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否遗精:郑秀文:不秀爱,只秀文 - 慕容莲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07:55:30

郑秀文:不秀爱,只秀文 

「声色日记」 2011-05-17 13:41:42 阅读278 评论2   字号: 订阅

本文已刊载《俪人焦点》2011年5期

 

总被人纠缠着问和许志安的恋事,郑秀文说自己现在最不愿开口谈感情,“我希望以一种写作的方式,用最诚实和坦白的态度,用心写出来。这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我愿意真正面对自己。”

郑秀文:不秀爱,只秀文

文∕慕容莲生

 

有生以来最糟糕的一年非2005年莫属了,出演《长恨歌》遭人讥讽演技甚差,哮喘病,湿疹,恋情惨败,抑郁症……种种不如意事悉数涌来。到底,郑秀文声明隐退演艺圈,电影,唱片,掌声,舞台,再见。

舍不得她的人或许会落泪,更多的是另一些看客意味不明的唏嘘。

“‘一场唏嘘’和‘终生遗憾’似乎是旁人为她落下的最后一道注脚。”这感慨是郑秀文为《长恨歌》女主人公王琦瑶凄凉一生而叹。若郑秀文《长恨歌》之后的确不曾再回舞台,或许多年后有信宿命的人谈起她,只会送她四字:一语成谶。

然而,“她接受生命中的种种不圆满和试炼。她早已为自己生命闯出一条名叫‘淡然’的小径。”郑秀文于某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重新发现另一个自己。最重要的是,有了信仰。”

沿着那条“名叫‘淡然’的小径”,郑秀文写专栏,画画,写书。

 

有时候,让自己回归到极度的赤裸。静静地。会发现黏合自己的新角度。

——引自郑秀文《一个自己》

《长恨歌》之后,郑秀文决定让自己停下来,像一辆客车要刹停。

那时,她并没想好接下来要怎样。

一切都不知道。

不过已顾不得那么多。要紧的是,她要停下来,歇歇脚,照顾自己的心灵,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

郑秀文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关了电话。断了网络。不再有赶不完的通告。不再理会报端绯闻层出不穷。和外界再无交流。多清静。

她终于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从前不敢去做的,比如贪恋美食,现在终可不必顾忌生来易胖体质不必在乎身材曼妙与否,尽享口腹之欲。

从前想去却迟迟不能前往的地方,如今从从容容一一抵达。在土耳其度过了34岁生日后,郑秀文去了印度,又游览法国,往维也纳,到蒙古……

人生是一条长路。没谁能料到途中会遇见谁,发生什么事,将在哪个岔口停下来。感谢命运,正是因了这未知,生活缤纷多姿,有趣又精彩。

有一天,香港有人突然发现,《明报周刊》多了一个名为“轻描淡写”的专栏,每周六刊发,作者:郑秀文。

专栏内容:有时是数百字美文,或谈生活琐事,笔墨简练,妙语连珠;或谈旅途所见,人人事事,娓娓道来,趣味顿生。有时只是一幅小画,笔触细腻,且奇妙梦幻。不难看出,这个郑秀文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内心世界充满爱和宽容。

这是那个唱《值得》唱《眉飞色舞》的郑秀文吗?

是,也不是。

人是那人,名姓未改,但换了一副淡然从容的心肠。落笔虽不字字珠玑,却也可谓锦绣动人。

香港著名女作家林燕妮问郑秀文:“你怎么写起文章来?”

“是我自己想写的,那便问《明报周刊》,编辑叫我先写一篇给他们看看,”郑秀文说,“好像考试似的,我便写了一篇给他们看。”

去尝试新的东西,或许不难,难的是,声名赫赫的人低了姿态“考试似的”由人质疑验证。或许,在“兵败”《长恨歌》之前,郑秀文难能做到如此淡然,那时即使被谁不经意地说胖她都会难过半天。

“现在想来,我应该感谢《长恨歌》,感谢那种累的感觉。”郑秀文说,“当你越过苦难,当你回望,你往往会在当中找到那口非常值得的甘甜。在这场试炼里,我所得到的,远比所受的痛苦更值得记住;对于苦难,我有种崭新的体会。”

这崭新的体会就是,她找到了生活和心灵上的平衡点。

她读书,旅行——“在这两年里去了印度和日本旅游,看很多很多书,有文学的有哲学的,我最喜欢的是南非作家柯慈的《屈辱》,从中得到很大帮助。我信仰了基督教。这个信仰上的决定,可以说影响了我后面的全部人生。我觉得我可以往前看,而不陷在别人的看法里了。”

她画画,写作——“我发现原来画画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治疗,让我多少年来积累的压抑都发泄出去”,“写作让我发现,原来我对文字如此热爱。”

在给李碧华的一封信中,郑秀文这样写:

“我要亲自回复你在文章最后一段,‘生命和身体都是自己的,没必要为一些无谓人而活,怎么舒服怎么过,爱干嘛干嘛去。不交代,不见客,是,又如何?加油!好好过关。海阔天空。’当时,天花乱坠的坏新闻炒得正值滚热。李碧华小姐,我要恳切地回复你:‘我早已过了关。现在海更阔,天更高。灵魂肉体都壮如牛。’”

这有多好,她重新发现另一个自己。“《明报周刊》的文字,是另一个真我。我个性有股淡淡的蓝,但又有股浓浓的红。人的个性岂会只得一面?屏幕上的我,只是某部分的我,不足以成立我整个人。”郑秀文说。

无论淡淡的蓝还是浓浓的红,再或者是别的色彩,郑秀文都从从容容妥妥当当地展示出来,人们见她潮衣靓衫见她劲歌热舞也见她画画写字,她活的是她自己,一如她最喜爱的卡夫卡的那句话:再也不因这个世界而套上可笑的面具。

 

早日找出生命的“G”点。“G”点,一人只可以拥有一点。有人穷一生精力都毫无头绪。找不到生命中“G”点的人,唯有活得像个性冷感的病患,不痛也没痒。无所谓快乐,亦无所以忧伤;在尴尬中。有幸者,则一击即中,迭迭高潮,活出生命的精华。

——引自郑秀文《G点》

其实,早在为《明报周刊》撰写专栏之前,郑秀文已有尝试写作。

那是在2001年,台湾主持人黄子佼的杂志向郑秀文约稿,她欣然应允,写了一篇《周期日》,讨论“女人的法定假期应该比男人多十二天”,因为女人每月例假来时会有“种种的痛苦”“无尽的麻烦”,“每个月若放一天‘周期’假,一年有十二个月,合共十二日,男人,你还敢说反对吗?”

黄子佼和郑秀文素有深交,别人不知郑秀文能写能画,他又怎会不知?

郑秀文说:“文字和书本是我最好的老师。对文字,我颇为敏感。我对文字的投入远胜于影像,热爱阅读多于观赏电影。”

是的,年少之时她有一个梦想,当作家。她还有一个梦想,开一家幼儿园,和孩子在一起;如果开不成幼儿园,做名教师也是好的啊,她喜欢纯真的孩子清澈的少年,喜欢简单单干干净净。只不曾想,兜兜转转竟就入了演艺圈纸醉金迷声色犬马。

还好还好,又一番兜兜转转,她拈起笔,画画,写字,活在少时的梦想里,活的是自己。这多幸运。

2009年,郑秀文推出个人首本著作,《值得》。一经上市,火速售罄,半年间加印14次,连续五周占据文学书籍销售榜第一。这是在香港。

次年4月,《值得》在台湾上市,很快又在内地推出简体版,同样高踞各大书店销售榜前列。

翻开《值得》,你可以看到满满的文字,情感细腻,清醒,智慧,又那么轻松,宛如行云流水,用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的话说就是很“意识流的写作”。而位忝“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陶杰在为《值得》作序时更是不吝赞誉:“郑秀文不但是歌手,如果不是她的抑郁,观众就不知道她色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她的画有梵高的激情,有米罗的稚趣,有马蒂斯对生命的追求。”虽然友情推荐总要说些好听的话,但去掉“梵高”“米罗”“马蒂斯”,用“热情”“稚趣”“对生命的追求”来形容郑秀文的画作,并不为过。

在歌手和演员这两重身份之外,郑秀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个她:写作者。文字,成就了她心灵的进一步飞翔,也促成了她与许志安的复合。他们的朋友都说,就是因为许志安写专栏,经常向郑秀文请教,郑秀文也义不容辞地帮许志安推敲字句,两个人的灵魂才再一次碰撞出火花。

一切缘于文字。如果那年不隐退不旅行不读书不写作不画画,强撑着唱歌拍戏,结果又是怎样?

或许,并非是不能和生活讲和,而是我们从不曾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审视生命: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必在意的?哪些是我们力所能及轻易就左右逢源的?哪些是拼尽力气也难能如意的?

这有多好。世间的繁华是身体之所,文字的安静是心灵之依。各不相扰。

 

【秀文佳句】:

● 人性皆隐密着好奇。有人在你身上读到喜,有人在你身上嗅到悲。有浑厚的人往你头上冠上鼓舞的花环,也有坏心眼往你脚下洒下呛人的毒粉,奋其全身之力繁衍各式谬极失据的文字。

● 人们总喜欢问:“为什么?”很多事情,答案大抵只是基于一个简单陋白不过的原由。纯属:“喜欢”与“不喜欢”而已。我得承认,这浓浓渗着不可理喻的孩子稚气。

● 床,很暖;室,够静;心,亦足。一切都不过是感觉。

● 如果只准我携带一件行李。我会带着您。只要您,可以吗?把您安放在一个隐匿的心室,像藤蔓似的,缠满这个秘密角落。就这样……不用狩猎爱情,却早已登上了爱情的颠峰。

● 独处的人不是不会笑,他们只是欠缺笑的理由。

● 人的念头像漩涡,善恶交替。恶的念头会把人卷进万劫不复的涡底。我们必须择善其中,并且牢牢企及。

● 男人说一直都不快乐。女人想问十万个为什么。男人看着女人。女人同时看着男人……然后,又各自在揪痛中,继续喝酒。

● 你已经大到应该知道,人生中你真正要满足的人唯有你自己。做你认为对的事,并且不要欺骗自己。

● 我一向深信:每个人都有带进坟墓的秘密。就让坏的过去,慢慢腐烂在泥土中。

● 有时候,我们必须以三倍的坚强来回馈现实。有时候,真正的坚忍,是安静的。有时候,说话只能诠释某部分的自己。

刊载《俪人焦点》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