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很美丽考级舞蹈:上海原法租界徒步一日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16:55

上海原法租界徒步一日游 - [旅行生活事]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mzpg.blogbus.com/logs/56268104.html

一、        我有件穿了7年的“The North Face”T恤,质量非常好,原来的深蓝已经洗成了泛白的浅蓝却还没走形也没破,我很喜欢它,每年夏天还会翻出来穿几天。这是因为,T恤背后印着几个白色大字深得我心——“Never Stop Exploring(探索永不停止)”。          我欣然把TNF的slogan接受成我的人生态度,我想任何一个爱旅行的人,都有一股探索精神,探求一切未知的领域,想去亲近它了解它。往大里想,人类的进步何尝不是靠着永不停止的探索,TNF忒牛了。          说话间,2010年大刺刺地来了,大家都有新的开始,我也有。          其实,去年年中我就接到三联的码字任务,参与Lonely Planet中国分省的写作计划。我本意是假如能赶在9月份我儿子出生之前就去写青海,那里我至今只浅尝辄止地走过青藏一线,对我来说,有很多未知和神秘的地方,我很有兴趣。不过,编辑组说为了照顾我,还是让我写上海,本乡本土的,应该得心应手。          时间一拖就是到年底,有一段时间我也纠结于大纲的写作,呕心沥血状。都说一份好的大纲有助于写好一本书,我却有点不以为然,除了命题作文,我习惯于信马由缰,写个游记都是写到字数后再回头诌个标题。          大纲来回两下,才确定下来:关于上海部分一共12万字左右,再加上浙江嘉兴、湖州部分1万多字,共14万字左右。
        我把上海的市区分成了 人民广场  、外滩(北外滩、南外滩)  、以淮海中路为主轴的老上海原法租界地区  、浦东陆家嘴地区  、城隍庙区域  、静安寺区域、上海南部  (含徐家汇、虹桥等地)  、上海北部等8个部分,另外,再设世博区和郊区两个同等题目。           目的地大纲我胡编乱造了一万多字,我已经晕头转向,之前我对自己用LP的风格写上海我还是有信心的,但事到临头,千头万绪,我发现,上海还真是个海。            1993年年中,我正式到上海混日子,一晃近17年。我曾住过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等区,工作生活范围又夸大到卢湾、浦东、黄浦、宝山等地,其中大部分地区我曾用双脚、自行车、公交、地铁、开车丈量过,毫不夸张的说,除了广袤的浦东平原深处,上海市区范围的道路、主要景点、标志物,我都了然于心。           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以一个旅行者的眼光看上海。我平时在上海活动大部分情况只是去工作、购物、吃饭、会朋友,而假如要写好一本给目标受众看的旅行指南书,要有技巧要有耐心,另外还必须要换个视角。          想到这点,我决定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工作日,开始第一步的实践。         我手上有一本参考书——《LP Shanghai city guide》,不过,这本书的版本为2004年,采集信息的时间距今有6年。            这又要说到LP与普通旅行指南书的不同,首先LP强调人文历史背景,文字在事实的基础上又有个性化,有细致的细节描写但不废话,幽默、嘲讽也很常见,而且它在城市之旅中经常会有徒步路线的推荐,也有很多背景式的方框写作(其实就是平时我们做新闻时常做的背景链接)。          参考书上对上海做了6条徒步路线,其中关于原法租界的路线有两条,我选择了第一条:起点为黄陂南路地铁站,终点为衡山路地铁站。书上没有说,我理解为这是贯穿原法租界南线精华的线路。           1月4日早上7点我就醒了,搞了一会的亲子活动,开始整理行装。带上相机,带了17-35和24-105两个头,还有电脑、两本书、笔记本、笔,背上肩后,发现还是有点分量的。             随便穿了条牛仔裤和夹克,套了双旧跑鞋就出门了,一看时间是8点不到。          正是早高峰,在汶水路地铁站,在我眼前过了两班火车,我都没挤上,当然我也没想挤,我准备掏出相机把盛况拍下,忽然发现,还没开始徒步我就摆了个大乌龙,nnd!——————————————————————————————————二、        我拿出相机,向正在奋不顾身挤上列车的人群按下快门,液晶屏上跳出:“CF卡未插入”。。。         册那,一下子搞得我有点崩溃,才想起来CF卡扔在桌子上没拿,只好出站回家取,为了节省时间,我决定打的回家,为了省钱,打的是摩的(请注意这三个“的”的读音)。往返10文。          取了卡再上地铁一号线,已经空了很多,至少我能在车厢内找到栖身之处,坐到黄陂南路站下,时间为9点正。           地铁站的诸多出口总是会让人晕头转向,经我上下两回验证,黄陂南路站的二号出口是离黄陂南路站最近的出口。  
    沿黄陂南路右转往南,到太仓路路口,也就是穿过目前处于烂尾状态的朱美拉、港丽两大奢华酒店的廊桥,可以看到左侧对面有两幢连在一起的簇新石库门建筑。那里就是上海博文女校旧址,1921年7月,除上海以外的中G一大代表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住在此地,曾当过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老毛算得上名符其实,记得张国焘也是北大的。现在博文女校改为上博纪念品商店,而面对黄陂南路一侧则为欧米茄等手表的专卖店。 
   上博纪念品商店并未开门,反倒是手表店都开着,难道这就是国有和民营的区别?我外面拍了两张照,不多做停留,即又沿黄陂南路往南,到兴业路右转,来到了中G一大会址(请百度、股沟)。 
   托政府的福,现在很多纪念馆都是免费,比如这个,先在窗口领票,然后到入口处。先正告那些想搞破坏的家伙,这里是要经过严格的安检,才能进入的。而且内部不能摄影,后来我发现,到周公馆也不能摄影。       建筑本身建于1920年,当然,你现在站在门前说它是昨天刚落成的也没问题,党的图腾,每天刷一遍漆也没问题,有文章说,当时黄陂南路甚为偏僻,路南侧还有农田,嗯,我看了下,也正是天平湖的位置。  
    一大会址要是好好看好好琢磨,也得半小时,二楼有还原13位党代表的塑像,其它人都坐着,就毛同志站着,意气风发地发表演讲。近90年过去了,当事人没一个健在,大部分的史料都称老毛当时为书记员,也就是记录员,而张国焘当选为大会主席,成王败寇,这个站起来的老毛是当时写字写累了,临时性松松筋骨,这一站就站了55年。在中国,扭曲的历史无处不在,已经见怪不怪。 
     出一大会址已是9点半,我顺便溜达一下新天地北里,跑到口上,对PAUL滴答了下口水,转身到星巴克搞了个最低消费(参看我的研究),暖暖身子,好像又降温了。  
     哥们曾经也是赶时髦人士,新天地开天辟地之始,我也常在这的ARK、LUNA、东魅等店厮混一番,想来也有7、8年前的事了。后来游客多了,年纪也大了,就不常来,这些店也大多关闭。现在,兴致高的时候,会在周末的中午到宝莱纳、丰泉、小山料理搞个Brunch套餐吃吃,性价比颇高,人均消费100元左右,换个口味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高档享受,工薪消费,不是盖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新天地北里的中心广场搞了个福、禄、寿三老喷泉雕塑,莫名其妙。不过,这种中式题材,会很吸引老外的镜头。 
     新天地周边,华府天地、翠湖天地、锦麟天地等奢华楼盘围恃,均价大多在每平米10万元上下,我暗暗告诉自己:此地不宜久留。。。否则,可能要出人命。。。         惶惶然,我从兴业路往西走去,跨过南北高架下的天桥,穿过重庆南路,来到了南昌路。这里有个小小的玉兰花园,寒风凛冽中,花园的凳子上有对黄昏恋情侣抱在一起,让在刷漆的工人很侧目。经过神秘的璞邸精品酒店,前阵子听说物业要把这个酒店卖了,我问门口无聊的保安,你们酒店还开着吗?他说开着啊,哦,好吧,我就进去看看。        璞邸在2008年开的时候还颇有话题,算是雅高旗下的精品酒店品牌,记者小曹还去做了个采访,不过,我始终没进去过。推开厚重的大门,呵,还真开着,里面暖气冲出来让我感觉进了烘箱。总台站着一个穿短袖的哥们,估计被我吓我一跳,这么惨淡的季节竟然有客人进来。我问了个好,然后,拿了一个酒店介绍就此离开。这个酒店目前房价约在每晚千元左右,尽管有SPA,但问题是它没有一个好口碑的餐厅,就显得很无趣了。    
     到了雁荡路,我当然是要进复兴公园。复兴公园原为顾家宅花园,后被法租界公董局花了7.6万两银子买下(为什么不强制征地啊?真笨!),曾作为法军的兵营,大兵撤走后,请中、法国园艺师设计,建为法国花园,于1909年开放。(更多历史渊源请百度,但要过滤歧视中国人一说,这个回头再讲。)    我外婆家在成都北路,现在变成了高架,小时候来上海,复兴公园是我最喜欢来的公园,呵呵,其实每个公园我都喜欢去,包括人民公园、威海路街心三角花园、长风公园等。复兴公园对小孩子最吸引的是有一些游玩设施,诸如旋转木马之类的,最重要的是我经常在这里售货亭买冷饮“黑牛”——可乐上加白色冰激凌球,简直是太美味了!   
    成年后,我也喜欢去Park 97和钱柜卢湾店玩,大约是在10年前的事了。据说晚上,复兴公园的草丛是打野战的好地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      只有早上十点半,公园里大多是老年人。在北京,大清早的我也去过几次公园,南北差异在此体现,北京公园里的老人们喜欢唱京剧、玩葫芦丝,还有舞刀弄枪的。而在上海的公园,更多是合唱团和跳舞,群舞不用说了,自然都是跳国标的,唱歌也让我开眼了,我看到一个老人正在自制卡拉ok机上唱的英文歌——“the secret love”。另外,装有文汇、解放的阅报栏也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当然,我顺便再次瞻仰了我D精神领袖马恩双老的雕像,他俩一前一后,相互依偎着,多少年来一直这么甜蜜地看着大伙。同时,他俩也目送着我离开复兴公园,来到了皋兰路。
——————————————————————————————————三、    拿着前天在季风买的《万象》去蹲坑,翻开第一篇,正是新井一二三(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更多详情百度)写的《上海既白》,她在2009年夏来了上海十天,而之前最后一次上海之行是在1987年,当中间隔22年。    在她眼中,同一座上海变成了前后两座城,文中她感慨道:“。。。我感到迷惑不解,好像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似的,或者说曾经熟悉的那座城市怎么也找不到了。。。站在南京路街头看左右,我就是不能把今天的景观跟20世纪80年代的记忆连接起来沉浸于怀旧。。。中间发生了什么?难道是一场革命?”     很多人看了这段话是不是心有戚戚焉?我也是。    不过,我还有另外的观点,即使新井在上世纪80年代曾多次来上海,但相信她也是浮光掠影似的走马观花。就如这次旅行,她的视线大多停留在南京路、淮海路、外滩、浦东一带,这些更能体现上海ZF丰功伟绩的标志性地带确实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在喧嚣背后,另外一块同样能代表上海气质、文化、品味的区域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节奏,至少是大部分保持着,那就是接下去我要走的路线。    复兴公园西门出来,皋兰路1号,门口挂着“张学良1934年曾在此居住”的牌子,一楼是车库,门开着,里面悍然停着一辆黑色大奔,看前脸像是S系的。既然打着学良的招牌,过往旅人自然会探头探脑,于是在院子进门处还贴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主人发出的怒吼:“谢绝参观!!!”    资料上说,张学良在此仅仅居住了几天,我记得原来上海行者的淘弟熊在7、8年前租过此地一楼居住,我还去过一次,有落地的大门,前面就是院子,非常舒服,当时租金好像每月2500元。      1月4日,寒潮先锋已到上海,我背着包,手拿一本参考书,有时候要拍照,书就没处放,我开始怀念我的冲锋衣,可以随时把手上的东西揣在怀里。遗憾的是,天气不好,我只能以记录为目的来按快门,或者拍一点细节,以后天气好的时候再来扫街。      皋兰路东西向,周边思南路南北线、香山路东西向是上海洋房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其中有西班牙乡村式、法国文艺复兴式、英国古典式、中西合璧式,当然还有一些ART DECO风格的西洋公寓,也许随便走过一个“五金机电商店”,就能发现店招上面的中式墙饰也值得咀嚼一番。 
 从皋兰路1号往西走30米,穿过思南路,就到了建于1932年的圣尼古拉斯教堂,这是典型俄罗斯式的东正教堂,上顶有洋葱头。上海人都知道,在新乐路、襄阳路路口还有一个东正教教堂,规模比这个大点。十月革命后,有一帮忠于沙皇的白俄罗斯人逃到了中国,其中很多移居上海法租界,成为当时最大的一个外国人族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除了有教堂,还有俄文的电台、报纸,就连歌厅里的舞女最红的也是白俄舞女。白俄族群在解放后,没逃走的大部分遣返回苏联,下场惨烈,在此不展开叙述了。      圣尼古拉斯教堂之前一直是一个餐厅,但现在也已经倒闭,就像新乐路上的那个教堂,也曾改过餐厅、会所,但也倒闭,拿宗教场所开店看样子风水有问题,有多少冤魂啊。 
    顺便在香山路、皋兰路、思南路逛逛,就能看到树丛栅栏后,隐藏着一栋栋精致的别墅洋房,这一带房子产权很复杂,有私家、有国有,以前这里大多是七十二家房客,但现在也有富豪独个买下,自己住住乐陶陶。大约也是02年还是03年,当时还是在北京的驴友骑兵、银杏、旅行猪来上海玩,我带过他们在这一带逛,骑兵拿着一台哈苏在一栋看上去废弃的洋房前拍上拍下,有个路人指着那房子说:“500万就可以买下啦!”呵呵,现在,5000万都不止了吧。 
   思南路往南走过香山路,即到了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香山路原名为莫里哀路,取名至一位法国喜剧作家,要明确的是,在原法租界区的街道名大多以法国名人命名,无论是霞飞路还是杜美路,或是亨利路。而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就是现在的中山市,不知道现在香山路路名是否源自于此。       1917年,孙文在广州整护法军政府,准备北伐,但一年后又给桂系搞下了台,很郁闷,携国母宋来到上海,除了政治上的孤立,那时候满世界都是袁大头了,他手上没几个。起先他住在南昌路上的旧公寓,后来几个加拿大华侨知道他的境遇,把本来准备开厂的资金帮他买了这栋建于20世纪初的豪宅,孙氏伉俪在这里居住了5年。略知国民革命历史的人都了解,很多海外华侨对于革命的支持是毫无保留的,当年他们被卖猪仔去新大陆、下南洋,也是饱经折磨,同时深感民族的苦难源自异族统治。革命党人一被清政府通缉,就逃到东南亚,孙文也是,在2004年,我去过槟城,专门拜访了当时孙文去南洋向华侨募款的寓所,也是一所普通的民居,一个洋人住在里头,很大方让我参观,其实也就是墙上挂了一些历史照片,我注意到有我D党魁涛哥的照片,记得是1998年他也来过此地,当时他是副主席。       孙中山故居并不免费,门票为20元,我在上海壹周工作时,曾以采访的名义进去过孙中山故居,所以这次兄弟就不进去了,只在门口鬼鬼祟祟地张望了一下孙老的塑像,继续沿思南路往南走。       思南路有几个有意思的餐饮场所需要介绍一下,第一个就是淮海路与南昌路之间的查餐厅(思南路30-32号,不接受预订)了,我没写错别字,它确实是查餐厅,但也是香港风格的茶餐厅,因为老板叫查理( Charlie  ),呵呵,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曹查理。奶茶为一绝,另外在查餐厅,你简直身处香港电影的布景中,非常老香港传统的店,可以让富民路上的翠华餐厅汗颜一下。在查餐厅的对面,新冒出来一个很小很小的咖啡馆,也许是思南路19号的缘故,所以叫19 cafe。里面有个叫Lisa的姑娘,据说是老板娘,颇有姿色,嘻嘻。好像整个店满座只有6位,店里洋溢女性气质,墙上还贴有一面姻缘墙,单身男女可前往一试。
    再往南就是阿娘面馆了,里面的黄鱼面是特色,尽管很多人推荐,但我距今为止只吃过一次,因为我受不了排队,呵呵。香山路靠近思南路路口,有个第九元素(9th element),晚上经过时,里面发射出暗红色灯光,我起先以为是暧昧的发廊,可惜没人在,从窗外往里看,似乎有吧台。      思南路过香山路一点,在右侧现在有家貌似很牛逼的“古董花园”咖啡(思南路44号甲),这家门店我很熟悉,在2003年,我想开咖啡馆,曾找到这里,当时这是个半死不活的外贸服饰店,现在为一个实为二手古典家具店但同时兼售咖啡、茶和点。我在门口翻看了一下餐牌,咖啡和茶大多在40元以上~~~~我~~~华丽丽地飘过~~~~~       离复兴路不到20米,就是晴朗酒吧了,为驴友铁塔、木瓜、唐胖三人合伙(不知道我算不算泄了商业机密),5年来惨淡经营风雨飘摇,竟然还屹立不倒。酒吧里挂满奇奇怪怪的旅游纪念品、地图,以及铁塔兄弟自以为得意的藏区采风摄影作品,哈哈。目前店内有一叫小野的“85后”美女做掌柜、账房以及小二,我可以负责任地推荐,即使已经涨过价,但晴朗仍是上海最平价的酒吧之一,小只青岛仅售20元,欢迎大家有空去坐坐。值得一提的是,在晴朗酒吧的对面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一座明黄色的西班牙乡村风格别墅,非常惊艳。      继续往南,过了复兴中路,左侧50米就到了周公馆(思南路73号,免费参观)。之前你已经被不同款式的洋房晃花了眼,现在会发现自己到了一片老别墅的海洋,你会惊讶于在上海的市中心竟然有如此海量的老别墅云集于此,在思南路51号至95号之间,我所掌握的不完全数字是超过44幢!——就在这一段思南路的两旁。      在上世纪初,这一带就被辟为法租界内的高尚住宅区,20多年的建设,于30年代初具规模。1921年,比利时义品房产公司在这一带开发了23栋独立花园洋房,成为别墅住宅区的主体,所以这个区域也被称为义品村,周公馆也是其中一栋。 
 早在2006年前,卢湾区就启动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计划,ZF把这里的所有居民都被置换,将这一片改成了世博会VIP会所,投资主体为上海城投(上海市ZF的皮夹子)和永业集团(卢湾区区属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大摩贿赂案有染)。所以现在的义品村却像是一个大工地,工人们进进出出,但里面的花园水景已经颇具雏形。       工地外围保安密布,我想进去逛逛,也被喝止,说:这是私人地方!我怯怯地问,这里现在怎么在修啊,给谁住的啊?保安不屑地说:“世博会知道挖,明年世博会,澳大利亚总统住这里的,都是大人物!”       哦,知道了知道了,原来世博会是在2011年开呢,澳大利亚来的不是总督也不是总理,而是新任的总统,呵呵。      不管了,先去汪洋中独善其身的周公馆溜达一下。周公馆只是外号,官方抬头是:“中国G产D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建于1912-1936年,抗战结束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1946年9月16日后恩来以及必武同志带着同志们工作生活在此一段时间,见过马歇尔见过史沫特莱,也被军统监视过,直到老毛惹毛了老蒋,内战爆发,大伙再撤回延安。    周公馆二楼朝南阳台哈嗲,阳光洒在几把藤椅上,在地下室还有一辆美国别克老爷车,系周总的座驾复制品。另外,思南路87号是梅兰芳故居,在这一块,名人出没请注意。 
   走出周公馆,一看手表已近12点,我有点饿了,也有点累了,背包就像个秤砣压在我身上。上午这么辛苦,我决定中午好好吃一顿,犒劳一下自己。回到复兴路上,我看到对面有一个米丘林公寓,底下就有一个巨奢华的餐厅叫明生饮食店。       走进狭长的店堂,看着餐牌,老板在里面喊道,朋友吃啥~~~~~辣酱面,加一只荷包蛋~~~~哥们只吃贵的,不吃好的!!! ——————————————————————————————————— 四、    卢湾区的物价真是贵,辣酱面卖7元,价格高出闸北区5元辣酱面约40%,煎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1元涨到了1.5元。这几年,中国高唱着涨价的主旋律,从房价油价,到肉价蒜价。         吃面事小,聊天事大。 我的对面坐下来两位农民工模样的食客,各要了一份快餐,售价8元。他俩来自山东菏泽,在为尊贵的世博会VIP会所添砖加瓦。他俩脸上挂满了泥灰和岁月的刀痕,据相关人士透露,在工地上,会砌砖的大工每天工钱100元,只会挑担的小工只有60元,这收入是不包吃的,他们在抱怨着上海的物价贵,去年他们在北京的朝阳公园附近,3元就能吃到一盘饺子。抱怨的不仅仅是他们,他们也不知道,有首叫“上海不欢迎你”的歌,除非你来买东西,上海才欢迎你。        现今不流行叫阶级,在某工作室做的中国阶层2009年报告中,我不清楚他俩的资产数目,但根据收入来说,他们应该属于不占有任何政治资源的下层A或B,但也许一场大病或子女上学,就有可能向底层的A或B流动。很多社会研究者都在忧虑两极分化,要是对照社会阶层的模型就能比较清晰地看到,掌握一定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中层或中下层的人群是有可能往上层流动,这一部分人群只有4.5%,而占阶层80%(45%+35%)的下层和底层人群中的绝大部分在这辈子只有往下流动的可能。相比橄榄型更均贫富的西方社会,中国的金字塔型是多么的可怕。       扯远了。吃碗面我抹抹嘴,沿复兴路往东走,算是一个回头路,再度穿过车来车往的重庆南路。路口就有一座漂亮的五层建筑矗立着,名叫重庆公寓。重庆南路前身为吕班路,和鲁班没什么关系,吕班实为法国公使名,1931年建成此公寓时,就取名为吕班公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装饰艺术派(ART DECO)正大行其道,那时候上海建有很多ART DECO风格建筑,如百乐门舞厅、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美琪大剧院、和平饭店等。装饰艺术派的最大特点为大量运用几何线条和图案来做建筑的装饰,现在上海还留有装饰艺术派建筑约1000多座,而当时的代表建筑师正是大名鼎鼎的匈牙利人邬达克。  
   走进重庆公寓就是四个圆鼓鼓的罗马柱,地上铺有梅花装饰的马赛克,扶梯为几何花纹铁艺。左翼名记史沫特莱曾在重庆公寓居住,李安拍摄《色戒》也在此取景,把解放后铺就的大理石地板改成了原来的木地板,李安为何在此取景,除了这里能一定层面再现老上海租界生活场景,还有一个原因是:刺客郑苹如就住在重庆公寓后的万宜坊88号。           顺L型重庆公寓往南30米,即可到万宜坊入口,在弄口还有“韬奋纪念馆”几个大字,*奋于1931到1936在万宜坊53号的一、二层内,但当中他逃亡海外两三年,所以他在此居住也差不多两三年。万宜坊建于1930年,由法商万国储蓄会投资,现在的叫法为新式里弄住宅,我觉得应该叫联排别墅,独门独院的Townhouse嘛。上海行者有位美女,ID即为万宜坊,她应该就住在这里,在多年前她已远嫁米国。           韬奋纪念馆免费开放,在两层楼房内主要是挂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无甚实物,据铁塔说,史良住在思南路附近,难怪大家一起混,一起成就“七君子”美名。楼下碰到一名操苏北口音的管理员,又在跟我聊房价,说万宜坊前面某号别人刚卖掉(不会是wanyi家吧,呵呵),楼上楼下180多平米,到手1200万,税金付了20多万。       他开玩笑地对我说,你们白领,应该买得起。哈哈哈,我狂笑三声,第一,我白个几吧领,第二,白领也几吧买不起,哈哈哈,我特悲愤地笑死了。        重庆公寓复兴路的对面就是刘海粟故居,是座伟岸的独立三层洋房,壁炉烟囱高高挺立。在隔壁松韵小区,有个用繁体字写就的“上海纸杯厂”招牌,我很怀疑这个纸杯厂是否还健在,我走得有点累了,也就隔空捏了两张影。           复兴路往东100米即到了淡水路路口,有一座名为诸圣堂的基督教堂,这里是法租界,不过美国新教徒也插了一脚,这座教堂即为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和中国教士(有些资料写是教师,我认为是教士之误)汪孝奎共同筹资建造,于1925年落成,采用17世纪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整体红砖砌成。           诸圣堂在文革时没被砸掉,改成工人文化宫,在1982年复堂举行感恩礼拜。在一位向明中学高三学生的作文中得知,诸圣堂在抗战期间保护过抗日人士。可惜,我到的时候并未开放,关着,只好在外面咔一张。淡水路往南100米,某高尚小区住有老网友阿宽(章润龙,哈哈),在01年02年我还去过几次他家,共同探讨摄影问题。           掉头回转,继续沿复兴路往西,当中经过一个巧克力店,据说是专卖比利时老板自己Home Made巧克力,爱好者可来此逛逛。           过思南路,下一个路口为瑞金南路。在LP书上的路线是往左转南,推荐前往瑞金宾馆一游。写到这里,我要擦把眼泪再说,因为我热爱的上海最佳下午茶之地——瑞金宾馆,现在成为了烟尘漫天的大工地,我FK东湖集团! 
———————————————————————————————————五、   我一直对瑞金路抱有浓厚的感情,原因之一是我竟然是在江西瑞金长大的,哈。另外,我外婆家在成都北路65弄,弄堂后面连接的就是石门一路,往南过延安中路即是瑞金一路,过淮海路就是瑞金二路,这一带都是我常逛熟稔的地方。          瑞金路还是上海滩目前为数不多完美的林荫道(新华路、复兴西路、绍兴路、衡山路)之一,两旁长有参天的梧桐树,春天是瑞金路最好的时节,繁枝密叶在半空给瑞金路罩上了一张绿网,真的很美,我无数次想把这美景捏下,但都每次没带相机。这事留待来年。        位于瑞金二路118号的瑞金宾馆原是法租界区域内环境最优美之所在,占地100多英亩,相当于500公亩,内有四幢典型洋房,其中典型英式古典洋房1号楼和3号楼为英国商人马立师·本杰明于1924年建造,他是上海滩赛狗场老板,本杰明家族还是中国最早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创办者。靠近茂名路的4号楼为1930年日本三井公司建造,抗战时成为日军最高指挥部的指挥所。2号楼建造历史不详,即为现在的Colors。瑞金宾馆故事多多,一号楼宋美龄姐姐曾住过,陈毅也在此办公,后改为宾馆,恩来、少奇、朱德等大佬也住过,苏哈托、尼赫鲁、胡志明、金日成也住过。  
   1979年瑞金宾馆对外开放,平头百姓终于可以入内一嗅独裁者的气息,因大片草坪、树木、湖泊、小桥流水,还有浓郁的英式风情,这里成为婚纱外景和婚宴举办的绝佳场所,日后FACE、Colors、小南国等开张,又称为上海最好的下午茶或晚上娱乐之地。前同事王琮和楼蓓蕾在此喜结连理,我去闹新房,看到婚房内有巨大老式浴缸,想到美龄也在这泡过,我一阵激动,但一想到金胖子他爹也在这泡过,我忽然胃酸大泛。。。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混瑞金宾馆,因为同事高大平与Colors老板吴相熟的缘故,何大涛同志的喜宴也在此举办,潘大玮的生活也和老板吴有扯不开的关系。在春秋两季,天气好的日子,在Face和Colors搞下午茶简直是大美,我曾给《商务旅行》写稿时推荐此地,另外一处是外滩三号的露台。  
   可惜,2009年元月,瑞金宾馆扩建工程正式开始,那份美好被破坏殆尽,Face前的大片草坪被铲掉,树木被拔起,安宁被打破,打桩机、起重机进驻,在四栋别墅之前将竖起一座9层楼高的瑞金宾馆新大楼。(具体请参看瑞金宾馆官网:  http://www.ruijinhotelsh.com/hcrm/website/hotelhome/00023/cn/viewNews.jsp?hotelCode=00023langCode=chsid=516420type=1 )现在,瑞金二路上瑞金宾馆的金字招牌依然熠熠发亮,而内里却如败絮,遭受劫难,Face和小南国也相继搬走,至于瑞金宾馆的未来如何,鬼知道。    
     这件事情又在提醒我们,生活在和谐的拆那国,必须要承受破坏所带来的痛苦。颇具讽刺的是,早在2003年1月1日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实施了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其中规定不能在保护和保护范围进行擅自建设。也许,背靠东湖集团大树的瑞金宾馆不会“擅自”建设,不过,我们还有很多理由质疑这个建设项目有没有破坏《条例》中的保护工作原则。假如好好深究,也许这是一个不错的社会新闻选题,可惜本地都市新闻媒体没有发声。           看到瑞金宾馆的惨状,我在犹豫要不要去泰康路一段,走到一半的时候又折回来,泰康路一带可以作为单独的区域,这次我还是认真按照LP书上的路线行进。不过,我的路线开始修正,沿瑞金二路往南,到绍兴路再右转。绍兴路是闻名的出版一条街,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新闻出版局在此,我也曾工作战斗过一段时间的所在。绍兴路74号,上海文艺出版社一楼有读者俱乐部,《上海壹周》原开会胜地, 供应便宜的速溶咖啡喝茶,在这买书可打七五折。
    绍兴路上还有些莫名其妙的画廊,售卖一些大牌的现当代画作山寨版,比如张晓刚、曾梵志的油画。另外,尔东强的汉源书店(绍兴路27号)更是多年闻名,但是里面比较贵,比较中年人,我一般不去,我常去的是维也纳咖啡(绍兴路25弄2号),老板奥地利人供应一种舒服的欧洲咖啡馆风情,没去过的不妨一试。    
    巧的是,在永嘉路、瑞金路路口,我碰到了上海行者老驴扎西培楚,原淮海中路Cherry's Club掌门人,今天碰到都是行者的人,呵呵。他现在大腹便便,领带打好,老板模样,哈哈。停下聊了两句,说到胡禅前几天来上海,可惜那天我有事没参与聚餐活动。  
   绍兴路往东走,就到了陕西南路丁字路口,向右转往北,过永嘉路,又到了复兴路路口。在路口不到60米的地方有座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名为白尔登公寓(陕西南路213号),在楼顶浮刻“1924”的字样,表明了自己的身世。很多人都知道张爱玲住过常德路的常德公寓(原名爱丁顿公寓),呵呵,1930年,张父母离婚,张爱玲随父住在延安中路宝隆花园,张母黄素琼住在白尔登公寓,所以,理论上,张爱玲也住过白尔登公寓,张迷可来膜拜一下。          在复兴路路口,陕南邨(陕西南路187号)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特别墙上的几何图案装饰,毫无疑问,这又是带有ART DECO风格的建筑,建于1930年,原名亚培尔公寓由法国天主教蒲爱堂建造,一共由16栋法式公寓楼组成。前两年对散文大师黄裳的文章很迷,看到一篇文章说他就住在这里,不知道是几弄几号?     复兴中路往西走,第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上海理工大学,以前我经过这里一直叫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扩招后的产物高专成了大学。这里起源于1907年的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为德国海军随舰医生宝隆同志创办,仔细看看,里面的图书馆和数幢建筑都是建于1907年左右的正经百年建筑,也是为数不多上海市中心最古老的西洋建筑群。       要注意的是,大门口有保安虎视眈眈,进去闲逛一定要目不斜视,气定神闲,要是鬼鬼祟祟,肯定被逮个正着。  
   从理工大学出来,已经下午1点半,我又渴又累,真想找个咖啡馆搞下午茶了。沿复兴路继续往西,我的目标是汾阳路上的宝莱纳门口的贝克利面包房。 
———————————————————————————————————六、    在上海理工大学内,有几个女学生正在练摊,号称为“大学生烘焙节”,我正奇怪,书不好好念,竟然搞什么面包蛋糕节。忽然,有个女生看我走过,箭步过来,递给我一张传单,“同学,一起来捧捧场哦!”   
    嘿,嘴真甜,能做你Uncle的我甜蜜地笑了,背着包,吹着口哨,脚步都变得轻盈起来~~~  
   出上理工已是下午1点半多,冬天出门,我没有备水,刚才那个辣酱面咸度又颇高,我必须要找个咖啡馆坐下了。参考书上的路线是沿复兴路往西,到汾阳路左转,正合我意,我可以前往东平路贝克利面包房。     贝克利面包房就在著名的宝莱纳门口,工作人员穿得都是宝莱纳的制服,二楼有玻璃阳光房,一楼有个小花园,这里白开水可以无限量自助,咖啡和自制的面包甜点都还不错。白天经过这一带,贝克利是我一个重要的选项,不过,来这里一定不能点猕猴桃果汁,店里会用很愚蠢地用塑料珍珠奶茶杯包装,而且会加糖加水以掩盖甜度的不够。  
   走到汾阳路之前的复兴中路颇为无聊,过襄阳南路时,经过襄阳路电子市场,我和叶孝忠在里面买过一个小霸王牌IPod便携式音响,只需150块,可装5号电池也可插电,低音就别想了,胜在音量大和轻便,而且还能为Ipod充电,牛逼,推荐一下。在襄阳南路路口不到20米处,复兴中路1252弄弄内,有著名性价比高的潮州菜餐厅博多新记总店,多年来(起码8年),我们都会隔三差五地去那里搓一顿,一般情况下都能做到人均78元以下,沙姜鸡为必点曲目。  
   假如汾阳路不左转,复兴中路继续往前的话,可以遇见两处漂亮的公寓,一为复兴中路1331号复兴公寓,原名为黑石公寓或花旗公寓,建于1924年,资料上说是折衷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也很流行,法国为典型,什么叫折衷,我稍稍研究了一下,就是糅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意思,希腊、罗马、拜占庭、文艺复兴等多种风格都有可能在一种建筑物上出现,就是大杂烩,只要对称形体看上去美就行。复兴公寓的科林斯柱子在复兴路上很挑眼,每次经过,我总想等我发财了把它收购,不争气滴做个青年旅馆之类的。  
   而再往西一点,就是1362弄孝忠住的克莱门公寓,我老想起克莱登大学,呵呵。克莱门公寓一共有五幢房子,是比利时人克莱门投资,建于1929年,墙饰已经有明显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孝忠本来住在最里面一栋,后来搬到临街,我经常去他家,基本清楚内部格局。克莱门公寓原来应该是酒店式公寓,房间内没有厨房,现在住户的厨房都是在楼梯走道上公用,但房间内的卫生间却是巨大,反正比我现在家里的都大,假如不介意旁边的马桶,卫生间内可摆放餐桌、橱柜、浴缸和晾衣服,房间内还有壁炉的原型,当然现在只是个摆设了。(这里给个TIPS,假如开车到衡山路附近,可把车停在这里,临走时给保安5元即可。)     2点我正走到汾阳路、复兴西路南边50米处,发现一座新开的咖啡馆,门口称磨咕(Mogoo)咖啡,心想不如进去看看。发现设计还颇为现代,位子、沙发也很舒服,挑高起码3米,当时隐约觉得这里的气氛我很熟悉。待我做下,点了一份拿铁后,在网上一查,原来竟然就是布那咖啡三大股东之一的长发设计师另外开的店。新乐路88号的布那咖啡,朋友们都很清楚,上海滩经典私家咖啡馆,曾唤起很多人的咖啡馆梦想。
    2002年春天,我曾在布那搞过一次看片会后,就成为我和朋友们经常活动的据点,直到它红了后变成“网吧”,我才慢慢地去的少。复兴西路的布那二开了后,我们就经常去布那二,我还在《周末画报》的咖啡馆专栏上写过布那二,淮海路布那三开了后,我们就经常去布那三。布那的10元黑咖啡和15元奶酪蛋糕一直是大爱,当然,涨价大潮也没忘了冲击下咖啡市场,布那的黑咖啡也涨到了15元一杯。      磨咕的拿铁售价为28元,加一块蛋糕的下午茶为38元,同样实行咖啡买8杯送1杯,拿铁端上来,奶泡精致地拉出了树叶的形状,品相不错,味道也浓厚。我坐下没多久,老板来了,原来真是Jeffery的那位合伙人设计师朋友,他也认出我来,一起聊了一会,磨咕算是他独立经营的店,临走赠送我88折VIP卡一张,到底是老朋友,仗义得让我感动。  
   暖气打得很足,温暖的感觉使我觉得大冬天在上海暴走是脑残行为,不过有点不习惯的是,磨咕室内禁烟,这样也好,让我死了抽烟这条心。足足在磨咕混了两小时,我才关上电脑出门。  
   先走到汾阳路、东平路、太原路三叉路口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门票8元)。这里号称为“小白宫”,建于1905年,原来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府邸,也就是法租界党政军第一把手的住宅,想想现在戒备森严的康办。这个建筑,我长话短说,具体资料可搜索。插个题外话是,当时,租界发展到后来,管理体制和殖民地有极大的不同,最核心的是,租界为自治单位,管理当局为租界内纳税户选举产生,向租界内的纳税人负责;而殖民地则是宗主国直接委派长官和行政机构进行管理,为宗主国负责。一是有限度的民主,一是完全专制。  
   三层楼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又是展览场所同时还 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工坊,玉雕、木雕、漆器、织物的工艺美术师同时边听股票信息的广播同时在做手上的活,他们对观众也见怪不怪,有点意思。这里也能买到他们生产的工艺品,价格不菲。         从“小白宫”出来,我发现了LP的一个严重错误,书上把“太原别墅马歇尔公馆”和“上海犹太医院(上海耳鼻喉五官科医院)”位置给标反了,为了找犹太医院,造成我沿着太原路差不多到了肇嘉浜路。太原别墅(太原路160路)的保安很敬业,问我进去干吗,我灵机一动说我去罗斯福牛排馆。据说这个牛排馆是罗斯福的孙子开的,难怪选址在爷爷部下马歇尔曾住过的地方,有好几个人曾给我推荐过这个牛排馆,说上海选料最正的Steak就在这里,可惜我之前一直没吃过,现在看看人均消费近千元,我又舍不得,只好进去拿了张店卡灰溜溜走人。     走到太原路上,我感慨万千,哥们在1995年冬至1996年秋曾在太原路135号的别墅里工作整一年,当时这里叫jiashide-华海集团,我在该集团旗下的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销售部工作。老板是上海滩民营企业大姐大桂/爱/珍,曾参与上海多个外销房项目开发,如海华花园、玉佛城、白玉兰公寓等。在最风光时期,她号称身家80亿,1997年集团年收入30亿,位列上海民营企业第一名,当时复星集团仅仅排名第三,年收入4亿多。     我为什么说是号称,过了4年后,2001年,东窗事发,桂被另外合作方澳门赌王何老板给告了,桂在开发虹桥上海城项目里起码坑了何老2亿元以上,其中黑幕重重,后来桂被判9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桂的事情,在那个公司工作期间,我算是见识了桂总的嚣张跋扈,帮她开奔驰S600的都是水电部下的武警,你想想,给我幼小心灵留下了多大的阴影。  
   要找到建于1942年的犹太医院原址必须穿过上海五官科医院几幢现代新建筑,走到院内最深处,才发现是一个静谧的所在。最里面还有一个老水塔,塔上有几何图形装饰,据说这个超过60年的水塔现在还在正常使用中。        在汾阳路和东平路路口有个非常小的三角花园,花园内有一个普希金雕像。这个可能是上海命运最多舛的城市雕塑,1937年俄国侨民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竖起了他,后毁于1942年的二战时期,1947年又竖了起来,再度毁于1966年文革,1987年再度竖起,真的是赶上普希金本人不幸的命运了。        等我到桃江路、东平路一带溜达的时候,已经华灯初上,PAUL 在东平路刚开的时候,我和孝忠、琦琦在这里吃过一顿午餐。记得那天还下雪,看着对面音乐学院附中(爱庐,据说是老蒋送给美龄的别野),漫天雪花飘下,我都不好意思说出享受这个词。        东平路、桃江路左近,有特点的餐厅场所实在太多,比如老店宝莱纳、simple tai、藏珑坊、和平官邸等,其中和宝莱纳为同一个台湾老板开的仙炙轩(汾阳路150号)就是传说中的白公馆,原为白先勇他爹白崇禧的官邸。也是婚庆胜地,我曾在这里参与过2000年一起去西藏的陈家杰夫妇的婚礼。  
   这里也开了几个新的小馆子,一个就是桃江路3号的尔苑咖啡馆(Anna Maya),里面装饰带有东南亚和佛教色彩,专营的是素食。另外一个就是曾去过两次的老麦咖啡(桃江路25号甲),据说现在老麦咖啡也蛮红,但是可能环境太压抑,而且多用旧物装饰,我个人觉得老麦咖啡有点做作,不是很喜欢。     走到衡山路,再往南走,穿过豪宅衡山路41号,就到了位于乌鲁木齐路口的国际礼拜堂,正好是傍晚的六点,一天就这么过去了。nnd,其实衡山路有很多故事,但是我实在写不动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