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设计:唐师曾单车走西部之二:寻找方大曾(附多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42:40
唐师曾单车走西部之二:寻找方大曾(附多图)
2002年7月17日12:45  Sohu视线

  方大曾是当代代最杰出的战地记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骑自行车采访219团团长吉星文。吉星文在战火下对方大曾讲:“你是第一个到这里的记者,不要回去了,日本人马上就要进攻了。”可方大曾却把相机藏在身上潜过日军封锁线,向外界发了稿。据著名记者范长江回忆:方大曾是一位“硕壮身躯,面庞红润,头发带黄的斯拉夫型的青年”,“这位平时没有被人重视的朋友,今天却来这样一个壮举”。但令人痛心的是此后不久方大曾就在战场上失踪,时年25岁。已经过去整整65个年头,至今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图片:冉庄当年遗留的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方大曾1912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父亲“译学馆”毕业后在北洋政府外交部工作。富裕、开明的家庭生活使他中学时有机会接触摄影,用母亲给的7块钱买了一架照相机。开始拍摄北京的古建筑、各种民俗和社会底层的苦难生活。方大曾17岁发起并组织北方第一个少年摄影社团——北平少年影社。近乎无师自通成为一个自由摄影师,凭直觉记录人力车夫、纤夫、矿工、“缝穷的”,成为一个胸怀博大的纯粹的记录者。

  方大曾北平市立一中毕业后于1930年考入中法大学经济系,与诗人方殷共同主编《少年先锋》杂志。1935年中法大学毕业后,到北平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以方德或小方署名在《世界知识》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名记者范长江的举荐下,成为《大公报》战地摄影记者,负责平汉沿线工作,以独特的视角和工作方式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报道爱国救亡运动的名记者,随后在抗战前线失踪。

  家住协和胡同10号的(现已拆迁)方澄敏老太太是失踪烈士的亲妹妹,历经数次政治运动至今保存着800余幅珍贵底片,这些底片都是当年失踪方大曾的生前遗作。方大曾和大多数追求美丽的摄影师不同,他从不拍美人照、风光照,而是以敏锐的眼光记录了当时的人文风貌和战争实况。方澄敏老太太回忆哥哥“喜欢旅行、写稿和照相”,言语间似乎回到65年前和哥哥告别的那个下午,蕴涵了少女对英雄哥哥的绝对崇拜。

  方大曾1937年最后走过的路线是:7月保定,7月28日和两位同行到卢沟桥前线,30日返回保定,当天下午遭到轰炸。当所有同行离开保定前线搭车南下时,方大曾独自勇敢地留下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工作方式开始工作。据范长江讲当时方大曾身上“带上充分的蓝墨水、稿纸和照相器材”。“他的工作情绪愈来愈高涨,身体也愈来愈结实。北方的夏季,他穿着短裤衬衣,自己带着他的小箱子行李,在平汉路前线不断地突击。他那诚挚、天真、勇敢、温和的性格,博得各方面的好感。” 1937年9月30日在《大公报》发表的《平汉线北段的变化》是最后的作品。

  我个人喜欢方大曾有四个原因:首先我们都是无锡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其次,我俩名字都鬼使神差共用一个“曾”字。第三,我们都在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刊物上发表作品。第四,我们都采访过战争。只不过我幸运地活到现在,而方大曾消失在卢沟桥的乱军之中,至今已经整整65个春秋。

图片:当年"高老忠"牺牲的"高家庄"村口老槐树下

  当年方大曾骑着毛驴奔波于各个抗日前线,尖锐地写道“战场由察南移入晋北,西战场的风云暴露了我们政治上机构上的许多问题。”他呼吁“每个人都应该认清自己的任务和力量,要自己起来救自己和失踪的烈士相比,我无所事事地开着雪佛兰开拓者,使用先进的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寻找烈士的踪迹。我开车沿着方大曾当年走过的路线一路前行,宛平、卢沟桥、长辛店、保定、清苑、易县、倒马关、雁门关、平型关、大同、太原……可始终没有方大曾的下落。在我之前,CCTV的编导雪松也曾走过类似的路线并拍摄了记录片《寻找方大曾》,可我们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一直到现在都毫无结果。也许我寻找的不仅仅是失踪的方大曾本身,而是他代表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