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吧现在叫什么名字:张恒、徐臻、王菲宇:中南海在学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11:27

张恒、徐臻、王菲宇:中南海在学什么

发布时间:2011-11-21 13:06 作者:张恒、徐臻、王菲宇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561次

 


 

  10年,75课,144学者


  中南海在学什么



  领导层集体学习是一项很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自2002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70多次集体学习。近十年间,政治局学了什么?为中国重大热点问题决策提供了什么样的推力?回顾这些讲课、学习,为我们观察中国重大热点问题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窗口。


  时间已过去将近十年,但2002年12月26日的那次讲课,周叶中仍然历历在目。


  那一天,这位武汉大学的年轻教授坐着一辆黑色的轿车,跟随着警卫引导,缓缓驶进了中南海西门。下午1点20的时候,他来到中南海怀仁堂一个不算大的会议室,一个椭圆形的桌子摆在中间。领导们陆陆续续地来了,1点45分左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走进会场,老远就招手示意,并连声喊“老师好”。走近后,温家宝紧握着周叶中的手说:“我们今天来听你的课,都是你的学生。”


  到了1点50,大家都到齐了。


  “大家对学习都很认真,很积极嘛,那我们就早点开始吧。”周叶中记得胡锦涛总书记说了这句话后,第十六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就提前10分钟开始了。


  周叶中主讲的内容是现行宪法及贯彻实施。“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十六大提出依法执政。大家都觉得,实施宪法,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周叶中说,2004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修改。而修改的绝大部分内容,周叶中和另一位主讲人许崇德在讲课的时候都建议过。“所以可以说,这次集体学习对完善宪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此后,政治局集体学习成为一项制度,截至今年8月23日,近十年间,144名学者走进中南海做了75次讲课,形成了一个公共政策的基础结构,也成为观察中国重大热点问题的一个窗口。


  领导们放得开


  走进中南海的那一年,周叶中39岁。当年正值“82宪法”颁布20周年,胡锦涛在纪念宪法施行2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尊重宪法、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引起了各界一致好评。


  在此背景下,政治局提出组织集体学习宪法。当时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几条线分别推荐人选,司法部找到了周叶中。


  “我印象很深,12月9日早上9点,我接到电话让我下午两点半到司法部开会。于是我马上往机场赶,下午按时赶到那儿开会。当时没跟我说要讲课,就说是有课题,让我们研究准备。”


  在课题准备中,周叶中得知是要给中央政治局讲课。当时至少有4组专家,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讲。第二次到北京后,一位司法部的领导领着他们改稿子,前后十天时间,期间还试讲两次,请了几个部门的人来听,听完提出修改意见。


  据《小康》杂志报道,在为政治局委员正式讲课前,会进行三轮试讲,“起码是两轮,课题组成员、相关部委领导和中办、中研室负责领导都会参加试听讲。对于试讲者的声高、语调、语气、语速等诸多演讲要素都会提出指导性建议,直到大家基本满意为止。”


  为什么选择了他和许崇德的组合,周叶中并不清楚。但他强调,几个部门同时推荐多个备选人,经过比较、多方考虑后才确定正式主讲人的。


  在此之前,他已经讲过几千次课,讲课的对象包括省级常委和各级领导。但这一次明显不同,在怀仁堂会议厅等待的过程中,有领导来给他打气:“叶中啊,不要紧张啊。”


  “说实话,我原来没有觉得紧张,但是被几个领导这么安慰之后,反而真的感觉有点紧张了。”周叶中笑着说。


  当天的课程分四部分,周叶中负责讲第三、第四部分,内容为现行宪法和怎样贯彻实施宪法,推行依法治国,与现实联系很密切。之前有关部门的领导希望他完全照着材料讲,但他觉得这样效果不是很好,希望能在不脱离讲稿的基础上,稍微做一些自由发挥。“领导们都捏了一把汗。”


  但事实上,领导们放得很开,讲授部分结束了,领导们开始讨论,也向他提了很多很前沿的问题。比如吴官正提了权力制约问题、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等。


  “我们那次的讲课是最特殊的一次,准备时间很短,只有半个月,现在据说主讲人起码提前准备3个月。”周叶中显得有些遗憾。


  学有所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和他的课题组为了中南海的讲课就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准备过程高度重视。”贾康说,单是讲稿的初稿,就反复征求意见,又反复修改多次,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2010年1月8日,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高培勇教授一起为政治局讲授《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民间与政府都高度关注的话题,中央领导对此次讲座也非常重视。


  “当时我们的主题到的人是最全的,政治局的领导同志都到齐了。”据贾康介绍,讲解结束后是讨论环节。在讨论过程中,政治局委员们讨论的内容,让贾康觉得他们平时对这个话题就有不少思考,“讨论的环节非常活跃,相当放得开,实质性地讨论了一些问题。”正式讨论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就此次话题进行了总结发言。


  讲课结束后,许多领导余兴未尽,在怀仁堂的会场,继续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之后,贾康听到了来自中南海的一些反馈,“满意度还比较高”。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此后,财税改革开启,包括资源税、增值税等改革分别在新疆、上海试点,广受关注的个税,则在8月改革,包括提高起征点、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


  时政观察家也已看出政治局学习内容与之后所出台的种种决策有吻合之处。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4月28日,“中南海课堂”即开讲《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发展,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之后人们看到,各种抗非典决策密集出台,中国科学院王恩哥研究员、清华大学薛澜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3位那次讲座的主讲人为科学、民主决策做出了贡献。


  2007年6月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题目是“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3天后,胡锦涛访问俄罗斯,展开“石油外交”,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方签订了关于石油、电力贸易等多项协议。评论普遍认为,之后的能源外交决策从此次讲课中吸取了“养分”。


  “政治局十年来的讲课课程以及所出台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大体的趋势,就是当年讲课的内容,都是一段时间内政治局比较关心的问题,制定政策也好,做决策也好,都需要事先进行学习。于是就请学者或者专家来讲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说,政策和讲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吻合的趋势,但是讲课与政策的出台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也无法将讲课作为一个风向标。


  长期收益


  “对于政治局的官员来说,这种讲课当然是有好处的。虽然党小组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政治局也有其他的读书会,但是据我所知,集体讲课学习的形式只有这一个。可以说,通过这种学习,政治局获得了某种知识的储备。”毛寿龙指出,一个政策的修订、出台,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知识储备之外,还需要反复的考量和商讨。“选择一个课题进行学习,说明政治局对这一领域比较关心,它带来的是长期收益。”


  去年7月,政治局集体学习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胡锦涛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一年后,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这即显示出从关心、学习储备、反复考量到决策出台的过程。


  经济、法治问题上的学习更是如此。在这一点上,八十多岁高龄的许崇德教授深有体会。


  1998年6月16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办法制讲座的第一课,就是许崇德主讲《我国宪法与宪法的实施》。2002年,许崇德又再度受邀,与周叶中一起讲授宪法。


  回顾这两次讲课,许崇德由衷感慨:“中央政治局的学习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制讲座,都把宪法作为第一课、第一讲,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法治观念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法治问题是中南海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迄今共有8次进入课程表。这与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中国当下一个重要目标有关。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宣布,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而在政治局密集学习法治的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用十年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这个目标更是任重道远。


  “现在,大家是发自内心觉得必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真诚来进行学习的。所以怎样给领导讲课,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觉得这个事情一是很重要,二是很有意义,但是做好很难。”回顾中南海十年集体学习,周叶中如是说。


  “这种会议现在公开、定期地举行,而且几乎是每个月都举行的话,我想,这说明领导层表达的就是我们需要学习,我们想吸取外部专家的意见,我们需要利用他们的建议。”曾两次参与中南海讲课的清华大学教授薛澜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事实上正在创造一个公共政策形成的基础结构。”


  中南海课表


  2003年至今(2002年仅学习一次),中央政治局上课的频率基本保持在每年七八次。2006年曾出现十次的现象。今年,迄今为止领导们已上过六次课,但自最近的8月23日那次学习以后,九月、十月都没有安排学习。


  从政治局“课表”看,学习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经济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法治议题,此外,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卫生、医疗、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源、科技、民族关系、国防、就业、人口、文化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服务性政府、宗教等议题也时有出现。


  据本刊记者统计,经济议题共出现10次。尤其是2005年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关于经济领域问题的研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金融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


  比如,2003年1月28日的议题是《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2005年5月31日的议题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2007年8月28日的议题是《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等。


  2008年以后,经济领域的研讨主题开始趋同,多次提到“又快又好”,比如2008年1月29日的主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2月23日的主题为《世界经济形势和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12月28日——也是最近一次关于经济问题的研讨主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问题》。


  法治是经济之后的另一大热点,2002年集体学习宪法后,法治问题又有七次进入中南海课堂。


  “中南海课表”中,党建教育也占了相当比重,十年来共有7次相关领域研讨,话题涉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研究、推进党内民主、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等。同时,“课表”还十分注重探讨社会主义道路模式、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


  就“课表”特点来说,授课主题基本与当下社会热点保持一致。


  2005年,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开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同年8月26日,“中南海”课堂的议题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回顾与思考》。


  此外,2008年设奥运议题,2009年设气候变化议题,2010年设世博会议题,2011年设人口议题,也同样体现了“课表”的与时俱进。


来源: Vista看天下 | 来源日期:2011年第31期 | 责任编辑: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