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有扁平疣怎么办:王攀随笔录(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34:30
   王攀随笔录(4) 
王攀

一、独立的孟子——
  上篇随笔里,我说孟子说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是“妾妇”,有酸葡萄心理。后来想想,我误解了孟子。孟子政治上的失败,没有成为有权有势的大臣,在于他的独立。
  孟子在当时,尽管号称不得意,但出行的时候,往往身后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搁到现在也是很大的排场和威风;更主要的是,孟子见的人都是当时的最高权贵,像梁惠王、齐宣王,他之所以不入朝为官,在于其政治理想与当局不一致,如果为了权势,稍微变通一下,迁就一下,高官厚禄,定然犹如探囊取物。但孟子却并没有迁就,这说明他是一个独立的人。
  孟子是知识分子的榜样。

二、寄生虫——
  孟子独立,不见得其他知识分子也独立。
  知识分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只有处于漂游状态,所以,战国叫他们游士、养士,十分妥帖。游,说明他们没有社会的根;养,说明他们只有当食客才能生存。难听一点,就是寄生虫。但寄生虫也不是一无是处,不然历史早就把他们淘汰了,用不着我们来骂。
  知识分子只有游在、养在政治圈子里。中国政治的一切变化,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知识分子。从战国百家争鸣,到秦焚书坑儒,到汉独尊儒术,到隋唐科举,到宋明小说,到清乾嘉学,到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再到今天,无不是知识分子受政治影响的体现。
  知识分子,就是政治的乞丐,可以赏一口饭,也可以用棍子赶走。如果社会不给知识分子另外的生路,他只有这样的命运,好在,谋生手段越来越多,独立的知识分子也越来越多。

三、耻感和罪感——
  中国文化,是耻感文化;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
  耻,是自己心里的认同标准,违背了标准,会产生羞耻感,进而校正自己的言行;罪,则是以外在上帝为认同标准,违背了标准,就会产生罪恶感,通过忏悔校正自己的言行。
  哪个感好?如果好好地发挥作用,都应该不错。但事情往往是变化的。相对上帝的标准,自己的标准最靠不住。比如,以往不言利是标准,现在言利是标准;以往公心是标准,现在私心是标准;等等。这样,以往,以道德之心为一切的出发点,现在,以满足私利之心为一切的出发点;以往,以一切为充实个人道德的工具,现在,以一切为满足个人私利的手段。
  国人为何容易走极端?就是在于我们的标准是变化的,不像西方的上帝,是稳定的,就是变,也万变不离其宗。
  宗教靠不住,世俗更靠不住。

四、圣人与上帝——
  儒家讲圣人,道家说真人。
  儒家强调对圣人崇敬和向往,人人皆可尧舜,满大街都是圣人。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叫人和光同尘,返璞归真。无论圣人,还是真人,都可人人为之。这好不好呢?也好,也不好。
  好是,毕竟是叫人学圣人、真人,成圣人、真人嘛。不好是,圣人、真人,标准是变动的,而且也不是完美的,一旦身上出现瑕疵,时代一变,圣人、真人标准就变了,就有打倒孔家店的危险。那个时侯,圣人、真人就不吃香了,没人信仰了,没有信仰,就乱套了。
  在这方面,西方人就比较高明。他讲上帝,要求人人学上帝,但人人又成不了上帝。上帝完美,高高在上,俯瞰众生,指引众生,永远都是正确。就好比男理发师喜欢剃光头——没有发型,就永远挑不出毛病;因为只要是发型,就能够挑出问题和毛病来。
  上帝,就是一个没有发型的理发师。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