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做人工流产多钱:浅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9:55
浅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
严亚明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全面而不失深刻的批判,涉及到人的异化、科技异化、文化翁权、消费异化、生态危机、社会心理等诸多层面,同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从理论上予以揭示,这对我们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富于启示性的。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异化 变革 意识

本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伴随西方社会的发展不断演生出新的理论形态,
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对当代社会广泛而深刻的批判,构成其鲜明的理论特征,批判
性是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锁钥,亦是其对当代人文精神的贡献所在。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由法兰克福学派揭开序幕的。霍克海默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批判的,但马克思后来的思想由“批判性”转变为“科学性”,因而失
却了“批判的”革命精神,为此,霍克海默建立了“批判的社会理论”,要对现存社会制度进行
根本的变革性的批判。在他的影响下,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阿尔多诺、马尔库塞、波洛
克、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除法兰克福学
派之外,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流派都从特定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
行了剖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主要围绕着下述几个方面:
1.人的异化。卢卡奇最早把物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对马克思主义作了
人本主义的解释。30年代初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现后,经弗洛姆等人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异化理论和人本主义精神。弗洛姆、马尔库塞对马
克思的劳动异化说进行泛化处理,综合弗洛伊德的性压抑学说,“利比多”理论以及存在主义
的异化思想,来考察审视当今西方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异化一词成为他们揭露当今资本
主义社会矛盾、批判各种社会现象的主要理论工具。他们把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劳动异化
扩展到全部社会生活领域,揭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政治、经济、技术、消费、
心理等诸多异化现象,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商品交换原则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原
则,由此产生的异化问题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地出现新的形式。它不仅表现在自
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人之间,而且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行之中。列斐伏尔认为,随着垄
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新的异化形式的影响更厉害,科技与生产的发展,使
人完全成为技术工具的仆役,生产、生活活动都单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了,与阶级统治并存
的技术统治更为强大,使人们的心理结构适应统治结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承受
着巨大的心理与精神上的压抑。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不仅受到统治者的
外部的、物质的压迫和统治,而且受到内部的意识形态的或心理的统治,沉沦于物质欲望的
虚假满足中。发达工业社会中,人成了物质和技术的奴隶,沉醉于物欲而丧失了精神上的追
求,丧失了批判性和创造性,人成了“单面人”,社会也是一个“单向度”发展的社会。在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阶级阶层无一例外地卷人到人性异化的旋涡之中。
2.科技异化。弗洛姆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文明越发展意味着
对人的本性更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自然生活
受到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破坏,人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机器”。霍克海默、阿多
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谈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未带来人类幸福与进步的增长,而是统治
者力量的增加,以及人性的压抑和异化。马尔库塞也认为科技愈进步,个人的爱欲与本性愈
受压抑,“技术进步”意味着奴役的扩大。哈贝马斯在其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理论中指出,在当
今资本主义社会里,技术统治代替了政治统治。国家政权日益深人到经济领域,科学技术为
统治者所管理利用,并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成为为资本主义社会合理性合法性辩护的工具
和手段。
3.文化霸权。霍克海默、阿多尔诺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大众文化异化是操纵大众意识、扼杀个性的工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统治者提供了谋求
文化统治、文化霸权的便利,统治者凭借现代传播媒介大规模复制文化产品,通过日常消遣
娱乐活动来影响、欺骗和统治大众,文化工业的专制造成了人的物化异化,毁掉了个性和自
由,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马尔库塞把社会文化对人的本性的压制分为“基本的压
制”和“多余的压制”,后者是统治者强加给大众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财
富极为丰富,社会文化对人的本性的压制都已成为“多余的压制”。由于社会文化对人实行
了全面的统治,人们无法摆脱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宣传广告等各种文化统治手段对
内心的控制和管理,广告艺术操纵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商品化的生活方式使人获得虚假的满
足感从而丧失对社会的批判反抗。哈贝马斯也认为文化统治造成意识形态和人的本性的奴
役和压制,“人已经达到全面的异化了”。
4.消费异化。弗洛姆异化理论指出,消费异化是资本主义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之一,
消费行为成为人们补偿其令人厌烦的、毫无创造性可言的劳动方式,生产的专业化、自动化、
集中化使人们在单调乏味的劳动中无法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人们拼命劳动挣钱,在广告的诱
惑下,盲目消费,从中获得虚假的满足感。这种消费行为是对异化劳动的一种畸形的补偿,
同时又是建立在异化劳动之上的。为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只能屈从于缺乏自我
满足感的异化劳动,因此,消费异化反过来又确证了异化劳动。
5.生态危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危机趋向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
为缓和异化劳动带来的社会矛盾,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为大众
制造虚假的消费欲求。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实行浪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过度生产。过度
生产与过度消费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紧张,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的生态学流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新形式“生态危机”将导致人们走向其反面,有限
生态环境是制约资本主义生产扩张的因素,社会生产的扩张性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间
的矛盾将引导人们寻求满足社会需求的新的实现方式。本·阿格尔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高
生产、高消费是以无节制开发掠夺自然资源为前提的,因而带来空气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
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主张用分散降低工业生产来克服过度生产,提出克服生态危机的社会
变革方案,设想通过缩小工业规模,节制消费需求,改变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分散的、非极权
主义的、超越过度消费的恒稳社会,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社会心理。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是异化的、极权的、人性丧失的社会,这种
“单向度”发展的社会借消费方式来操纵、管理、支配、奴役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之成为现存制
度驯服的奴隶。因此,他认为变革这种“额外压抑”的社会需要进行“总体革命”,除了政治革
命和经济革命之外,还要实行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乃至实现彻底的社会心理革命。可见他
的“总体革命”论要求彻底变革人的意识和情感,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心理的批判色彩。
弗洛姆致力于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把生物心理学嫁接到社会科学上,用“社
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等概念来探讨社会经济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他用人性的
善恶双重性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认为善恶并存使异化成为人类历史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因此,他主张的社会革命有别于社会制度的变革,而是“心理的革命”、“本能结构的革命”,通
过心理净化使人求得内心解放。弗洛姆看到了意识形态与压抑的心理结构之间的关联,他
的“健全的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全面否定。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性研究与
探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提出质疑,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危机及诸多弊
端,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为我们认识西方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由欧洲马克思主义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既反对主张经济决
定论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也不赞同把前苏联十月革命模式普遍化,要求恢复马克思主义关于
革命的“原初设计”,试图重新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如卢卡奇用“总体性”、主客体关
系及其辩证法来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葛兰西“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科
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追索黑格尔根源,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此后,
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用当代西方文化成果来理解、发挥、“完善”或“修正”马克思主义,在批
判当代资本主义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也作了多层次的评析。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
的代表,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巨大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因此,西
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批判集中在苏联斯大林主义模式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50年代中期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现实问题的触发,加强对斯
大林主义的研究和探讨。列斐伏尔在匈牙利事件后创办了《论证》杂志,提出要继承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萨特亦在此时致力于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连接。列斐伏尔的《马
克思主义中的现实问题》、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马尔库塞的《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等著作
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各自从特定角度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50年代中期发生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内部的分裂触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之进行
理论反思的兴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斯大林主义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创立
的学说在其追随者那里完全被僵化和教条化了。他们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批判理
论,如马尔库塞认为辩证法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理论。列斐
伏尔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辩证法的基础在于实践,在于
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以人和实践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萨特认为辩证法与人
的劳动、活动直接相关,离开了个人及其活动,就没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就是人学辩证法。
据此,他们认为斯大林主义是一种粗糙的、机械的历史决定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官方化、经院
化的产物,斯大林主义者只注意到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把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主观因素和客
观因素对立起来,实际上使马克思主义蜕变为一种宿命论、机械决定论,作为苏联官方意识
形态的斯大林主义,实际上成为其论证一切政治活动合理性的工具,已完全丧失了马克思主
义的批判精神和否定功能。萨特认为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把人吞没在观念里”,使“马克
思主义今天是一个无人地带”。马尔库塞认为,个人发展与社会生活中民主和自由的扩展是
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而在斯大林主义统治下,苏联的哲学、文学、伦理学等都变成了社会控
制工具,放弃了社会批判责任,成为为现实政策注解辩护的工具,导致意识形态的专制。
他们认为,斯大林主义者在理论上存在一系列错误。其一,把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化、
教条化,将辩证法扩展到自然界,突显了自然辩证法,主张机械反映的认识论;其二,阉割了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将其机械地划分为三大块,降低了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
的地位;其三,把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了描述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并以这种规律和
范畴推论社会发展,陷人宿命论;其四,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使其缺乏
对自身的自我批判,成为为现实政治合理性辩护的工具。因此,斯大林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全面背叛和歪曲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理论思辩上,他们理论上的主要特征
是把“人”放在首位,以“异化理论”为核心,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作用,认
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人本主义,并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其立论的理论基础。他们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偏狭和局限,在理论上割裂了马克思主义
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制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之间的对立,否定自然辩证法,强调用西方资
产阶级学术思想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用人道主义来改造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尽
管如此,他们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已显示出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例如,他们对马克思主义
理论整体性的强调,对斯大林主义教条性的批判,都是针对斯大林主义的弊端而言的。30
年代后,马克思主义在苏联被僵化了,日益失去活力,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未能随时代的演
进而在理论上获得新的发展。而且,苏联凭借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几乎垄
断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说权,强行推广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阻碍其他各国独立地探讨适合自
身条件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是富于启示性的。
首先,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置身于
资本主义社会中,对当代资本主义从哲学、经济、社会、审美诸层面进行了广泛而不失深刻的
批判,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社会危机的表现形式,否定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并设
想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社会革命方案,这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为我
们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可以促使我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传统
马克思主义观念进行更深刻的反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巨大的
挫折,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无疑是一重大因素。对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反思必然延伸到对斯大林主义的再审视,这在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激烈竞争
的世纪转折时期尤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自己信奉的马克思主
义为唯一正统,并以之作为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标准,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
代、不同民族、不同文明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大理论盲
区。斯大林主义正是这种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的典型代表。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各社会主义
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类似的重大失误,苏联在社会主义旗号下以强权政治干预别
国内政,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检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
会的分析偏重于理论层面,这正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对此我们过去缺乏
自觉。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都需要我们拿出理论勇气来解剖自己。
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研究,对马克思早年、晚年手稿笔
记的探讨与阐释,为我们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拓出了一块新的领域。张一兵先生撰
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有三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和具有各自意义和价值的文本:其一,
读书摘录笔记与记事笔记;其二,未完成手稿与书信;其三,已完成论著和公开发表的文献。
前两类文献对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和变革的真实心路十分重要,离开对这两类文献文本的
认真理解和深人研究,对马克思的正式文献的研讨不可能获得完整的、科学的认知结果①。
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代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外在的理论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