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神卡网址:《我的文集》(积累篇)(电子版)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55:11

   《我的文集》(积累篇)

(电子版)6

第五编  故事集

       1、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0/220)2011-04-26 21:38

历史故事

 

    以下(1)至(34)摘自冯梦龙《醒世恒言》:   

    (1)豆萁诗——后汉魏王曹操长子曹丕,篡汉称帝。有弟曹植,字子建,聪明绝世。曹操在时宠爱植,几欲立为嗣而不果。曹丕衔其旧恨,欲寻事故杀之。一日,丕召植问:“先帝每夸汝敏捷,朕未面试。今限汝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如不成,当坐汝欺诳之罪。”植未及七步,其诗已成。诗中寓规讽之意。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深,相煎何太急。”丕见诗感泣,遂释前恨。

    (2)伯夷——相传商代孤竹君的儿子叔(某)和叔齐都不肯做国君,互相推让,后来两人都饿死在首阳山。

    (3)糟糠——东汉光武帝(刘秀)想把他的姐姐嫁给宋弘,暗示宋弘同原妻离婚。宋弘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拒绝了刘秀。(糟糠,指贫穷人所吃的食物,后用作贫贱时患难的妻子的代称。)

    (4)内举不避亲——春秋晋国有祁奚,作中军尉,要告老回家。国君问他谁可以代替他担任这个职务。他先推举了他的一个仇人,后又推荐他的儿子,认为他们是最适当的人选。

    (5)郑元和——传说唐时有位姓郑的书生,因热恋妓女李娃(李亚仙),以至穷困落魄。后来,李设法救护他,使他读书作了官。李亚仙在病中想喝马板肠汤,郑就把他的王花马给杀了,取肠煮汤奉之。

    (6)泥马渡江——宋徽宗(赵桔)的儿子高宗(赵構),被封为康王。金人灭北宋,把徽宗、钦宗抓去后,派人追他。相传,他骑马渡长江,过江后,才发现自己所骑的是一匹泥马。

    (7)武则天花旨——唐朝武则天皇后,于冬月之间,酒兴,要到群芳圃赏花。看到除腊梅等外,皆一派枯叶枝,不觉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欲去上苑,又报也一样。于是,她写出四句诏书,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不敢违旨,一夜开花发蕊。只牡丹不肯奉承女主,一叶没有发。武则天大怒,遂把牡丹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于天下。

    (8)“行秘书”虞世南——唐初,唐太宗要带当时的博学家虞世南出行,有人建议要带着书一起走。太宗说;不用,有虞世南在,他就是“行秘书”(活的图书馆)。

    (9)弃官——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踐灭吴之后,就玄弃官泛舟五湖。另有晋代吕只吴郡人张翰,一天,他想刭到家乡的菜和鲈鱼味道很美,就辞官回家。还有唐代姓陆的诗人(长州人),不做官,隐居在家。

    (10)九里山前摆阵势——指楚汉相争,韩信在九里山前摆64卦阵,设十面埋伏,逼项羽自刎与乌江。

    (11)昆阳城下赌输赢——昆阳城下,刘秀(汉光武)和王莽的主力军队曾在昆阳决战,打败了王莽的军队。

    (12)柳下惠“坐怀不乱”——相传春秋时,鲁国人下惠,曾用自己的身体,偎暖了一个没有宿处冻倒的女子。可是,他们没有发生不正当关系。

    (13)指鹿为马——秦代权臣赵高,想专权用事,在秦二世面前指着一只鹿,硬说是一匹马。其他的人怕他的权势,也附和说是马。

    (14)传书柳毅——唐代传说,书生柳毅见龙王女儿龙女三娘,被丈夫虐待,就替她带了一封信给娘家。后来,龙女回来和柳结了婚。

    (15)秉烛云长——相传关羽(云长)投降曹操时,曹故意让他和刘备的妻子住宿在一间房子里。关羽为了君臣的礼节和避嫌疑,就拿着烛站在门外,一直到天亮。

    (16)媒人不白做——玉帝要与人皇对亲,因为两亲家都是皇帝,他们商量须请一位媒人才好,于是请了皂君(黑脸的皂马爷)往下界说亲。人皇见了皂君,大惊道:那做媒的怎的这样黑?皂君道:“从来媒人那有白做的。”

    (17)孙庞斗智——明代历史小说中有“孙庞斗智”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齐国人孙膑和庞涓,同在鬼谷子那里学兵法。后来,庞做了魏将,嫉妒孙的才能,于是把孙骗去刖足黥面。孙用计逃往齐国。在齐国和魏国的一次战斗中,孙设计围困了庞涓,庞涓无可奈何,自杀身亡。

    (1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高祖刘邦的大将韩信,起初因为萧何的推荐而被重用,后来又因萧何的设计而被杀害。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19)蔡琰作“胡茄十八拍”——东汉时蔡邕的女儿蔡琰,曾被匈奴掳去,曹派人把她赎回,作“胡茄十八拍”。

    (20)才女谢道韫——晋代,谢奕的女儿谢道韫,是有名的才女。一天,下了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问谢道韫和谢道韫的哥:下雪好象什么呢?谢道韫的哥说:“撒盐空中差可擬。”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叔父说,“说地好。”她兄不及她。

     (21)苏小妹三试新郎——苏东坡的胞妹苏小妹才貌双全,能诗善对。虽然相中才子秦观(秦少游)。迎亲当夜,苏小妹欲难新郎。于是,题写三首诗句,要求少游答对,方准进洞房。答不对罚在外厢读书三个月。第一首: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少游想道,我曾假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看苏小妹。此四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四字。遂于月下取笔写诗一首于题后云: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句前一字亦合成“化缘道人”。第二首: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少游见了,略不凝思,一一注明。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第三首:闭门推出窗前月。少游看后左思右想,不得其对。正好东坡前来打听妹夫消息。望见少游在庭中团团而步,口吟 “闭门推出窗前月”七个字。见庭中有花缸一只,贮满清水,少游步了一回,偶然倚缸看水。东坡望见,触动灵机,就地下取小小砖片,投向缸中。激起水点扑在少游面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少游当下晓悟,遂援笔对云:投石冲开水底天。少游终于可以入洞房和苏小妹共渡良宵了。

    (22)金屋藏娇——相传:汉武帝刘彻幼时,他姑母问他:“你愿意娶老婆不?”并指自己的女儿阿娇,说:“你看她好不?”刘彻回答说:“若得阿娇,当用金屋把她装起来。”

    (23)燃桑煮龟——相传:三国时,有人如山捕一大龟,献给孙权。孙权命煮之。大家用万车柴火烧,龟仍煮不烂。诸葛恪说:燃以老桑,就可以煮熟。孙权让伐老桑煮龟,很快就把龟煮好了。有言:“老龟蒸不烂,移祸于空桑。”

    (24)老子处世——“和其光而同其尘。”这是老子的一种消极处世态度。说不露锋芒,与尘俗相合,不自立异,这是同流合污。

    (25)结草——据左传记载:春秋时,魏颗的父亲临死时,吩咐他死后,要把他的姨太太殉葬。父亲死后,魏颗没有照着去做,而是让她改嫁。后来,魏颗打战时,有个老人在地上把草结起来把敌人绊倒,使魏颗获胜。魏颗夜里做梦,才知道老人是姨太太的父亲的“鬼魂”。

    (26)患难之际,从权应变——箕子是商纣王的大臣。商纣王荒淫无道,箕子谏阻,没有被商纣王采纳。于是,箕子假装疯狂,做了奴隶。又: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因为他的哥被楚王所杀。他知道不好,很快选择了逃难吴国。在路上无饭吃,他沿街吹萧乞食。后来,他做了吴国的大将,率兵打败了楚国。

    (27)梁园——汉朝梁孝王(刘武)在开封盖了一所很大的花园,名为梁园,接待各方文士、宾客。梁园虽好,可不是文士、宾客们自己的家,难以久恋。

    (28)回道人吕洞宾——名嵓,好洞宾,岳州河东人氏。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自称“回道人”。

    一日,吕游长沙,手持小小磁罐乞钱。同时向市上大言:“我有长生不老之方,有人肯施钱满罐,便以方援之。”市人不信,争以钱投罐。罐终不满。众皆骇然。忽有一僧人推一车子钱从市东来,戏对道:“人说我这车子钱共有千贯,你罐能容乎?”道人笑道:“连车子也推得进,何况钱乎?”那僧不以为然,以为他说谎。道人说;“只怕你不肯布施,若肯,不愁这车子推不进去。”此时,围观者极多,一个个肉眼凡胎,谁人肯信,都去激那僧人。那僧人也说必无此事。便道:“看你本事,我有何不肯。”一边说一边便将车子对着罐子口。车离三步远,他感觉罐子内有人往里扯拽一般,车子一溜子滚入罐内去了。众人一个眼花,不见了车子。发声齐喊“奇怪”。都来看那罐口,只见里面黑洞洞的。那僧人就有不悦之意,问道:“你那道人是神仙,还是幻术?”道人口占八句:“非神亦非仙,非术亦非幻。天地有终贫,桑田经几变,此身非我有,财又何足恋?苟不从吾述,骑鯨腾汗漫。”

    那僧人疑是妖术,欲同見官。道人说:你莫懊悔,不舍得一车子钱财,我今还你就是了。遂用笔写一道符,投入罐内。喝声“出”。众千百人看罐不动。道人说:“这罐贪财,不肯送将出来,待贫道自去讨来还你。”说声“来了”,便纵身跳入罐里,如落万丈深潭,半个影儿也不見了。那僧人连呼:“道大人出來,快出來。”罐子无声。僧人大怒,提罐向地一掷,打得粉碎,也不见道人和车,众钱亦无,真不知那去了?只见有字纸一幅,取来看时,题得有诗四句:“寻真要识真,见真浑未悟。一笑再相逢,驱车东平路。”众人正观,只见字迹渐灭,须臾不见。众人信神仙,一哄而散。僧人失脱车钱,意气沮丧。于是,他照纸上写的,到了东平路,遇那道人推着车,让他把车收去。道人叹道:“出家之人,尚且惜錢如此,更有何人不爱錢者?普天下无一人可度,可怜哉!可痛哉!”言讫腾云而去。呆半晌,僧人看车轮,各囗一边,知是吕洞宾,懊悔后不及。正是:天上神仙容易遇,世间难得舍财人。

    舍得一车子钱,就从那舍得一文钱这一念推广上去。舍不得一文钱,就从那舍不得一车子钱这一念计算出来。不要把钱多钱少,看作两样。诗云:不争闲气不贪钱,舍得钱时结得缘。除却钱财烦恼少,无烦无恼即神仙。

    (29)苍头“不义侯”——东汉初,燕王的奴仆子密,等他睡着,把他捆在床上,并把他杀了。然后,劫取财物,投降了汉光武刘秀。刘秀封子密为“不义侯”。

    (30)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赵奢的儿子赵括,徒读父的兵书,纸上夸夸其谈,没有实践。在对秦作战时大败,被杀。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译文: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31)吕太后的宴席——汉高祖死后,吕雉听政。一次,她请群臣吃酒,用军法劝酒。有一人避酒逃去,她命把此人抓回来,当场就杀了头。表示酒不是好吃的。

    (32)黄粱梦——吕洞宾要上京赶考,在旅店里休息,等着旅店作黄粱饭吃,遇见仙人钟离权度化他。他在那儿睡着了,梦见自己荣华富贵,历尽各种境界。可是醒来,黄粱饭还没有熟。他从此就跟着钟学道成仙去了。

    (33)不到乌江不肯休——项羽被围,自刎于乌江。这句话是说,不到死不肯停止的意思。

    (34)闵骞十月衣芦花——闵骞,闵子骞,春秋时鲁国人。性孝友。后母虐待他,把絲棉装在亲生的两个儿子的衣服里,把芦花装在闵子骞的衣服中。闵子骞的父亲知道了,准备不要他的后母。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劝他父亲不要那样做。

    以下(35)至(43)摘自《今古奇观》:

    (35)李谪仙醉莹芩草吓蛮书——李白,性李名白,字太白,乃西梁武昭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西川锦州人。其母梦长庚入怀而生。长庚星为太白星。李白生得姿容美秀,骨格清奇。十岁时,便精通书史,出口成章,人都夸他釫錦心律口。又说他是神仙降生,,以此又呼为李谪仙。

    李白,又自称青莲居士。一生好酒,不求进仕。志欲遨游四海,看尽天下名山,尝遍天下名酒。与孔巢父等六人,日夕酣飲。号为“竹溪六逸”。迦叶司马请斿长安应举。李白说:目今朝政紊乱,公道全无,请托者登高第,纳贿者获科名。非此二者,虽有孔、孟之贤,晁董之才,无由自达。经劝李白去长安,遇翰林学士贺知章,彼此相慕。贺见应举监视官乃太尉高力士,试官杨妃兄杨国忠大师。言有相识。二人是爱财之人。因无财錢,贺只好一书于二人。二人见信笑言:贺受了李白釒銀,却写封空书讨白人情。到那日专记,如有李白名字巻才,不问好歹,即时批落。时值三月三日,大开南省,会天下才人,尽呈卷子。李白才思有余,一笔揮就,第一个交卷。杨見卷上有李白之名,也不看文字,乱笔涂抹,道:这样书生,只好与我磨墨。高说:磨墨也不中,只好与我着袜、脫靴。喝令将李白推了出去。

    李白被试官屈批卷子,怨气冲天,回至内翰宅中,立誓:“久后吾若得志,定叫杨磨墨,高与我脫靴,方才滿願。”贺劝來年再试。

    忽一日,有番使到,玄宗帝拆书不识,无人识。龙颜丈怒,喝骂朝臣:“枉有许多文武。勅限三日,若无人识书,一概停俸;六日无人,一概停职;九日无人,一概问罪。别选贤良,共扶社稷。”贺告白,白能识。荐帝。招白。赐白进士及第,紫袍金带。进殿译书如流。白问帝:杨、高何不译?帝知。

   白读番书,意番欲取高丽。天子听后不悦。沉吟良久,方问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陛试问白,白言以番书回书。帝悦。封拜为翰林学士。并以酒相赠。李白尽量而饮,不觉酒浓身软。天子令内官扶手殿侧安寝。次日五更,天子升殿。李白宿醒犹未醒,内官催促进朝。百官朝见毕,天子召李白上殿,见其面尚带酒言。天子吩咐内侍,教御厨中造三分醒酒酸鱼羹来。须臾捧来。天子见羹气太热,御手取牙筋调之良久,赐于李学士。李跪而食之,顿觉爽快。是时,百官见天子恩幸李白,且喜且惊。惊者怪其破格,喜者喜得其人。

    惟杨高愀然有不乐之色。圣旨传宣番使入朝。李白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手捧番书立于左侧柱下,朗声而读,一字无差。番使大骇。李白道:小邦失礼,圣上洪度如天,置而不较,有诏书批答,汝宜静听!番官战战兢兢,跪于阶下。天子命取白玉砚,象管兔毫,排列停当。赐李白近御榻前。坐锦墩草诏。李白说,臣靴不净,有污前席。天子命内侍与李脱靴。李白奏前被杨、高所逐,臣神气不旺,乞玉音吩咐杨捧砚磨墨,高与臣脱靴结袜。天子用人之际,恐拂其意,只得传旨。杨高敢怒不敢言。

    常言道:“冤家不可结,结了无休歇。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因李白口代天言,天子宠以殊礼。杨侍立磨墨。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王花牋上,手不听挥。须臾,草就“吓蛮书”。字画整齐,并无差落。天子看了大惊,一字不识。传百官看,各各骇然。天子命李白诵之。诵一遍。番使不敢则声,面如土色。番官私问:“适才读诏何人?”内翰道:“李白。”番使说:“白多大官,使大师捧砚,太尉脱靴!”内翰道:“李乃天上神仙下降,赞助天朝,更有何人可及。”番使点头而别,归至本国。国王看了国书,大惊,后写了降书,愿年年进贡。

    (36)子猷访戴——晋王徽之,字子猷。曾在雪夜里坐船到剡溪,去访他的朋友戴逵。他一到大门口,就往回走。问他为什么不见访者。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

     (37)管、鲍之交——有诗: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落何须数?君看管、鲍平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两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鲍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有句言语:“吾尝三战三北,鲍不以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遂,鲍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谈论,鲍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有不利也。吾尝与鲍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贫,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古人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

    (38)张子房辅佐刘邦灭秦——张良(子房),韩国人。秦灭韩,张良想为韩报仇。他使力士用铁椎袭击秦皇未中,逃走。后辅佐刘邦灭秦。

    (39)庄子休鼓盆大道——庄子出游山下,见一新坟,封土未干。一年少妇人,浑身缟素,坐于坟前,扇坟。庄生问之,妇人并不起身,运扇如故,说:“坟乃妾之夫,不幸身亡,埋骨如于此。生时与妾相爱,死不能舍。遗言教妾如要改嫁,直待葬事毕后,坟土干了,方才可嫁。妾思新土如何得干,因此扇之。庄替她扇,妇人把扇子赠给庄子。庄生回到家里,叹曰:“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其妻听后骂那妇人千不贤万不贤。庄生又曰四句:“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后庄生死,其妇人与王孙结婚,王孙病,要人脑。此妇人欲砍庄生之脑。后庄生又活了,写了四句:“夫妻百夜有何恩?见了新人忘旧人。甫得盖棺遭斧劈,如何等待扇干坟。” 

    (40)吴起杀妻求将——战国时,鲁国有名的军事家吴起,妻子是齐国人。齐攻鲁时,鲁想命他作大将,但因他妻,不放心。他就杀了妻子,受命,打败了齐国。

    原文:吴起,卫国人,少居里中,以击剑无赖,为母所责,起自啮其臂出血,与母誓曰:“起今辞母,游学他方,不为卿相,拥节旄,乘高车,不入卫城与母相见。”母泣而留之,起竟出北门不顾。
  往鲁国,受业于孔门高弟曾参,昼研夜诵,不辞辛苦。有齐国大夫田居至鲁,嘉其好学,与之谈论,渊渊不竭,乃以女妻之。起在曾参之门岁余,参知其家中尚有老母,一日,问曰:“子游学六载,不归省觐,人子之
安乎?”起对曰:“起曾有誓词在前:'不为卿相,不入卫城。’”参曰:“他人可誓,母安可誓也?”由是心恶其人。
  未几,卫国有信至,言起母已死,起仰天三号,旋即收泪,诵读如故。参怒曰:“吴起不奔母丧,忘本之人。夫水无本则竭,木无本则折,人而无本,能令终乎?起非吾徒矣!”命弟子绝之,不许相见。
  起遂弃儒学兵法,三年学成,求仕于鲁。鲁相公仪休常与论兵,知其才能,言于穆公,任为大夫,起禄入既丰,遂多买妾婢,以自娱乐。时齐相国田和谋篡其国,恐鲁与齐世姻,或讨其罪,乃
修艾陵之怨,兴师伐鲁,欲以威力胁而服之,鲁相国公仪休进曰:“欲却齐兵,非吴起不可。”穆公口虽答应,终不肯用,及闻齐师已拔成邑,休复请曰:“臣言吴起可用,君何不行?”穆公曰:“吾固知起有将才,然其所娶乃田宗之女,夫至爱莫如夫妻,能保无观望之意乎?吾是以踌躇而不决也。”
  公仪休出朝,吴起已先在相府候见。问曰:“齐寇已深,主公已得良将否?今日不是某夸口自荐,若用某为将,必使齐兵只轮不返。”公仪休曰:“吾言之再三,主公以子婚于田宗,以此持疑未决。”吴起曰:“欲释主公之疑,此特易耳。”
  乃归家问其妻田氏曰:“人之所贵有妻者,何也?”田氏曰:“
有外有内,家道始立,所贵有妻,以成家耳。”吴起曰:“夫位为卿相,食禄万钟,功垂于竹帛,名留于千古,其成家也大矣,岂非妇之所望于夫者乎?”田氏曰:“然。”起曰:“吾有求于子,子当为我成之。”田氏曰:“妾妇人,安得助君成其功名?”起曰:“今齐师伐鲁,鲁侯欲用我为将,以我娶于田宗,疑而不用,诚得子之头,以谒见鲁侯,则鲁侯之疑释,而吾之功名可就矣!”田氏大惊,方欲开口答话,起拔剑一挥,田氏头已落地。史臣有诗云:一夜夫妻百夜恩,无辜忍使作冤魂?母丧不顾人伦绝,妻子区区何足论!

    (41)不得少年甘罗——甘罗,十二岁为丞相,十三岁上就死了。十二岁他发白齿落、背曲腰弯,活得日子短,叫“不得少年”。

    (42)姜太公——姜八十岁在渭水钓鱼,遇了周文王,车载他,并拜为师尚父。文王崩,武王立,他又秉鉞为军师,佐武王伐纣,从而定了周家八百年的基业。王封他于齐国。姜又教其子丁公治齐,自己留相周朝,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方死。八十岁上,他还是初束发,刚顶冠,做新郎的时候。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子长短?见个少年富贵的,奉承不暇;多了几年年纪的,蹉跎不遇,就怠慢他,这是短见簿识之辈。比如农家,也有早谷,也有晚谷,正不知那一种收成得好。古人云:“东园桃李花,早发还发萎;迟迟涧畔松,鬱鬱含晚翠。”

    (43)长一双大眼睛(笑话)——道是一个老翁有三子。他临死时吩咐道:“你们倘有所愿,实对我说,我死后求之上帝。”一子道:“我愿高官一品。”二子道:“我愿田连万顷。”末子道:“我无所愿,愿换大眼睛一对。”老翁大骇道:“何此干?”其子道:“等我撑开大眼,看他们贵的贵,富的富。”此虽一个笑话,正合一诗:“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的几时,富不必骄,贫不必怨。要看到头,眼前不算。”

    以下(44)至(64)摘自《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44)鲍叔牙推荐管仲——齐襄公正在荒淫暴虐时,他的两个兄弟怕遭祸害,都跑到姥姥家躲起来。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公子纠是鲁国的外甥;公子小白是莒国的外甥。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师傅是鲍叔牙。齐襄公死后,兄弟争位。管仲一箭射公子小白。后公子小白成了齐桓公。要鲁杀公子纠与管仲,并送齐。管仲到齐后,鲍叔牙接管仲并介绍给齐桓公用他。桓公说:他要过我的命,我用他吗?鲍说:那会儿他帮公子纠,是他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要是能用他,准能给你干出大事来的。齐桓公依了鲍叔牙的话,拜管仲为相国。

    (45)介子推献肉——晋惠公夷吾怕公子重耳抢君位,欲杀重耳。重耳得知消息,逃到狄国。后又齐、卫国。在卫国人困马乏,缺粮短草。重耳没力气,躺地下。众人野草煮汤,给重耳。他尝了尝,不喜。这时,介子推拿来一碗肉汤,捧给重耳。重耳一尝,吃得干净。吃完后,问什么汤?介子推说:我的大腿上的肉。重耳流着泪说:我可怎么对得起你。介子推说:但愿公子回国,做一番事业,我疼点算什么?

    后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他叫每人说出自己的功劳,论功行赏。大伙都言,只有介子推不提此事。因此也没有被赏。后介子推回到家和母亲隐居到山里。介子推底下的人不平,在宫门写一贴:有一条龙,奔西奔東,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晋文公很害躁。到处找介。晋惠公是要脸的,他怕人说他忘恩负义,就亲自到介子推的本乡绵山去找。没有找到。有人出主意放火烧找人。火烧了三天三夜,没有见介子推。火灭后,在烧焦的一棵大树下,有介子推跟母亲互抱,被烧得焦头烂额。晋文公见此状哭了。那时正是三月初三,当地百姓为介子推“不说自己的功劳”,反被烧死,因此,在这天没有心思烧火。这天,大家伙全吃凉菜、凉饭。叫“寒食节”。

    (46)孙子练兵——伍子胥荐孙武。见阖闾。孙递十三篇兵法。伍子胥说吴国没那么些士兵怎么办?孙武说,有了兵法,只要大王有决心,不光男子,女子也行。男女全能打仗,还愁什么人马够不够?孙武说,大王要不信,请也拿宫女试。遂试。孙武请求军纪,阖闾给。一百五十宫女穿戴盔甲,拿兵器上场集合。孙武三道命令:第一,队伍不许乱;第二,不许吵闹;第三不许成心违令。宫女以为玩,有两队长不听令,以军法斩。又挑两宫女当队长。后经孙武厉训,练得象样,遂启用。

    (47)晏平仲赴楚——齐景公想当霸主,打发人上楚国查看。晏平仲被派。楚听说齐派人来,成心想侮辱,显楚威风。知晏为小个子,就开了五尺洞,叫他钻。晏会说话,“这是狗洞,不是城门,要是我上狗国来,就得钻狗洞。要是访问的是'人国’,就从城门进去。”告楚灵王,吩咐大门而入。

    楚王见晏开个玩笑,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晏说:“临淄挤满了人,大伙儿一呵气,就一片云彩;擦把汗,就够下一阵雨,走路肩挨肩。”大王说:“人多,为什么打发你来?”晏:“敝国有个规矩。访上国,派上等人;访下国,派下人。特派我来。”

    (48)孔子——孔子的父亲是地位并不高的武官,叫叔梁纥。已经有九女一男。男儿腿有毛病,还想要文武双全的儿子。于是又娶了小姑娘颜征在。颜在曲阜东南尼丘山生了孔子,取名为孔丘,又叫仲尼(仲第二)。孔三岁时死了父亲。母受人歧视。孔家无人送殡。颜以自己一双手抚养孔子。孔十七岁时,母死。鲁大夫季孙氏,请客招待读书人。孔子去了。被鲁的家臣阳虎骂了一顿。说:“你来干啥?”孔子扫兴而出,决心用功,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孔子住在一条达巷的胡同里,学习礼节、音乐、射击、驾车、书写、计算等。

    孔子二十六、七岁时,担任小小的职司“乘田”,管理牛羊。后又做了“委书”,干会议工作。快到三十岁时,办了书房“私学”。后来鲁昭公派孔子考察礼乐。孔子见了老子。老子当时是周朝守藏室的大官(图书馆长)。老子吩咐孔子“应当去掉骄傲,去掉欲念,因为这些对你都没有好处。”

    孔子三十五岁到了齐国。宴子认为,孔子“太清高”、“太注重礼节”。因此,对孔子态度是恭敬的,可是远远地躲着。孔子在齐三年后回到了鲁国。孔子把全付精神放在教育事业上。他教学生注重仁爱,研究历史,学习文艺,关心政治,讲究礼节。他强调礼节中最要紧的是谦虚。孔子和门生处的象一家人一样。

    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在鲁国做了中都宰。第二年做了司空。升为大司寇。一次齐重会谈,也让带武官。会谈间隙,齐有几个乐工唱“夫人爱哥哥,他也莫奈何”下流诗,气得孔子拔出宝剑,瞪圆了眼,对齐景公说,定罪。齐不理。孔唤鲁将动手。齐景公吓一大跳。知阴谋破产。少正卯一贯反对孔子。开会,孔子看成少诈奸,遂杀。

    齐变法想破坏鲁国的事。有人劝齐景公给鲁定公和季孔氏送一班女乐,正合口味。孔子叹气,祭祖节,鲁定公不送肉。孔子直叹气,决心离开鲁国。当时55岁。他不能往东,有齐。只好往西到卫。随同的有子路,冉有。卫疑孔子替鲁作事,监视他的行动。孔不能发挥才能,打算到陈国,不告而辞。路过叫匡的地方。把他当阳虎,园。孔子弹琴,卫国请回。白受了五天罪。孔子曰卫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知道,去请孔子。孔子推辞不了,只好去拜见。子路在外噘嘴等着。一见孔子出来,就生气地怪孔子,还疑心他改变主意。孔急得冲天发誓:“我要是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老天爷罚我!”子见南子后,卫灵公对孔子好。卫国的老百姓见了恶心的要吐。

    孔子离卫上曹国,后到宋国。孔子在宋国地界一棵大树底下,和几个门生研究学问。宋国人想轰他走,把树砍倒了。孔没法到了郑国。他到郑国,弟子失散,自己没事,垂头丧气地在东门口站着。子贡找孔子,郑国人说他象无家可归的野狗,一见,果是。子贡告诉郑人说的话。孔子反倒笑着说:“要说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倒挺像。”后孔子到了陈国,住了三年。后战乱又到了卫国。卫灵公想让自己强大,问孔子操兵马和打战之事。孔说:“我就懂得关于礼节和道德之事,没学过打仗。孔子因卫国子与父争地,厌烦,就到了陈国、蔡国。后到了楚国,又回到卫国,时已经六十三岁了。卫请他当大夫,他推辞了。后鲁国的季孙肥(斯之子)派人请孔子和冉有回去。孔回本国,把精力用于编书《春秋》,批判地记载从鲁隐公之年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722——481)之事。这个时期叫春秋时期。

    (49)勾践“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越打仗,越王允常死,儿子勾践继承王位。吴王阖闾趁此攻打越国。越见吴国军队整齐,先派几十人冲锋。这几十人分为三行,一个个光着膀子,拿着刀,把刀搁在脖子上,按部就班地走到吴军阵前。三个头目向吴军行礼,说:得罪贵国,情愿死。说着从容割下自己的脑袋。其余人亦自割头。吴士兵见此,纷纷议论。有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亲自跑过去看尸首。吴国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乱了队伍。正在此时,越国军队忽拉冲过来,阖闾受重伤,没回国就气死。太子波的兄弟夫差为国王,决心为父报仇。叫人每天提醒他几回。常说“不敢忘。”后攻越。

    越王求和,带着夫人和范上吴国。越百姓和大臣沿路哭送。勾践到吴在阖闾的大坟旁的石屋里看马。范蠡作奴仆。夫差每次坐车出,勾践总得给拉马。吴人指着勾践说:“瞧,咱们的大王马夫。”勾践低头不语,让人取笑。三年时间,百依百顺。一次,夫差病,勾践亲自扶拉屎。勾践说:“父病儿服,王病臣服,知病情。”勾践看后说快好了。夫差答应,他病好后,放勾践回去。公元前491年,夫差亲自送勾践上车。勾践夫人拜谢了吴王,也上了车。范蠡拉着马的缰绳,说声再会,他们回到了越国。

    勾践回越,大臣又高兴又伤心。范说;大王从今后时刻记着石屋看马的耻辱,越国才有盼头。仇准能报。”勾践说:“决不让失望。”他自己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对穷苦人救济。勾践唯恐眼前的舒服把志气消磨,就改变日常的生活,把软绵绵的褥子撤去,拿柴草当褥子。在吃饭的地方拉上个苦胆,每逢吃饭时,先尝一尝苦胆。他为亡国后人口减少,规定了几条奖赏生养的条例。他们与百姓一块种地、织布。规定七年不收税。全国不吃荤,不穿漂衣,给夫差进贡。两国相安。勾践想报仇,文种出谋七计:一贿赂,让吴王臣欢;二收买吴粮;三美人计,让吴王荒淫无道;四送好木石,兴工,劳民伤财;五打发探子探吴;六散布谣言,叫忠臣不问事;七自己多攒粮马。依七条保能灭吴。遂选西施送吴国。后越向吴借粮万石。第二年还吴万石种子。由于把种子蒸熟了,使吴国闹了灾荒。后夫差杀伍子胥。

    越国围夫差,夫差写一封信射到范蠡和文种营:“吾闻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今吴病矣,大夫何虑乎?”,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们也写一信射回:“你杀害忠良,听信小人;专凭武力,侵犯邻国;越杀了你父,你不知报仇,反倒放走敌人,那儿你能不死。”夫差自杀。勾践灭吴,不见范蠡。听说蠡杀了西施后自杀了。又说改名到了齐国。文种被勾践逼死。(这也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

    (50)河伯娶妇——魏文侯命西门豹为邺城县令。当地巫祝、三老勾结廷掾、豪长,假借河神娶妇,以少女投河,诈取百姓财物。西门豹微服私访,洞察其情,即将计就计。三月十五日为河神娶妇之期,西门豹亲自到河边送亲,故指新妇容貌不佳,命巫祝、三老、廷掾去禀明河神,容重选佳丽,遂将三人相继投入河中。百姓醒悟,河神娶妇之事遂绝。此后风调雨顺。

    51)吴起——吴起喜欢比剑,爱名不爱利。他为了要出名,想做大官,把千金家产都花光了。有一回,他妈骂他。他赌气把自己胳膊咬一口,起誓:得不到功名决不回家。就离开魏国,到了鲁国,拜在孔子的弟子曾参门下,没白没黑地研究学问。一次,遇齐国大夫田居,投缘,把女儿许给吴起。曾问吴为何不回家,吴说,混不上功名,决不回家。曾参不高兴他。不多日子,吴之母死,吴大哭三声,把心一横,仍旧跟平日一样念书。曾火了,开除吴起,吴被开除,索性研究武的。研究了三年兵法。后在鲁当大夫。后逃到魏。又逃到楚。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贵族、大臣造反,围吴,被箭射死。

    (52)扁鹊见齐桓公——扁鹊是很有医道的人。传说他周游列国,一次,死三人,尸首搁了好几天,扁鹊一看,认为这不是死,是一种严重的昏迷。他给扎了几针,居然救了。

    这次,扁鹊见了桓公,说:“主公有病,在皮肤。”桓公说:“没病,不必费心。”送出扁鹊对左右说:“做医生的想赚钱,人家没病,他也想治。”过了五天,扁见桓公,说:“病在血脉,要不治,就会厉害起来。”桓公说:“没病。”又过了五天,扁一看桓公就退了出去。桓叫人问为什么退。扁鹊说:“病在皮肤,用热水一捂就能好;病在血脉里,还可针灸;病在肠胃,药酒还能及得到;病在骨髓,没法治。”又过了五天,桓病倒,找扁鹊,不到,桓公死。后扁被秦李大医官杀。

   53)驺忌论琴——有一天,琴师驺忌求见齐威王,说:“听说齐王爱听音乐,特来拜见。”让进来。驺忌拜后,调着弦好象要弹的样子,可是两手搁着不动。齐王纳闷,问怎么不弹。驺说:“我不光会弹,还知道弹的道理。”齐威王虽会弹,但不知道弹还有什么道理。于是细听说。齐王听得不耐烦了,说:“说得好,可为啥不弹给我听。”驺说:“大王瞧我拿着琴不弹,有点不乐意吧?怪不得齐国人瞧见大王拿着齐国在大琴,九年没弹过一回,都有点不乐意。”齐威王站起来说:“原来拿琴劝我,我明白了。”他叫人把琴拿下,和驺谈论国家大事。驺劝他重用有能耐的人,增加生产,节约财物,训练兵马,好建霸业。齐威王高兴,拜驺忌为相国,整顿朝政。

    这时有个知名人士叫淳于髠,不服气。见驺。驺让指教。淳说:“做儿的不离母,做妻的不离夫,对不对?”驺说:“对,我做臣下不敢离君。”淳说:“车轱辘是园的,水是往下流,是不是?”驺说:“是。方的不能转悠,河水不能倒流。我不敢不顺人情,亲近万民。”淳说:“貂皮破了,别拿狗皮去补,对不对?”驺说:“对,我决不敢让小人占据高位。”淳说:“造车必须算尺寸,弹琴必须定准高低,对不对?”驺说:“我一定注意法令,整顿纪律。”淳站起来,向驺行个礼出去了。淳给门生弟子说:“我是去叫他破迷的。想不到我只提个头,他就随口而出的按下去。他的才干可不小哇。我那儿能不向他行礼呢?”打这以后,再无人敢去跟驺忌为难了。

    驺想方设法规劝齐威王调查事实,别让左右拿奉承的话把自己蒙住了。有一天,驺把人家称他的话对齐王说了。“我明明知道我比不上城北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可我的媳妇对我有偏私,我的丫头一向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现齐国土地周围一千里,城邑一百二十个,没有一个臣民不喜欢,不害怕大王的,没有一个不求于大王的。从这些情况看,你的耳目准是蒙蔽得很厉害。齐威王点头是,下一道命令:“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民,能直言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驺还劝齐王调查官员的好坏。人们说即墨坏。齐威王调查后说:“你专心一意地为了帮人民,一点也不来跟这儿的大官们拉拢,也不送礼给大伙,他们就天天说你不好。像你这种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不吹牛、不拍马的太守,咱齐国能找几个。于是,给加封一万户口的俸禄。人们说,阿大夫好。齐威王调查后说:“像你这种专仗贿赂,买动人情,巴结上司的贪官污吏,要不惩,还成体统吗?”于是,命扔大锅煮了。

    (54)卫鞅变法——卫鞅即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卫鞅(卫国的贵族)年轻时很佩服李俚、吴起的变法和改革精神。他到壮年时,到魏国、秦国,讲王道、霸道。说:“贤明的国君要改变风俗习惯,是要让人更方便。没有知识的人只顾到眼前的方便;那儿知道他看到的方便,在有见识的人看来正是不方便。古代的制度也许正适合古人的需要,以后别的都改变了,以前的制度也就没有用了。成汤和武王改革了古制,国家强盛了。桀王和纣王并没改变夏朝和殷朝的制度,他们倒亡了国。可见不跟古人学,也能当汤和武;死守着古刹,也难免当桀和纣。现有现制,古有古制。要想国强,就得改革。死守古法,难免亡国。”秦孝公听了说:“不错。”当时就拜卫为左庶长。

    卫鞅起草了初步变法的法令,一条条写出来。呈给秦孝公看。秦孝公完全同意,叫他发布告。卫鞅惟恐人家不信任,不守法,就先做个准备引大家注意。他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出了个命令:“谁扛到北,赏十两金。”现场围了一堆人,没人敢去扛。卫又加到五十两。更没有人敢碰了。忽出来一人,扛了就走。当时就得赏金五十两。人们说:“左庶长是说到那应到那,他的命令就是命令。”第二天,不少人又去扛木头,木头没有了,只见张贴了一张告示。内容是:实行连生法,奖励建立军功,奖励生产。后卫鞅又实行改革:开辟阡陌封疆。建立县组织,迁都咸阳。第一次新法令,有人反对,一天杀了700人,渭河的水都变红了。第二次大改革卫实行了四年。太子肆犯法,按新法,与民同罪,把太子老师公子虔割鼻,公孙贾的脸刺字。各国遂学习卫鞅的做法,实现变法。

    卫鞅打了胜仗,秦孝公把商于一带封给卫鞅,称为商君。公元338年,秦孝公得了重病,想把君位传给商鞅,商鞅不肯受。秦孝公死,太子肆即位,就是秦惠文王。太子得势,给商鞅加了个谋叛的罪名,下令逮捕。商鞅打扮成百姓到别国。一天,天黑了,他住到了函关客店。店主要查凭证,商鞅交不出。店掌柜说:“你这客人真不明白。君下过令,不准我们收没凭证的人。”商鞅哑巴吃黄莲。卫鞅在商于被逮住。传说商鞅是被五马还是五牛分尸的;全家还被灭了门。商鞅虽被杀害,但仍然实行变法的法令。

    (55)孙膑——魏惠王也想学秦变法。庞涓求见。庞涓和孙膑、苏秦、张仪都是鬼谷子的门生。魏用庞。庞推荐孙膑做了客卿。一日,齐国有人找孙,送信,是叔伯哥的信,要让其归齐。孙说不能随便走。孙写回信,被魏搜出。(其实孙膑接信是假,是庞涓自造的。)魏王对庞涓说:“孙膑想念本国,怎么办?”庞涓说:“父母之邦,谁能忘情。要是他回到齐国,当了将军,就要跟咱争个高低。我想劝劝他。要他留的话,加俸。不干,交我办。”庞辞魏王,见孙膑,说:“离家好些年,怎不回去上坟,马上回来,不是两全其美?”孙说:“不是没想,怕大王疑,不敢提。”庞说:“那怕什么?有我呐!”孙膑听了,请假要上坟。魏王怕他私通齐,果要回去,有心背叛。把他送军师审问。解到庞那儿,庞说:“不要怕,我去说情。”庞出去一会儿,慌张回来,对孙说:“大王恼怒,非要定死罪不行。我什么话都说了,总算保全了命,可必须刺字,起膝。这是魏法令,我实不能再求了。”孙哭说:“决不忘大恩。”庞叹气,令刀斧手绑孙膑,剔两块膝,刺面字。给上药,一日三餐由庞涓供给。孙变成瘸子

孙膑已变成废物,靠庞涓过日子,心里觉得对不起人家。一天,庞对他说:“写十三篇兵法,传留后世。”孙膑恨不能报答庞涓,遵写。庞的侍从说,军师为要一部兵书,才留命。直至兵书写完,命亦完了。孙膑的侍从诚儿告孙,孙发疯,吃猪屎,睡街上后齐国来人,派人把孙拉到齐国。庞涓找不着,以为孙跳井死。给魏王撒谎,说孙膑死了。孙膑到齐后,齐与魏打战。在马陵道上,孙膑设计,减灶,引庞涓,到马陵道,树堵,留一棵,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心里一惊,说:“哎呀,上了瘸子的当了。”回头说:“快退,快!”万箭齐发。庞涓死,孙膑胜。孙膑不受封。答应亲自写兵书,献给齐咸王。然后孙膑辞了官职,隐居起来。

56)苏秦——洛阳人,没有一定主张。只打算凭着能说会道的嘴,弄到一官半职。先到周,后到秦,在秦住一年,花光了盘缠,败家子似地回家。苏回到家,他妈骂。媳妇坐在机子上织布不理。他只好跟嫂子说:“嫂子,我饿了,给我弄点什么吃。”他嫂子翻着白眼,说“没有柴火!”说着一转身躲开。苏忍不住掉了几滴泪。当天晚上,苏叹说:“一个人穷到一定时候,母不当儿,媳不当夫,嫂就更不必说。唉!我苏秦非要争口气不可!”打这以后,苏天天研究兵书。有时念书累了,正想休息一下,好象听到“没有柴火”的声音,他立刻清醒了,又抖擞精神念下去。有一回实在累得受不了,眼睛睁不开。他气急了,拿起锥子扎了大腿一下,鲜血流出来。这一下,精神可来了,又继续念下去。他刻苦用功,费了一年时间学习。另外,他仔细研究了各国的地形、政治、兵马、诸候心情等情况。学业完成后,找兄弟们凑了些钱,到各国去游。先到燕,后到赵国做了相国。苏秦怕秦国打赵国,在张仪想投他,他使计让张仪到了秦国,使秦赵相好。后来,赵王不喜欢苏秦,苏秦就到燕国当相国。燕也不喜欢他,他又到齐做了客卿。当时因齐强大,有齐就不会合纵。结果,他利用齐宣王好色、贪财,于是他搜美人,造花园。后有人发现苏的野心,派人暗地刺他。匕首扎在苏的肚子里,他还挣扎地告齐宣王,叫人逮刺客。让把他的脑袋割下来挂街上,再出赏格。捉:“苏私通外国,替燕破坏齐,已经被杀。知秘密的来告发,赏黄金一千两。刺客会逮住。说完,拔匕首断气。齐宣王照苏话做,果然把刺客逮住。

(57)张仪——张仪到了楚国,在令尹昭阳作了门客。昭阳打了胜仗。楚咸王赏给他玉璧,叫“和氏璧”。据说,从前有个楚国人,叫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石头,知道里面包含着顶上等的美玉,就把这宝贝献给楚王。楚王叫一个玉器工匠去认。工匠拿在手里,好象外行买西瓜,只看皮光不光,不知道瓤甜不甜,端详了半天,说是石头。楚王说卞和欺君,被砍了一只脚。等到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将此物献上。结果,另一只脚也被砍了。后来楚文王即位,卞和还想去献,可他走不动了。他抱着此“石头”在荆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有人劝他:“你吃了两次亏了,还想得赏吗?”卞和说:“我不为赏,恨得是自称为行家的人都瞎了眼睛,把一块美玉认成了石头,这么高贵的东西受到大的侮辱,我怎么能不替它哭呢。这事传到楚文王耳朵里,叫把卞和接来,叫玉器匠小心破开,果是美玉。做成了“和氏璧”,成了无价之宝。到了楚咸王已经四百年的历史了。昭阳觉得光荣。

一天,昭阳同客人居亭喝酒。客人提出看“和氏璧”。正在传瞧中,昭阳见池中忽有鱼奔,又快要下雨。昭阳担心客人受雨,赶快散席。忙乱时“和氏璧”丢了。只好查门客。俗话说”:人爱富的,狗咬穷的。他们见张仪穷,硬说是张仪偷了。还被打了好几百下。张仪媳妇好难过,张仪说:“你瞧我的舌头还在吗?”他媳妇说:“给人家打成这样了,你还逗乐呢。舌头当然还在。”张仪说:只要舌头没掉,我就不怕,你也可以放心。”张仪调养好后到了魏国。

仪在魏半年,听说老朋友苏秦当了赵国的相国,打算投赵国,找个出身。经买卖人贾舍人到了赵国。苏秦多次推脱不见。后见到苏秦,仪以为迎接他,不想苏秦坐地不动。吃饭时,苏秦吃好饭,让仪吃次饭。相见时,仪实在忍不住往前走了两步。高声说:“季子(苏秦),我以为你没忘了朋友,才老远地来看你。谁知道你没把我放在眼里,连老同学的情义都没有?你太势利了。”苏笑一笑,对他说:我知道你的才干比我强,总该比我先出山。那儿知道你竟穷到这步天地。我要推荐你倒不难,可是怕你没有志气,做不了什么大事,反倒连累我?”张气得鼻子眼冒烟,说:“大丈夫要得富贵,自个干,难道说非叫你推荐不成。”苏说:“既这样,为何求见。好,看同学面上,帮你一锭金子,请自己方便吧。”说着给张仪十两金子。张仪把给的金子扔到地上,气呼呼地跑出来。苏光摇头,不理他。后仪跟贾舍人上了秦国,并与贾舍人结为知心朋友。仪在秦国做了客卿。他拜了贾舍人的恩。贾说;“你的知己不是我,是苏相国。他怕秦打赵,借亲信掌秦权。怕先生得了一官半职就满足,特用了'激将法’。先生果然争了气。”仪有听楞住了,叹息说:“哎。我自以为聪明,机警,一直蒙在鼓里。我那儿比得上季子啊。我在一天,决不让秦打赵国。”苏搞了合纵抗秦。仪计策,连模。秦不攻赵。

楚国担心张仪因“和氏璧”搞报复,积极搞“合纵”。当时秦、齐、楚较强。张仪决心拆开齐楚。派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屈原(三闾大夫)说:“张仪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千万别上当。”张仪利诱楚怀王说:“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没有听屈原的,而是听信张仪,与齐断绝关系,并派人入秦受地,张仪对楚使说:“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国的使臣返回楚国,把张仪的话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Z年)秦兵大败楚军于丹阳(今豫西南丹水之北),虏楚将屈丐等70多人,攻占了楚的汉中,取地600里,置汉中郡(今陕西汉中东)。这样秦国的巴蜀与汉中连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的威胁,也使秦国的疆土更加扩大,国力更加强盛。于是,秦齐攻楚。楚大败。大伤元气。后楚恨张仪,要张仪来楚换土地。张仪要去,说;那有什么,死我一个,得多土地,够体面的。再说,我还许死不了呐。”张仪到楚,被押起来。楚打算挑个日子宰杀他。后张仪买通楚怀王的美人郑袖,把张仪放出来。张仪回秦,叫魏章退兵,还汉中土地,跟楚和好。楚怀王高兴,说张仪够朋友。

秦惠文王感激张仪,赏五城。封为武信君,叫他周游列国,推行“连模”计策。计成后,回秦,惠文王死,太子即位秦武王。不用张仪。后张仪借故离秦回魏,为相国。公元前309年,张病死在魏。

(58)端阳节——楚国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齐抗秦。也警告别听张仪的混话。到了楚顷襄王,也劝,被革职,放逐湘南。在洞庭湖汩罗江。公元前278年,他抱石投江自杀。人们纪念屈原,把五月份定为端阳节,包棕子。

(59)火牛阵——田单为齐国田氏远方的贵族。田因改革了车轴头,逃到即墨。燕军打即墨,田单想法用火牛阵打退燕军,恢复齐国。被齐襄王封为安平君。

(60)将相和——赵惠文王重用蔺相如,拜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高。气坏了廉,说:“我是大将,立了多少功劳。他一个宦官手下的人,仗着一张嘴(使完壁归赵),有什么了不起。倒在我头上,有朝一日碰我手,要给他瞧瞧。”有人告了蔺相如,装病,不去上朝。一次,他们路遇,蔺相如就躲着走。随从不服。蔺相如说:“ 秦王,我敢骂,我反倒怕他。要是二虎相斗,准是两败俱伤。秦必侵赵。我只好忍气吞声。国家比私人要紧。之后,蔺相如门客也让廉颇的门客。廉自大。赵国名士虞卿,告廉颇:“你打仗行,气量不行。”并告诉蔺相如的气量。廉知自己错了。说:“对不起相国。”于是,他就露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跪在地下,说:“我粗人,见识少,气量小。那知你竟这么容忍我。请你只管责打我,就把我打死,我也甘心。蔺相如连忙跪下,二人相哭。结为知心朋友。从此,秦国不敢侵犯。

蔺相如的功劳,一是完壁归赵;(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二是渑池会。(秦王派使者通告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妄想。”赵王同意这个意见,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娱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相如向前递上瓦缶,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把脖颈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侍从们想要杀相如,相如圆睁双眼大喝一声,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当时秦王不大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缶。相如回头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缶。”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也未能压倒赵国。赵国原来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61)毛遂自荐——赵括打仗大败。赵孝王叫平原君去楚国请救兵。平原君打算带20人一块去。他有三千门客,挑来挑去不好找文武的,只挑了19人。他叹息、失望。忽然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起来,自己推荐自己说:“不知道我能凑数?”好些人都拿眼睛骂他。平原君问:“叫什么?”答:“毛遂。大梁人,来三年了。”平原君冷笑一声,说:“有才能的人就好象一把锥子,搁在兜里,早戳出来了。可先生三年间,我没有见你露过一面。”毛遂也冷笑了一声:“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你看了这把锥子呀。你早把他搁在兜里,早戳出来了。难道单单露个尖就算了吗?”平原君倒很佩服他的胆子跟口才,就把他算上了。这些人当天就上了楚国。

平原君与楚国考烈王在朝堂论合纵抗秦的事。毛遂等人站在台下等着。一直谈了一天。考烈王怕秦,不敢答应。只是低头挠耳,显得对不起。突然,他瞧见一个人拿着宝剑,上了台阶,跑到他的跟前,嚷着说:“合纵不?一句话。”考烈王问是谁?平原君说是门客毛。考烈王说:“橹樯空大随人转,秤锤虽小压千斤。利锥不与囊中处,文武纷纷十几人。

(62)吕不韦——秦国强大,没有统一,七十多岁的秦昭襄王看到老谋告退,思前想后,想找接班的。谁知公元前251年秋,好几夜睡不着觉,得病死了。太子安国君即位,就是秦孝文王。时已经53岁。立子楚(王孙异人)为太子。孝文王即位三天,“中毒”死。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立赵姬为王后,儿子赵政为太子。秦庄襄王是吕不韦一手培植的,拜吕不韦为丞相。后于公元前249年吕打东周灭周。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吕不韦帮着13岁的孩子即位为秦王政(始皇)。大权落在吕不韦手中。这里,先说说吕不韦早前的事情。公元前279年,秦赵在河南省铁门县开渑池会。为和好,以王孙异人为抵押。开始,赵国想杀异人。平原君劝说,异人为不重要之人,杀无用。只是少供吃穿。异人闷闷不乐。大买卖人阳翟(河南)吕不韦认为,王孙是个好货色,可以屯积一下,等到时机,就好卖大价钱。他问他父亲:“种地能够得到几倍利益?”他父说:“十倍。”又问:“做珠宝生意呢?”答:“一百倍。”吕又问:“要是立一个国家,能够得到几倍利益呢?”他父说:“那是说也说不完的。”吕就花了好些金子,结交监视异人的人,跟异人时常来往。吕告异人说:“让他回国。”异人跪而求情。吕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说异人孝敬。华阳夫人跟前无子,说服要异人当子。吕不韦得四百金子。吕回邯郸后,给王孙异人找了大户人家的姑娘,叫赵姬。王孙异人娶后很如意。过门十个月,赵生胖小子,叫赵政(始皇)。吕送300斤金买一南门的将军,出而逃到咸阳。异人改为子楚。。

再说,吕不韦盗国,被人揭发。说赵姬为吕不韦的姨太太,先生有孕。然后转给王孙异人。张唐连夜到咸阳告秦王政。秦王政非常恼怒。立即召吕不韦。秦王政到22岁,就要执掌大权,自己作主,反倒觉得吕不韦碍手碍脚。公元前238年,太后赵姬跟长信侯嫪()造反。秦王政灭乱党,杀20多家。又过了一年,觉得自己有了实力,看吕不韦和他主张不对头,把吕不韦也拿来治罪。吕叫门客编《吕氏春秋》,大约20多万字。在秦王政执政八年间写成。绿满意。把书在咸阳市公布,出赏:谁增删一字赏一千金。吕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秦王政不同意此主张。把相印收了,叫他回到本国去。

各国诸侯听到文信候吕不韦离开咸阳,都打发使臣请他当相国。秦王政怕他到别国对秦不利,写信给吕不韦,让他到巴蜀养老。吕知秦王政放不过他,毒酒自杀。(秦王政认为,一个别国人不能爱护本乡本土,还能护秦国。他使用秦国人。下令,凡别国客不许在咸阳,凡在秦做官的别国人,一概免职,三天内离秦,谁收留,治罪。他只留李斯(客卿)。

(63)荆轲借头刺秦王——在秦抵押的太子丹回到燕国。樊期和荆轲投于太子丹。荆轲要把樊期的头献给秦以刺秦王(秦王嬴政十四年(前233),率军攻打赵国,被赵国大将李牧击败后不敢回秦国,后逃往燕国。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秦王用黄金万两,封邑万家的重赏捉拿樊将军)。樊期自杀。荆轲带太子丹手下秦午阳随同去。荆轲的朋友高渐离拿着筑,奏悲歌。荆轲唱:“仰天吐气快胸怀,跑进虎穴除灾害;北风呼呼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太子丹斟酒,荆轲喝下,上车,连头也不回。

公元227年,荆轲与秦午阳到咸阳,上朝。秦午阳一见秦国朝堂威严,不由得害怕起来。秦王的左右一见,喝声:“使者干嘛脸变颜色。荆轲回头一瞧,秦午阳的脸又青又白象死人。秦王叫秦午阳退下。荆轲打开匣,见樊期的脑袋,取地图,匕首见。荆轲拿匕首扎过去,秦王躲开。秦王拿宝剑刺荆轲。

(64)始皇统一天下——秦始皇统一中原,在李斯的点子下,分为三十六郡。叫郡县制度。郡下分县。每郡由朝廷任命三个重要官长。后又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李斯说:“帝王的事业各不相同,不是前一个人的事照样再来一下子。三代的制度也不一样,不是每一代都把前一代的制度再抄一遍。这不是说他们不愿向古人学习,偏要来一套花样。如今皇帝事业从古没有。儒生就知道背古文。当今天下统一,要紧的是干活。儒生见新法令,拿古书对照,古书找不到根据就议论没完。因此请求皇帝,除秦历史和有用书,象医药、占卜、种树、法令等,其余诗、书、百家、言论等全烧。私藏者治罪。”秦王听了句句点头。后把犯禁的人,460人活埋,其他的人放到边疆开荒。从此和孔孟的儒家结下了冤仇。

以下(65)至(68)摘自《前后汉故事新编》:

(65)张良——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后改为张良,子房。一天,张良在江苏汜水大桥见一老头,坐桥上,故意把鞋掉水里。对张良说:“小伙子,给我拣上来。”张良看白发老头,去水里给他拣上来。老头又说:“给我穿上。”张良照做了。然后,老头大摇大摆地走了。走后又回来,说:“小子,有出息,我倒乐意教导你。”要张良十五天内,逢五到桥上来,迟了重来。连续两次,张良迟到。第十五天,张良一早就到。老头说;“这才对了。”并拿出书交给张良。张良问老头的名字。老有说;“山东北见到黄石,即我。称黄石公。”张良看书时为《太公兵法》。张高兴。苦读。(老头说: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66)赵高篡权——秦宦官赵高,随始皇在江苏游玩。病。崩。病重时,嘱咐李斯和赵高:“快写信给扶苏,刻回咸阳,万一不好,主办丧事。”始皇死后,李斯让赵高给扶苏发信。赵高管大印。他偷见胡亥,要胡夺权。李斯无奈,给扶苏写信,让扶苏自杀。胡亥立为二3世。在骊山修坟,葬始皇。二世又修阿房宫。人们怨声载道。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二起。后赵高指鹿为马,杀二世。子婴杀赵高。公元前202年,刘邦为好皇帝。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在长乐宫里死了。死时63岁。

(67)慈禧——称西太后。原是一个宫女,有于怀孕,升为贵妃,儿子载淳是咸丰的独子,后当了皇帝(同治)。慈禧是权势欲非常强的人,绝不愿丢开手中的任何权力。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什么至亲骨肉,外戚内臣,一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亲生的儿子同治她被害。光绪接任。在光绪年间,她的脾气更加喜怒无常。有个太监陪她下棋,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她立刻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就叫人把这个太监活活打死。她爱惜头发,给她梳头的太监有一次在梳子上找到一根头发,不由心慌,想悄悄收藏,不料被她看见,挨了一顿板子。她老年,颜面肌搐,不愿让人看见。有个太监多瞧了她一眼,立刻间问瞧什么。被打了几十大板。别的太监知道了,站班时不敢抬头。她又火了,说;“你低头干什么?”太监无话,又挨打。还有一回,她问一个太监天气怎样?这个乡音未改之人说:“生冷,生冷。”她听了不顺耳,叫人把这个太监打了一顿。凡是她感到自己有一丝一毫不安全的地方,她都要仔细加以考虑和果断处理。她在庚子逃亡之前,还不忘叫人把珍妃推到井里淹死,怕留后患。

她有句名言:“谁叫我一时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奕谟在发牢骚时画了一张画,只有一只脚,影射慈禧“胡搅”。并有打油诗:“老生避脚实堪哀,竭力经营避脚台,避脚台高三百尺,高三百尺脚仍来。”

(68)任末喜读书——《拾遗记-后汉》记任末,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临终戒言:“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比喻庸碌无能,只具形骸,缺乏生活意义的人。后多用指不起作用的人,犹言活死人。

以下(69)至(127)摘自《镜花缘》:

(69)班昭——东汉人。曹大家。嫁曹世叔。曹世叔死后,刘肇(汉和帝)请她做皇后们的老师。《女诫》七篇,为妇女遵封建礼教的教条。(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汉族,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70)击鼓传花——唐玄宗(李隆基)看见柳杏发芽,击鼓传花开。

(71)甘棠遗爱——周大臣姬奭(shi)召公到南国巡查,曾在一株甘棠树下休息。人走后,人民怀念他,特别爱护那棵树。

(73)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此寓言出自淮南子:塞上有一老头,走失了一匹马,别人去弔(di)他。他说:怎知马跑了不是运气呢?过了几月,那马引了许多好马回来了。比喻看起来象倒霉,也许很走运。意思是:事情在发展,不要过早作结论。

(74)琢食之鸟——炎帝有个少女,偶游东海,落水而死,其魂不散,变为此鸟。因怀生前落水之恨,每日衔石吐入海中,意欲把海填平,以消此恨。此鸟秉性虽癡,但如此难为之事,并不畏难,其志可嘉。每见世人明明放著易为之事,他却畏难,一味蹉跎,及至老大,一无所能,追悔无及。如象此鸟这样立志,何患无成。

(75)高价买货——一隶卒买货,手中拿货,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凭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若要过谦,那是有意不卖了。”卖货人答:“既承照顾,敢不仰体。适才妄称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说货高价践,岂不更叫小弟惭愧?况此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而增加,如此克己,只好到别处交易,小弟实难从命。”隶卒又说:“老兄以高价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试问那个腹中无算盘,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谈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卒吏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那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挡住不放。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中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才交易而去。

(76)专买次货——一小军买货,道:“刚请教贵价若干,老兄执意不教,命我酌量付给。及遵命付价,老兄又怪过多。其实小弟所付业已刻减,若说过多,不独太偏,意是'违心之论’了。”卖货人道:“小弟不敢言价,听兄自付者,因货既欠新鲜,而且平常,不如别家之美。若论价值,只照老兄所付减半,已属过分,何敢领大价。”小军又道:“老兄说那里话,小弟虽买卖外行,货好坏安有不知。以坏为好,亦愚不至此。以高货取半价,不但欺人过甚,亦失公平交易之道了。”卖货人道:“老兄如真心照顾,只照前价减半,最为公平。若说价少,小弟也不敢辩,唯有向别处把价谈谈,才知我并不相欺。”小军见执意不行。只得付半,将货略略选择,拿了就走。卖货人忙拦住:“为何只将下等货选去?难道留下给小弟用么?我看老兄如此讨巧,就是走遍天下,也难交易成功的。”小军说:“小弟已经委屈从命,所买之物,必须次品,方能合用;至于上等,其实倒不适用了。”卖货人道:“老兄既要低货,也不妨,低货自有低价,何能讨出大代价而买坏货呢?”小军听了不答言,拿货就走。过路人看见,都说小军欺人不公。小军难违众论,只得上下等各拿一半。

(77)割银收款——一农人买物,付了银。卖货人看银一称,说:“老兄你慢走。银子平水都错了。此地为中等银,你是上等银。称之又过高。老兄有余之家,原不在此,但小弟受之无因。请照扣去。”农人:“小事何必錙銖较量。既有多余,次日再扣也一样。”说罢要走。卖货人拦住说:“如何使得,去岁老兄照顾小弟,一样曾言,无处找寻。岂非欠了来生债么?老兄倘一去不来,到了来生,小弟变驴变马归还先前那位老兄业已尽够一忙,那里还有工夫再还老兄。何况日久易忘。”彼此推让,农人只得拿货两样,做抵此银而去。卖货人只口声说:“银多货少,过于偏枮(zhen )。”奈农人业已去远。卖货人忽见乞丐走过,自言自语地说:“只怕他是讨人便宜的后生,所以今有报应。”一面说,即将多余平色,用戥(den)称出,尽付乞丐而去。

(78)卜卦——周易,叫义经。传说,伏羲作卦,姬昌(周文王)作卦辞,孔子作十異。

陈氏之昌,则有“凤鸣”之卦——春秋懿氏,打算把女儿嫁陈厉公的儿子陈敬仲。卜卦是“吉利”。后来,陈敬仲到了齐国,世代繁盛。有诗:“凤凰于飞,其鸣锵锵。”

季氏之兴,则有“同復”之筮(shi )——春秋鲁桓公将生儿子季友时,卜卦,得“同復”,是“吉利”。季友后为季孙氏,为三桓之一。

(79)大舜——故事传说:舜是古代皇帝。在他未作皇帝以前,他的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象。对他却时时想害。让他修治米仓,却让人放火焚烧;让他穿井,却又让人把梯子抽掉,用土填塞。两次害他,他都逃了出来。

(80)东方朔——刘徹(汉武帝)亲近的侍臣,擅长文学,欢喜诙谐(说话有趣,引人发笑),说话里常会讽刺。

(81)挂冠——故事传:王莽做皇帝时,有一个官臣认为皇帝无道,他把官戴的帽子挂在城门上,丢官走了。

(82)识荆——唐李白写信给荆州刺史韩朝宗说:我听到许多人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83)“以莛叩钟”——汉书,比喻没有学问的人在有学问的人面前问话。用草茎去敲钟,是发不出什么声音来的。舌耕,指教书。

(84)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晋王子(王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意思说:“在山阴的路上行走,美丽的山川景色交相辉映,令人应接不暇。”表示对一事物的欣赏。

(85)前秦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385),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但后来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鲜卑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后被羌人姚苌所杀,终年48岁。前秦苻坚和慕容冲打仗,苻坚败了,逃走时滚落到山涧里爬不上来。他骑的马,跪在山涧边,用缰绳垂下去,让他爬上来,脱了难。

(86)《搜神记》“狗”——《搜神记》记:三国时吴李信纯,养一狗,名黑龙。某天,李大醉不能回家,睡在郊外草地上。猎人放火烧草,将要烧到李的身边,黑龙跳到水沟里,把全身弄湿。然后跑回来,把身上的水打湿了李身边周围的草,因而李没有被烧死。

(87)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的国君彼此要好,世代互相通婚。后来,把联姻叫做秦晋之好。

(88)应声虫——有人患一怪症,每逢说话,腹中也照样说话。彼时虽有医家识得“应声虫”及至用药,无效。后来,遇一名医,付给本草一部,令病人将药名依次读去。病人每读有药,腹中也读一药。及至读到雷丸,腹中忽然无声;再读别药,仍然有声。于是连数服雷丸,虫下而愈。

(89)蛇足——寓言出战国策:几个人比赛画蛇,谁先画完谁喝酒。有个人先画成,因见别人还没画成,他又给蛇加了脚。结果第二个画成的人说:“蛇是没有脚的。你画的不是蛇。”随及把酒夺过来喝了。比喻多此一举,劳而无功。

(90)滕王阁序——故事传说:唐王勃年轻时,路过南昌,参与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的宴会。会上大家分写纪念文章。王勃写了一序,大家认为最好。其中句子:“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91)貌比潘安,颜如宋玉——潘安和宋玉,分别为晋人和战国楚国人。历史传说他们是美貌男子。    (92)禹疏仪狄——故事出战国策:夏禹的臣子仪狄,造了一种美酒。禹吃后说:“后代一定会有人因吃酒而亡国的。”于是,他疏远仪狄,戒绝旨酒。    (93)鹗荐——东汉孔融举荐祢衡时文字《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后用“鹗荐”谓举荐贤才。( : 鹗 è 鸟,性凶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飞翔,捕食鱼类。通称“鱼鹰”。 : 荐 jiàn 推举,介绍:推荐。举荐。)    (94)伏生之女传经——汉伏生老了。说话不清楚。他就叫女儿羲娥传授《尚书》给朝错。    关于伏生的故事:《尚书》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书。伏生,名胜。“生”是尊称,犹“先生”之意。他是秦汉时期济南(郡治今章丘)一带的著名学者,今文《尚书》最早的传播者。据清末学者陈蜚声(山东潍县人)所著《伏乘》一书考辨,伏生生于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卒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享年99岁。历代学者均一致承认,伏生在中国文化史、经学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汉一代的《尚书》学者无一不出自他的门下,历代今文《尚书》学者也无一不在学术上以他为宗师,恪守其家法与师法。宋元之际学者吴澄就曾作诗说:"先汉今文古,后晋古文今。若论伏氏功,遗像当铸金。"(陈梦家《尚书通论》106页引)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也曾作诗称赞他:"秦燔直多事,圣泽流孔长。齐鲁尊博士,日月炳重光。祠古碑无字,经传书有香。抠衣一展拜,肃然瞻阶堂。"(《聊斋诗集》)经学家皮锡瑞甚至将自己所居书屋署名为“师伏堂”,以示对作为今文学派开山祖师的伏生的崇拜。伏生是伏羲氏的后裔(《伏乘·氏族考》),是孔子学生子贱之后(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他的近祖由陈国(都今河南淮阳)迁徙到鲁国(今山东南部),后定居于济南。济南在西汉初置郡,领有今天的济南、章丘、济阳、邹平等地。传说伏生年仅十岁时就拜冯翊(今属陕西)人李克(一说李克即李悝)为师,开始学习《尚书》,对于上古四代之事,已经知之甚详。史书记载李克是孔子学生子夏(卜商)的弟子,因此,伏生的师承是直接孔子的。伏生的学习相当艰苦。他曾把自己关在阴冷潮湿的石头屋子里,在腰部缠上一条大绳,每读一遍《尚书》就在绳上打一个扣结。不久,80尺长的大绳就完全打满了结(段成式《酉阳杂俎》)。秦时,伏生做了国家的博士。《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博士是“掌通古今”的官。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奏请焚毁“《诗》、《书》、百家语”。不久,许多儒生又被活埋在山谷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隋朝的牛弘称之为中国古籍五大厄运的第一大厄运。伏生因为是博士,并没有遭受焚书坑儒的迫害,得以幸免。但秦朝末年发生了战乱,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继陈胜、吴广之后相继起来造反,此时伏生躲不过去了,便不得不把自己那部心爱的《尚书》藏在夹壁墙内,出外流亡避难。西汉统一后,伏生回到家乡,找到那部被他藏起的书,结果丢失了数十篇,只剩下28篇(班固、司马迁说是29篇,大概加入了后得的《泰誓》。另有他说多种)。于是,伏生便以这28篇在齐鲁一带讲授,由他的学生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我们今天通常所见的《尚书》,就是伏生所传的这个本子。到孝文帝时,天下安定,经济也复苏起来,以后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于是,朝廷开始着手搜集以前散失的各种古代典籍。当时文帝想找一位懂得《尚书》的人,可找遍天下只有伏生一人,便想召他进宫。可这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走不动了。不得已,文帝只得派太常掌故朝(亦作晁)错亲自去向伏生求教。朝错到了伏生家里,伏生由于年纪太老,已经连话都说不利落了,只得叫自己的女儿羲娥(又名佚)传话来教授朝错。这样,伏生的女儿羲娥便成了传播《尚书》最早的女学者,明人张延登曾赋诗赞叹道:“嬴氏干天纪,六籍付灰烬。博士焚其业,挟书有酷禁。不谓笄黛流,能习此典训。微言代以明,允执发真蕴。翩翩曹大家,续汉史不紊。之子传绝学,古文得正印。伟哉两文苑,千载流芳韵。”关于伏生向朝错授经的情形,后人曾作画刻碑描述。史载唐代大诗人王维就画过一幅“伏生授经图”。《邹平县志》卷十七《艺文考》记录了明朝崇祯年间一块伏生传经碑的内容。据说伏生讲学的地方古柏阴森,芭蕉茂密,十分幽静。伏生高坐在水边台地中央,一幅修长的须髯,两对宽大的眉毛,满头垂耳的白发,凭几执尘,若有所思,仿佛神仙一样。他身后是羲娥,现出半边身子,坐在大石后。左边是一个捧书的童子。前面一人端坐古松旁,幅巾深衣,在横条桌上记录着什么,这便是朝错。有两个警卫的士兵执杖远立在树外,似有所语。清代诗人王士祯就此赋诗赞叹说:“祖龙枉以吏为师,牵犬东门笑相斯。转盼阿房化焦土,千秋人拜伏生祠。”伏生死后一千年还受到封侯,被称为先儒圣贤,得以配享孔庙,成为历史上仅次于孔子的大圣人之一,获得历代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他的子孙后代也多成为达官贵人,有的还做了皇后,在两千年中蒙受着他的功德。    (95)女相如——汉文学家司马相如长于辞赋。后人因称有才华能诗文的女子为女相如。唐冯贽《南部烟花记》:“煬帝以合欢水果赐吴絳仙,絳仙以红牋进诗谢。帝曰:' 絳仙才调,女相如也。’”杨广(隋炀帝)曾称他的妃子吴絳仙为“女相如”。后指有才学的人。    (96)倚闾而望——《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闾:古代里巷的门。靠着家门向远处眺望。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战国时期,齐闵王的侍臣王孙贾每次入朝当差回家,他的母亲总是倚在门外等候,有时回来晚了,他母亲则到巷口去等。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乐毅讨伐齐国。齐闵王弃城仓皇出逃,王孙贾找不到他就只好回家,他的母亲要他赶快去找。    (97)乘龙——《初学记》卷三十〈鸟部·龙〉《魏志》:“黄尚为司徒,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温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之如龙。” 东汉桓焉有两个女儿,一嫁黄尚,一年嫁李鹰。都是声誉。当时人说:“桓焉两女乘龙。”对他人女婿的赞称。    (98)糟糠之情——《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东汉光武帝刘秀要把姐姐嫁给宋弘,就教他和家里的老婆离婚。宋弘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因而拒绝了刘秀。    (99)面首——《辞源》解释“面首”为:“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谓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确定面首这个称谓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宋书·前废帝纪》中: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南北朝宋刘义符前废帝的妹妹山阴公主向刘说:“我们虽然有男女不同,但都是前代皇帝所生,为什么你有许多妻妾,我却只有一个驸马?”刘接受了她的意见,送三十个美貌男子做她的面首。)    (100)冯妇——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说的是:从前,晋国有位叫冯妇的人,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后来被提拔做了士人。一次,他与一班人经过一个山上,看到许多人正追逐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山崖,面对着人,没有一个人敢上去碰一碰。忽然有人看见冯妇,大家迎上去请他打虎。冯妇二话没说,卷起袖子,跳下了车,立即朝老虎扑去。老百姓看了,一起叫好,而车上的那些士人则嘲笑他不该混杂于百姓之间干这有失身份的事。    又说冯妇打虎,后不打了。后又打。比喻不知止境,再做前事的人。俗语:久已心灰,何必又做“冯妇”。            历史故事) (0/93)2011-06-01 07:42

历史故事

 

    (101)孙山之外——传说:宋孙山和一同乡一同应考,孙山取最后一名,同乡没有考取。同乡父问孙山打听内儿子情况。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指应考落榜之人。

    (102)齐候悦妇——齐顷公为求得母亲的喜欢,选鲁、晋、卫、曹四国使臣,鲁的是秃子,晋的是眼有毛病,卫的脚拐,曹的是背驼。故意让四个有毛病的人给赶车,让母亲看。齐母在台上大笑不已。四位使臣认为这是对他们国家的莫大的侮辱。他们回国后,联合进攻齐国。    (103)家兄——指钱。“家兄”典出晋鲁褒所著的《钱神论》。该书曾记述当时一些人对与钱币“亲之如兄”。文中“见我家兄,莫不惊视”一句更是对见钱眼开者情态的逼真描摹,故后人称呼钱,或曰:“孔方兄”,或曰“家兄”。此“家兄”确实特殊,无论谁,“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104)双陆—— 双陆是为手足而设——传说胡主的兄弟被囚,在狱中,他制成了双陆,里面包含着兄弟合作的道理,托人送给了胡主,希望胡主感念手足之情,帮他解除困境。    (105)韩信点兵——古代算法的一种,叫“物不知总”。就是现在的一次联立不定方程式问题。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二十易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例如:有个数目,用三除剩两个;用五除剩三个;用七除剩两个。答案二十三。    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认为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逼近,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106)得陇望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刘秀大将率军攻天水(今属甘肃),岑彭又与偏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    (107)贪得无厌的故事——有个人甚是穷苦。一日,遇见吕洞宾,求其资助。吕洞宾念他贫寒,用“点石成金”,把石头变成黄金,付给此人。以后但遇洞宾,必求其资助。不几年,竟居然大富。又一日遇吕洞宾,仍求资助。吕洞宾随又点石成金,比前资助更厚。此人因拜谢道:“蒙大仙时常资助,心甚感激,但屡次劳你,未必过烦,此后我也不敢再望资助,只求大仙赏赐一物,我就心满意足了。”吕洞宾道:“你要何物?——我无不遵命。”此人上前把吕洞宾手上砍了一刀,道:“我要你点石成金的这个指头。”(怪不得点石成金这个法术如今失传,原来是吕洞宾的这个指头被人割去了。)    (108)“还我菜钱”的故事——有一富翁带一小厮拜客,行至中途,腹中甚饥,因同小厮下馆吃饭。饭毕,店主算帐,谁知富翁吃得比小厮少一菜。富翁因小厮已经吃完,无可奈何,只得忍痛,结算了饭钱。出了饭馆,未走数步,富翁思及菜钱,越想越生气。回头望见小厮跟在后面,发话道:“我是你主人,并非当你的顶马,为何你在我后面?”小厮听了,随及赶走几步,越过主人,在前引路。未走几步,富翁又发话:“我非你的跟班,为何你在我前?”小厮听了,随及后退,与主人并肩而行。未走几步,富翁又发话:“你非我等之辈,为何同我并行。”小厮不知所措,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不好,后引也不好,并行也不行,究竟怎样才好?”富翁满面怒色,道:“我实对你说吧,你把菜钱还我好了。”    (109)一句一句套——庄子《秋水篇》有一个故事,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便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两千多年前,在一个不冷一不热的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看见里面的鱼游来游去,哎呀诗兴大发,说:“快来看看吧!看看这个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啊!做鱼儿的真是太快乐了啊!哈哈哈哈!。”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啊?”    (110)子路的故事——一日,子路在楚、蔡地方,被人抢白了一番,心中闷闷不乐,迤逦而来,他见那道旁有耕田的,锄草的,老的老,少的少,触动他一片济世的心肠,脚步便走得慢了。他抬起头来,不见了夫子的车辆。正在慌张之际,只见那道旁来了一位老者。这人头戴范阳颤帽,身穿兰布道袍,手中拿着柱杖,杖上挂着锄草的家伙。子路便问道:“老丈,你可见我的夫子吗?”那老者上下看子路,道:“客官,我看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识不得芝麻,辨不得绿豆。谁是你的夫子。”老者说了几句,把杖来插在一边,取了家伙,自去耘田去了。子路听言,躬了一站。后来,老丈热情招待他。子路住了一宿。真是:“山林惟识天伦乐,廊庙空怀济世忧。”    (111)信陵君为侯生执辔(pei )——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国的贵族,他听说看守东门的打更人侯生是个贤士,就亲自驾车把他迎到家里。后来信陵君采用侯生的计策。救了赵国。信陵君的地位大为增高。    (112)不虚心的人——夏日,一人去看朋友,到了朋友家里,见朋友手中拿着一把扇子,面前却跪着一人央求。朋友拿着扇子只管摇头,似有不肯之状。此人看见这个样子,只当朋友素日书法甚佳,不肯轻易落笔,所以那人再三跪求。此人看不过意,上前劝道:“他既如此跪求,你就替他写写,这有何妨。”只见地下跪的那人连连喊道:“你会意错了。我并非求他写,我是求他莫写。”(有的人自以为是,自夸其能,别人看着,口里虽然称赞,心里却是厌烦,他自己那里晓得。)    (113)和尚的禅机——有个和尚,道行极深,讲的禅机,远近驰名。这日,有个狂士,因慕和尚之名,特来拜访。来至菴中,走到和尚面前,不意和尚稳坐禅床,并不让座。狂士不觉怒道:“和尚既行道,就该明礼,为何端坐不立起?”和尚道:“我不立起,内中有个禅机。”狂士问:“我也有个禅机。”和尚问何?答:“我打你,就是不打你。”    (114)王家八兄弟——有一家王家,兄弟八个。大人求人替起名字,并替起绰号。所起名字,还要形象不离本姓。一日,有人起道:第一个王主,硬出头的王大;第二个王玉,偷酒壶的王二;第三个是王三,没良心的王三;第四个是王丰,扛铁枪的王四;第五个是王五,硬拐弯的王五;第六个是王壬,歪脑袋的王六;第七个是王毛,拖尾巴的王七;第八个是王全,不成人的王八。    (115)射鹄(hu )子——有一武士正射鹄,适有一人立在鹄旁闲望,惟恐箭有歪斜,所以离鹄数步之远,自谓可以无虞。不意武士之箭射得甚歪,忽将此人鼻子射破,慌忙上前陪罪,连说失错。此人用手一面按鼻,一面说道:“此事并非你错,乃我自己之错。”武士诧异道:“我将尊鼻射破,为何倒是你错?”此人:“我早知箭是这样射的,原该站在鹄子面前。”    (116)“作诗”笑话——有一士人,在旅店住宿。夜间,他听到隔房有一老翁自言自语道:“又是一首。”士人思忖道:原来隔壁竟是诗翁,可惜夜深不便前去请教。据他所说“又是一首”,可见业已做过几首了。正在思忖,听见“又是一首”。士人道:“转眼间就是两首,如此诗才,可谓水到渠成”。到了次日,急忙整衣前去相会。略道数语,即问老翁:“闻得老丈诗学有七步之才,想来素日篇什必多,特来求教。”老翁诧异道:“老汉从不知诗,不知从何而起?”士人笑道:“老丈何必吝教?昨晚听倾刻做两首。何必骗我?”老人笑道:“原来尊驾会意错了,昨晚老汉偶尔破腹,睡梦中忽然遗下粪来,因未备草纸,只得以手揩之。所谓一手一手者,并非一首诗,乃是一手屎也。”    (117)治口吃——一人素有口吃毛病,说话结结巴巴,极其费事。那日偶与众友聚会,内中有一少年道:“某兄虽然口吃,如能随我问答,不假思索,即可教他学会鸡鸣。”众友道:“凡口吃的,说话全不能自己做主,不因不由就要结结巴巴,何能教鸡鸣?果然如此,我们都以东道奉请。”少年道:“既如此,必须随问随答,不许停顿。”因取出一把谷来放在口吃者面前道:“这是何物?”口吃者看了,随即答道:“谷谷谷”。鸡鸣了。    (118)焦尾琴——故事传说:东汉蔡邕听见有人用桐木烧饭的爆炸声音,知道是可以做琴的好材料,就要了去制成七弦琴,弹起来声音果然很好听。因为琴尾已经烧焦了,于是叫焦尾琴。后来一般用“焦桐”二字作为琴的代名词。    (119)骂秀才——有一老翁,最喜欢说笑话。这日元宵出去看灯,遇见几个秀才把他挡住,求他说笑话。老翁道貌岸然:“笑话倒也不难。就只今日饮食不消?我讲便是了。你们听着:前只偶尔吃了几个未煮熟的汤圆,肚腹一连疼了两日,刚才大解,细细一看,谁知还是几个生园(秀才)。”说得秀才目瞪口呆。    (120)和尚发配——有个解子,解一和尚发配。行至中途,偶然饮醉不知人事。和尚趁其熟睡,即将解子头发剃去,自己僧衣脱下,给解子穿了,又把枷锁除下,也与解子戴了。顿时逃去。解子酒醒,不见和尚,甚为焦躁。徘徊许久,忽见自己身穿僧衣;因将头上一摩,宛然光头和尚,及至细看枷锁,也都戴在颈上。不觉诧异道:和尚明明在此,我往何方去了?”(忘了本来面目)。    (121)买臭虫药——有一人因为臭虫多得很,买了一包毒臭虫的药,甚为欢喜。及至打开一看,里头写着:如捉住臭虫,把药塞它嘴里,登时就可毒死;没或不死,再塞一二次,总以毒死为度。今年又买了一个秘方,展开一看,都是“勤捉”。    (122)利令智昏——西汉·司 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平原君 名赵胜(?-前253年),是中国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汉族,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韩割上党地与秦,守将冯亭不愿降秦,献上党十七邑与赵国,欲引赵国抗秦。孝成王大喜,但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可接受。孝成王召平原君与赵禹商议此事,两人皆认为可以接受。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去受地,令廉颇领军驻于长平,引发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六年(前260),赵王以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秦军包围赵军,赵括投降,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赵孝成王九年(前257 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    俗话说: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就如黄雀一心要捕螳螂,哪知还未到口,而自己却命丧王孙公子之手,岂非为螳螂所害。“利令智昏”四个字,是司马迁对平原君和赵成王不能趋利而避害的一声感叹,其实,更是史学家对事物精准的洞察和对人善良的告诫。古人说“淡泊以明志”“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往往会头脑膨胀、丧失理智,做出些愚蠢的事情来。    (123)卧其昼,未卜其夜——故事传说:春秋时,陈敬仲陪着齐桓公喝酒很高兴。天快黑了,桓公叫拿来烛灯,准备继续喝下去,陈敬仲谢辞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意思是:我只计划白天里,没有计划到晚上,不敢再喝下去。    (124)吃仙丹——一人喜欢吃肉,并且非肉不饱,每日惟以吃喝赌钱消遣。一日,遇见仙人,叩求长生之术。仙人道:“看你骨骼,乃有根基之人。我有仙丹一粒,你拿去服过之后,即可长生不老。但有几件荤戒之事必须牢记,若误犯,虽服也无用。”此人接过仙丹道:“所戒何事?”仙人说:“只得七个字:戒酒除荤莫赌钱。”此人思忖良久,把仙丹退还道:“这有何趣?”(以此而论:放着仙丹还要退还,你若教他苦修岂不难么?)    (125)贪杯——一人最好贪杯。这日,只能喝得烂醉,那知大限已到,就在醉中被小鬼捉去。他来至冥官殿上,冥官正要问话,适值他酒性发作,忽然大吐,酒气难闻。冥官掩鼻埋怨小鬼道:“此人如此大醉,为何捉来?急速放他回去。”此人还原,只见妻妾儿女都围哭。他连忙坐起来:“我已经还魂,不别哭了,快拿就来。”妻妾见他死而复生,不胜之喜,一齐劝:“你原因贪太过,今才活转,岂可又饮?”此人发急道:“你们不知,只管快些,多多拿来,那怕吃得人事不知,越醉越好。”妻妾道:“这却为何?”此人道:“你们不晓得,我如果醒了,就要死了。”(糊涂些好。)    (126)教人说笑话——公冶矮的兄弟名叫公冶矬,能通兽语。这日,他正向长官卖弄此技,忽然听到猪叫。长官道:“它说甚?”公说:“他说正在那教人说笑话哩。”    (127)项羽歌——历史记载: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在垓下被围,作了四句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i )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骓-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和中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崐讨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以下(128)至(153)摘自《东周列国志》:    (128)三公——周宣王之后周幽王即位.另用虢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为三公。谗诌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其时只有郑伯友是人正人。    (129)周幽王烽火红诸侯——俗语相传:“千金一笑”。 髯翁有诗,单咏“烽火戏诸侯”: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昔桀宠妹喜以亡夏,纣宠妲已以亡商。    (130)郑庄公掘地见母——胡曾先生诗云:“黄泉誓母绝彝伦,大隧犹疑隔世人。考叔不行怀肉计,庄公安肯认天亲。”(号秋田先生,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邵阳人。懿宗咸通【859-873】间中进士,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高骈镇蜀时,任其为书记。胡曾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辄慷慨悲歌,作有《咏史诗》三卷,今《全唐诗》合编为一卷。)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郑武公夫人,是申侯之女姜氏)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按照古制,寤生是老大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于是她就替叔段请求封地想要制邑(今郑州上街),庄公不同意,武姜又请庄公把叔段封到京襄城(今荥阳),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祭仲说:“武姜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把他们安置个合适的地方,不然就难对付了。”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吧!”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为内应。此时,郑庄公早已发现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拿到证据后,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 
    这样以来,庄公对姜武更加不满,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郑庄公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颍考叔说:“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庄公深感此法妥当,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于是颍考叔迅速行动,在京襄城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即是著名“掘地见母”故事的由来。  

    又:却说颍谷封人,名曰颍考叔,为人正直无私,素有孝友之誉。见庄公安置姜氏于颍,谓人曰:“母虽不母,子不可以不子,主公此举,伤化极矣!”乃觅鸮鸟数头,假以献野味为名,来见庄公。庄公问曰:“此何鸟也?”颍考叔对曰:“此鸟名鸮,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细而暗于大也。小时其母哺之,既长,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鸟,故捕而食之。”庄公默然。适宰夫进蒸羊,庄公命割一肩,赐考叔食之。考叔只拣好肉,用纸包裹,藏之袖内。庄公怪而问之,考叔对曰:“小臣家有老母,小臣家贫,每日取野味以悦其口,未尝享此厚味。今君赐及小臣,而老母不沾一脔之惠,小臣念及老母,何能下咽?故此携归,欲作羹以进母耳。”庄公曰:“卿可谓孝子矣。”言罢,不觉凄然长叹。考叔问曰:“主公何为而叹?”庄公曰:“你有母奉养,得尽人子之心。寡人贵为诸侯,反不如你。”考叔佯为不知,又问曰:“姜夫人在堂无恙,何为无母?”庄公将姜氏与太叔共谋袭郑,及安置颍邑之事,细述一遍,“已设下黄泉之誓,悔之无及!”考叔对曰:“太叔已亡,姜夫人止存主公一子,又不奉养,与鸮鸟何异?倘以黄泉相见为歉,臣有一计,可以解之。”庄公问:“何计可解?”考叔对曰:“掘地见泉,建一地室,先迎姜夫人在内居住,告以主公想念之情。料夫人念子,不减主公之念母。主公在地室中相见,于及泉之誓,未尝违也。”
    庄公大喜,遂命考叔发壮士五百人,于曲洧牛脾山下,掘地深十余丈,泉水涌出,因于泉侧架木为室。室成,设下长梯一座。考叔往见武姜,曲道庄公悔恨之意,如今欲迎归孝养,武姜且悲且喜。考叔先奉武姜至牛脾山地室中,庄公乘舆亦至,从梯而下,拜倒在地,口称:“寤生不孝,久缺定省,求国母恕罪!”武姜曰:“此乃老身之罪,与汝无与。”用手扶起,母子抱头大哭,遂升梯出穴,庄公亲扶武姜登辇,自己执辔随侍。国人见庄公母子同归,无不以手加额,称庄公之孝。此皆考叔调停之力也。
    庄公感考叔全其母子之爱,赐爵大夫,与公孙阏同掌兵权。    (131)婚姻——有诗嘲富室高攀,不如郑忽辞婚之善:婚姻门户要相当,大小须当自钓量;却笑攀高庸俗子,拼则但买一巾方。郑庄公欲于齐相结。齐侯问起庄公世子忽曾婚娶,欲将女嫁之。庄公称谢。从石门相会返回,向忽言之。忽对曰:“妻者齐也。故曰配偶。今郑小齐大,大小不伦,孩儿不敢仰攀。”庄公说:“若于齐结,每事可以仰仗,吾儿何辞之?”忽又对曰:“丈夫志在自主,岂可仰仗于婚姻耶?”庄公喜其有志,遂不强之。    (132)卫石蜡大义灭亲——石蜡大夫教子严,子厚与卫庄公之子州吁并车出猎,常骚扰民居。石蜡将厚鞭责五十,锁禁空房,不许出入。厚逾墙而出,住吁处,不回家。后厚与吁杀桓公,吁当了卫皇帝。为镇国民,要用石蜡。石蜡借其邻国陈国,写书陈桓公,要厚、吁拜陈。被抓,处死。    左丘明修《传》至此,称石碏“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史臣诗曰:公义私情不两全,甘心杀子报君冤。世人溺爱偏多昧,安得芳名寿万年?

     陇西居士又有诗,言石碏不先杀石厚,正为今日并杀州吁之地,诗曰:明知造逆有根株,何不先将逆子除?自是老臣怀远虑,故留子厚误州吁。

    (133)齐桓公拜仲——齐桓公欲拜上卿。鲍荐于仲。曰:“臣不如仲有五:宽柔惠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施于四方,弗若也;执枹②鼓立于军门,使百姓敢战无退,弗若也。”桓公曰:“卿试与来,寡人将叩其所学。”鲍叔牙曰:“臣闻'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君欲用夷吾,非置之相位,厚其禄入,隆以父兄之礼不可。夫相者,君之亚也,相而召之,是轻之也。相轻则君亦轻。夫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礼,君其卜日而郊迎之。四方闻君之尊贤礼士而不计私仇,谁不思效用于齐者?”桓公日:“寡人听子。”乃命太卜择吉日,郊迎管子。鲍叔牙仍送管夷吾于郊外公馆之中。至期,三浴而三衅③之。衣冠袍笏,比于上大夫。桓公亲自出郊迎之,与之同载入朝。百姓观者如堵④,无不骇然。史官有诗云:“争贺君侯得相臣,谁知即是槛车人。只因此日捐私忿,四海欣然号霸君。”

    (134)穷百里饲牛拜相——髯翁有诗云:“脱囚拜相事真奇,仲后重闻百里奚。从此西秦名显赫,不亏身价五羊皮。” 百里奚是虞国人,字井伯,年三十余,娶妻杜氏,生一一子。奚家贫不遇,欲出游,念其妻于无依,恋恋不舍。杜氏曰:“妾闻'男了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妾能自给,毋想念也!”家只有一伏雌,杜氏宰之以饯行。厨下乏薪,乃取质序炊之。言黄苹,煮脱粟饭。奚饱餐一顿。临别,妻抱其子,牵袂而位曰:“富贵勿相忘!”奚遂去。游于齐,求事襄公,无人荐引。久之,穷困乞食于捱,时奚年四十矣。奚因久别妻子,意欲还虞。麦叔曰:“虞有贤臣宫之奇者,吾之故人也,相别已久,吾亦欲访之。弟若还虞,吾当同行。”遂与奚同至虞国。时奚妻杜氏,贫极不能自给,已流落他方,不知去处。奚感伤不已。麦叔与宫之奇相见,因言百里奚之贤,宫之奇遂荐奚于虞公,虞公拜奚为中大夫。虞公失国,奚周旋不舍。晋用奚为膛于秦。行至中途而逃。将适宋,道阻,乃适楚。及宛城,宛之野人出猎,疑为奸细,执而缚之。奚曰:“我虞人也,因国亡逃难至此。”野人间:“何能?”奚曰:“善饲牛。野人释其缚,使之喂牛,牛日肥泽。野人大悦,闻于楚王。楚王召奚问曰:“饲牛有道乎?奚对曰:“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楚王曰:“善哉,子之言非独牛也,可通于马。”

    却说秦穆公见晋胺有百里奚之名,而无其人,怪之。公子紫曰:“故虞臣也,今逃矣。”穆公谓公孙枝曰:“子桑在晋,必知百里奚之略,是何等人也?”公孙枝对曰:“贤人也。知虞公之不可谏而不谏,是其智。从虞公于晋,而义不臣晋,是其忠。且其人有经世之才,但不遇其时耳!”穆公曰:“寡人安得百里奚而用之?”
  公孙枝曰:“臣闻奚之妻子在楚,其亡必于楚,何不使人往楚访之?使者往楚,还报:“奚在海 滨,为楚君牧马。”穆公曰:“孤以重市求之,楚其许我乎?”公孙枝曰:“百里奚不来矣!”穆公曰:“何故?”公孙枝曰:“楚之使奚牧马者,为不知奚之贤也。君以重市求之,是告以奚之贤也。楚知奚之贤,必自用之,肯界我乎?君不若以逃腾为罪,而贱赎之,此管夷吾所以脱身于鲁也。”穆公曰:“善。”乃使人持投羊之皮五,进于楚王曰:“敝邑有贱臣百里奚者,逃在上国。寡人欲得而加罪,以警亡者,请以五羊皮赎归。楚王恐失秦欢,乃使东海人囚百里奚以付秦人。百里奚将行,东海人谓其就戮,持之而位。奚笑曰:“吾闻秦君有伯王之志,彼何急于一腰?夫求我于楚,将以用我也。此行且富贵矣,又何位焉!”这上囚车而去。将及秦境,秦穆公使公孙枝往迎于郊。先释其囚,然后召而见之。问:“年几何?奚对曰:“才七十岁。”穆公叹曰:惜乎老矣!奚曰:“使奚逐飞鸟,搏猛兽,则臣已老。若使臣坐而策国事,臣尚少也。昔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文王载之以归,拜为尚父,卒定周鼎。臣今日遇君,较吕尚不更早十年乎?

       2、小故事       小故事集)(0/8)2011-06-03 21:29

 小故事集

    (一)臭水和小河

    臭水坑对小河说:“你真傻,为何奔流不息呢?难道背着帆船、木伐不累吗?你看我多么逍遥自在呀!”小河微笑,劝他共同前进。臭水坑听了扬起头,继续晒太阳。

一日,烈日当空,臭水坑感到浑身火热,最后变成蒸气,枯干了。小河呢?奔流不息,进了大海。

    (二)狐狸和公鸡

    很久以前,狐狸总是一见公鸡就逃走。公鸡莫名其妙。有一回,公鸡叫住狐狸问:“你干吗怕我?”狐狸说:“我怕你头上红红的火”公鸡说:“哎哟,不是火,是鸡冠,要是火,我也烧得受不了。不信你摸摸。”狐狸提心吊胆地摸了一下,果然不是火。之后它就想把公鸡拿来一顿美餐。后来狐狸果然下手追逐公鸡,并吃了一个,真是美味可口。从此,狐狸再也不怕公鸡了,总是着吃公鸡。

    (三)喜鹊和乌鸦

    乌鸦在暴风雪的晚上,飞到百鸟聚集的森林,到喜鹊家躲避。第二年,大地回春,乌对鹊说:兄,咱们一块住吧!喜鹊同意了。

    乌鸦住着,起了坏心,想独享这一切。它对喜鹊说:“我的朋友,你的羽毛实在难看,又是兰的,又是黑的,还有白的,象我这样的多漂亮,你把那些羽毛都拔了吧!”又说:“不,亲爱的朋友,皮是长在肉上的,得连皮肉一块割掉。”又说:“骨肉相连的,如有决心,就该抽筋剥皮,割肉剔骨。”说着,它拿起刀来,往喜鹊头上砍去。这时喜鹊叫起来。森林里的百鸟都出来了,看出了乌鸦的“好心”,并交了乌鸦在械。把它轰跑了。

    (四)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画坛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画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和许多其它著名的画。

    据说他是从画鸡蛋和苹果开始的。开始,教师他画鸡蛋,他不耐烦。老师告他:“别以为这简单容易,在一千只蛋中没有两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一个蛋,只要变换角度,形状就不同了。就是头抬抬和低低,蛋的椭圆形轮廓也大有差异。多画蛋就是用眼睛去观察形象,训练自己的手随心所欲地表现事物。”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一步步努力,终于成了卓越的画家。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基本功。

    (五)瘦鬼和肥鬼

    有个瘦鬼,遇见肥鬼,诉说他没吃的,向有什么诀窍。肥鬼说,这很容易,只要你到人前捣乱作怪,人必大惊小怪,就会给你吃的。瘦鬼照着去做。见一户人家磨在西房,就来个鬼推磨。这家主人,见磨转,不仅不怕,还把麦子倒进去让磨。磨到天黑也没吃上。他只好走开。见到肥鬼大骂他上了当。肥鬼友说,再碰碰,自有所得。又遇一家舂米,主人说,昨天有鬼来某家,今天帮咱家,快舂吧!瘦鬼又没吃上。又骂肥鬼欺他。肥鬼让他到糊涂人家,保管要啥有,能吃上东西。这次走对了。他到了一家,见狗,来个空中飞狗。这家人说从来没见过,请算卦是怎么了。卦说有鬼要吃饭,必须杀狗煮肉备酒。于是,这人家急忙照办。瘦鬼摸到“窍门”就专门找这些人家到处作怪。

    事情就是这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乘机整它,败得更快。如要理它,它不欺你,那才叫怪。

    (六)爷儿两人

    一老翁和一小孩赶一匹驴子驮货去卖。返回时,孩子骑,老翁走,路人责备孩子,说不晓事,不知敬老人。他们便换了位置。路人又责备老头,说不知爱孩子。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坐。路人又说他们残酷,把驴给压住了。于是他俩又都下来走。走了不久,又有人笑他们,说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我们只剩一个办法了。两个人抬着驴子走。

    (七)灵活的小范

    小林和小范都是电视大学的学员。一天晚上,小林叫小范去上课,小范说,好不容易搞到戏票,灵活一下不去上课了。小林要去。小范不高兴地说:何必那么“死板”。第二天早晨,小林见小范还睡,叫他听广播。小范说,反正有辅导材料,完全可以自修,何必“死板”。可是当自修时,觉得搞不懂,自我安慰,何必“死板”,知道意思就行了。就这样,小林越学越灵。小范越灵活越不懂。到后来,他干脆不学了。

    (八)“不叫一日闲过”

    齐白石老人是杰出的画家。他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一连画了四张条幅,直到吃午饭时,还不停笔休息,仍要再画一张。画成后,在上面写道:“昨日大风不驻,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叫一日闲过也。”有一次,有人问他怎么才能把画画好,他微笑着回答说:“要每日作画,不叫一日闲过。”并批评了那种“一日曝十日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恶劣作风。

    (九)介休的来历

    两千四百多年以前,战国时代。当时晋国公子重耳因受骊姬和他父亲的迫害,只好逃奔国外。在逃奔的旅途中,重耳和他的随从人员生活非常艰苦,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有天,大家正在路上,重耳饿得很厉害,附近没有人家,讨不上一点吃喝。这时,他的随从人员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剜了一块,做成肉汤给重耳吃了。重耳吃了肉汤感动地淌下了眼泪。他发誓说,来日得志,一定要报介子推的恩情。后来,重耳回国,当了晋国王。为晋文公。这时许多跟他逃奔的随从人员都争抱着封爵位,唯独有正义感的介子推,却看不惯这些争名夺利的人,也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便和母亲到重阳山的绵山隐居起来。重耳当了国王,每日吃山珍海味,早已把介忘得一干二净。了解底细的人都同情介子推,责怪重耳的忘恩。有人在重耳坐的地方题一诗:“东奔西走一条龙,几条蛇帮他成了功,成龙天上,蛇钻了洞,剩下一条,流落在山中。”重耳看诗,想起了当年的恩人,很难受。四处打听介的下落。并亲自到绵山找。介故意隐,重耳见不着。有个随从建议放火烧山,他就会为救母亲跑出来。重耳便放火。但介还是不出来,在烧焦的大树下,介子推母子已被烧死。重耳见了很难过,把这个县改为介休县。
     
    故 事)"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d919c0100sa0h.html" target="_blank">小故事集) (1/8)2011-06-03 21:35

小故事

    1、列宁学习的故事

    一次,列宁读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一封信,里面提到拉萨尔的一部著作简直是很幼稚的粗糙作品,没有新东西。列宁为了解结论:“这本书不得不一读”。他认真地亲自读了拉的名为《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得特的哲学》的大著两卷,一共是858页的篇幅。列宁不是不相信马的结论,而是列宁不仅要知道结论,还要知道所走的道路。

    2、国王和蜘蛛的故事

    从前,一国王因抵抗敌入侵,率领军队英勇抵抗,一连吃了许多败仗。一次逃到大山里,筋疲力尽地躺在一树下,唉声叹气地说:“这下完了,国家亡了。”这时,天气阴沉,刮大风,树上一蜘蛛在结网,他拉一根丝,被风吹断,再拉一根,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蜘蛛终于把网结好了。这个情景给国王很大启示,他猛醒,失败何妨从头再干。于是,他发动人民,重整旗鼓,经过激战,终于胜利。

    3、二楞子和老头子

    一天早晨,天黑。冯老头叫二楞子上工。二楞发火了,一起来,领着大伙呼儿唤呀地唱,从这屋到那屋。他说,冯老头你不让我们睡,你也别睡好。一天冯老头炸了,说“别唱了。”二楞子说:“我们高兴不让唱,那我们哭。”每天一下工呜呜哇哇地哭,哭得人们都看热闹。冯老头更火了,说:“别哭了,哭啥。”二楞子说:“穷人的日子没法过,哭哭解忧愁。”冯老头说:“得了,以后你们还是唱吧!”从此,冯老头再也不敢欺骗长工了。

    4、杨长工和“王半夜”

    一人王顾了长工杨。因半夜就催长工上工,被叫做“王半夜”。杨长工刚来,“王半夜”看他膀大腰圆,浑身有劲,一看就相中了。便问:“庄稼活你会做吗?”杨说:“那样?”王说:“担水,扫院,扶犁点种等。”杨说:“不用提,扶犁点种俺在头里,担水扫院还用算?夹障子准叫你过得去。”王半夜一听他全会做,挺高兴,讲妥了三百吊钱。后来,让杨担水扫院。杨说“还用算”。让开犁种地。杨说,我赶套,你扶犁。让夹障子,杨一个洞一个洞的,让“王半夜”过得去。“王半夜”气坏了,害了大肚子病,腊月里就死了。

    5、地老头讨吉利

    从前有个地老头,最好讨“吉利”。年前,为三个儿子重新起名。大的发财,二是高升,三的叫元宝。大年初一,天一亮,地老头叫发财呢?大儿子睡得迷迷糊糊说:“还早着呢!”翻身又睡了。地老头骂了大儿子一通。喊二儿子高升。二儿子睡在楼上,答:“马上下去。”地老头更火了。又把二儿子骂了一顿。三儿子见不妙,到街上捡炮仗去了。地老头喊“元宝。”地老头婆子听了答:“元宝,早滚出去了。”

    6、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很久以前,林中有一只鸟,它的羽毛非常美丽,大家叫“美丽鸟”。别的鸟每天劳动,美丽鸟看不惯他们,只是唱唱跳跳。秋天来了,鸟都进了窝。美丽鸟无处可归。天冷,他看见树林中有一堆火,他高兴极了,立刻飞到火堆旁张开翅膀烤着,并跳起舞来。还夸耀自己聪明。不巧,羽毛着火,烧了全身。成了黑毛,嗓子也哑了。从此,美丽鸟就变成了乌鸦。

    7、野外的遭遇

    一只贪嘴的乌鸦衔走了小花猪的食物。小花猪拼命追,迷了路。小狗和小猪去找,看见快落山的红太阳害怕,以为小花猪就是被它吃了。他们听到山谷中的回音也害怕,以为是妖怪。他们经过小桥,河里的倒影不停地晃动,他们以为找到了妖怪了,跳下水中去捉妖怪。小猪不会游水幸亏遇到了老熊,把他们救上来。天亮了,太阳出来了。老熊带他们一起找小花猪。一路上,老熊告他们没有妖怪。他们就胆大了。后来找到了小花猪,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8、东郭先生和狼

    传说古代有位东郭先生,是个好好先生。一天,他带着一口袋书出门。他怕毛驴受压,就自己背着口袋,牵着毛驴赶路。走累了就在树下休息。这时一只受伤的狼逃到东郭先生面前,说自己是只好狼,猎人要打死它,哀求东郭先生救命。东郭先生看它十分可怜,就把口袋里的书倒出来,让狼藏进口袋里。猎人追来时,东郭先生推说不知道,救了狼的性命。可是,这条狼一钻出口袋就凶相毕露。它说在口袋里闷了半天,现在肚子饿了,要把东郭先生吃了充饥。东郭先生说它恩将仇报,要找人评理。他们先请老树作证,老树说不清楚。再找老牛,老牛怕管闲事。最后找到一个老农夫。老农夫听后胸有成竹地说,他不相信有这种事,要他们把经过情形再表演一遍,然后再评判谁有理。于是,狼钻进了口袋。老农夫立即把袋口扎紧,用锄头狠狠地把狼打死。他告诫东郭先生,对狼这样的坏蛋,千万不能讲仁慈。

    9、小熊的旅行

    森林里的小动物组织起来去旅行。小熊由于睡懒觉,赶到集合地点已经九点钟了。它去责问葵花时钟,为什么走得这样快?葵花说:太阳都那么高了,怎么还能不是九点呢!它又去责问太阳,太阳说:要让时间倒回去,除非叫地球往回转。小熊真的去推地球,老乌龟见了告诉它:要是能把开着的花合起来,也许就有办法了。小熊就去求鲜花合起来,鲜花说:如果能让蜜蜂把花蜜还给它们,它们就合起来。于是小熊果然把花蜜涂在花朵上。不料蜜蜂飞来,狠狠地刺了小熊一顿。小熊痛得哭起来,这时,老乌龟和葵花时钟劝告它:时间只会往前走,谁也拉不回来。你以后要抓紧时间。小熊听了,赶紧追上已经出发的小动物们,愉快地和大家一起去旅行了。

    10、王安石改词

    宋朝大学者王安石写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改了五次,从“到”、“过”、“入”、“满”,后才改成了“绿”字。

    11、爱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王子很爱他母亲,母亲也非常爱她的儿子。一天,母亲带儿子到森林去玩,见一美丽的姑娘。姑娘有一头金黄的披肩长发,有一双蓝得象大海似的眼睛,还有一张圆圆的樱桃小嘴。他们相爱了。一天,王子见姑娘脸上蒙上了阴云。王子问何故。姑娘说,想要你母亲的一颗心。王子楞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姑娘发现王子犹豫,她闭上了眼睛。王子太爱她了,跑到母亲卧室。母亲熟睡了,脸上挂着思念儿子的愁容。王子什么也不顾,用宝剑挑开了母亲的胸膛,取出不断搏动心,飞也似的向森林跑去。不料,天黑,伸出地的树根拌了王子一跤。他倒在地上,那颗心不知摔到什么地方了。他顾不得疼痛在地上拼命摸索着,终于找到了那颗心。他紧紧捧在手中,正准备继续向林中奔去,不料,那颗心说话了:我的儿子,你摔痛了吗?王子一下    12、严师出高徒

    公孙亚背孟子老师的文章,记不住,便怨老师不讲浅些。孟子沉吟了一下,问道:你见过雕梁画栋的木匠和百步穿杨的射手是怎样带徒弟的?公孙亚不知。孟子说:木匠不因为徒弟笨拙,就改变他做活时用的规矩的精确度;射箭教官也不因为徒弟射技生疏,便降低拉满弓的标准。我之教严,是为把你培养成人才。公孙亚听了醒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