正常运作,不用打也就自己溃败了。

大家一定记得电影《坦克大决战》中,德国士兵丢弃全新的数百辆虎式坦克步行逃走的场面。因为坦克也好,飞机也好,大量的运输卡车装甲车也好,再精良的重武器一旦失去燃料,就是一堆废铁。

 

而历史也告诉我们,对于世界性的大战,如果有一个国家只靠向不可靠的中立国购买战略资源,来维持长期的大规模战争,那实在无异于杯水救火,结果必然是凄惨的。

 

尤其是像日本这样,具有世界第三的强大舰队和众多汽车坦克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军队,战斗中资源消耗量是极为可怕的。

 

 

日本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是绝对无法长期保持军队战斗力。

 

到了二战后期,就是因为美国联合西方各国封锁了日本石油和钢材的来源,就等于掐住了日本的脖子,迫使日军从由中国大陆撤军放弃东亚霸权,或者是向同盟国宣战的两个选项中选择其一。而日本愚蠢的选择了后者,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相反的是,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农业国。由于全国都比较落后,4亿人口大多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国内也没有集中的重点工业区。

中国军队基本都是两条腿一支枪的步兵,和当年李自成,洪秀全的部队唯一的却别也就是把大刀长矛换成了步枪。

只要有粮食,有子弹,这些青年农民组成部队就可以作战。

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摩托化部队,装甲部队,中国的军队对后勤的要求相对简单。只要粮食充足,士兵有一口饭吃,哪怕条件再艰苦,部队也是可以勉强作战的。

简单来说,中国全国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产粮的基地,只要保持后方的军工生产能够保持下来,那么中国到处都可以作战。

中国不存在像德国一样:失去了鲁尔工业区,国防军就要完蛋的情况。

中国存在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广阔领土,即使领土被日军大面积占领,一样可以继续作战。

 

而日军最怕的就是面积广阔的中国占领地。

 

日本是一个离中国大陆相当遥远的岛国。

这个地理缺陷决定了:侵华百万日军的全部补给品,都要从几百公里以外的日本或者满洲千里迢迢的运送到中国沿海港口。由日本占领中国的铁路运输线,运送到几百上千公里外的的后方补给基地。再由日本汽车运输队,运送到几十到上百公里外的前线。最后由马匹或者辎重运输兵送到一线作战着的士兵手中。

 

这种可怕的补给方式,全世界恐怕也只有超级大国美国一个国家可以搞定。美国由于运输能力超强,甚至 给前方部队空投香烟,但这也是建立在该国工业力量雄踞世界第一的基础之上的。

当时日本老兵们回忆,他们在抗战初期的补给始终都是缺乏的。从上海打到苏州的时候补给就已经断绝,日军一路完全靠打家劫舍维持。

当时日军士兵每一发子弹都像黄金一样 珍贵,一颗奶糖也是重要的补品!而抗战中期中日双方在湖南鏖战数年,日军往往进攻十几天甚至几天就退兵,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继续进攻,而是他们补给不够,士兵没有饭吃没有弹药只能被迫后退。

由此足可见,日本后勤补给是他们侵略中国的最大软肋。

 

到了抗战后期,日本由于兵力严重不足,颇想再增加五,六十万精锐兵力到中国参战,一举将重庆政府歼灭。可是当时日本的后勤补给已经达到极限,实在无法承受多余的负担,增兵计划只得作罢。

日本侵华一线兵力始终保持一百三四十万左右的规模,并非它不想增加,实在是力所不能及。

想依靠这一百多万的日军占领1000多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还要对付国军400万军队,从各个方面来说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蒋介石构思的中国的持久抗战战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战略退却阶段。在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和消耗战。

尽量消耗日军进攻的锋芒和有生力量,让其遭受一定的损失,阻挡其进攻的快速步伐。

这个期间的作战要确保国军主力不遭到 类似苏德战争初期的苏军那样毁灭性的损失。

尤其中国军队主力绝对不能被大规模合围!

这也是因为中国武器生产能力差,兵员补给能力也不行,一旦数十万部队成建制被歼灭,是无法像工业强国苏联一样迅速编组新的部队的。

此阶段逐步放弃一些领土,同时通过若干次主力会战消耗日军的兵力和战力,消耗日军的进攻能力。

 

此阶段,还要培养大量的敌后国军主力和游击部队,数量和正面作战的比例大概是1:1,通过一系列游击作战,把日军牢牢的牵制在已经占领的广阔土地上,让其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

 

当时,根据日本的国力来说,它的补给线能够承受的极限,大概是150万人左右。

这个数字,是无法有效控制占领区的,也无法控制占领区超过2亿的中国老百姓。

抗战中很多敌后区域因为日军兵力不足,实际上根本没有驻防,有些敌后的中国老百姓都没有看过日军。如粟裕的苏北和苏中广大的地区,日军仅有4000多人的一个旅团驻守,而新四军数量多达10余万人。

 

所以日军在1938年的武汉会战以后,主力完全被牵制在从北平到广州的广大区域,无法动弹。

日军感到兵力的严重不足。在之后长达6年的时间内,除了打通大陆线的一号作战以外,日本都没有能力发动能够毁灭中国的大规模会战。

这一点,蒋介石预计的很对。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的谈话 :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 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

 

第二个阶段就是战略相持阶段,这个阶段时间较长,可能有四到五年的时间。

 

此时国军应该后退到适合防御的若干省份,比如特别适合防御的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山西等省,以地利优势进行战略防御作战。

这些省份地形比较特殊,非常适合防御作战。在这种地形上,日军的重装备难以发挥威力,而中国军队享有天时,地利,人和(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双方力量此消彼涨,拉近了实力的差距。

 

双方进行中等规模的会战,互相拉锯。

1932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军事整理会议说到:以时间为基础,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我 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由于作战时间很长,中国方面的极端苦难是可以预想到的!

 

中国方面需要做的是苦撑待变!



------------中国基本没有什么火炮生产能力,只能生产一定数量的迫击炮,上面这种火炮基本要靠进口



 

因为欧战已经爆发,日本和英美在亚洲根本利益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本所谓的崛起,其实就是和英美法争夺亚洲的霸权。

所以日本要么退出中国,要么和英美宣战,并无第三条道路可以走。

如果等到日本和同盟国为敌,那么以日本的实力就必败无疑了。

 

中国需要的就是积蓄力量,准备最后阶段的反攻。

 

第三个阶段就是战略反攻

 

此时日本应该已经在和美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对抗中处于劣势,失败的命运在所难免了。

 

此时中国需要做的是利用英美的援助编组新式部队,在最后的时候一举反击,痛打落水狗,收复失土,从而获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整个战略思维很明确和清晰,其关键在于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相持阶段。

 

中国必须保证自己在这几年内不被日本消灭掉,能够苦撑下去,那么胜利者就是中国。

 

相反,那么中国就要再一次亡国了。

所以,这在相持阶段,就要一定要选择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这个后方,蒋介石也用二个字点评,那就是:西部!

如果再说的明确一点,也是两个字:四川!

当时中国的沿海一带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大部分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适合日军海陆空军发挥威力,不适合中国军队作战。 

而中国的中西部则不同。

中国西部诸省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等省都是极为适合防御的省份。这些地区或是丛林密布或是高山遍布,其中尤其是四川省到处是高山险隘。如果有着完整的防御战略,没有明显的重大战术失误,日军一般根本不可能打下四川。

 

加上四川等省人口颇多(近6000万),也盛产粮食,仅靠这一个省也完全支持可以持久作战。

1935年3月18日蒋介石在重庆举行孙中山纪念周的讲演: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

1935年7月蒋介石对面对即将来临的中日战争的讲话: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

另外,如新疆,云南,广西等省,他们或是和苏联接壤,或是和英法控制的缅甸和越南接壤。中国可以通过这些省份和外部的通道得到列强的军事援助,这些援助对中国的抗战帮助是很大的。

抗战初期的四年内,苏联通过新疆的路上运输线,援助中国约3到4亿美元。其中包括900架飞机,80辆坦克,轻重火炮1000门,轻重机枪数千挺,步枪5万只,子弹1亿多发,炮弹200万发。这对战争中消耗巨大的中国是极为宝贵的。

而美国通过云南境内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给予中国16亿美元的援助。在抗战后四年,中国所使用的全部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资源,中国钢材的百分之九十五,药品,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还有武器弹药的百分之八十,全部由美国供给。

列强的援助大大减少了中国的抗战艰辛程度。当然老萨要告诉大家:即使没有列强的援助,我们也不会跨,但是伤亡和损失一定会更为惨重。

蒋介石在制定的这个战略,已经确立中国在抗战中的最终胜利。

他在1935年8月21日的日记中写到:以此计划,倭寇失败当在10年之内!

1945年8月15日,东京广播日本天皇裕仁的《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由此可见,蒋介石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

1939年9月5日欧洲战争爆发,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我国抗战两年期待国际变化,今果已至矣。国际情势虽甚险恶,如我择善固执谨慎运用,余深信必能使我国家从此复兴也。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蒋介石高兴的在日记中写到:抗战政略之成就,本日达于极点,物极必反,能不戒惧。

 

老萨分析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高层的整个抗战策略,实在是非常的钦佩。

 

其实抗战早在1929年时,我们就已经胜利了,这就是蒋介石等国民党军事高层战略上的必然胜利。

 

这点, 蒋介石的观点和毛泽东<论持久战>倒是非常一致,历史的重要人物之间很多观点都是互通的。

 

---------------无耻的汪伪政府的伪军,抗战期间伪军数量多达百万,除了数量高达40万的伪满洲国军以外,其他伪军部队中比较有战斗力的全部是地方军阀部队投敌。当时蒋介石消灭敌方军阀的时候,还有人喊什么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现在好了,你不去打他,他跟着日本人来打你。八路军和新四军控制区的大扫荡中,伪军数量远比日军要多,也就是所谓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中国历届独裁政府的暴政让中国很多百姓没有任何骨气,会向任何人下跪。




步伐

918事件很快爆发,日军全线进攻东北,张学良违抗中央命令不战而退。

当时蒋介石虽然已经下野,无力控制国家大局,却仍然认为中国无法在当时和日本全面开战。

道理很简单,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刚结束。中国国民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只有沿海几个省,中央军也只有60万人。中西部,西北,华北和东北各省均有军阀控制,根本不理会中央的命令。

中国尚没有任何能够和日本全面决战的条件,尤其所谓的抗战战略大后方也全部控制在地方军阀手中。一旦和日军开战,日军只需长驱直入,占领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省和这些省内的中央军,就等于将中央军控制区和有生力量全部消灭掉了。这样又如何打呢?如果打了必败无疑,不存在侥幸获胜的可能,明知道还去打不等于拿国家民族以及4亿同胞的生命开玩笑吗?

用1931年9月28日蒋介石接见学生代表时的讲话的话来说:关于抗日情势,假如本人要想全国国 民拥戴我,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对日本宣战,全国人民一定称赞我。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反给一般人疑我不抵抗呢?不是我怕死,而是我不能把国家的命脉断送;不能使民族的生命危殆。我要为国家前途打算;要为民族前途着想。不能为个人名誉而使中国灭亡!纵令不致永久灭亡,或者灭亡不过几十年或几百年,还是可以复 兴的话。但是如果现在我们有方法可以使国不亡,使中国不致受几十年或几百年亡国痛苦,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为什么反而愿意冒几十年或几百年的痛苦!

到了918以后,中日表面上实现了和平。那么蒋介石为了施行既定的抗战策略,就必须同时进行两方面的作战,一是要学习明朝那样,全力把日本阻挡在华北以外的地区,不允许其继续进军富饶且人口密集的华北地区。

华北的北方,也就是后来日军七七事变试图侵略的地方,就是中国古代的雁云十六洲。历史告诉我们, 一旦雁云十六洲为北方的外寇所占据,中国北方几省就失去地理屏障。外敌除了可以占据数千万人口和物产丰富的中国华北核心地带以外,还更进一步占据了军事战略上的绝对主动权。

雁云十六洲的南方多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是无险可守但又人口密集的富裕地区。日军一旦占领华北,那么它的主力随时可以南下以火力上的巨大优势击溃围歼国军在北方主力。那么中国政权就只能向南宋一样,退往南方依靠长江防御,中国最精华的地带就被敌人控制,中国的复兴和反攻就很难了。

况且南宋能够保持百年国运,主要还是大宋水军牢牢控制了长江的制江权。民国时期,长江很容易就被日本联合舰队控制,日本陆军随时可以渡江攻击。到时候,中国南方政府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二是必须尽快施行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国防科技等各方面的改革,同时施行相应的军事行动,削平地方军阀割据实力,歼灭国府心腹之患中共,同时设法控制抗战中的战略大后方西南,西北各省。

1933年7月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以和日掩护外交,以交通掩护军事,以实业掩护经济,以教育掩护国防,韬光养晦乃为国家唯一自处之道乎。

为了实现这个持久抗战策略,国民政府需要做的是:必须尽快收编和打走在中西部的军阀和中共割据势力,完全控制这些地域,作为抗战最稳定的大后方。

最终蒋介石通过红军的长征基本完成了收复中国西部的计划。在抗战之前国府已经完全控制了原属军阀和中共控制的江西,福建,湖南,广东,贵州,陕西,甘肃,四川这八个省,基本控制了西康省,剩下的云南,广西,青海,宁夏这四个省都无力和中央对抗,完全被国府所左右,之后他们也都率部参加了抗战。

加上国府之前就控制的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这五个省份,基本上四分之三个中国已经由国府很好的控制。

剩下的只有新疆,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山东这六个省,新疆由于地处边疆,又因为盛世才出卖主权换取苏联的支持和驻军,看来短时间内无法攻占。

好在盛世才凶恶成性,不断进行内部清洗,该省军阀的内部凝聚力并不强,加上盛世才同随按不过是互相利用,一旦苏联不再支持他,新疆自然会回到国府手中,只是时间问题。

而山西绥远的阎锡山晋绥军,河北察哈尔宋哲元的西北军,山东韩复榘的山东军暂时也无法动他们。因为他们都处在抗日的第一线,直接受到日军的威胁。如果此时擅自去解决他们,这些军阀倒戈投降日本就得不偿失了。

况且日本的目的也是占领这些省份,赶走这些军阀,所以这三个军阀利用仍然需要国府的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来说是会支持国府抗战的。

西安事变结束以后,虽然蒋介石痛感没有剿灭中共会遗留极大的危害,但毕竟中国内战已经完全停止,西部又被国府控制,已经具备了同日本决战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完全有可能获胜的。

下面就是希望尽量延缓和日军全面开战的时间,尽一切力量扩军备战,继续持久抗战的力量。

可惜,日本侵略军也不是傻子,他们并没有留给中国人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