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霉素中毒症状: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6:38:14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第1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的经济优势图未来的中国力量:一、有巨大的需求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成长空间等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二、有高效的“政府的经济推手”,为经济发展指出了方向。三、有极高的储蓄率,为经济投资提供了“弹药”。四、低成本的产品优势。前言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经变为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有人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在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与之相抗衡的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但是,我们知道,美国次贷危机的新增贷款时间大概是2002~2006年的这5年。次贷的余额总共就1万亿美元,但它最终却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相对于美国14万亿国民生产总值,不过是7%;相对于全球的生产总值不过是九牛之一毛。显然,“监管缺失”并不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也许我们会责怪美国花样翻新的金融创新。也许我们会责怪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北京的春季,天空中飞着许多好看的风筝,争奇斗艳,翩翩起舞。风筝之所以没有失控,是因为有一根绳子控制着它。一旦绳子剪断,风筝便像没有灵魂的东西乱飞,最终会落在地上。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在全球横冲直撞地追逐利益,以及保障美元信用的现代金融管理的缺失。由此,我们想到控制美元的绳子——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金融衍生品等。我们知道西方链条式的分析思维不但孕育出了科学和民主,也发展出了像乌龟叠加的现代杠杆金融业,金融危机是否意味着西方金融衍生工具遇到了经济深层不确定的底面,从而完成了现代货币主义的使命。这也就是说人类的智慧终有极限,上帝要保留最后一张底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否则,人类还不把天捅个窟窿,溜之大吉?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空间被限制在这颗小小蓝色星球上,这是西方理性力量的极限,这就造成应用科学,也就是科技理性收益递减,说白了就是在19世纪,人们给牛顿力学投资10美元,他能带动社会财富增加1000美元的收益,而在20世纪,人们给爱因斯坦相对论投资1000美元,他只能带动社会财富增加2000美元的收益。也就是说科技理性收益的递减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人永远是人,人代替不了上帝。大自然总要用最后一层面纱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有人说,中国长期的廉价商品刺激了美国的胃口,助长了美国人的贪婪和奢侈,最终酿成了次贷金融危机。

  第2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有人说,当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美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最终导致了货币主义的次贷金融危机。也有人说,货币主义下的次贷金融危机是西方的理性主义撞上了地球的边界,科技在资源不可再生这面墙前一筹莫展。还有人说,次贷金融危机是上帝给发达国家踩了一脚刹车,目的是为了让穷国赶上富国,反正对中国的崛起有利。在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的座基上,刻有下列诗句:她不同于希腊著名的青铜巨人,把征服者的双脚跨在这两片土地;她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人,她将高擎火炬屹立在这浪拍夕照的大门。火炬收驻闪电,手臂似灯塔放出光芒。她是“流亡者之母”,向全世界召唤;她那温柔的目光落在连接双城的海港。我们不禁要问:1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自由女神像还那样雄伟、挺拔、光芒四射吗?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阳的光芒不是从东照到西,便是从西照到东。金融危机使得由西方资本经济和科技理性塑造的人类工业文明发生了质的转变,资本经济再也无力撬动科技理念,它终于从以前那种不停转运的经济轮毂上跌落下来,从此宣告人类那种粗放贪婪的工业文明的结束,同时人类也迎来绿色文明的春天。100多年前的马克思就曾经预言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北风呼啸,一个可怜的女孩蜷缩在床上的被窝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女孩瑟瑟地问道。“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妈妈无奈地叹道。这是马克思描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文学语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由此我们可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两个问题组成:一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导致工人阶级绝对贫困,从而造成社会总需求不足;二是资本家盲目重复建设导致的生产过剩。从上述故事可知,一方面是穷人没钱买煤,另一方面是煤生产得太多。马克思以此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但现实却不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似乎僵而不死,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反而大多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道路。那么资本主义是如何克服马克思所说的那两个经济危机的矛盾的呢?首先,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解决工人阶级绝对贫困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这一问题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学家的建议,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贫困的工人阶级的生活得到保障,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全社会的有效需求,稳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了社会稳定,从而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

  第3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1941年6月,英国丘吉尔政府成立了英国社会保险和福利委员会,任命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为主席。1942年12月,该委员会向丘吉尔提供了《英国社会保险和福利问题报告书》,报告指出:当前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门槛高,保障低,管理混乱,工人不满情绪飞涨,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最后建议英国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扩大保障范围,从而使广大的工人阶级免于贫困、疾病、工伤和失业的困扰。报告具体建议,任何一个英国人,都给予一个社会保障号,记录一些相关信息。只要在英国出生的婴儿,从呱呱坠地到16岁上学期间,每年都可领到一笔儿童福利基金;上大学时,可领取教育津贴;平时看病几乎不用自己花钱,实行免费医疗,特殊医疗服务除外;因公受伤可领取工伤补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时,人人有退休金;超过80岁,还可领取高龄补贴;另外,还有生育补助、住房补助和困难补助等。可以说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伴随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到1948年,英国实现了“福利国家”的梦想,成为西方各国效仿的模板。这种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又极大地缓和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阶级矛盾,从而使资本主义迎来了黄金时代。那么,资本主义又是如何解决马克思所说的由重复建设所导致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呢?在1929年的那场由资本主义重复建设所导致的全球生产过剩的大萧条经济危机中,美国拆毁了92座炼铁高炉,英国拆毁了72座,德国拆毁了28座,法国也拆毁了10座,全世界拆毁了总吨位650万吨的海运轮船;美国的煤炭产量倒退了28年,生铁产量倒退了36年,钢产量倒退了31年;英国的煤炭产量倒退了35年,生铁产量倒退了76年,钢产量倒退了23年;美国有86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失业人数由150万猛增到1700万以上,占美国整个劳动人口的1/4;在大萧条期间,当千百万贫困人口忍饥挨饿的同时,有大量的粮食、水果、肉类等农副产品因人们无钱购买而被就地销毁,牛奶则被倒进大海。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伤痕累累的资本主义世界,当时新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为资本家埋单的凯恩斯货币主义政策。也就是伯南克所说的飞机空投美元的政策,通过向市场注入强大的货币流动性,从而让“看不见的手”回归理性的经济轨道。这种以毒攻毒的货币主义政策后来成为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不二法宝。那么,市场“看不见的手”所犯的错误,为什么要用凯恩斯的货币主义政策才能够治好呢?

  第4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人类的照明从钻木取火、动植物油照明、蜡烛照明、石油照明、电灯照明、日光灯照明、二极管照明到led照明,反映的是一种危机与突破的经济历史。每当市场上某一种照明产品处于生产过剩,导致产业危机发生时,资本的天然使命便会革新出新的照明产品。同样,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当“看不见的手”导致经济危机发生时,政府通过凯恩斯的货币主义这只“看得见的手”为“看不见的手”清理出一块看得见的市场,从而渡过经济危机。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幅提高工人阶级的社会经济保障水准和在经济危机期间用凯恩斯货币主义这艘经济渡船帮助资本家找到新的科技理念大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带来了马克思名著《资本论》在全球的热销,因为资产阶级已经感觉到凯恩斯货币主义的经济渡船再也不能使资本家找到科技理念的大陆,从而使他们陷入经济荒漠的高原。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会使资产阶级陷入恐惧境地呢?这是因为西方理性主义下的哲学终结了,科学理论陷入困境了,从而导致科技理性收益递减,经济陷入滞胀崩溃的边缘。美国能在地球以外的星球开拓出新的殖民地吗?显然不能,因为相对论对经济的帮助还遥遥无期。金融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昔日的荣耀,使中国尽显东方的魅力。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西方资本主义犹如80岁的富翁,未来只能享受过去所取得的胜利成果;而中国是一个20岁的穷小子,未来创造性的生活正在等待着他去开拓。这是因为西方文明主要体现在科技理性对经济生活的贡献,而东方文明主要体现在人文理性对社会资源管理的高效率。回顾中国30年来经济高增长的成功经验,无非就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改革对西方市场经济的高效管理与应用。如果把西方比做经济的大脑,那么中国便是经济的双手。大脑的优点在于创新和发明,双手的优点在于勤劳和高效的实践,所以中国才有“世界工厂”的美誉。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使中国走上了科技理性收益递增的道路,而西方相对地陷入科技理性收益递减的道路。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西方再也没有令人激动人心的科学理论的发现和应用。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丽的图画。而那些拥有美丽图画的西方国家要想有新的杰作,除非他们能在地球以外开拓新的时空疆土,否则只能接受明日没落的归途。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没有完成,西方开创的科技理性赋予人类的幸福生活正在中国进行时;中国还有80%的人没有汽车,70%的家庭需要改善住房,65%的人还没有网络和电脑,90%的中国人还没有出过国门。这种庞大的经济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注定中国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东方巨人。截至2009年9月,中国企业500强多项绩效指标超过美国企业500强,而居世界第一。在刚刚落幕的2009年中国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在对全球100位ceo关于“未来十年哪个国家会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的问卷投票中,中国以67票当选首位。

  第5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中国正在拯救世界经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世界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从1980年的3.4%增加到2005年的15.4%,而美国一直保持在21%的水平。另外,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持续增长,从2003年的2.5%增加到2006年的8%,而美国从1993年的12.6%减少到2006年的8.6%,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进口中所占比例从1993年的2.8%增加到2006年的6.4%。中国还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也意味着中国是能够让美国突然间丧失支付能力的国家。现在中国不仅在一些主要经济变量上赶超美国,而且呈现出比美国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当国保持增长的同时,国却在衰退。如果说美国被看做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火车头,那么中国现在充当的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文章认为,这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令西方的金融资本主义接近崩溃,对于华尔街来说,资本家是输家,政府是赢家;对于全球政治来说,西方民主制度是输家,东方集体制度是赢家。它加速了美国在全球影响力的衰落,世界正从一个单极的西方世界走向一个多极的东西世界。借用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话来说:东方在增长,西方在衰退;西方人充满担忧,东方人满怀希望;希望的火炬似乎正从西方传给东方。有些人认为所有非西方化国家迟早都必须采纳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观,否则就会失败。中国虽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经济模式和制度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最终成为“西方化的社会”。我们认为,尽管中国受西方的影响增多,但不存在中国“西方化”的可能。中国的崛起将伴随着东方观念和价值的回归,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不会被西方观念所压倒。因为中国是个不同于西方国度的文明国家,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及文明形态,中国模式的成功将颠覆一切西方认为“现代化”的内容,重新界定“现代化”一词的含义,这将是一场全球意义上的“文化变革”。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在各个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为一个“文化霸权”。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中国式的政治发展不会移植外来模式,中国的民主制度也将同西方认为的样板不同,中国的现代化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并行不悖,但中国不会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也不会“克隆”西方。1.《圣经》的魔咒创世纪的经济律法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宇宙一片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钟爱地球:把巨大力量置于地球中心,用坚硬的岩石包裹它,用黑色的液体润滑它,

  第6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用高山深谷来表现它,用蓝色海水滋润它,用动物、植物活泼它,用快乐和贪婪征服它,用痛苦和恐惧刺激它,用爱来纾缓它,用时间限定它,用理性毁灭它。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人的贪婪引起的,也对,因为美国有“次贷”。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黑色液体引起的,也对,因为国际油价曾飙升到每桶147美元。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石头引起的,也对,因为国际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植物引起的,也对,因为有粮食危机。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理性引起的,也对,因为有经济数学模型的失败。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货币滥发引起的,也对,因为有流动性过剩。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产业不升级引起的,也对,因为世界三大汽车巨头面临破产境地。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也对,因为中国把商品卖给美国的同时又给美国借钱,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主。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也对,工业文明把上千百万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地球发烧,自然灾害频发,农牧业减产,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以上这些是金融危机的现象?还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呢?还真不好说。但是,既然我们面对的危机是发生在工业文明社会,那我们还是从工业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去寻找答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发现事物的真相。2.农业文明的石头货币现代工业文明是从农业文明发展而来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而金融危机的实质又是货币危机,要想理解货币危机的实质,我们还需要从农业文明社会其货币的表现、产生、发展中寻根问底。农业文明的经济特征:它是一种自然经济、人文经济、金本位制经济。农业经济也可以说是生存经济,与天斗的经济,与地斗的经济。它受控于自然的风霜雨雪,每当风调雨顺收成好时,物价便宜,老百姓就丰衣足食,一片祥和;但当遭受自然灾害时,情况正好相反。为此,农谚有云:牛马年,好种田。古希腊哲人色诺芬对农业文明赞叹道: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因为从事农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享受。农业文明不仅使劳动者从土地上获得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而且其本身就能够给他们带来惬意快乐的享受、慷慨纯真浓厚的感情;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享受着清澈透亮的泉水,习习吹拂的微风,以及浓郁凉爽的树荫,还有什么地方比乡间更可爱、更舒适!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喝着美酒,享受熊熊燃烧的炉火、温暖的房间……

  第7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农业文明能够培养人们正直、诚实、勇敢、刚毅的品德。如果人们土地耕种得好,那么秋天的果实就多,所以,从事农业本身就是一种正直诚实的活动,它会使人形成正直诚实的人格。夏天的酷热,冬天的严寒,一年四季的风吹雨打,空旷的野外,耕作、种植、收获、放牧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勇敢刚毅品德。在农业文明中,自然是人的主人。在自然面前,人们无能为力。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有限,在财富与货币之间,是财富主导货币,有道是:有钱难买没有的东西。货币砸进地里,不能增加粮食。反倒是粮食的丰裕决定价格的高低,不像现在是货币决定商品,货币决定价格,这就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经济特征。在农业文明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物物交换,在如今的中国农村这种风俗仍有些保留。比如农民用自己收获的豆子去和村里做豆腐的人家换豆腐吃,不像城里人那样非得用钱去买豆腐。种西瓜的农户,在收获了西瓜后,用西瓜和别的农户换小麦、玉米,然后把这些换来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卖掉,换回货币。18世纪,法国巴黎拉利克戏院的歌手塞利小姐,有一次,她去一座孤岛演出。在她1/3的门票收入所得中有:3头小猪、23只火鸡、44只鸡、5000个椰子,还有很多香蕉、柠檬和橘子……在巴黎,这些家畜和水果可能值4000法郎,相当于塞利小姐两场演出的收入。然而,在交通不便的孤岛,货币法郎是稀缺的,人们只能用实物来交换她美妙的歌声。由于她自己无法消费掉这些实物货币,于是她用水果去喂猪和鸡……上述两个事例说明,在生产力不发达,也就是商品、财富流通慢的年代,货币并不是很重要。用西瓜换玉米,再用玉米换钱和用西瓜直接换钱对于农民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多费点时间,因为农民有的是时间。但是,如果我有苹果而想要梨,可以有两条选择。一是用苹果直接换梨,二是把苹果卖成钱,而后再用钱买梨。在第一种选择中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得有人和我有相反需求,也就是说有梨的人想要苹果,假如说碰到一个有梨的人想要牛奶、衣服、粮食、糖等,想一想有多困难。这就像一个饿着肚子的裁缝恰巧找到一个持有食物而又想买条裤子的一丝不挂的农民。在第二种选择中我面临的困难要小得多,我只需把苹果换成钱,手中的钱可以买到任何时期、任何品种的梨。而卖梨的人用所换得的钱买到牛奶、衣服、粮食、糖等。如此说来,货币是一种用来交换商品、财富的媒介,这是货币的本质。在历史上,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时期作为货币,它们可以是:石头、稀有动物的羽毛、贝壳、铁、铜、家畜、烟草、银、金等。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他的《货币的故事》中说:

  第8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在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中有个雅浦岛,岛上不出产金属,所以岛上使用打制成圆形的石头作为交换媒介,岛民们管这种当货币使用的圆形石头叫做费。用石头作货币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如羽毛和珠串等都一度充任过货币。这里值得说道的是岛民们用石头做交易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个岛上的居民在完成一笔交易后,竟然可以不用搬走石币。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家人的祖上曾经在另外一个盛产石头的岛上,采到了一块硕大的费(石头),在运回雅浦岛的途中,运“费”的木筏遭遇了风暴,为了救人,只好砍断了捆着“费”的缆绳,费也因此沉入海底。幸存者们回家后,都证明那家人得了一块质地优良的“费”,体积也非常巨大。从那时起,岛上所有的人都承认,石头落入海底只是一个意外的事故,事故太小,几乎不值一提。海水虽然淹没了石头,但影响不了石头的购买价值。因为,石头已经被凿制成型,很多人都看见过,所以石头虽然在海里,但就像放在家里后院一样。因此,这块“费”虽然躺在大洋底下一动未动,但它在岸上却媒介了几辈子的交易。更有趣的是,因为雅浦岛上没有公路,当时的殖民统治者想修一条路,但命令发下去后,岛民们因为赤脚走惯了碎珊瑚小路而懒得执行。情急之下,统治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派出一个人,拿着一支黑笔,把每块有价值的“费”都画上一个黑十字,表示这块“费”已经被政府征收。这个办法真的很神,岛上的公路马上就修好了,而且非常齐整。然后,当局又派出几个人,擦掉了“费”上的黑十字,擦掉了黑十字的“费”又成了岛民们自己的资本,岛民和当局都很高兴。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发现掉在海里的石头之所以被人们当做货币使用,在于人们承认了石头货币所潜藏的劳动价值,所谓劳动价值,就是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石头被加工成型,就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的印记。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也就是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所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商品和财富交换的频率越来越高,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像石头货币、皮毛货币、动物货币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交换。但是石头货币、皮毛货币、动物货币既不便于携带,又不便于分割。在中国历史上曾有铁币、铜币充当货币。后来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克服上述诸多缺点的货币,这就是黄金。因为黄金高比重、高比值、易分割、无损耗和稀缺决定了它的劳动价值和媒介作用。正所谓黄金不是天然的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黄金。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交换的日益频繁,黄金的不便携带缺点又暴露出来。后来人们发明了仿真黄金的纸币,依靠纸币上的数字来代替黄金的分割,依靠精细的图案和防伪技术来保证它的稀缺,依靠黄金的增加量来保证它的劳动价值。

  第9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在农业文明社会,由于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很少,所以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很低。又由于资源环境的富足,社会财富的增加足以用黄金开采的数量来计价,这就使得物价稳定,社会变迁不明显。但是,当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后黄金的开采不足以计价财富的增长时,金本位制便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退去,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也紧随其后。有一组数据表明:在金本位制下,英国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其物价指数保持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没有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英国1664年1公斤牛肉是10英镑,到了250年后1914年,1公斤牛肉仍然是10英镑。1787年,美国宪法授权国会发行和定义货币。规定任何州不得用除金、银之外的任何货币支付债务,从而明确了美国的金本位货币基础。《1792年铸币法案》规定,1美元纸币含纯银24.1克,10美元纸币含纯金16克;金银作为美元纸币的基石;金银比价为15∶1。1800年,美国的物价指数约为102.2,到1913年时,物价指数下降到80.7,在1879年到1913年的金本位时代,物价波动幅度小于17%。美国在生产飞速发展、国家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巨变的113年里,平均通货膨胀几乎为零,年均价格波动不超过1.3%。同样在金本位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发展时代,它们的货币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保持了101年的货币稳定。荷兰盾,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9年的货币稳定。瑞士法郎,从1850年1936年,保持了87的年货币稳定。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3年的年货币稳定。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9年的货币稳定。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40年的货币稳定。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2年的货币稳定。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初期,生产力不甚发达,又由于自然资源的丰富,再加上金本位制的限制,纸币货币保持了黄金货币的价值尺度。所以,那时的货币稳定,很少有通货膨胀。但是,自从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的科技理性在全球的传播,以前贫穷国家的人们学会了点石成金的加工财富的秘密。从此,纸币货币发生了悄悄的革命,它从金本位的魔瓶中被放了出来,至此,它由两个面孔变为三个面孔,这个多出来的面孔是资本经济,它妖娆,它魅力无穷,它可以让你一夜暴富,它也可以让你一夜赤贫;使世界经济进入动荡的岁月,各国政府绞尽脑汁地对付它,但通货膨胀如影随形。它使你快乐的同时,又给你准备好了痛苦,它是什么呢?它就是经济律法中人性的贪婪所派生的现代货币主义——货币是经济的燃料和杠杆,金钱能创造一切。

  第10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3.工业文明的多重面孔银子有矿,炼金有方。铁从地里挖出,铜从石中熔化。——《圣经》工业文明的经济特征是人类应用理性的力量摆脱了自然的束缚,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利用自然资源加工财富,这种人工财富的魅力,催生出了货币贪婪的第三面孔——资本经济,至此,人们发现了货币的投资谋利手段。所谓人工财富,就是工厂里产生出来的产品和商品,大到航天飞机,小到一枚纽扣,无穷无尽。说到人工财富,就必须从西方的科技理性说起。18世纪欧洲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宗教神学对人们的种种桎梏;当时人们提出人是自然的主人,再也不是上帝的奴仆。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科学理性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人们从逻辑和实验发现了一大批自然法则:牛顿力学、热力学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学原理、电学定律等。这些科学理论的建立,为人们改造自然、加工自然、创造财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它的推动下,人类的工业革命拉开了序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的是一系列增强人类力量的机器发明的出现,而支撑机器发展的基础是煤炭和钢铁。燃烧的力量——煤炭,人称太阳石。虽然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它能带来光和热,它真正成为人类外力的是,它在工业革命中把光和热转化成机器的动力。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摆脱了财富生产过程中的繁重体力劳动,是人类驾驭自然的基础,没有它就像现代汽车没有汽油一样,寸步难行。钢铁——工业革命的筋骨,人类外力的利器。钢铁在没有工业革命以前是人们消灭异族和敌人的武器,在工业革命后,它是我们人类获取财富的工具和利器。在煤炭和钢铁的基础上,人类发明了工业革命的马达——蒸汽机,它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具备汽缸和活塞的划时代的蒸汽机,但因未能用于工业生产而没能引起人们注意。10年后,英国的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被广泛用于煤矿抽水。后来瓦特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于1775年制成了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并取得了专利,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提高了3倍,耗煤量节约了1/4。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蒸汽机的运转没法控制,煤加多了转得快,煤少了转得慢,而工业化生产需要稳定的转速,这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1784年,瓦特为蒸汽机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速率的装置,使其能保持稳定的转速,从而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这次改进使得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很快就被欧洲各国工业所采用,从而使人类加工财富的能力插上了翅膀,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突飞猛进,点燃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

  第11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从1786年到1800年的短短5年里,人们在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织布机、蒸汽帆船、蒸汽钢轨机、蒸汽机床等;1807年,美国人富尔将瓦特蒸汽机装在轮船上,开创了航运新时代;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将瓦特蒸汽机装在火车上,开创了铁路运输的时代;到19世纪40年代,蒸汽机已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正式进入蒸汽机时代。至此,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蚂蚁号称动物界的大力士,它能举起高于自身重量100倍的物体,人类凭借蒸汽机能举起的重量超过蚂蚁的n倍。铁路——人类的铁脚,财富流通的管道。铁路的开拓,打破了空间地理对人类的限制,它的出现不但为人们财富的交换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开拓了人们获取自然资源的空间,它彻底终结了风霜雨雪等自然灾害对运输业的影响。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于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在盛况空前的通车典礼上,由机车、煤车、水车、32辆货车和1辆客车组成的载重量约90吨的“旅行”号蒸汽机火车,并且由火车设计者史蒂芬森亲自驾驶,上午9点从斯托克顿出发,下午3点47分至达灵顿,共运行了31.8公里。使人类第一次能以比马快的速度旅行,也使人类运输的能力由马车的不足1吨上升到火车的90吨。铁路一下子把从伦敦到爱丁堡的旅行时间从12天缩短到了50小时。至此以后,世界进入了一个铁路建设时期。1890年,英国的铁路总长达32000公里,世界各国的铁路到1900年发展到79万公里。铁路的出现对人类社会财富的流通和交换带来了质的飞跃。人类从此告别了以畜力为主的运输体系,把农业文明的成果,像粮食、水果、肉食、手工产品的交换空间从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扩大到县与县之间,扩大到州与州之间,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一句话:工业文明提升了农业文明。铁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煤炭开采和钢铁冶炼业的发展。人类从地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矿井把这种黑色的石头开采出来,然后用它把从地下挖到的铁矿石炼成坚硬无比的金属,再用这些坚硬的金属制造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钢轨、火车、枪炮等。至此,田园牧歌式的农业文明被冒着黑烟、烟囱林立、机械轰鸣、隆隆作响的工业文明所代替。原始的地理风貌留下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到处是裸露的矿床,到处是人类扔掉没用的废弃物。人类甘愿冒着矿难,每天钻进地下几十米甚至上千米的地洞去挣那花花绿绿的钞票,而不像过去那样去等待秋天的丰收的果实,资本主义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工业革命在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社会,改变人性。

  第12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与当时英国的社会条件密不可分。英国资产阶级上台100多年来,对内进行了农业资本主义改革,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衰落的农业土地变成了资本主义工厂纺织原料的牧场,同时无地的农民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私人财产、鼓励工商业发展、奖励技术发明、优待欧洲大陆的能工巧匠等政策;对外不断扩建殖民地,扩大海外出口,掠夺世界各地资源,贩卖黑奴等。这场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它以蒸汽机发明的动力为基础,把自然的力量引入加工财富的生产领域,实现了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最终用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体力劳动,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跨进了工业社会。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对动力燃料和金属矿产的需求,这就促进了煤炭开采和钢铁冶炼的迅速发展,这又扩大了人类财富的视野。蒸汽机的动力革命不但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诸如机械制造、印刷工业、造纸工业、榨油工业的发展。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炭的产量占世界的50%,消耗的原料占世界原料产量的50%,是美国的4倍、法国的5倍、俄国的154倍。工业革命还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1801年,英国农业在经济总量中占35.9%,工业只占29.7%;到1831年,农业的比重下降到23%,工业的比重则上升到34%;到1841年,农业比重再下降到22.2%,工业比重则上升到40.5%;19世纪50年代,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至此,英国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它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其工业产能是当时世界各国的总和。工业革命使英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产品和财富的中心,它的工业产品是世界的1/3,强大的产能使得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到185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39%和21%。煤和钢的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与此同时,英国凭借其先进的坚船利炮开拓其海外殖民市场,从西半球的加拿大、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布来、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和锡兰,再到非洲的肯尼亚、乌干达、苏丹、罗得西亚、南非等55个殖民地,总面积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本土的100倍,殖民地人口3.9亿,相当于本土的8.5倍,阳光照在全球英国殖民地上飘扬的米字旗上,英国也因此获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英国通过向殖民地高价提供工业产品,低价从殖民地掠夺原料,赚取超额利润,又把这些利润用于扩大生产,从而积累了巨额财富。

  第13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工业文明所催生的“人工经济”威力无比。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经用煤炭取代木炭冶炼生铁了,而在欧洲其他国家还沿用落后的木炭炼铁。英国的威尔士高炉每周产铁120吨,而比利时为89吨,法国为66吨,德国为14吨。先进的技术设备使英国的生铁在当时非常便宜,其他国家的机械设备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英国棉纺织业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1786年英国每磅棉纱的价格为38先令,1800年降低到9.5先令,1830年又降到3先令。这极大地冲击了技术落后的欧洲各国棉纺织业。同期法国只有少量的动力织布机,大部分是手动或是畜力织机。德国则是比法国还落后,只有水力和畜力纺纱机,没有机器织布机。无与伦比的竞争力,使英国的工业产品远销全球世界各地,为英国换回了大量的黄金,这又为英国对外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农业文明相比,工业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它摆脱了财富增长的自然瓶颈。在农业文明中,资本对土地的投资受气候周期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在工业文明中资本对工业产品的投资彻底摆脱了自然的影响。只要有钱,你随时可以开矿山办工厂、从事商业贸易等。所以,我们说工业文明主导的经济是“人工经济”。英国的“人工经济”从滑铁卢战役后的10年间,对外投资达6000万英镑,到了1870年,每年达到7500万英镑,1905升到1.61亿英镑,1913年达到惊人的2.24亿英镑,从而使英国一举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强大的对外投资不但使英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也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从1850年到1873年,英国棉纺业出口额从2826万英镑增长到7142万英镑;铁和钢的出口额从540万英镑增长到2350万英镑,煤和焦炭的出口额从130万英镑增长到560万英镑;机器的出口额从100万英镑增长到530万英镑。到1885年,英国的“人工经济”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8%,是世界各国“人工经济”的总和。1863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自豪地说:“北美和俄国的土地是英国的玉米地,芝加哥的粮食期货市场是英国的粮仓,澳大利亚的草场是英国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大草原有我们的牛;秘鲁有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工业文明的“人工经济”使英国成为世界生产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和世界市场中心。1851年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博览会场馆由玻璃和钢铁建成,号称“水晶宫”,占地19英亩,高20.7米,长567米,相当于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3倍,数千名工匠用了22周才建成,总造价8万英镑。在14000个展位中,英国占了一大半,展出的全是工业品,而外国的展品却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厅入口处放着一块24吨重的整体煤块,使人一进门就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巨大威力。英国的展品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700匹马力蒸汽机、31吨的火车头、1144吨的水压机和机床、火柴、钢笔、信封、邮票等。

  第14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他们兴奋的眼中噙着泪水,秩序井然地走进展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色彩,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文明所创造的奇迹,它像魔法变成的阿拉伯大集市。工业资本的力量,犹如一双超自然的手,将这次博览会的展品装扮得色彩缤纷、魅力四溢。首届世界博览会的巨大成功,彰显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向人们打开了工业文明的万花筒,小小岛国的英国凭借其理性的“人工经济”一跃而成为掌控世界产业、金融、贸易经济的“日不落帝国”。但是,在人类理性成功的背后,自然和谐的地球遭到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人类消耗的铁矿石的量相当于中国的长城绕地球3圈那么多,消耗的煤炭相当于从地球到月亮的中国长城那么多,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英国国土面积的数字,破坏的森林相当于半个英国国土面积,在地球上共留下3300个采空的煤矿,废弃了2100座矿床等。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人工经济”进一步刺激释放了人性的贪婪。世界上第一座人性贪婪的场所诞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613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首创了证券交易所,它可以公开买卖证券,不受时间和数量的限制。交易方式有多种多样,除了买卖股票,赌涨赌跃,还可以空手卖出或空手买入,在收盘时结算盈亏,交割差额。在交易所的46根柱子周围经常聚集着这么两种人,一方是代表恐惧的卖方,另一方是代表贪婪的买方。他们根据当时的市场信息,进行恐惧和贪婪的交易战,不过他们赌的是一些商贸信息。1596年,一个名叫巴伦支的荷兰商船队试图找到从荷兰到达亚洲的便捷航运线,他们冒险经过北极圈的三文雅,但是,他们遭到寒潮侵袭,船队被困在冰封的海面上。17名荷兰人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8个月冬季,他们拆掉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摄氏度的寒冷中取暖,靠猎杀北极熊和海豹来维持生存。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先后有8人冻死、饿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商船物资,而在这些物资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服和药品。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守望信念,赢得了难以估价的商誉。今天,荷兰人赞誉他们过去的辉煌时所说的话就是:“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当然,那些在阿姆斯特丹恐惧看空的金钱贩子在这场交易中肯定是输了。但是,阿姆斯特丹贪婪过多的金钱贩子输得更惨。

  第15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所以荷兰人对郁金香情有独钟。这种花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由于数量有限,因此,价格昂贵。在当时的欧洲,郁金香代表着财富、尊贵和荣誉。许多达官贵人的家中以拥有郁金香为荣,在重要的家庭宴会上常常邀请客人观赏。当法国人用3万法郎的珠宝换得一株名贵郁金香的消息传到荷兰时,阿姆斯特丹的“金钱贩子”贪婪的欲望被激活。于是,这些“金钱贩子”用不菲的价格买入市场上所有的郁金香,待价而沽。这就造成市面上的郁金香价格节节升高,于是,又催生了更多的贪婪和野心,人们开始竞相买入郁金香。1634年,当郁金香花以一株1000美元的价格在一个月后升至每株2万美元的消息传遍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时,全荷兰贪婪的欲望被激发到新的高度,于是荷兰全民开始加入郁金香的炒作中。1636年,一株稀有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价的地步。面对如此暴利,人们不惜变卖家产,卷入这种贪婪的旋风中。而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金钱贩子”向人们传播的信息是:“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于是荷兰的贵族、市民、工匠、船夫、随从、伙计,无论哪个阶层的人们都把财产换成现金,投资郁金香。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涨幅达5900%。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当时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才150荷兰盾。但当欧洲市场上80%郁金香都聚集在荷兰时,非理性的贪婪似乎走到了它的顶点,抛售恐慌的情绪便蔓延开来,在这种巨大的恐惧压力下,人们纷纷抛售郁金香花球茎。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形势急转直下,1637年2月4日,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刚开交易,郁金香的报价便一泻千里,到交易所关门时郁金香的报价暴跌50%。第二天,荷兰政府发表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价格下降毫无道理,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的10%来了结所有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个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品种的花甚至不如一棵洋葱的售价。面对疯狂的混乱的非理性的郁金香热,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郁金香买卖合同,从而彻底终结了人类经济史上首次资本经济大泡沫。泡沫破裂,有人发财,有人遭殃。那些出手快的投资者损失少,而那些拥有郁金香的人则损失惨重。工业文明在带给人们物质财富丰盛的同时,也为社会增加、积累了花不完的货币和金钱,人们再也不会像农业文明那样保留一定数量的金钱来预防农业歉收引发的食物短缺,工业文明带给人们更多的则是钱赚钱的机会,他们通过对未来的预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人们称他们为金钱贩子、寄生虫、银行家、投资家、金融家。

  第16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的过剩货币导致了大量“金钱贩子”的产生。伦敦的金融城是这些“金钱贩子”重要的活动场所。它占地2.6平方公里,有自己的市长、法庭、警察和完整的行政体系,是伦敦的城中城;金融城的管理者,包括市长和官员等,不是公务员,也不是政治家,是一些“浴血奋战,久经沙场”、在金钱、信誉、各方面成功的“金钱贩子”。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冲击莫过于一些新型产业的出现和他们超额的营利能力。当时,英国的煤炭行业的平均利润达300%,钢铁行业达500%,纺织行业达600%,机器制造行业达700%,不像现在这些行业利润能达到30%,就算最好的了。社会上只要有一个新名词的行业产业出现,人们排着队往里面扔钱,生怕过了这村,没了这店。伦敦的“金钱贩子”们看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游说政府同意成立一家“南海公司”,对外说是开发英国海外殖民地的金矿、银矿、渔业及黑奴贸易等,这是对外宣传的幌子,用来忽悠投资人。其实是用“南海公司”的股票来消化英国政府在几次对外战争中所发行的巨额公债。“金钱贩子”们空手套白狼的做法是,先把“南海公司”的股票以低价卖给投资人,过了半年后,突然宣布公司拿到整理政府公债的大订单,这就给人造成公司的利润实力达到整理英国公债的能力,想一想公司的潜在能力有多大!于是当公司把整理政府30981712英镑公债的消息宣布后,公司的股票价格犹如脱缰之马,狂升不已。当日股票价格从126英镑暴涨到500英镑,第二个月后涨至890英镑,第三个月后涨至2000英镑,这一下子刺激了英国工业化“农民工”的发财梦想。于是,英国的贵族、商人、乡绅、法官、教士、家庭妇女都在买南海股票。这种马太效应波及商品市场的“南海服饰”、“南海马车”、“南海钻石”,甚至还有“南海仆役”等,各种时髦货无不以“南海”为名,否则滞销无疑。英国人的这种狂热,达到近乎癫狂的地步。此时,英国社会上那些实力较小的“金钱贩子”们也眼馋得坐不住了,他们用工业革命的新概念、新产业包装公司,包装股票,什么铅炼金公司、永动机产业、火星钻石公司等新事物层出不穷。这种打着工业革命的旗号,玩新产业、新概念的泡沫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于是带来股市异常的火暴。各种谎言、阴谋、笑声和超级利润推动股市螺旋般地非理性上涨。就连伦敦的妓女也不屑于本职工作,而加入炒股行列;牧师和神父面对星期天日益减少的教徒,祷告上帝拯救这些迷途的羔羊。非法冒牌公司股票的繁荣,对“南海公司”的“金钱贩子”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对于这些没有经过政府和国王批准的二流“金钱贩子”成立的公司发行的股票,“南海公司”通过贿赂议员,以政府的名义颁布了“禁止泡沫公司条令的英国国王法令”,消息传出,股票市场大乱,股民们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于是,股市一泻千里,最后,人们把怀疑的目标锁定在“南海公司”上。它的股票价格也一落千丈,在短短的4天里,由每股700英镑跌到500英镑,两星期后更是跌到175英镑,三个月后跌破发行价至128英镑。许多过去高价位买入的人赔得倾家荡产,跳楼自杀成风,英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经济也濒于崩溃。

  第17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于是英国社会的公众一致要求惩罚这些制造泡沫的“金钱贩子”,英国政府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在这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南海公司”的总裁、董事及重要职员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英国财政部长伊斯拉比被英国议会当做泡沫的“典型”,个人财产被没收,并且被囚于伦敦塔。“南海公司”的“金钱贩子”大头被没收财产,其他董事被处以高达200万英镑的罚款;不少人还坐了班房,这就是英国“人工经济”制造的首例金融危机的“南海泡沫事件”。这次“金钱贩子”制造的金融危机,导致英国经济严重危机,沉重打击了工业文明催生的股份制度和资本经济。“金钱贩子”赚钱秘籍:低买高出能赚钱,高借低还也赚钱,高低相等不赚钱。所谓“低买高出能赚钱”,就是说人们对某一行业或公司的未来预期是前途光明,利润大大地多,这时候,我们能在低位买入公司的股票,待未来公司的良好业绩引起股票价格上涨时,我们再卖出这只股票,以获取差价。“低买高出能赚钱”应用的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的贪婪预期。所谓“高借低还也赚钱”,就是说人们对某一公司或行业的未来预期是穷途末路、死路一条,利润是负增长,这时候,我们以保证金为抵押借入某只股票,待未来公司的坏消息引起股票价格下跌时,我们再以低价卖出这只股票还给在高价借入的股票,以获取差价。“高借低还也赚钱”应用的是人们的恐惧心理。无论是“低买高出能赚钱”还是“高借低还也赚钱”,遵循的是“早知三天,宝贵一千年”的经验判断。有时候“金钱贩子”实现“低买高出能赚钱”的方法是制造“人工贪婪心理”,包括散布虚假赢利消息、大笔买入、制造美好预期等。“金钱贩子”实现“高借低还也赚钱”的方法是制造“人工恐惧心理”,包括制造不实谣言、大笔卖出、造成人们恐慌心理。世界最大的“金钱贩子”——犹太人罗斯柴尔德通过卖出英国公债,制造出拿破仑胜利的假象,从而使英国公债跌至票面价格的5%,然后以此价格悉数买入,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总和,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深谙此道的,有理性的“金钱贩子”巴菲特曾说:“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科技理性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及道德标准。早在1937年,美国动物药物学家梅克皮斯、温斯坦和弗里德曼就已证实黄体酮会抑制动物排卵。1950年,娇小玲珑、神情庄重的72岁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桑格女士在一次晚宴上请求俄罗斯科学家平克斯制造如同阿司匹林一样普遍的避孕药丸。到了1953年4月,平克斯发现由g.d瑟尔公司生产的一种与黄体酮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合成羟炔诺酮中混入少量炔雌醇甲醚会有更好的避孕效果,后来,这种改进配方的药物以异炔诺酮投放市场。1960年5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异炔诺酮作为人工避孕药物上市销售。

  第18节:经济危机后的中国力量

  避孕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类传统的性观念,它阻断了性快乐与生育的必然关系,从而解放了女性情欲,增加了性选择、性自由和性快乐,在美国出现了“要做爱,不作战”的嬉皮士文化,导致20世纪60年代席卷全球的性解放的泛滥。40年后,200位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一致认为:避孕药的影响力甚至大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原子弹,避孕药使得每个人,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迈向控制自己身体或释放自我的新纪元。在过去的40年里,全球有不少于3亿位女性吞下了几十亿片避孕药片,现在甚至有女中学生和小学生服避孕药的报道。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进步,其背后的推力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规律遵循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人对自身的解放。对自然的征服意味着人类驾驭自然为我所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创造财富的原料;对自我的解放,意味着能满足人们对空间、时间、安全、健康、快乐、幸福的需求。工业文明的血液——石油。在中国古代就有用石油作燃料蒸发卤水制盐的记录。1853年,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通过蒸馏从黑色的黏稠石油中提取了煤油,顺着这个思路人们又从石油中提取了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这是人们对石油的初步利用。后来人们通过对自然石油的加氢裂解,从石油中制成了1000多种化工原料,如肥料、化纤、塑料、农药等。假如现代社会没有石油,那我们的社会不知要倒退多少年。比如,汽车没法开动,交通陷入瘫痪,城市一片混乱;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波斯湾战争就是石油惹的祸。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上校带领勘探钻井队在宾夕法尼亚的蒂图斯维尔钻探石油。他们钻探的方法与以前打盐井一样,把凿子形状的钻头镶入一个木制井架,高高地吊起,又重重地砸到地上,地面和岩石被砸碎后,用地表水把钻孔冲干净。蒸汽驱动的钻探设备可使钻头不断地砸向岩石和地表。后来,又在钻杆上加装了冲水的管子,这样就提高了钻探的效率。三个月后,一口70英尺深的油井钻探成功,人们用手摇泵摇出了8桶石油;两个月后,该油井就日产石油20桶。石油的开采改变了人们用煤焦油和鲸油照明的习惯,它的最大用处是机械运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在过去的150年里人类已消费掉950亿桶石油,根据石油业最乐观的估计,在现今石油消费率不变的情况下,石油还够人类开采使用45年。石油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当数化学纤维——尼龙的问世,它彻底使人类的穿着打扮摆脱了农业文明植物纤维对我们的限制。1935年,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里32岁的有机化学家卡罗瑟斯用石油的衍生产品——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料制成了聚酰胺66,随后它将这一聚合物熔融后经针孔压出,在一定的张力下拉伸成一种纤维,这就是后来工业化生产的尼龙。尼龙一经问世即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它的强度很高,直径1毫米的细丝就可吊起100千克的东西,且耐污、耐腐蚀,它像蛛丝一样细、像钢丝一样强、像绢丝一样美。用尼龙织成的袜子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受到爱美女士的青睐。1939年10月24日,杜邦公司在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袜时引起轰动,人们潮水般地涌向柜台,4天之内400万双袜子被一扫而空。同年,尼龙袜的销售总量突破了6400万双。后来,尼龙的产品从军用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装、地毯、渔网到民用服装等,层出不穷,应有尽有。如今,合成纤维已从当初时尚的宠儿变为普通商品,并在人类衣着方面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1960年,人造合成纤维只占30亿人口生活用纤维总量的4%,而到了1990年,全球53亿人所用的纺织品总量中有45%来自石油生产的合成纤维。石油改变人类生活的另一产品是塑料的发明和应用。1905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有一次将石油的衍生物苯酚和甲醛放在烧瓶里,以酸作催化剂进行加热反应。结果发现烧瓶里的反应物变成黄色胶状物,类似于松树上的树脂,牢牢粘在瓶壁上。后来他又用高温使其熔化,胶状物反而变成了硬块。当时由于电气设备制造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为弄清这一物质的性质,贝克兰花费了多年的时间进行研制,终于制成了酚醛树脂。它色泽淡黄,不大透明,粗看极像象牙,因此刚上市时一些商人竞相贩卖,不少人把它当做象牙买卖。“这种坚硬而又不熔解,防热、绝缘、防腐,并可铸成各种形状的塑料看来很有用途。”这是贝克兰在专利申请书中的描述。一年之后,工业化酚醛塑料生产开始,人类从此步入了塑料时代。从电话机到马桶,从烟灰缸到飞机零件,从台球到电器绝缘材料都用这种廉价的塑料,30年后,塑料工业的产值达2600亿美元。塑料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治理的污染,这种“白色污染”需要300年后才能自行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