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医院怎么样: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23:43
第十六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据此回答1~4题。
1.建国以来,根据我国民族自身的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表明,我国             (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③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各民族享有相同的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1年3月5日至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按照会议的议程,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                                                                 (  )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我国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③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 ④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0年4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议草案。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  )
A.监督权 B.立法权
C.决定权 D.保障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4.
选举法修正案主要内容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应当确保适当数量基层代表
·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代表候选人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
·选举时设立秘密写票处
······
如果让你概括本次选举法修改的意义,你会选择                              (  )
A.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得到消除
B.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C.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人大代表经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据此回答5~8题。
5.2010年10月18日是山东某市一年一度的“市镇人大代表活动日”,市、镇人大代表采取学习、视察调研、听汇报、座谈或代表自由走访等多种形式,听取、反映选民和群众的意见,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双转型出谋献策。这是人大代表在 (  )
A.坚持依法行政
B.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C.接受人民的监督
D.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6.(2010·全国Ⅱ)在200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代表在对政府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对参加讨论的温家宝总理说:“我讲出来供您参考,不是要求您。”总理认真回答说:“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权利是       (  )
A.建议权和提案权                         B.提案权和问责权
C.问责权和质询权                         D.建议权和质询权
7.近年来,人大代表在百姓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每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老百姓都能触摸到代表履职的“脉搏”心系人民群众,热议国计民生,力推重要问题解决。这说明
(  )
A.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作用越来越大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C.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和行使者
D.人大代表的服务能力和履职意识不断提高
8.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许多人大代表通过网上博客等形式征求网民对各项提案、议案的意见。这种做法                                                    (  )
①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③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决定权 ④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据此回答9~12题。
9.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人大能够质询“一府两院”的理由在于                   (  )
A.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B.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C.“一府两院”依法各司其职
D.“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
10.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这表明                                 (  )
A.国务院依法独立行使决定权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1.2011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57周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由此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到2011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经不断完善,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体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  )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列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者内在联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人民民主专政,并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并集中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D.社会主义民主决定我国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胜利召开。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2011年中央预算,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请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8分)
14.在某镇运用差额选举选镇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1)面对这一现象,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在行使你的质询权时,你想向有关部门提出什么样的质询问题?(2分)
(2)人大代表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权利来自人民。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在工作中怎样做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8分)
答案  1.C   2.C  3.B   4.D   5.D    6.D   7.D   8.C   9.D    10.D   11.B   12.C
13.(1)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会议批准“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中央预算,说明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
(3)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高法、高检的工作报告说明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也说明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其他国家政权机关由人大产生、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
14.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如:你们知道这次选举中出现了无序竞争的现象吗?你们将对这一现象采取什么措施?你们能保证这次选举公平、公正进行吗?候选人参选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谁?(2分)
(2)①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通过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来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②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要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4分)
老师现场批阅——做好角色转换
该生能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设身处地从“人大代表”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做答。
在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常有需要学生转换角色的题目,如“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该怎么去处理某事。这类题目表面上是让学生参与怎么做某事,实质上仍然是考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所以,做好这类题目,学生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尽可能地找准教材中的理论依据,以教材知识为载体,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论证,才能得高分。
第十七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据此回答1~7题。
1.自2010年4月中组部、中宣部发出《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以来,“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党之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其原因                                    (  )
①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②由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决定的 ③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④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履行国家职能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作为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中应该                     (  )
①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②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立足本职工作,争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说明     (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依法对国家实施政治领导,发挥总揽全局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正确履行国家职能,切实维护群众受教育权利
④中国共产党积极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为改革开放提供动力和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的沈浩同志在小岗村任职期间,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他的事迹说明                                           (  )
①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②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应该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 ④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等基层国家机关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作用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5.(2009·安徽文综)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                                                                 (  )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包容性增长”,是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但前提是要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之所以强调“包容性增长”是因为                                                             (  )
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 ③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④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09·广东单科)某县委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
A.发扬民主,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B.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
C.紧紧抓住了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构建更加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据此回答8~12题。
8.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下列属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胡锦涛介绍了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他希望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对文件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  )
①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和领导人选的协商 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③民主党派参与决定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④我国形成了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在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建言献策。这说明                                                 (  )
①人民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0·全国Ⅱ)中共G市市委2009年颁发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规定重大政策在决策之前需经政治协商。在实施该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专题协商中,该市政协共提出77条意见:市政府采纳54条,部分采纳18条,其余5条给出了未采纳的原因。这一做法表明
(  )
①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 ②政治协商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人民政协拥有重大政策的决定权 ④政治协商的方式就是政协提出批评建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提案5 000多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 B.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C.民政协是以团结和发展为主题的 D.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材料一 2010年6月25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闭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闭幕会并讲话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开展了深入讨论,集中建言“十二五”发展大计,富有真知灼见。这次常委会议后,人民政协还要抓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材料二 2010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建议》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主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环境保护与关注民生这个重点。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2011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5分)
(2)材料二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9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来,我国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选自《新中国60年》序言
材料二 “60年来,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与新中国一路同行、成就卓著;展望未来,多党合作事业重任在肩、前景远大。”“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公党为促进社会主义贡献了力量,发挥了参政党应有的作用。”      ---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6分)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哪些内容?(8分)
答案  1.A   2.D   3.B   4.C   5.D   6.C   7 .C   8. D   9.C   10.B   11.A    12.D
13.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是因为人民政协的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1分)
②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开展了深入讨论,集中建言“十二五”发展大计,这是人民政协在依法履行政治协商职能。(1分)
③人民政协还要抓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表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3分)
(2)①体现了科学执政:所谓科学执政就是按照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材料《建议》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主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环境保护与关注民生这个重点。就体现了按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环境发展规律办事。(3分)
②所谓民主执政就是指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材料中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建议》就是体现了党的根本组织和领导制度即民主集中制。(3分)③所谓依法执政就是指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材料中体现的建议经国务院编制,最后由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后实施就体现了依法执政。(3分)
老师现场批阅——答案要点融合化
该生的答案能够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融合,较好地实现了答案要点融合化。
规范答题要注意答案要点融合化,即在组织答案要点时,注意做到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实际材料有机结合,有理有据。要把基本理论准确表述出来;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理论;对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质;要注意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1)“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列道理。(2)“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与“几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这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对几则材料进行共同概括,而后者则要求必须就每一则材料分别加以说明。
14.(1)①材料告诉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真理,中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离不开党的领导,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先进性本质属性决定的。
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①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双方是亲密友党关系;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③材料二中“一路同行”体现了双方是亲密友党关系;“重任在肩、前景远大”体现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荣辱与共。材料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现了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十八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据此回答1~4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十分珍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应    (  )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按照“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总名额的12%左右”的规定,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360名,满足了55个少数民族均有代表的要求,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近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  )
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B.少数民族和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
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衡
3.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未来10年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后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再次部署,西部将由此拉开描绘新一幅发展画卷的序幕。在西部大开发中处理好民族关系十分重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消除民族差异
C.实现各民族经济同步发展
D.高度自治
4.(2010·四川文综)2009年,云南省全面推进兴边富民、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特困民族地区扶持发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等工程。各级政府共投入民族专项资金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3%,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4%。上述事实体现了
(  )
①民族特色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 ②国家投入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民族区域自治是从制度上保证了少数民族享有管理和决定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据此回答5~8题。
5.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③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④自治机关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④
6.2010年9月汇集了1992年至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8个以西藏为主题的白皮书和
3个民族、宗教问题的《中国政府西藏白皮书汇编》出版发行。这些白皮书以充分的论证和翔实的数据,系统地阐述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阐述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上述白皮书的内容可以看出   (  )
①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的民族关系 ②我国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 ③在我国已不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④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2010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做出了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投入,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决定,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作的发展。下列对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法行使自治权
C.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8.在我国现阶段,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                             (  )
A.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B.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调动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D.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据此回答9~12题。
9.2010年12月7日至9日,中国天主教会第八次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爱国爱教、坚定不移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的办教方向。2010年11月18日,为期5天的沙特阿拉伯麦加穆斯林朝觐落下帷幕,中国政府组织到麦加朝觐的中国穆斯林全部平安顺利地完成了朝觐功课。这些事实表明在我国           (  )
A.政府用行政力量发展宗教
B.允许公民自由开展宗教活动
C.保障公民信仰宗教自由
D.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一致
10.(2010·天津文综)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表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国                   (  )
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作贡献
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
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11.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说,在金融危机之时,希望各宗教团体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帮助群众提升信心,寻找心灵抚慰。心灵的“环保”会带来国家的大和谐、民生的大改善。这反映了在我国                                           (  )
A.宗教界人士积极宣传无神论,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B.宗教界人士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服务社会
C.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D.宗教界人士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信仰宗教的人数绝对数字不少。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 (  )
①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 ②真正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团结广大信教群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和谐已成为时代永不落幕的主旋律,民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9月25日“和平、和谐、合作民族宗教文化和谐发展高层峰会”在上海世博会这一国际性大舞台召开。此次峰会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12分)
14.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GDP增速对比

注:2008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为30 626亿元,比1952年的57.9亿元增长了92.5倍;2008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2%,比1952年提高1.7%。
(1)揭示上图(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发生上述经济信息变化的原因。(8分)
答案   1.B   2.B   3.A   4.D   5.D   6.C   7.B   8.B   9.C   10.A   11.B   12.D
13.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第一要义是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3分)
(2)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3分)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和永续发展。(3分)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兼顾国家利益与当地少数民族利益,要把自力更生与国家帮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3分)
老师现场批阅——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
该生能够很好地构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民族关系之间的联系。题目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这就需要迁移科学发展观四个基本内涵的知识,需要迁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将科学发展观与之联系起来说明怎样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该题启示我们,在平常的复习中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答题时的触类旁通。
14.(1)①1953年、1978年少数民族地区GDP增速低于全国,且差距较大,1999年差距缩小,2008年高于全国。②2008年与1952相比,少数民族地区GDP有显著增长,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③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趋向协调发展。
(2)①党的领导是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证。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考生如答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合理要点,可酌情给分。)
第十九课 走近国际社会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权国家195个。据此回答1~3题。
1.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我们不当任何人的小兄弟,不做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我们要独立和主权。”主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
A.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唯一要素
B.只有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国际组织的成员
C.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D.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2.中央政府就所谓“西藏问题”明确表示,我们和达赖集团的矛盾,不是什么人权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而是维护祖国统一或分裂祖国的问题。关于主权问题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因为                                                    (  )
①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③维护祖国统一是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客观要求 ④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情都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这是由于        (  )
①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平等协商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据此回答4~7题。
4.2010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成立65周年纪念日。下列对联合国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中、法、俄、英、美五大国组成联合国安理会,并对世界和平和安全负责
B.联合国是当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经济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D.不能要求非联合国成员国遵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原则
5.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是(  )
A.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立即的,即刻的;primitive原始的,简陋的,远古的;systematic有系统的,有计B.集体协作解决国际争端
C.主权国家可以恰当行使自卫权
D.派遣维和部队调解争端双方
6.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需要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
①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和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②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③在事关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单独解决 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09·北京文综)200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成员国会议研究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中国政府表示,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将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并提供必要的防控物资、经费和技术支持。这表明        (  )
①解决国际问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 ②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纽带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这句国际关系史上的经典名言,说明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据此回答8~12题。
8.2010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了会谈。温家宝指出,维护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表明                                                                 (  )
A.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9.(2010·浙江文综)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B.集体协作解决国际争端
C.主权国家可以恰当行使自卫权
D.派遣维和部队调解争端双方
6.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需要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
①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和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②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③在事关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单独解决 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09·北京文综)200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成员国会议研究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中国政府表示,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将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并提供必要的防控物资、经费和技术支持。这表明        (  )
①解决国际问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 ②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纽带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这句国际关系史上的经典名言,说明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据此回答8~12题。
8.2010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了会谈。温家宝指出,维护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表明                                                                 (  )
A.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9.(2010·浙江文综)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材料一 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材料二 在2010年9月7日,随着日本军方在钓鱼岛扣押中国渔船,中日关系在2010年的秋天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反制措施。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可妥协?(4分)
(2)中日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8分)
14.2010年5月24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第一场大范围会谈在北京举行。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中,中美双方讨论了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重大问题,两国主管部门还就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维和、反恐与执法及其他问题进行了对口磋商和会见,对话取得26项成果。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什么能够取得积极成果?(16分)
答案  1.C   2.D   3.B   4.C   5.A   6.B   7.D   8.C   9.B   10.A   11.B   12.B
13.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分)
②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我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2分)
(2)①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2分)
②在中日关系中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2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2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日本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歧,推进中日关系发展。(2分)
第二十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是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据此回答1~6题。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平之所以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因为                                     (  )
①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②维护和平将给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和平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④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10年11月 21日,中国籍货轮“泰安口”号在阿拉伯海被海盗武装劫持,这一事件再次将全球目光吸引到这片号称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上。要彻底铲除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仅靠动武是不够的,处理好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意义,这体现了                                                                     (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D.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3.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右侧漫画《瓜分北极》表明   (  )
A.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
B.强权政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C.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
D.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美国仍然维持着“一超”地位,欧盟力量进一步增强,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近年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和“远景五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迅速崛起,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这表明    (  )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③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④综合国力成为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
5.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这有利于                                      (  )
①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②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④抑制单极世界和霸权主义
A.①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的探月二期工程揭开序幕。 “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组织开展探月工程      (  )
①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要求 ②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 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决定作用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据此回答7~12题。
7.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核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作为有核国家,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这表明                                              (  )
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中国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③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2010年,朝韩炮击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立即表明关注态度,建议恢复六方会谈,并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多做有利于半岛和平稳定的事情。我国在朝韩问题上的态度 (  )
①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②说明解决地区问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 ③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体现出中国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2010·新课标全国卷)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自2008年12月20日起,中国政府已五次派军舰到海盗活动猖獗的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加对过往商船的护航。我国参加护航行动                                                                (  )
①是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职责 ②是巩固我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战略联盟的需要 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承担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 ④与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相符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0·全国Ⅰ)我国从“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出发,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联合国改革,反对恐怖主义、参与地区维和行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
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②体现了我国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 ③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战略盟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2010年9月6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证实美国将派遣“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前往韩国西部海域(黄海),参加美韩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中方坚决反对外国军用舰机到黄海及其他中国近海从事影响中国安全利益的活动。我国的做法(  )
①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会导致中美之间不再存在合作关系 ③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表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得越来越强硬。我想说的是,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在国际交往中,“理”是指                           (  )
①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外交政策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准则 ③对外交往要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目标 ④在国际交往中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材料一 2000年11月,中国领导人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
材料二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
10国组成的,19亿人参与,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双方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和东盟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合作,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10分)
14.2010年9月,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法案,继续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热点。对此,温家宝在中欧领导人峰会上明确强调,人民币升值过快将危及中国社会稳定,对中国经济和世界都是灾难,并呼吁欧盟不要再催逼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重申“中方将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而绝对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怎样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6分)
答案  1.C   2.D   3.D   4.D   5.B    6.C   7.D    8.C   9.D   10.C   11.A   12.D
13.(1)①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②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双赢;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及世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③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我国的农业等相关领域产生一定的冲击。
(2)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符合双方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双方的发展。②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符合这一主题,有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的持久发展。③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4.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2)中国政府呼吁国际社会不要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以保持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表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之一。(2分)
(3)中国政府不屈服于外部压力,根据自身需要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2分)
老师现场批阅——基本方法技巧
该生卷面整洁,字体清晰,答案较为准确全面,是一份规范试卷。
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1)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唯物论的内容,则应考虑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理,若考查的是辩证法的内容,则应考虑其为矛盾、发展、联系知识等。
(2)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
(3)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如要求对中美关系现状评价,其中“现状”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暗示既要做正面的评价,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4)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不要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第二十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据此回答1~3题。
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纯粹“自然”的东西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2011年6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据此回答4~6题。
4.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上,胡锦涛主席身穿中山装主持阅兵大典,既有革新却又不失传承意味,可说用意深远,传达出中山装这一中国“政治图腾”蕴含的开放民主、民族复兴之意。这表明                                         (  )
A.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物质现象 D.先进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5.60周年大阅兵,既是一次成就展,也是一次实力展,更是一次精神展,还是一次新征程出发前的动员。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  )
A.各种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6.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西斯文化影响下,日本、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实行军事扩张的道路。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崇尚民主、平等、和睦的文化,从此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包括犹太人民的尊重,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发展。而日本虽然在战后也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对法西斯文化清算不彻底,不断否认侵略历史,甚至对战争罪犯歌功颂德,给东亚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制造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以上材料说明    (  )
①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道路 ②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 ③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7~10题。
7.结婚照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认真阅读下列这组照片,对它所折射出的文化生活内容正确解读的是                                                              (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总是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
C.文化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D.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
8.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在全球开设了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肯德基文化。这说明                                                      (  )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
C.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9.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老子、孙子;从李白、杜甫到诸葛亮、赵云……甚至被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说明                                         (  )
A.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同步发展
10.吉林省省长王儒林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十二五”时期要使文化产业成为该省新的支柱产业。这说明                                                (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②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1~12题。
11.近年来,我国举办“国家年”、“文化年”等形式的交流活动日益活跃。2009年3月,中国“俄语年”在北京开幕,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活动又如期举行。举办“文化年”表明                                                  (  )
A.文化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B.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C.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强弱的唯一标志
D.国家重视软实力在综合国力建设中的作用
12.据统计,90%以上的世界新闻由西方七国垄断,美国影片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票房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告诉我们                                        (  )
A.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C.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必须反对外来文化
D.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2010·陕西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料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4分)
14.第16届亚运会闭幕式于2010年11月27日晚20时在中国广州市海心沙岛举行。在欢乐与激情中,为期16天的广州亚运会圆满落幕。广州亚运期间,广大志愿者在广州全市100个文明示范路口和比赛场馆周边263个交通秩序维护点、200个主要公交站点、80余个主要地铁站、76条亚运公交专线和各大火车站、机场、轮渡口等开展了大量的优质服务。参与文明出行劝导志愿服务,日均上岗服务志愿者超过2万人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广州社会发展的作用。(18分)
答案  1.C   2.C   3.A  4.B    5.D   6.A   7.D  8.A    9.B  10.B   11.D  12.A
13. (1)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
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2)①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②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广州市开展亚运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展示广州的文化魅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市民参与文化生活,并在经济、政治等众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及国际合作。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广州市大力开展亚运志愿者服务活动,宣扬广东的人文精神,树立起强大的中国形象,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广州市开展亚运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了广州市的全面发展。
第二十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文化影响人表现在多个方面。据此回答1~4题。
1.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2011年继续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这表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及其产品
2.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
A.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C.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3.“在一幅画上有三种事物:鸡、牛和草,如果让你归类,你会把牛和什么分在一起呢?”对此问题,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  )
①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③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 《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市某中学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幻世界……小艺的悲剧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据此回答5~8题。
5.在一些城市的草坪花丛中,人们常会看到“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让我们与蜜蜂和蝴蝶共舞”等非常人性化的语句,提醒人们不要踩踏采摘。下列诗句的寓意符合这一育人理念的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 —《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    )
A.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7.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某中学在国庆前夕,不仅开展了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还专门邀请了校外有关专家为学生开设这方面的讲座。这样做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
A.文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民族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C.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D.要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文化影响人,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据此回答9~12题。
9.2011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7周年纪念,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10.2010年暑期在江苏泰州举办了以“传诵中华经典,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中小学生学习中华经典,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                                                                  (  )
①激发学习兴趣 ②丰富精神世界 ③增强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2010年10月11日,胡锦涛就学习宣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之所以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是因为优秀的文化能够
(  )
①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成为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④为全体公民所接受,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著有《道德箴言集》的法国一代圣哲拉罗会富科认为,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启示我们                                (  )
A.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B.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古代就已经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中央外宣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开展整治互联网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网上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传播活动仍然十分猖獗。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网上一大顽疾和“毒瘤”,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开展清理整治行动。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政府有关部门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的合理性。 (16分)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0年9月27日,我校读书节拉开了帷幕。本届读书节的主题为“情系亚运,书香校园”。希望以读书节活动为契机,引导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希望通过读书活动,建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认识。(12分)
答案  1.A   2.D   3.D  4.A   5.D   6.B   7.C  8.C    9.B   10.D   11.A   12.C
13.(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还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
(3)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低俗文化会败坏社会文明、腐蚀人的心灵。政府有关部门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14.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2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开展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3分)
(3)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分)
(4)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并积极参与到健康生动的校园建设中来。(2分)
老师现场批阅——审清题目类型 确定答案思路
该生失分的原因在于对“认识类”简答题的答题方法理解不全,他只分析了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依据和意义,而未分析学生怎样对待这一活动。
认识类简答题通常要求考生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做好此类题目,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步,说明“是什么”,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但若设问中已有明确表述,则该步可省略。第二步,分析“为什么”。即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第三步,说明“怎么办”。可以分开不同主体如公民、国家、企业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应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认识类题目都要按部就班地回答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应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究竟要回答哪几个方面,但必须要按以上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第二十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据此回答1~3题。
1.以下分别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这些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  )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大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先进文化具有时代性
2.尽管越南、韩国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0年10月18日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据此回答4~9题。
4.(2010·江苏单科)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5.《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 560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些现象表明                                                         (  )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B.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世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D.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6.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                                                (  )
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7.(2009·广东文基)“入乡随俗”表明了                                     (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8.(2009·江苏单科)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9.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C.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睦共处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文化的多样性要求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据此回答10~12题。
10.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一部分库区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他们同时带去了当地人爱吃的火锅和一些风俗习惯。这说明                     (  )
A.人口迁徙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商贸活动带来文化的发展 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11.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 (  )
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12.依托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                                   (  )
①创造文化 ②文化传递 ③文化沟通 ④文化共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非洲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在规模、形式和数量上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正是中非在新世纪合作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扩大相互借鉴的文化交流。加强人文对话,增进双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中非合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非文化交流的认识。(12分)
14.(2010·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6分)
答案  1.A   2.C   3.B  4.B   5.B   6.D   7.C  8.D    9.C    10.B  11.B   12.B
13.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分)
(2)加强中非文化交流,有利于中非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加强中非人民的传统友谊,促进中非之间的全面合作,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3分)
(3)我们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非洲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分)
(4)既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3分)
老师现场批阅——讲究格式
该生答题能够分清要点和段落,注意了答题格式。做题的格式就是做题的规矩,固定的形式。格式不对,就使人感到别别扭扭,考试时容易失去“感情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讲究格式,做到:(1)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标明答题要点。(2)序号化:即一个要点需用一个序号标识,常用序号形式为①、②、③等。(3)段落化:一个要点一个自然段,每段开始空两格,给阅卷老师一个清晰爽目的感觉,这也是防止得分丢失的重要一环。有许多考生答题时,一题一个自然段,每个要点也不用序号标识,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阅卷者看起来费劲,激不起给考生打分的热情。
14.(1)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2)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3)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据此回答1~5题。
1.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
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2.下图为福建某地民俗剪纸作品《金牛迎春》。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 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⑤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这指的是                                         (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4.十一届全运会闭幕式上第一首歌曲便是《有朋自远方来》,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也正是出自孔子《论语》中的经典,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孔子家乡的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欢迎四方宾朋的开放胸怀。说明                     (  )
A.传统文化是永恒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处何方,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                               (  )
A.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D.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正确认识与对待传统文化是一项重大课题。据
此回答6~10题。
6.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文,被称之为“现代文盲”。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中
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民族文化会失去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7.古往今来的大艺术家都对草根艺术保持着尊敬的心态。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胡曲《二泉映月》时,以手掩面,涕泪横流。他说:“这样的音乐,是应该跪着听的。”这启示我们                                                    (  )
①应当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②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只有民间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④应当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
9.2010年12月25日,云南艺术学院在顺城购物中心广场展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据该校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系游老师说,举办这样的“集市”,主要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其积极意义在于                         (  )
A.发挥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B.弘扬民族精神
C.发展文化产业
D.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0.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
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据此回答11~12题。
11.(2010·江苏单科)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从古代的私塾到近代的传统课堂教学,再到现代的网络学习,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着不同的影响。这说明教育                                          (  )
①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②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的传承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有多种传播媒介和手段 ④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 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 000万左右,他们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3分)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9分)
14.材料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
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
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材料二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
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
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6分)
(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的内涵。(10分)
答案  1.B   2.B   3.D  4.B    5.B   6.B   7.B  8.B   9.D   10.A  11.D  12.D
13.(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
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且我们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14.(1)①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
②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2)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③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
第二十五课 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据此回答1~4题。
1.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启示我们                    (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C.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
D.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2.2010年9月24日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五学曹禺”为文艺工作者立标杆,包括学习曹禺忠于党和祖国、关注民族命运、投身进步事业的坚定信仰,反映人民心声、赞颂人民奋斗、为人民写作的宝贵精神。这是因为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所有的文学作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他始终对农村、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从黑土地上获得了丰富营养。这说明                                          (  )
A.离开实践,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D.精神文明创建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广泛参与
4.《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恋爱交友节目,其互动形式完全突破传统的交友方式,体现新时代男女的恋爱观、婚姻观、金钱观等价值取向。江苏卫视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电视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实现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据此回答5~12题。
5.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  )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6.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构思主题是“东方之冠”,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这启示我们                       (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D.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7.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
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绸路,广州是起点”等
代表着广州2 200多年深厚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
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
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
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从文化生
活的角度反映了                         (  )
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8.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表明                                                     (  )
A.各国文化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B.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差异与矛盾,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C.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9.2010年1月首届中国漫画艺术博览会在山东举行。漫画是中国人向西方学来的,现在已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B.文化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D.发展民族文化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0.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                                           (  )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断排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竞争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电影《唐山大地震》再现了唐山大地震的场景,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将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                         (  )
①文化形态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②创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在近年来的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其中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戏说风盛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这种倾向属于                           (  )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海心沙岛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开幕式。首先,在海心沙岛上举办开幕式而不局限于体育场内,这是世界运动史上的一次突破;其次,以灵动的水作为开幕式的主题是整场盛会的最大亮点,现场巨大的LED屏幕增添了魔幻的气息,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关于广州历史和文化的图景;最后,开幕式的点火方式采用中国人传统的喜庆方式鞭炮来点燃,很有中国特色。整场开幕式紧扣了具有广州象征的花和水的主题,既展现了广州传统文化中如花似玉、柔情似水的优美元素,又在演绎上实现了大胆突破、创新,整场演出以超级的光影、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文化创意打造了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为了成功举办开幕式,亚运会组委会深入研究考察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召开专家座谈会,多方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借鉴外部成功经验。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亚运会开幕式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16分)
14.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年9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12分)
答案  1.D   2.B   3.A  4.A   5.C   6.B   7.B  8.A   9.D   10.D    11.C   12.D
13.(1)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亚运会开幕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亚运会开幕式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在利用中国传统习俗创意点火和一系列展现广州传统文化中如花似玉、柔情似水的优美元素。
(3)亚运会开幕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超级的光影、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文化创意都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4)亚运会开幕式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亚运会组委会深入研究考察历届奥运会、亚运
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学习和借鉴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5)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亚运会组委会研究考察了历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
式,并且汲取了群众的智慧和经验。
14.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3分)
(2)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粤剧等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分)
(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地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设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3分)
老师现场批阅——答案编写完整化
该生答题语言简练,要点较为完整。规范答题要做到答案编写完整化。在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不漏点,避免失分。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答题要做到完整不漏点,建议同学们首先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作答时看清该题所附的分值,如本题的分值是8分,一般要答两点或四点(可能是1点4分或1点2分)。但不能贪多求稳,认为回答得越多越好,来个撒网式战术,掩盖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答案组织坚持教材知识、材料、时政术语的有机统一。各要点要坚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第二十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据此回答1~4题。
1.2010年9月14日,第十三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祭海典礼隆重举行。浙江象山被授予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第七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洋渔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如今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宏大主题。材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②各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国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明 ④海洋渔文化与时俱进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10年1月31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司司长李宇明就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引发争议作出回应时表示,这次微调只不过是将以往习以为常的书写习惯给别过来,当然,《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会充分重各方意见。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
素——斗拱。1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上述材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中国国家馆的设计是对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说明                                                                (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据此回答5~10题。
5.(2010·广东文综)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6.安庆市与邻近的湖北黄梅县就黄梅戏的产地存在争议,学者们也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黄梅戏究竟产自哪里并不重要,对此观点下列能够提供有力支撑的是           (  )
①区域文化是一定区域内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②不同地方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③一切文化成果都应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区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2010·天津文综)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8.2010年2月3日,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在北京上演,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而激动,更为这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传统的民族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温家宝总理会见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时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不断走向繁荣。由此可以看出
(  )
①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整体 ②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各具特色,水火不容 ③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④少数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幅创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被分隔在浙江和台湾,围绕这幅画合璧的多次努力,让两岸人们有了新的期待。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
B.两岸文化具有趋同性
C.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据此回答11~12题。
11.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也有外国文字的成分,例如,沙发、巧克力等词语就来自英文的直译。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少是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如电器、汽车就是外国人首先发明的。特别重要的是,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也是由国外传入的。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B.创新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品质
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D.文化和经济、政治紧密相连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2010·安徽文综)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14.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重大节日来欢庆,但也有像羌、藏等民族有自己的“年”。
这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并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6分)
答案  1.C   2.B   3.A  4.C   5.A    6.C   7.C  8.A    9.B   10.C   11.C   12.C
13. 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4.(1)说明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都有一个“年”,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共性;像羌、藏等民族有自己的“年”,即使同样在春节过年,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各自文化的民族特性。
(2)原因在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形成了中华文化有其共性的一面;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族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第二十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据此回答1~3题。
1.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2.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连续上演16场,场场爆满,赢得了观众的广泛称赞,被誉为继《东方红》之后又一部成功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近170年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艺术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光辉历程。《复兴之路》体现了中华民族
(    )
①团结统一的精神  ②崇德尚武的精神  ③勤劳勇敢的精神  ④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  )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B.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C.千年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D.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据此回答4~6题。
4.2010年7月30日,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巨匠钱伟长教授在上海逝世。“我到校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我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国家的危亡, 民族的灾难,深深教育了我,我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用科学来救国。于是,我毅然决定改学理科。”从钱伟长选科可以看出                                                           (  )
①只有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这对于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凝聚全体人民力量,同心同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                                                                 (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精神力量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④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6.2009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全国2.2亿中小学生将继续通过收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共上《开学第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之所以要这样 做是因为爱国主义                                                     (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据此回答7~9题。
7.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上述精神的共同内涵是                                                                   (  )
①爱国主义 ②团结统一 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10年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就是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努力学习和发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加奋发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人民 志愿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
①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体现 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内容 ④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9.黄山松精神是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黄山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  )
①黄山松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黄山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安徽的具体体现 ③弘扬和培育黄山松精神就是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黄山松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据此回答10~12题。
10.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依据材料,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
A.是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需要
B.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C.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D.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1.有评论认为,《士兵突击》并非“创新之作”,而是“回归之作”,其回归了我们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缺失的崇高精神。下列对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B.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1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         (  )
A.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与作风
B.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C.摒弃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干扰
D.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3分)
14.(2010·山东文综)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15分)
答案  1.D   2.C   3.B  4.B   5.A   6.A   7.D  8.D    9.B   10.D   11.C   12.B
13.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4分)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4分)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4分)
(4)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老师现场批阅——理解题意是得分的关键
该生答题失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准确理解题意。显然,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而该生将其错误地理解为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高考考场上,也有不少考生像该生一样不能准确理解题意,以至于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却谬以万里。所以准确理解题意是得分、得高分的关键。而要做到准确理解题意,首先要求考生慎落笔,不要见题就答,要考虑成熟,考虑周全,每个题目的思考时间要占70%,落笔时间占30%即可。其次要求考生平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经过平时艰苦的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考场上质的飞跃。
14.(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2)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第二十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当前我国的文化市场有喜亦有忧。据此回答1~4题。
1.点击中国的任何一个因特网论坛,就会发现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帖子,一天可达数千条。然而,对同一个问题很难找出完全相同的答案。从文化的角度看,这说明                                                           (  )
A.文化市场有喜有忧
B.人们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C.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
D.当今的文化市场非常混乱
2.近年来,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样文化载体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大众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
3.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目前正有蔓延之势的“恶搞事件”就是典型代表。这些“恶搞事件”内容十分低俗,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对此                                                     (  )
①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生产经营者应当抛弃经济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全社会应积极为青少年成长创建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④中小学生应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眼下网络风行一种称为“火星文”的语言,它杂糅了繁体字、错别字、中文偏旁、符号等,如“囧”字,可以代表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很好很强大等等意思。对“火星文”正确的态度是                                         (  )
A.应大力推广,因为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B.应让其自生自灭,因为文化发展具有条件性和时代性
C.应予以取缔,因为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不利于文化交流
D.应正确引导,因为它是在特定区域里与特定对象交流时使用的工具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大众文化是必然选择。据此回答5~8题。
5.我们目前所提倡的大众文化,除了应该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还必须是    (  )
A.经典的文化
B.流行的文化
C.高雅的文化
D.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社会主义文化
6.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  )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现在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早已不再是只知土里刨食、两眼不识一丁的人,电视等传媒的普及极大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但要看到,现在流行的一些“大众文艺”所追求的是单纯娱乐消遣和经济效益,难以满足农民的精神和文化需要。同时,受客观条件影响,许多农民尚难以消解那些“高雅”和“贵族化”的作品。为此必须           (  )
A.发展面向广大农民群众、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
B.坚决抵制各种落后、腐朽文化
C.让农民接受大众传媒,享受各种文化快餐
D.让农民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8.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和短信的发展,使得现在的读者都喜欢短文,喜欢有趣的、通俗的文化形式;漫画、卡通、武打等通俗影视有很多观众,流行歌曲的听众远远超过了交响乐的欣赏者。这启示我们                                                (  )
①文化生产只遵循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益 ②文化市场要追求轰动效应、明星效应
③大众文化应创新内容和形式,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文化生产与创新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呼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我国现在还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据此回答9~12题。
9.风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迷信活动。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甚至一些学者的论著把风水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  )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积极参与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的眼力,拒绝文化污染
10.下面漫画的寓意是                                                      (  )

A.要树立科学世界观,消除封建迷信思想
B.民俗是落后的封建文化,要坚决抵制
C.腐朽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D.对待落后文化必须彻底依法取缔
11.为庆祝建党89周年,《狼烟北平》、《解放》、《东方红》等一批题材丰富、气势恢宏的电视剧唱响了2010年荧屏的主旋律。这说明                              (  )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主旋律作品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④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的《新老娘舅》、《年轻几岁》、《36度7》等实践“真实娱乐”理念的新栏目,内容贴近民生、关注民情,让普通人成为节目主角,形成荧屏内外的情感互动,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其原因是这些栏目                                   (  )
A.坚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B.坚持传统曲艺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C.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D.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借助春晚舞台,小沈阳火了!不过,对于小沈阳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的节目新意十足,别具一格;有人说他的节目低俗,没有发展前途;有专家指出:各种文艺节目要有它的舞台和生命力,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才能提升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发表你对“小沈阳现象”的看法。(12分)
14.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当前文化市场中存在什么现象?(4分)
(2)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的今天,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12分)
答案  1.B   2.C   3.D  4.D   5.D    6.D   7.A  8.B   9.D   10.A   11.B  12.D
13.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文化市场、大众传媒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产品日益丰富。(4分)
(2)在文化多样化下,文化发展必须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发展。(4分)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贴近群众,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公民素质。(4分)
老师现场批阅——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
该生能够准确地获取材料信息,思路开阔,所以答案较全面,得分较高。文综考查考生的第一项能力就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而题目的答案往往就暗含在材料信息中,所以要想得高分,必须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材料分层次,逐层理解,抓关键词概括层意,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中心意思,防止偏离中心。
14.(1)漫画反映了当前文化市场中依然存在利用封建迷信思想骗取钱财的落后文化现象。
(2)①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在文化多样性条件下,文化发展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③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发展。④必须坚持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贴近群众,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公民素质。
第二十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据此回答1~2题。
1.据调查,在受孩子们喜爱的优秀读物中,许多都是引进版图书,如《哈利·波特》等。许多家长说,还是希望能够让孩子多读些“中国味”的优秀图书。这说明                 (  )
A.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B.引进图书是腐朽文化,应予以查封
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规范中的“三纲”等已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而“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对现实社会仍有普适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 须认识到                                                             (  )
A.能够流传到当代的传统文化属于先进文化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C.传统文化中有精华和糟粕,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D.文化创新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据此回答3~6题。
3.《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分重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4.“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败。”对我们来说,要避免不打自败,第一位的是要                       (  )
A.壮大传媒实力,推进有效传播
B.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文明对话
D.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5.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6.献礼国庆60周年的《建国大业》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展现出颇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这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                   (  )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 ③体现时代精神,加强文化创新 ④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据此回答7~12题。
7.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之所以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                             (  )
①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鲁迅:“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造烟花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  )
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于2010年8月在革命老区山东莒南举行的第一届红色体育运动会,通过“手榴弹比武”、“独轮车支前”等项目,以原创理念首次将中国历次革命战争中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      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之中。对红色体育运动会的举办,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有助于实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有利于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
C.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
D.有利于寓教于乐,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0.2009年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近30万家,覆盖全国约50%的行政村。预计到2013年,农家书屋将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国家重视农村书屋建设,能够       (  )
①消除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③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政府推进农村书屋建设,是在行使                                        (  )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有些地区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在群众中掀起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的热潮。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  )
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人民群众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③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12分)
14.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宁说:“面对《阿凡达》,我们无法否认两个事实:一是中国电影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二是中国电影正面临着新的压力。”“《阿凡达》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高科技、3D技术。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你不学习先进科技就必然出局。《阿凡达》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我们由此看到了高科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这是一种崭新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中国电影已形成了一个初步繁荣的文化产业,《阿凡达》带来的高新科技压力,正好又形成了一个难得的加速发展机遇。这个机遇正是中国电影又一次新飞跃的起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16分)
答案  1.C   2.C   3.B  4.D   5.D   6.D  7.D  8.C   9.B   10.C   11.D   12.A
13.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4)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5)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6)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每个要点2分)
老师现场批阅——思路开阔,简繁有道
该生答题思路较为开阔,语言较为简练,简繁有道,不失为一份优秀试卷。
在做政治主观题时,不少学生答案不够全面,每个要点的简与繁也不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思路开阔,简繁有道。对于发散式题目,比如本题“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就需要综合《文化生活》第九课和第十课的内容,而如此多的内容,所以答案中的每个要点就不需要过于详细阐释,做到该简的要简。对于收敛式题目,比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于试题的切入口比较小,就一个小知识点而分析,所以答案就不能像本题那样要点内容简化,而应该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内容详细作答,做到该繁的要繁。
14.(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振兴我国文化产业必须运用当代信息技术手段。
(2)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振兴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
(3)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振兴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加强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4)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振兴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发挥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作用。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振兴我国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第三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据此回答1~3题。
1.右边漫画告诫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的原因在于其                (  )
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说明了社
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③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④体
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裴春亮,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委会主任,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他个人出资3 000多万元,无偿为全村群众建设一个新村。他说:“我虽然富起来了,但是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裴寨村,不能忘记对我恩重如山的裴寨人。”裴春亮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                                                 (  )
①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③以增强诚信意识为基本要求 ④以实现共同理想为着力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010·福建文综)右图漫画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  )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公民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据此回答4~7题。
4.“八荣八耻”是对中国古代“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由此可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D.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完全一致
5.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干部、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扎根基层群众,竭诚为民服务,鞠躬尽瘁,六年苦干,直至献出年仅45岁的宝贵生命,沈浩身上的美德     (  )
①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追求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③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奉行的道德规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台上演员真情投入,场内场外踊跃捐款,募捐活动共募集到各类款项21.75亿元人民币,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是                                (  )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下面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公民必须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据此回答8~12题。
8.漫画启示我们                                                           (  )

A.人们不应该注重自己的外表美
B.不同的人其文化素养存在差异是难免的
C.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D.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
9.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  )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加强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D.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思想道德修养
10.“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这说明                          (  )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前提
B.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取决于科学文化修养
C.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1.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表明                                         (  )
A.只有先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然后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
C.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只有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12.甲与乙是好朋友,甲有一次捡到一钱包,据为己有,乙感到很为难,既想批评甲的这种不道德行为,又不想破坏两人的友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思想道德的“两难选择”。要想作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选择,就必须                         (  )
①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②大力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大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④努力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⑤坚决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江苏2010年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引起很多学生的共鸣。不少同学认为现在社会处在转型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各种“选秀”、情感类节目充斥网络和荧屏,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因此,中学生要真正地健康成长,享有“绿色生活”,首先必须拥有“绿色的灵魂”。
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能拥有“绿色的灵魂”?(16分)
14.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大学毕业生的面试经历——
大学生:“为了调查市场,我在暑假里跑遍了北京的所有超市。”
考官:“北京一共有多少超市?”
大学生:“623家。”
考官:“你暑假的社会实践一共多少天?平均每天跑多少家超市?”
大学生:“我是和同学一起做的,我跑的超市大约50多家。”
考官:“那为什么刚才你说跑遍了北京所有的超市?你不是夸大自己的成果吗?”
男生面色泛红,回答不上来。
一个形象、口才和专业都很好的大学毕业生就这样只因夸大自己的能力,造成了面试官的不信任感,导致失败,令人惋惜。
用文化生活中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大学生求职就业有何启迪?(12分)
答案  1.B   2.A   3.B  4.C   5.A   6.A   7.D  8.C   9.C   10.D   11.C   12.D
13.(1)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其作为自身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4)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如答自觉参加健康有益文化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等也可)
14.(1)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否则,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免人格缺失,不为社会接受。
(3)该大学生专业虽好,但不够诚实,导致失败,说明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既需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