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疝气的宝宝如何护理:『艺术』中国文化在西方继续革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4:15:10
艺术』中国文化在西方继续革命       曾几何时,艺术向西行。然而2008年,中国艺术家怦然成为了全球艺术品市场最有影响力一群人。英国《独立报》公布的“世界上最卖座的20名艺术家”排名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国艺术在西方的崛起。在作品拍卖总价排名前20名的艺术家中,就有11位是中国人。西方艺术世界猛然刮起一股强劲的东风,世界艺术格局变革一触即发。

       近年来,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伦敦,每年都有以中国艺术为主题的大型活动,成为当年的文化盛宴。2006年,由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举办的中国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大型文物展盛况空前;2007年,由大英博物馆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展览,历时7个月场场爆满;2008年,用中文演唱的歌剧《西游记》强劲登陆伦敦,到处都能看到大幅海报。

       英国《独立报》公布的“世界上最卖座的20名艺术家”排名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国艺术在西方的崛起。在作品拍卖总价排名前20名的艺术家中,就有11位是中国人。除了陈逸飞之外,其余10名均是1955年之后出生的中国现代艺术家。

价值的判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判别一个艺术品的好坏,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看它的售价。几年前,中国的现代艺术并不被人看好。2003-2004年,在国际拍卖市场上,100名中国艺术家作品的拍卖总价不过是86万英镑。而在去年,同样是这100名艺术家,他们作品的拍卖总价则超过了2.7亿英镑。近期每幅张晓刚作品的起拍价均在100万英镑以上,除此之外,曾梵志和岳敏君也是目前国际艺术界最炙手可热的中国艺术家,他们各自的作品总拍价,均超过2600万英镑。

       中国现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走高,香港佳士得副总裁及中国20世纪艺术品专家张嘉珍深有体会。她说:“现在,不同形式的亚洲现代艺术,在拍卖会中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拍卖纪录。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66 No.6》的成交价就超过了7500万港币。这是继岳敏君的《轰轰》拍出5400万港币之后,中国现代艺术作品拍价的新纪录。”

革命在继续

       一场由伦敦萨奇艺术画廊举办的,名为“革命在继续”(The Revolution Continues)的大型中国现代艺术展,更是将中国的现代艺术正式推到了西方艺术界的聚光灯下。不知不觉中,西方艺术界,人人都在谈论中国。很多文化名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被问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你家里有中国艺术品吗?言外之意,如果谁的家中少了中国艺术品,就已经落伍了。

      伦敦的萨奇艺术画廊,是由萨奇家族开办的世界最大的免费私人画廊,在西方艺术界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次萨奇画廊相中的是中国现代艺术。2008年10月,在伦敦切尔西新揭幕的萨奇艺术画廊中,24名中国现代艺术家的57件作品,占据了整整4层、13个展厅。每天前来画廊参观“革命在继续”艺术展的人络绎不绝。《星期日泰晤士报》更是用参展的白宜洛作品《文明》作为其文化副刊的封面。中国现代艺术展的成功,无疑会为其在国际艺术品市场走俏再烧一把火。

       19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蓬勃发展。众多现代艺术家曾以其多变的表现手法,将自己对现代社会中某种现象的深刻反思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为一种明显区别于传统艺术的另一种艺术存在。但是相似的主题,盲目的愤世嫉俗,以及晦涩难懂的表现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现代艺术缺乏新的创造力表示担忧。不少人甚至误认为,让人看不懂的东西,就是现代艺术;在画布上随便地涂鸦,以及众多色块的杂乱组合就是现代艺术。现代艺术似乎已经激情不再。

       但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崛起,让人耳目一新。整整一批中国现代艺术家,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现代艺术风格,已经成为全球现代艺术界中一个特点鲜明的主要艺术流派。

在变革中诞生

       从文化大革命到如今的高速经济发展,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种从社会到经济,从意识到文化上的剧烈冲击,成为了中国现代艺术创作最丰富的养料。“现在活跃的中国艺术家,都是在‘后毛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了中国在这几十年的政治社会变革。而这些经历也都影响着他们的作品。”张嘉珍表示。

       出生于1960年代北京的艺术家展望的作品《装饰石No.71》,是一个以反光不锈钢抽象出来的太湖石造型的雕塑。站在这个雕塑面前,参观者的身影会扭曲变形地呈现在作品光亮而不规则的金属表面上。围绕雕塑转一圈,参观者的映像也随之变化,画廊对此介绍说:该作品象征着快速变化的中国面孔。

       一位从东部特地坐火车来伦敦看展的大学老师史密斯先生,在白宜洛的作品《文明》前停留了很久。他说:“这个作品给我的冲击很大。12个象征着西方文明的石膏胸像,每个都被两把象征着东方文明的木质农具交叉贯穿。这让我联想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这个时代,我们一直都努力做着一件事—让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好像只要大家多交流,两种文化就能相互包容。但是正如这个作品表现的那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很难融合在一起。当一种文明进入到另外一种文明的时候,尽管有的时候看起来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两种文化依然各自独立
存在着。这确实是我从这个作品上体会出来的东西。”

『周末画报』 撰文 梅子青(英国)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抓虾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相关日志
『关注』经济危机:出入当铺的名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