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月与幻想乡的超越者:李子勋关于三大咨询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29:40

李子勋关于三大咨询技术

李子勋言语分析与提问技术与扰动:言语分析: 1.言语与思维,判断,知觉间的关系。 2.对知觉的扩展还是受限。 3.言语建构的现实。 4.言语特征与内在逻辑。 5.关于不确定性与确定性。 6.言语的限制。 7.跳房子游戏。 提问的奥秘: 1.为什么是问题,或者问题的解决之道本身就存在人的内心里。 2.比喻:一个黑暗的屋子,提问象一根微弱的蜡烛去照亮内心的不同层面。 3.提问要破除一种问题催眠,让人的意识活化,挣脱被某种视觉,思维的限制。(让他的眼睛睁开,看到更多的东西.) 4.提问为了重组内心,寻找自在的解决之道。 家庭治疗提问的功能: 1.对过去和现在的关系的模式和变化提问。 2.把问题的关系特征从固化描述为流动。 3.问题描述--索解的提问。 4.行为者--受害者转换提问。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与医学思维的区别: 1.医学模式:注意症状--找到缺陷障碍--关注成因--直线因果关系--形成病因说--责任判断--去情景化--专业诊断--给予治疗与指导--观察症状改善来判定疗效。 2.心理模式:软化疾病概念(不急于做诊断,而看疾病形成过程,软化对疾病的感觉.把正常面扩大,病的感觉变小.)--将个体特征引入行为序列--再度情景化--用系统构架寻找症状意义--索引病人的责任和获益--解释循环因果。两种提问: 一.普通的提问 1.收集故事,随当事人流动,了解当事人内心对问题的感受、赋义、推论以及曾经有过的治疗与改变。 2.技术:聆听、求证、回应、共情 3.目的:建立关系;情绪释放;言语分析;关系分析。 二.特殊的提问 1.不关注当事人已经结构好的故事,旨在破坏内心结构,通过对方重新组织信息产生对问题描述的新方式。 2.技术:旁敲侧击、虚拟与假设、循环提问。 3.目的:破除问题催眠;打开被问题限制的视觉;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扰动促进自组织。好的提问特点: 1.当事人需要重新组织信息。 2.体现问题的同时性和情景性。 3.软化或功译了问题的意义。(装傻,如:你真的是吗,你可不可以把你的病表现给我看) 4.通过猜测别人扩大了内心意识。 5.意识到问题曾有过成功的解决。 6.情绪变的轻松,感觉到被关怀。 7.没有给当事人额外信息。 8.资源趋取向,关心无症状部分。 9.无害。 10.利用当事人信息扰动对方。 11.提问扰动的选点,力度得当。 12.促进的改变从细微处着手。 扰动技术: 来源于后现代的科学发展.一个问题被维持下来基于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是动能被压抑着.压抑让人不舒服又找不到出口,问题这时就可能构成一个系统,干扰技术就是要打破症状构成的平衡. 扰动要指向一个同一个地方,让系统出现无序,新的行为在无序中产生,有时新行为产生有效作用,新行为被循环强化. 李子勋提问技术 一直接陈述式: 直陈式提问是在求助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围绕问题进行直陈式提问,提问的方式有: 1.问题是怎样被提出来的?被谁提出来?在什么情景下持续多久?问题是指向谁的?与谁有关?如果问题有一个规律,是什么? 2.问题有例外吗?什么事情促使了这样的例外呢? 3.有没有什么因素再起阻止和推动作用?如果问题还有一个原因,会是什么? 4.什么情形下问题就不是问题,问题出现后你与人的关系有没有改变,问题引起的变化,哪些是你喜欢的?问题接下来的发展会是怎样?如果问题还有一个好处会是什么?有没有人喜欢你的问题,为什么? 5.问题会自己消失吗?有没有什么不受到问题的影响呢?如果排序的话,哪个问题你是最想率先改变的? 二 差异性提问: 1)对一种行为的不同赋意、行为的对象、场景和时间组织: 1.谁认为问题还有另外的意义?如果他真有另外的意义,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2.你百分之多少认为是问题,那剩余的百分比是什么? 3.谁来告诉我,为什么问题在您的面前和他的面前不一样? 4.为什么今天和明天不同? 5.为什么问题在家里和家外不一样?如果你的问题突然消失了,谁最先发现? 2)澄清沟通三要素中描述---解释---评价间的差异: 1.同样的问题你怎样看?如果让你来重述一遍,你认为哪些内容是你一定要说到的? 2.如果问题有不同意义,你愿意是什么?问题真的很遭吗?如果没有问题你将是怎样的? 3。有没有谁认为这不是问题?谁最认为这是问题?谁次之?谁更次之? 4.如果你认为这是问题的原因,用百分率来表达,你人为有百分之多少是这样的?剩下百分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认为问题还有另外的解释那是什么? 3)对过去、现在、将来构成不同的时间的纬度提问: 1.如果问题早一年出现会是怎样? 2.如果晚一年出现又怎么样?如果问题照此发展三年以后会怎么样?假设十年后问题是否还是问题。 三,假设性提问: 1)针对解决问题的提问: 1.谁的变化对问题改变有益?如果问题不是这样的话,你们认为问题就不存在了吗? 2.当没有问题时家庭关系是怎样,有了问题又是怎样? 3.如果有一天问题消失了,家庭关系又会怎样?与有问题前会不会不同?哪些方面会不同? 2)对例外的提问,扰动疾病观念: 1.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如何来解释这种例外? 2.如果发生奇迹,问题一下不存在了,怎样看出来或谁会最先看出来?谁可能不知道? 3.假如问题解决了,你和他会怎么样?有变化吗? 4.如果问题好了,你没有变化,那我怎么知道你好了呢? 5.如果发生一个奇迹,问题消失了,别人怎么看出来?如果有这样的奇迹,你认为发生了什么最可能引起这样的奇迹? 6.如果有一个奇迹,问题可以消失了,你希望什么问题最先消失? 7.如果一个天使赐予你,答应给你一个愿望,你最想得到的愿望是什么? 3)针对问题的提问: 1.如果要努力保持住问题,如何保的留住? 2.如果你需要有人帮助你才能够保留住问题,谁最有可能帮你把问题维持下来? 3.如果要让问题更糟糕你要怎样做? 4.如果你向把问题搞的更糟,谁会帮助你? 4)针对未来的提问: 1.保留一些问题会不会有好处?如果可能的话,你打算保留多少?或你决定要维持症状(问题)多久? 2.假如你需要症状时,你要怎么让她回来?假如你好了,但仍需要父母看到症状该怎么办?我怎么知道症状是真实的和只是表现的? 4、前馈提问: 1.会不会突然有一天你的问题不再被认为是问题? 2.如果问题三年或十年都不改变?你还会坚持这样生活吗? 3.如果这个问题消失了,你还需要有个问题,接下的问题又会是什么? 4.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上你的问题,你还愿意治疗他吗? 5、循环提问: 1)对过去和现在的关系的模式和变化的提问 2)把问题的关系特征从固化描述为流动 3)问题描述索解的提问 4)行为者、受害者转换提问。 1.问母亲:你怎样看你儿子与父亲的关系? 2.对儿子说:你猜,母亲会怎样来看你和父亲的关系? 3.孩子,如果你给父母的关系打一个分,谁能猜到你会打几分? 4.如果妈妈说父亲对问题负责,你心里不这样看,父亲能猜到吗?被问者会从旁观者的态度去描述另外俩人的关系,而被描述者却能得到一个不同他们内心的解释,看到在另一个人的眼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与他们自身的感觉不同。被描述出来的差异包含了极大的信息,扰动了他们对彼此关系的固守态度,转换当事人的视觉,让他看到多种可能性,并让家庭内部形成一种沟通。 6、对问题提问: 1.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是问题? 2.这个行为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现在觉得是问题? 3.把它看成问题前和后,你的生活态度有不一样吗? 4.如果问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有人不认为这是问题吗?有人比你更着急吗? 6.谁最认为是问题?谁最不认为是问题? 7.有例外吗?有一段时间问题没有了? 8.如果有例外,能告诉我那段时间你都做什么吗? 9.如果问题有一个变化的规律,会是什么呢? 10.有没有一段时间你觉得问题并不那么坏? 7、解决问题的提问: 1.哪些是你勉强接受那些是难以容忍的? 2.问题没有发生前和后,那些东西或事物因它改变吗?那些改变是你不喜欢的,那些改变又让你求之不得? 3.如果一定要说问题还是有一些好处,那么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你的问题,你还会为他痛苦吗?假如你身边的人都有一样的问题,你还会烦恼吗? 4.假如你的好朋友认为你有问题比没问题更好,你能理解她吗? 5.如果问题跟人、场景有关,你愿意让我知道么? 6.假如你说的人、场景变了,你的问题就会消失吗? 7.如果问题一辈子都好不了,你会一辈子如此生活吗? 8、对变化的提问: 1.问题有一天会自动消失吗,如果会,可能是多久? 2.如果发生了奇迹,问题突然消失了,你怎么知道?如果问题变好,什么事情可以促进他呢? 3.如果想让问题更遭,怎么做才能让问题更坏? 4.如果你还需要问题,怎么做才能留住她,如果问题好了,你不想让家人知道,他们会自己看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