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人玩中国女:南街村简介.南街村现状.南街村考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57:00

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绿地鲜花芳香四溢,村容村貌整洁清新,工厂、商店、职工楼、村民楼、办公楼……鳞次栉比,这就是今日的南街村,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乡村都市。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紧靠107国道,西临京广铁路,东临京珠高速公路。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800多户,3000多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南街村人以惊人的睿智、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因地制宜,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在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业绩,使南街村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世纪80年代初,南街村在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也把村集体原有的小型砖厂和面粉厂都承包给了个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承包的结果却是土地大片荒芜、企业千疮百孔。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他下定决心,要把企业收回集体。那时,村里连一桶七分钱一斤的柴油都买不起。怎么办?王宏斌变卖了家里的东西,求亲戚,找朋友,借来了3000元钱。于是,全村干部你1000元、我500元……也都纷纷为集体凑了钱。就这样,倒闭的面粉厂复活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斌、副书记王金忠等坐上了往北京运送第一车面粉的汽车。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村干部感人的敬业精神,南街村面粉相继在北京、唐山、天津打开了销路。企业收回集体的当年,就实现产值70万元。

面粉销路打开后,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决策者们却没有满足,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1989年,南街村上马了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颍松牌方便面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很快占领了中原地区的市场,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远销28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1991年,南街村首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

1997年,南街村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第二方便面厂,引进了日本先进生产设备,生产中高档方便面,生产线很快增至46条。

随着方便面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南街村的决策者们制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战略方针,即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支配下,南街集体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方便面厂的日益兴旺发达,原有的一个面粉厂已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他们于1992年建起了第二面粉厂,日耗原粮150吨。几年后,又投巨资相继建起了两个日耗原粮均为250吨的大型面粉厂。生产方便面需要大量调味料,村里决定扩建调味品厂;生产方便面需要的内包装,是与日本合资建立的彩印厂生产的;大量运输任务是由拥有190辆汽车的南街村汽车运输公司承担的;生产方便面的下脚料供村办大型养殖场使用。这样,相继建立的大型配套企业使南街村集体经济形成了强大的优势,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除此之外,南街村还于1994年投巨资建立了占地70亩的啤酒厂,年产啤酒10万吨。建立了食品饮料厂,生产矿泉水、玉米胚鲜汁和花生奶粉及大豆奶粉等。2001年,投巨资建立了高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生产无公害绿色果蔬。

进入新的世纪,南街村党委高瞻远瞩,于2002年8月提出了开展二次创业的战略决策:一是巩固老产业。加快了设备更新的速度,新上了班产12万包方便面生产线9条。投资6500万元、日加工能力可达500吨小麦的第四面粉厂主体工程已经竣工。二是丰富新产品。不断有方便面系列、调味品系列、啤酒系列、食品饮料系列、麦恩鲜湿面系列产品推出。三是开发新产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收购了漯河市制药厂和临颍县制药厂,成立了河南省南街村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和漯河南街村全威制药有限公司。旅游业在被河南省旅游局确定为红色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又被推荐为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

由于集体实力的发展壮大,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南街村大办公益事业,相继建起了诸多公益设施。街道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路灯彩灯交相辉映,厂房住宅鳞次栉比。成立了艺术团、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建起了文化园、图书室、卫生所、康寿乐园等。同时,大办教育事业,投巨资新建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和高中,还办起了报社、广播站和电视台,更好地对学校学生和企业职工进行教育。

 南街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文化教育人,以雷锋精神鼓舞人,以革命歌曲激励人,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强化了职工村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昂扬向上的集体主义氛围。全村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发扬“二百五”的“傻子”精神,坚持“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人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党务、村政、企管、教育、民兵、治安、工会、共青、妇联、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均受到了党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村风正、民风好、党风廉,社会治安秩序井然,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全国优秀乡镇企业”等诸多殊荣。朱镕基、乔石、李岚清、曾庆红、李长春、罗干、刘云山、曹刚川等20多位党政军领导同志和170多位将军,分别都到过南街村视察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朝日新闻》、美国之音等众多国内外新闻媒体对南街村作了大量报道;美、英、法、德、日等20多个国家的数十家新闻单位也都到南街村作过实地采访。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艰苦的努力赢得的是成功的喜悦。现在的南街村建成了国家大型一级企业集团—— 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拥有26家企业,2002年产值突破12亿元,集体经济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生机盎然的局面。南街人享受着水、电、气、面粉、食用油、鸡蛋、肉、啤酒、节假日食品、住房、子女入托上学等免费的多种福利待遇。可以说南街村人过着无忧无虑的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学、幼有所育的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南街人骄人的业绩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世人的广泛赞誉。140多位将军到南街村视察,20多个国家的新闻单位前往南街村采访,每年有40多万人次到南街村参观。

有人称南街村为“世外桃源”,有人称南街村为“一方净土”。其实,南街村就是南街村,这里的创业者们一如既往地崇尚着“傻子”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着更加耀眼夺目的盛世文明之花。南街人正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征程上奋进。

南街村实现两个“飞跃”的历程

南街村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之后,成功地完成了两次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街村也和全国一样,根据上级精神和实际需要,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村办企业也实行了承包;废除了“左”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三级所有”的生产关系。第一次飞跃曾一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承包经营一两年后,明显地出现负面效应。

首先是个体经营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少,出现了“卫生田”、“干旱田”,出现了弃农经商的“撂荒田”和“转让田”。分散单干影响机械化耕种、水利灌溉,不利于规模管理,不利于统筹安排,使农业陷入了全面萎缩境地,削弱了集体经济。南街党组织发现问题后冷静地思考,认真分析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把土地收归集体经营,使农村经济水到渠成地从第一次飞跃过渡到第二次飞跃。到1990年全村2300亩耕地全部由个体经营转换过渡到集体经营,使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91年以后历年的小麦单产比1985年增产8成以上。

其次,南街村的工业同样经历了由个人承包向集体经营的曲折转换过程。1981年村办砖瓦厂、面粉厂由个人承包,一年下来,承包者借集体财产肥了自己腰包,在这两厂干活的职工却成了他们不发工资的长工,群众怨声载道,意见很大。1984年党组织代表集体出面承包了两厂以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值、利税连年翻翻。10多年来产值增长了2000多倍,利税也增长了20多倍。南街村迅速消灭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集体经济调动了广大农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南街村共同富裕之路越来越广。南街村在完成第一次飞跃向第二次飞跃过渡转变时之所以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关键得益于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够不断调整发展集体经济、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好班长。

目前,南街村现代化农业取代了传统农业,现代化企业取代了手工工业生产,全部生产资料和主要生活设施,实现了集体所有,新的更高层次的集体经济的出现,标志着南街村的经济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两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