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衡图:從零到一的愛 有教無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48:33

 

曾老師的簽名會可是要大排長龍的呢!

孩子的問題,有如天上星星般,閃爍不定又名目繁多,然而許多大人都不知道,孩子的問題十之八九源自家庭,甚至是父母自己。

對曾裕真老師而言,學生就像一本書,有的很好讀,有的很艱澀;看不懂的時候,就翻翻字典、請教他人;如果奢望每一本拿在手上都是看得懂的書,那看跟不看,又有什麼分別呢?


何謂教育?

 對于這個近乎神聖的大題目,曾裕真老師選擇以一個發生在美國麻州的例子,來詮釋教育及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有個孩子,父母離異,爸爸又是酒鬼,家庭經濟拮据,孩子學習低落,不曾看完一篇文章,然而他的老師發現他對挖土機情有獨鐘,于是搜集了很多關于挖土機的資料,結果,在老師引導下,該孩子第一次把文章念完。”

 曾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教育工作者就是應該這樣,要達到“教”和“育”的目的。

 “‘教’即教而改之,改善學生的人格和品德;‘育’是育而成之,就像培育幼苗,希望他茁壯成長。”

 她接著說:“為人師表,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這點,就沒有喊‘累’的籌碼,因為你做得不夠好,好比爬山爬到一半,說一句‘我累了’就掉頭走開,這是不夠盡責的。”

 對曾老師而言,“累”是無力感的代名詞,是老師在教育學生上無法可施,而造成“我好累”的埋怨,是另一種逃避責任、不求進步的推託之詞。

 她認為,老師應該“先無類而無累,因無累而無淚,因無淚而無類”,即是說,先有教無類,沒有分別心,才不會累;心中沒有累的感覺,就不會動輒流淚;最后,由于沒傷心流淚,所以沒有分別心,從而造成一良性循環。

“老師要從不同點下手,挖掘學生亮眼的一面,激發他們潛能;教育不只要讓成績好的人得高分,也要讓程度不好的人獲得信心,當一個孩子有信心后,他就不會放棄自己。”


來自臺灣的曾裕真老師是一位“名師”,也是一位“明師”,她把從慈濟學回來的靜思語運用在教學上,把當中的智慧及大愛發揮得淋漓盡致,有無數個學生被感化。而她感人的教學生涯,除了被編制成書籍——《從0到1的愛》之外,也被製作成一套長達數十集的連續劇《一閃一閃亮晶晶》。

 在小小一本書裏,曾裕真老師記述了多個棘手個案,包括如何感化15歲即與女友同居的黑社會同學!如何感動一名13歲即戴著8個耳環、全身煙味、滿口髒話的女同學不放棄學業?如何除去外表完美、品學兼優,卻表裏不一優秀生的劣根性?

 追根究底,許多所謂無可葯救的劣徒都是破碎家庭的犧牲品,被指責的小小軀體、愛毆打的小小拳頭,都是大人潛移默化的成果,只是許多人看不見,因為他們不曾用心觀看。

 為此,曾老師的存在是一個“異類”,她運用她的方式,挽救了無數個表面罪名成立的代罪羔羊,每每在講座上提及這群孩子時,她都是一邊哽咽,一邊為聽眾細細道來,話語中充滿睿智,聽者無不動容。

 “有一個黑社會學生,把老師的門牙打斷了,但在我這裡負責班級的衛生非常盡責,我們每週都得整潔冠軍,他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缺點,但同時間在增加優點,這樣已經很好了!”

 “孩子坏,因為他沒有在乎的人,也因為沒有人在乎他,那么乖干嘛?老師家長必須成為他在乎的那個人,要孩子改變,你必須先給他一個變好的原因。”

做人應有善意

 她也笑說:“你會發現,許多學生都處于說坏不坏、說乖不乖的灰色地帶,有時學生做錯事見家長,父母都會辯說:我的小孩沒有惡意,我就會回答,你的孩子不是沒有惡意,而是沒有善意!”

“沒有惡意這個標準太低了,做人應該要有善意!”

 她說,在此之前,她並不曉得自己是另類老師。

 “我以為每個老師都應該這樣的。”

 為此,這篇報導除了強調曾老師的教學理念外,也詳細記載了幾個令人心酸感慨的個案,從中你將體驗曾老師的用心及孩子的難處。

 “99和100分的愛,差別並不大,但從0到1分的愛,差別卻是‘有’跟‘無’。”

個案一讀不完的初中一

 有一位快滿17歲的男同學轉到曾裕真老師的學校,然而有關老師不敢收留他,因為對方待過三所中學,每次都讀不完一學期,原因是品行太坏:抽煙、喝酒、打架、逃學、飆車、加入黑社會……可以犯的幾乎全犯了。

 而當中最嚴重的,就是痛毆導師,把導師打到滿地找牙齒,結果被導師控訴,在“少年輔導院”待了半年才出來。最后,在校長要求下,該名少年交到曾老師手裏。

 第二天,校長正式把他介紹給曾老師,出乎意料的,該少年長得一臉秀氣,175公分的身材穿著初中生的短褲,顯得有點滑稽。

 “回到班上后,我只在黑板上寫了他的名字,然后就開始上課了,班上的同學都對他充滿好奇,不過什么都不敢問。”

 “第二天,我約他在校園談話,誠懇地問他,你來學校兩天了,有什么不習慣的嗎?需要我幫你什么?”

“沒有惡意這個標準太低了,做人應該要有善意!”

 她說,在此之前,她並不曉得自己是另類老師。

 “我以為每個老師都應該這樣的。”

 為此,這篇報導除了強調曾老師的教學理念外,也詳細記載了幾個令人心酸感慨的個案,從中你將體驗曾老師的用心及孩子的難處。

 “99和100分的愛,差別並不大,但從0到1分的愛,差別卻是‘有’跟‘無’。”

個案一讀不完的初中一

 有一位快滿17歲的男同學轉到曾裕真老師的學校,然而有關老師不敢收留他,因為對方待過三所中學,每次都讀不完一學期,原因是品行太坏:抽煙、喝酒、打架、逃學、飆車、加入黑社會……可以犯的幾乎全犯了。

 而當中最嚴重的,就是痛毆導師,把導師打到滿地找牙齒,結果被導師控訴,在“少年輔導院”待了半年才出來。最后,在校長要求下,該名少年交到曾老師手裏。

 第二天,校長正式把他介紹給曾老師,出乎意料的,該少年長得一臉秀氣,175公分的身材穿著初中生的短褲,顯得有點滑稽。

 “回到班上后,我只在黑板上寫了他的名字,然后就開始上課了,班上的同學都對他充滿好奇,不過什么都不敢問。”

 “第二天,我約他在校園談話,誠懇地問他,你來學校兩天了,有什么不習慣的嗎?需要我幫你什么?”

一周后,曾老師的班級獲得“全年級整潔冠軍”,少年之用心,不言而喻。

從此,少年卸下心房,每每談話都說心底話。

 原來,少年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跟在媽媽身邊的他,看不慣媽媽“同居伴侶”不停更換,于是離家出走。很不幸的,混上了黑社會,自15歲開始與女友在外同居。

 此外,每每放學后,該少年都會到夜市擺攤,販賣翻版光碟,而該攤位是“大哥”的,由“兄弟”輪流照顧,所以年紀輕輕的他,靠盜版“自力更生”。

 至于把導師打到滿地找牙的經歷,他也坦白供出:“導師知道我很會鬧事,要我每節下課都向他報到,有一次我晚了5分鐘,我解釋說我上廁所去了,他不相信,一口咬定我去做壞事。當時在辦公室,他很大聲地吼我,我覺得很沒面子,氣瘋了,才把他打得有點慘。”

 “有多慘? ”

 “牙齒都掉了,導師痛得在地上打滾……”話鋒一轉,少年竟然擔心起來:“老師,你會不會對我印象很差?”

 “不會,我只是心疼你這個苦命的孩子……往后不要那么衝動,世界上雖然不是每個都是好人,然而也不全是壞人;老師希望你用比較陽光的方式對待他人,如果無法脫離黑社會,起碼不要做壞事……”

 校園裏,只見一名高大的學生,在頻頻點頭……

只做了一個學期的貴人

兩個月后的一個早上,一通找曾老師的電話響起,然而曾老師當天請了半天假,電話的另一端,是一臉失望的少年。

 待曾老師回校后,才知道事態嚴重,少年已經被警方扣留了!

原來,學校有一群惡少找該少年麻煩,說放學后會有一群人“堵”他,于是少年先下手為強,聯絡外面的黑社會分子前來,把該群惡少打得頭破血流,結果校方報警,齊齊被扣留。

 由于少年的母親不願意前往保釋,于是曾老師前往警局,在把該少年載回校的途中,有了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談話。

 “他一直對我說對不起,我只是一直在哭……然后我問他,如果我接了那通電話,你會聽我的勸告嗎?”

 “會,老師,我會聽的。”

 語畢,只見老師把車子停在一邊,把頭埋在方向盤大哭,哭自己的不在場,因為曾老師深知,該少年將會被勒令退學。

 好不容易抵達學校,在準備要過學校門前的大馬路時,曾老師的眼睛佈滿淚水,無法留意馬路情況。

 “少年緊緊牽著我的手,牽我過馬路,一直對我說,老師你不要哭了,這不是你的錯,不要再難過了……他的手,是做粗工的手,是長滿繭的手。

 “當孩子有一個他在乎的大人時,他就有得救了,然而我只是做了他一個學期的貴人……不能牽著這雙滄桑茫然的手,走向更正確的道路,讓我遺憾至今。”

個案二品行兼優的學生

 有一名叫小文的男同學,13歲即顯露出領袖風範,加上成績優秀、品行良好,在師生的眼中,簡直就是完美,然而對曾裕真老師而言,總覺得有點不妥。

 “譬如,他會讓同學去玩,自己留在課室打掃,我問學生,為何你不掃地?學生會說,班長說很干淨,不需掃了。”

終于,曾老師有機會出招了。

 “有一次,華文老師在小考之后,派考卷給學生,希望他們當場訂正,一個錯誤訂正5次,而小文考到95分,也許心情不好,他竟然告訴老師說,訂正是沒有用的!”

 在老師的堅持下,小文最終還是乖乖地拿起筆來,只是沒想到,當老師批改訂正時,發現小文用了考卷三分之二的版面,寫了一個髒字!

 曾老師知道后,二話不說幫小文請了一節課的假,然后冷冷地告訴小文:“走,跟我上車。”

 “去那裏?”

 “家訪。”

 小文的不可一世突然消失了,換來的是一臉鐵青、恐慌。

 在路途中,雙方都沒有說話,10分鐘后,曾老師已在小文家的客廳與其母親聊天,聊什么呢?

 “你的孩子很懂事,他啊,成就優秀又有領袖特質,教到這種孩子真的很高興……”

喚醒你的良知

 10分鐘后,家訪結束了,曾老師載著小文,一語不發地駕車。

 終于,小文忍不住了:“老師,為何你不告訴媽媽?為什么不處罰我?”

 曾老師回答:“我已經懲罰你了,你知道嗎?從我告訴你要回家開始,整個過程,你如坐針氈、良心責備、內心交戰、不知所措,這就是我對你的處罰,我要喚醒你的良知,你如此聰明,鞭打或告狀都對你沒有效的。”

 當時,小文一邊聽、一邊哭,回校后,馬上誠懇地向老師道歉,並親口把事情告訴爸媽,然后再把事情寫在“聯絡簿”上,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及對老師感恩的話,都一五一十地寫出來。

 曾老師分析說:“小文的問題在哪裏呢?他的問題在于他太聰明太陰沉了,他了解大人喜歡什么樣的小孩,然后刻意去扮演及討好,只是畢竟那不是原本的他,所以總有崩潰的一天;每個孩子就像一本書,我們不可以只看封面。”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因為一個錯,而否定孩子的其他優點,而我在他母親面前稱讚的內容都是真的,不過我必須教訓他,孩子犯了錯應該害怕,而不是胸有成竹、事不關己的傲慢樣子。他不怕,因為有爸媽這座靠山,所以告狀是沒有用的。”

 “處理學生的問題時,不可以只看問題本身,而是要追溯至問題的根源,然后把孩子的劣根性改過來。

 畢業后,小文以第一志願考入高中,並寫信給曾老師:“也許我不是你最優秀的學生,但你是影響我最深遠的老師。”

 曾老師希望老師注重師生關係多于孩子的成績:“我希望學生的成績好,更希望師生的感情好,因為留得感情在,不怕成績不起來。”

個案三8個耳環來上課的女孩

 才初中一的小穎,開學沒幾天即開始翹課,有一天,小穎難得來上課了,卻戴著8個耳環前來,而且全身煙味。

 曾裕真老師請她過去談話,小穎一副要打要罵悉隨尊便的樣子,沒想到,曾老師只是溫柔地說:“耳朵鑽洞后,有時會細菌感染,所以你睡覺前,記得要把耳環拿下來,還要塗上一點藥膏,這樣才不會發炎。”

 曾老師說,在關係建立起來之前,要求對方不要戴耳環是很冒險的,因為如果對方不賣你的賬,那老師的威信頓時蕩然無存,以后就更難開導了。沒想到,小穎第二天即沒戴耳環上課,你說,愛的力量如此大!

 后來,曾老師得知,小穎的母親長期受到家暴,終于在第10年提出離婚,小穎歸母親撫養,但母親一年后改嫁,小穎寧可留宿外婆家,而外婆卻長期在舅舅的家裏照顧孫子,造成小穎無人管教。

 為了感化小穎“出口成髒”及打架的惡習,曾老師除了在“聯絡簿”上用心經營關係外,她還特意去小穎的住所,把髒亂無比、臭氣滿天的家,打掃得煥然一新,然后把新買的棉被及枕頭鋪好,再在床頭留下一封信,然后才離開。

 從此,小穎不再翹課,也準時交作業,更變成一個非常關愛老師的孩子,時常在聯絡簿上寫貼心小語,如“天氣冷了,老師多喝水哦!”

 曾老師眼神充滿憐愛地說:“很多老師都很怕教一些不愛讀書、品行很差的學生,其實他們一點也不難教,因為他們是一無所有的。而我們給予的‘一分’關愛,卻是對方的‘唯一’,而在給的過程中,成長的又豈止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