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利电视广告:天命、鬼神和中庸(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1:48:57
关于[天命、鬼神和中庸(三)]的字幕:
  • 这个“和”的问题,《论语》里边讲得比较少,它提出了“和为贵”,这样一个重要的思想?但是对它这个内容没有展开,所以为了我们能够比较更好地理解这个“和为贵”,我想要需要就是离开《论语》,
  • 再讲一讲古代关于“和”的一些思想?刚才说到了这个“和”它不止是一个人们的一种愿望,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者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它也反映了很深刻的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这个在春秋时期,就有过这方面的讨论,当时那个讨论叫做“和与同”的讨论?
  • 有代表的有两段话,一段话它是说史伯提出了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就是“和”它就能够衍生出万物来,而“同”它就不能继续下去,不继就是继续的继,就死了,就没有发展了?那么所谓和,他说“以他平他”,就叫“和”?如果不是“以他平他”,
  • 是“以同裨同”,是同,他就尽乃弃矣,所有的就完蛋了?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和,它才能产生万物,而“同”整个是,就全没有了?所以“和”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和”了?这个话当然比较难懂?比较抽象?那我们再看另外一段话,这段话是晏婴说的,
  • 这段话就是比较,就是很具体,他举了几个例子,很生动,很具体?他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把史伯刚才那段很抽象的话,把它具体化解释出来了?他也是谈“和”?“和”是什么呢?他第一个他举的是
  • “和”就好比你做了一个汤,做的菜汤,做菜汤怎么做呢?要有鱼?肉,这是主料,然后要有酱,醋,盐,梅子等等,这是古时候他们用的?这么些佐料?然后还要什么呢?水,火?
  • 厨师就要把这些东西,把它调和起来?用柴火烧,掌握好火候?把它味道调好,叫做“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够的,你加一点,
  • 太过了的,把它泄下去?你比如(说),不(是)有腥气吗?腥气你就得想办法,他有办法,弄点葱姜,弄点料酒,去去腥,以泄其过?这样(到)最后,你就能够做出一锅汤来?很美味的一锅汤?这就叫做“和”?第二个例子,他讲的是君臣关系,
  • 说君臣关系,一个国君,他有意见,他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国君,他说这件事情应该做,肯定了,君所谓可嘛?他说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其实这件事情因为有不合适的地方,而有否焉?那么臣子应该怎么,
  • 臣就要献其否,就要把其中的不能做的这方面,不对的方面把它提出来?以成其可?这样,他肯定的这件事,才能够完善?君所谓否,国君所谓不能做的事,而有可焉?其中其实还有合理的东西,臣应该献其可?
  • 要把其中国君已经否定掉的,但是还是合理的成分,部分?臣子要把它指出来?以去其否,就把他那些否定错的东西,把它去掉?宴婴说这就叫“和”?就是不同的意见要有,有不同意见互相地来补充,互相地来……把该肯定的肯定,
  • 该否定的否定,这样达到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是第二个例子?第三个例子,是讲奏乐?奏乐,有各种各样的乐器?这个乐器,它的音色不一样?另外还有曲调它有节奏不同?所以这里边有很多不同了?
  • 它有清有浊,有短有长,有快有慢,有哀有乐,有刚有柔,等等?他的文字里边讲了很多了,说是“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等等?音乐上的一些术语我不太懂?但是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知道的,
  • 音乐它就是各种各样的乐器,各种声音,然后它曲调上面,它的节奏它要求一个“和”,求一个和谐?音乐的特点就是一个和谐,宴婴在这讲了在各个方面,各种不同的成分,不同的因素要相成相济?
  • 互相补充,互相地协调,相成相济?最后达到一首很美妙的音乐?这三个例子,这个“和”就比较清楚了,这个“和”,它讲到的就是说要相成相济,讲到不同意见的一种互相补充,讲到叫“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这些其实就是,史伯所讲的“以他平他”,
  • 不同因素互相之间这样的作用?而经过这样的作用,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这样就成为一个事物,这就是“和实生物”?各种鱼肉还有各种佐料水?火等等,能够相成相济达到一个和谐,就成为一锅汤?
  • 各种乐器,然后这个声调不同,节奏快慢,强弱等等?相成相济,最后达到一个和谐?就是美妙的乐曲?这是“和实生物”,那么“同”是什么样呢?宴婴也说了,同,你想做汤的话,
  • 如果你烧一锅水,烧开了,你继续烧,继续烧它不就要干了嘛,干了你就再对点水?再烧,它又干了,你再对水,叫“以水继水”,你不断地往里还是加水,结果怎么样呢?宴婴说,“谁能食之”,谁能吃呢?因为烧下去还是一锅白开水,音乐,宴婴说了叫
  • “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如果你只有一把乐器,而且你只奏一个音,只奏一个音符,谁能听之?这就叫“同”?你永远就是单一的东西,不断地重复还是这一个东西?这就叫“同”?
  • “同”的结果,汤也不成汤,音乐也不成音乐?如果政治上君臣关系?什么叫同呢?叫“君所谓可,臣亦曰可”“君所谓否,臣亦曰否”你国君说这个对,那么臣子反而就说这对对对,就是对?国君说这个不行,应该否定,臣子也说,对对对,就应该否定?
  • “一言堂”,这就叫“同”?没有不同意见,就是一个意见?这就是“同”?当然,这样的政治也不能好?这也就是史伯讲的“同则不继”?“以同裨同,尽乃弃矣”,那不全完了吗?你不断地加水,你就是一个乐器,一个音符,那不全完了吗?
  • 所以这两段话你连在一起来看,宴婴所讲的这些例子,就具体地就说明了史伯讲的这个思想,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而这个“和”,意思就是说,各种不同的成分,不同的因素,它能够相成相济?把多余的去掉,把不够的补上
  • 这样达到一种和谐?这就构成了事物?这就是古人对整个我们宇宙的一个认识?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和”的一个状态,不同因素的一种和谐?宇宙中间万物,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处在和谐的状态下的,
  • 没有了和谐,一切都不存在?这是古人对世界的一个很根本的一个世界观的问题,这点是很深刻的,而正是因为我们对世界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和”是最重要的一个,一切事情,我们都要以追求“和”作为目标,叫“和为贵”?这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 而是我们认识到了这个世界?得出这么个结论?我们也可以讲,“和实生物”,这是天之道,是自然的一个道,一个规律,我们认识了它以后,我们得出了一个我们的做事的一个准则,要以“和为贵”?这是我们对“和”的
  • 一个解释,一个理解?在《论语》里边,还有一段讲到“和”,也是非常重要的?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么前面我们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是我们一个对世界的认识,“和为贵”是我们从那里边得出了一个结论?
  • 就是我们要以追求和谐作为我们的目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就是今天我讲的,我们对待一切事物,应该采取的一个基本的态度?而在这个基本态度上面,君子和小人,也是不同的?君子,是要讲和而不同?小人,他是同而不和?
  • 那么“和而不同”什么意思?和而不同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讲那个,介绍宴婴的那段话里边,他讲君臣关系的那个话,实际上就已经,把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意思,已经在那里边,通过这个例子已经说出来了?在宴婴那个话,讲君臣关系的时候,
  • 他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就是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就是说国君讲的话,有不合适的地方,臣子要把不同意见提出来?通过君臣的不同意见的这样一种交流,讨论,
  • 来达到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叫“和”,和而不同?什么叫同而不和,就是,宴婴讲的,“君所谓可,臣亦曰可;君所谓否,臣亦曰否”?国君讲什么,臣子也跟着就讲什么?只有一种意见,一言堂,这就是同而不和?
  • 当然这同而不和?这一言堂是两方面的,一个就是国君你听不听别人的意见,允许不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还是说一切都要按你的来办?另外一方面意见就是说,你做臣子的,你提不提不同意见,还是说,什么意见你都随声附和?只要国君讲的,不管对错,你都随声附和,都说是对的?
  • 这都是叫一种同而不和的意思?当然,这是讲君臣关系,那么一般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来说,我们也可以看到,“君子和而不同”,就是他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能够容忍不同的意见,一个是容忍,我尊重你意见,
  • 我不强求你一定要听我的,不一定要求你同意我的意见,尊重与别人不同意见,再进一步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他有不同意见,有没有什么合理的地方,我没想到的地方,或者我讲得有点不合适,他给我提出来,我吸取,这叫“和而不同”?能够容忍不同意见,能够听取不同意见?
  • 当然也包括就是能够正确地去对待有不同意见的人?不是说,谁同意我的意见,我对他亲一点?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对他要远一点,甚至我要给他制造点麻烦,给他穿个小鞋或者怎么样?
  • “小人同而不和”,那就是说一个(人)只能听相同意见,不能听不同的意见?只有他的对,别人你都得听他的?不能容忍不同意见,更不能听取不同意见,
  • 然后,讲关系来讲,只和自己有相同意见的人做朋友来交往?谁不同意我的意见,谁跟我的意见不一样,我不跟他来往,我跟他就不能做朋友?甚至极端一点,像布什讲的,谁赞成我们是我们的朋友,谁不赞成我们的意见,就是我们的敌人,布什这种意见是极端的一种
  • 叫“同而不和”?只有他是对的,谁都得听他的,谁都得按照他的去做,不听他的,是他的敌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的态度?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这当然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讲,要构建和谐社会也好,要想要争取建设一个和谐世界也好,我们的原则,我们各种政策原则,就是一个“和而不同”?而那种单边主义的,
  • 霸权主义的那些主张,它的思想的基础就是“同而不和”,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像布什这种人,他的观点在这一点上是很突出的,就是典型的“同而不和”?一切都要按照他的,现在他的世界上政策就是一切要按照他的模式来推行?所谓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只有他那是对的?所以这样讲下来,我们对这个“和”,
  • 我想可以总结一下,有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就是这个“和”是反映了我们对世界的,对宇宙的一个根本的认识?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和”的基础上的一个宇宙?一切事物都在“和”的基础上存在着事物,
  • 没有“和”就没有一切?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就(是)“和为贵”?“和”是我们最高的一种追求的目标?最高的一种价值追求,第三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我们对待一切事物的
  • 一个基本的一个原则?所以,我们整个地来看,“和”,我想可以包括在这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中间,“和实生物”那个层次是讲的对客观的宇宙的认识,这是属于天道,后面这两道是从天道的认识中间,所得出来的,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 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价值的目标,我们所要遵循的基本的一个态度原则?这属于人之道?再下面我要说到,刚才讲“和为贵”那段话后半句,当时我们也没有说,这后半句就是说,
  •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个话就是说,虽然我们说“礼之用,和为贵”?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的一个目标?但是,“和”还是有原则的?也有不可能那么去做的,“小大由之”,但是也有不能做的地方,什么情况不能做,
  • 叫“知和而和,亦不可行也”,这个“知和而和”,我们现在理解也可以说,为和而和,我们知道要和谐,所以就是讲一个和谐,就是讲“和”,一切我们都要讲“和”?不管什么条件,是什么情况?要保持一个“和”?这个也是不行的?所谓“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要有个准则?
  • “和”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要“和礼”,要按礼来行事,论语里边还有一句话叫做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什么叫乡愿?他说乡愿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这个贼就是一个败坏的意思?破坏的(意思),乡愿是对道德的败坏?那么什么叫乡愿?乡愿指的就是那样一种人,就是说没有原则,
  • 八面玲珑,四面讨好?跟谁都不得罪,这么(一)种人,就叫做乡愿?这个乡愿,看起来他跟谁,好像都是要讲“和”,到处讨好?那么孔子说,
  • 这个是败坏道德的?也就是和谐不是那种无原则的讨好一切的人,无原则地要和一切人拉关系去,不是那种乡愿,而是它是有原则的?所以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讲和谐是最高目标,
  • 但是不能够叫“知和而和”,不能是理解成为像乡愿那样的一种做法?说到这里,我们还要提到这么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大家都非常的强调和谐,
  • 对我们中国古代的我们中国文化中间这个和谐的思想,也越来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更加重视起来了,于是有这么一种想法,有人就说了中国讲和谐,“和而不同”,这个多高明啊,以和为贵,要“和而不同”?于是有人就说,
  • 如果说,像布什这样的人,像中东这个地方,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间,他们这些头头都能够接受这个思想,那不就好了?像这些领导人物都接受了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那不天下太平了?有这么个想法?
  • 这个,我想就要说,这样一种想法实际上不切实际?因为还是回到那个地方讲,就是说“和谐”,“和为贵”,不是一个单纯的一种愿望,不是说有这种愿望,你认识了,就能做到?因为和谐
  • 它是个要处理现实问题,处理实际问题,要达到和谐,光靠愿望不行,我们自己家里都做过菜,当然,我们都有一个愿望,我们要做一个菜,总是希望它做得很好,很好吃,味道很美,甚至要求过色香美俱佳,
  • 吃起来很好,但你光有这个愿望,你就能把这个菜做出来吗?那不行,你真正要把这个菜做出来,你要懂得如何地来调剂,你所用的这些料,做什么菜,你要用什么佐料?要什么样的火候,这个佐料互相得怎么配比?怎么真正能够所谓的相成相济,
  •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实际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你那个菜做出来是好吃的,那么在社会人士方面,国际社会这上面,你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能够这里边首先一个问题,要协调各方的利益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是说理论上,
  • 你让布什他知道“和为贵”就能解决的?它实际的处理这个利益的问题,这个和谐实际上是一种求利益的平衡的问题?这一点我们也是要庆幸的,包括和谐社会,我们也是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说城乡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比如说贫富差距的问题?你实际地把它调整好了?
  • 你才能达到和谐,而不是说,大家有一个愿望就行?大家都有这个愿望,都想和谐,但是贫富差距那么大,一部分人他没有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好处,实际上他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平衡,和谐?
  • 所以就需要有这个科学发展观,来协调,来发展,来调整这些关系?这样子来求得一个实际的和谐?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能光靠这个愿望,好,关于“和”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下面要说的就是关于中庸?
  • 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