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缝两针后注意事项: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47:34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校本教材  案例研究  校本研修
课题类别
C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A
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研究类型
A
基础研究
负责人姓名
毕  诚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57年7月28日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究员
研究专长
中国教育史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担任导师
A
博士生导师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A
北京市
所属系统
C
教育部直属单位
工作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电子信箱
bichengjks@163.com
通讯地址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邮政编码
100088
联系电话
(区号)010(单位)62003316  (手机)13911353402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位
张廷凯
1964、1
研究员
课程教材
研究生
博士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曹志祥
1961.9
课程教材
研究生
博士
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
张传燧
1956.8
教  授
课程教材
研究生
硕士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田汉族
1964.4
教  授
基础教育
研究生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石  欧
1956、8
教  授
课程教材
研究生
博士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郝志军
1965.8
副  研
基础课程
研究生
博士
中央教科所课程中心
刘占兰
1963.3
研究员
学前教育
研究生
博士
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中心
高慧斌
1973.8
助研
外语教学
研究生
博后
中央教科所政策研究中心
姚宏杰
1972.10
助研
历史教学
研究生
博后
中央教科所理论研究中心
马  欣
1963、2
副教授
音乐教育
研究生
博士
沈阳音乐学院师范系
预期最终成果
A
专著
D
研究报告
预计完成时间
2013年 12月31 日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
形式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
时间
《科教兴国育教育创新》(6卷本)
毕诚等
丛书
大象出版社
2005
《大国教育的崛起》(5、6章)
教育部
专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教师通史》(3卷本)
毕诚等
专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9
《主题探究导学》丛书90册
毕诚等
教辅
开明出版社
200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刘占兰
专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张传燧
专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
《校本课程资源:观念重建与校本开发》
张廷凯
论文
课程.教材
2008
《交往教学论》
田汉族
专著
湖南师大出版社
2002
《学校品牌及其经营策略》
田汉族
专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3
四、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九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完成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重点课题
200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完成
中国教师史研究
重点课题
2005
同上
完成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训计划
专项资助
2004-
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完成
五、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首先,从意义上看,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民族文化建设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系列文件中,校本课程和教材的研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亮点,是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突破口,是推进教育实践创新和学校个性化的重要措施。通过1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经验,而且随着深化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向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深刻认识到有什么样的课程,就要求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有什么样科研能力的教师,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科研能力必须经过科研训练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的关键,对于中小学来说在于以学校为本位自主研发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这也是突破课程改革难点和推进教育实践创新的根本措施。
其次,从研究价值看,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已随着“普九”任务和学校硬件基本建设的完成,已经从外在的数量扩张迈进了内涵的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任务是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努力促进校际之间的教育教学公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课程资源,藉此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竞争是未来学校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要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实力,就是要让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题引领,科学指导和管理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鼓励教师自主创新,这对于促进学校建立其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开发出高水平的校本教材,非常重要和必要。
再次,在国家课程政策规定中,校本课程与教材必须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加强课题实验研究势在必行。全国不少的教育发达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为了深入课程改革和打造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绩,具备了一定基础和经验,但是由于教师整体科研能力欠缺,即使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了,却只是一种自然状态,尚未进入必然状态,依靠课题对经典案例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与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首先,从研究的对象看。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出现良好势态,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应用范围日益清晰,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种:第一,主流课程的提高型研究。学校围绕国家规定的新课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在统编教材基础上对主要学科的核心课程进行加工,有的开展系统性二次开发。此类课程与教材主要以教辅、教案为主,偏重主要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第二,非主流课程的拓展性原创研究。主要是围绕新课标限定的范围,在非主考科目之外进行具有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与教材自主性研发。此类课程与教材主要是课外实践活动、班会活动、德育、心理、国学、校园文化等。第三,区域和学校地方性课程研究。在区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和相关学校,根据区域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学校性质、文化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与教材。此类课程与教材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内容偏于人文和社会方面。第四,以模仿为基础的学习性研究。为提高教师教研能力,通过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活动,借鉴、移植、加工外校、外省乃至外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形成一定的校本课程或教材。此类偏于自然科学、科学探究、竞技活动、家庭教育等。
其次,从呈现的形式看。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的呈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的倾向。一是将课程内容直接编成相对稳定的书本,学生人手一册,列入课表,进入课堂;二是将专题性课程内容编入课外活动,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或组织成书面文字,或形成专题性知识讲座提纲,用于专题性学术讲座或学科知识技能辅导;三是通过学科组、课题组、年级组或教师个人参与相关课题研究,进而将研究成果以专题课程呈现,有的借助学校的信息网络或其他的传媒,开放性地服务学生在校外自学,帮助家长有效辅导。在全面深入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升学考试制度改革也日益由知识性向能力性转型,教学实践创新亦由知识性向能力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难以摆脱考试的制约,导致一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热衷于考试辅导问题研究。事实上,商品化的教辅不应该是校本课程范围,因为它是为了满足出版商对效益化的追求,它偏重于应试知识的系统性和应试的技巧性,旨在服务考试而非创新人才培养。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很难占领主流地位,其科学性、前瞻性、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问题,也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再次,从研究的层面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校本课程研究在实践上只是近几年开始进入探索阶段。关于校本课程与教材问题,课程专家在学理上已经有不少的文章做了阐述,但落实到校本课程与教材如何开发、如何管理、如何指导、如何规范等等方面,至今尚无比较成熟的标准、经典案例以及政策性规定,因此各地各校在探索中,难免或流于形式,或有始无终,或则走向教辅或课堂主渠道之外。总之,现实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与教材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新阶段。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加强科学指导、管理、评估、推广,以及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资源库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研究目标是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的实证研究,认真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结合国家、地方课程的总要求,结合本校学生成长的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的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开发,生成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与教材。与此同时,通过案例实证研究,带动校本科研走向深入,促进教师在普遍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增长知识和教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促进课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研究,以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整个课题将以点带面,争取在3-5年内完成中小学各学科的典型案例研究目标,带动千所学校,发展万名优秀教师,初步建立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资源库。
(2)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促进教师依靠校本科研实现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科研能力不高和课程资源严重不足,这两大问题严重困扰课程改革的深入。尽管在政策层面上积极鼓励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但由于广大中小学在校本科研上找不到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缺乏可以示范的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导致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处于无标准指导的放任状态。据统计,有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上百种、出书几十种,动用经费上百万,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亟待提高,需要学术规范;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这种开发条件和能力,校本课程研究资源极其贫乏,教师只知道教授现成的教材和组织学生考试。故从长远发展观点看,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研究有利于从内涵方面,促进校际之间在课程改革中趋向能力发展的均衡、公平,促进校本教学科研走向规范化、实效性。
创新之处:
首先,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重在实效性。即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校本科研能力不足,但善于模仿、勇于实践的特点,选其优秀案例,以典型引路的方式,通过校本研修、校本培训,使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范本案例学习、模仿中理解、习得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要领,培养研究兴趣,体验科研快乐,在科研过程中自主发展,促进专业成长。
其次,本课题以实证性案例研究为主,着重在校本课程与教材的标准上下功夫,通过对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的系统研究,分别解剖各年级、各学科的优秀案例,探索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的一般性规律,促进校本课程与教材日益走向规范化。同时,通过案例研究,总结各地各校和各学科校本课程与教材使用的实效性,为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为校本课程与教材与教材的标准制定创造条件。
其三,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研究,为深化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科研动力和优质资源。我国中小学广大教师都有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但在能力上,特别是如何进入探究性教学的实践能力上,缺乏可供参考的科研资源。本课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基于广大教师的实践探索经验,通过成千上万优秀案例的积累,集腋成裘,可以为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从事校本科研分享课程资源数据库。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实证研究为主,重在揭示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的一般现象、基本条件、规律与特点,反映初我国中小学在校本科研、校本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普遍需求、困境与出路。通过抽样性调查,案例性分析,找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研发能力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选其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甄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和学科,以优秀校本课程与教材作为范例,组织校本科研培训,引导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参与实际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学会总结提炼,反复试验,将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一校教师群体的校本科研能力;学会在分享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培养怀疑、批判、自主研究能力;在开发研究的过程中,加强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交流,通过多种传媒手段促进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证的原则,根据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特点和课题要求,主要运用抽样调查、案例分析、校本研修与学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在对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大量搜集、细致考辨、专题性梳理、同类问题比较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科校本课程研究的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技术路线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课题引领,以优秀案例实施专业培训,对愿意参加课题实验的学校,选其最具有优势的学科,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先期实行示范性研究,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扩大研究队伍和研究范围。经过阶段性实验,进一步推广成功经验,着手资源整合和资源库建设。
实施步骤:
2009年9月-12月,资料收集与整理。组织队伍,分配具体抽样调查的研究任务。
2010年1月-12月,甄选实验区和实验校,完成抽样资料的分析,提炼出不同学科优秀案例,分析校本课程与教材研发普遍性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破解问题的实施方案。
2011年1月-12月,组织校本科研,开展部分学科研究实验,初步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模式和研究特点。
2012年1月—12月,组织经验交流,对生成的校本课程与教材做案例分析和评价,着力于不同学科校本课程的标准性问题研究,启动校本课程与教材资源库建设。
2013年1月—12月,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开始组织成果推广。汇编优秀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队伍主要中青年学者来组成,有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大多获有教育学博士学位,分别高校、出版社和教科所从事教学研究,研究经验丰富;有的是教育部课程改革方面专家,有的在高校带有课程教材专业博士生,有的多年从事教师专业化培训,有的曾经在中学担任学科教师,有良好的学术功底和研究潜力。他们熟悉实证研究的理论、方法,基础扎实,这些都有利于本项研究顺利如期完成。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09.9-12
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研究现状与问题
调查报告
毕  诚
姚宏杰
2
2010、1-6
中小学校本课程优秀案例选编
论文集
毕  诚
高慧斌
3
2010、6-12
中小学校本教材案例分析
论文
张传燧
田汉族
4
2012、1-8
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资源建设状况分析
调查报告
张廷凯
石  欧
5
2012、9-12
中小学校本研修与科研能力现状与问题
调查报告
课题组
6
2013、1-4
全国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与教材图书目录
资料
姚宏杰
高慧斌
7
2013、4-6
有效开展校本课程研究的策略
论文
田汉族
张廷凯
8
2013、5-12
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精选
论文集
毕诚等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3、8
全国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与教材图书目录
资料
课题组
2
2013、12
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精选
论文集
课题组
3
2013、12
校本课程开发:特色学校原创力
专著
毕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