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利鱼能吃吗:试论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及其理论特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17:38
试论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及其理论特质
中山大学钟明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9.10 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讲了很长的时间,可是人们却很
少认真追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究意是什么,
忽视了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探讨和历史本身的研究,把
“历史”当作一个不证自明的简单“常识”。因此,认真发
掘和探讨马克思关于历史概念的基本思想,建构马克思
的历史概念,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它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之谜的解答。在马克思看来,全
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是现实人类社会实
践的历史,所以在马克思那里,自然、社会、思维这三者
都是通过实践的媒介而融为一体的。马克思的社会概
念是广义的,它蕴含着自然、人和人的思维活动,正如马
克思所说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
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
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第121页)所以,自然并不是抽象的,与人相分离
的,现实的自然乃是人化的自然;而社会并不是外在于
自然的某个东西,社会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至于思维,
也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不论何种思维都根源于社会生
活所赖以表现出来的一定的实践形式。马克思又说,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
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42卷,第131页)可见,自然、社会和历史也是
统一的;历史性是自然与社会的前提,因为在马克思的
历史概念中,历史性契入了自然中,自然不再是与人相
分离的抽象物,而是“人化的自然”、“历史的自然”,“历
史性”也是社会历史特性,它是人、人的思维和活动、人
所面对的感性世界得以展示的境域。总之,马克思对历
史的理解并不是一种狭义的社会领域,而是一种更重要
的哲学本体性规定。
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
如下方面的思想:
第一,关于历史的本质。这是马克思历史观区别于
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标志,也是历史概念的
基础,它以劳动、实践观点作为历史的出发点,把人的现
实活动看作是历史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历史即劳
动、实践活动史,这是马克思关于历史本质的根本观点,
也是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劳
动、实践活动才是打开历史之谜的钥匙。历史是人类劳
动、实践活动的发展史,这是马克思关于历史本质的根
本观点,也是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马克思通过
对历史的哲学反思,把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中轴的人的
历史(实践)活动作为社会历史的基础和条件,深刻揭示
了历史的本质及其进程的内在机制,确立了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奠定了新历史观的本体及基础,
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
第二,关于历史的结构。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
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共时性方面考察,实践结构就是历
史结构的基础,从历时性方面考察,历史结构是实践结
构的运动形式,历史结构揭示了历史运动的整体性、必
然性和连续性,是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基础,因而是历
史概念的重要内容。
第三,关于历史过程。历史是事物运动过程的表
达。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必
然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形成相应的历史过程。作为认
识历史运动的基本概念,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历史发展
的基本过程和历史运动的特征,历史过程构成了马克思
历史概念的重要主题。
马克思关于历史过程的思想是建立在历史结构的
运动基础之上的。历史的结构即实践主体掌握“客体”
的历史方式,是由实践的物质改造和社会改造方式构成
的,前者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物质生产方式的辩
证运动。在物质生产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完
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
体化、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过程。在历史实践中,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
动,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变革和发展。后者由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构成,即实践的物质改造方式和社会改造方式
的统一。在这个矛盾的统一体中,经济基础起着主要的
决定作用,历史结构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在现实历史进程中表现为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和更
替。马克思还深刻地揭示了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
性,他不仅从人类活动的时间角度把握历史的过程和趋
势,而且从人类经历的空间揭示历史演进的内容和形
式,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历史过程的认识。
第四,关于历史的规律和意义。这是历史研究的中
心问题。马克思历史概念的突出贡献就是在科学实践
观基础上,正确地说明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揭示了历
史规律的客观性、主体性和历史具体性,从而标志着人
类对历史认识的重大进展。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的历
史概念从历史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确立了历史
的意义,说明了历史发展概念规律性和合理性的统一。
总之,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对人的以物质生产劳动
为基础构成的活动(实践)、社会历史的统一整体及其发
展过程的反映和认识,它深刻地提示了人与世界的相互
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其实质是历史主客体的统一。马
克思的历史概念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基础。

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实现
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因而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
首先,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克服了历史哲学的思辨
性,在实践的基础上重建了历史哲学的本体论,使历史
哲学重新置于现实的历史基础上。
在哲学史上,历史哲学力图运用哲学的方法对历史
作出总体的思考,但它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却是思辨的,
不论是神话的、宗教的、尘世的思考,还是黑格尔的绝对
理念的发展过程,虽然都包含着某些关于历史内在联系
的思想,也都不乏深刻的论述,但都未能揭示历史的本
质。其中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典型
代表。
黑格尔给历史哲学下了一个定义,即历史哲学只不
过是历史的思想的考察罢了,“哲学所关心的只是‘理
念’在世界历史明镜中照射出来的光辉”。黑格尔关于
历史的观点,本身是谬误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
“黑格尔历史观的前提是抽象的或绝对的精神……。因
此,思辨的奥秘的历史在经验的明显的历史中发生是黑
格尔一手促成的,人类历史变成了抽象的东西的历史,
因而,对现实的人说来,也就是变成了人类的彼岸精神
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1页)但是
黑格尔把历史看作是整体的、有内在本质联系的、有规
律的发展过程,这就充分体现了运用历史哲学的思辨方
法考察历史的特点。
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本
唯物主义,从哲学的高度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了
人感性,论述了人的“个体”与类的矛盾,提出了人的本
质异化复归的历史哲学理论。理想的人性———人性异化
———人性复归,既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经典公式,也
是其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体现。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费尔
巴哈的历史哲学是以人性的逻辑发展为内容,而把真正
的历史排除在外,遗忘了人的现实世界和现实的历史。
马克思超越了传统历史哲学的思辨性。马克思哲
学变革的关键在于对现实世界的回归,对历史发展的本
体论确证。马克思认为,历史既不是“上帝的作品”,也
不是“绝对理念”外化的产物。历史是现实世界自身运
动和发展的过程,这个现实世界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
参与创造的世界,因此历史是人的活动的产物。人的实
践活动及其现实关系是历史本体,在马克思看来,人的
实践活动既是一个自然界人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使人的
本质对象化的过程。前者将自然界转变为人类的生活
世界的一部分,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
生产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
———变成了人的无机身体;后者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
证。“人同任何一种人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对象
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对对象的占有,对人
的现实的占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4
页)。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互为因果、密不可分。
人的实践活动通过两者的同一打破了自然世界原有限
度内物与物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具有了现实性,人也
具有了现实性。这种现实的人和现实自然的形成和相
互统一,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也是历史的基
础。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批评了以往历史哲学从不变的
人性来说明历史的本质,或从绝对观念的发展代替现实
历史过程的思辨性,强调从历史活动本身说明历史发展
的本质,以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现实的人的
社会关系说明人的本质,从而使哲学真正成为对历史之
谜的解答。
马克思历史概念的这种“实证性”使其研究的视角
不断投向具体的历史过程,即研究现实资本主义的发展
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史前社会的解体及东方社会发展的
独特性问题,而且也开启了历史学研究的广阔领域。尽
管19世纪末期西方史学在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上,表现出过度的“实证性”,但在基本精神方面与马克
思的历史观是相通的。可以设想,如果19世纪西方历史
哲学史学仍然停留在思辨的研究层次,那就不可能取得
现代史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马克思的历史概念体现了历史本体论与认识
论的统一。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内在联系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也是关于社会历史认识
过程的抽象概括。一方面,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揭
示了历史的基础和本质,把社会历史看作是十分复杂但
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
意识的矛盾运动规律,即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到了
科学的说明和解释;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又肯
定了主体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指出实践
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基础,而且也是精神生活和主
体认识的源泉;既指出意识是以社会存在、客观历史条
件为依据,又强调认识是对社会存在和客观规律的反
映,体现了历史客体与历史认识主体的统一。所以,马
克思的历史概念,既是历史本体论,即历史本质及其规
律的逻辑再现,同时又是历史认识论,即研究作为历史
主体的人对于以人为主体的各种历史现象的认识过程
及其规律的理论。
第三,马克思历史概念体现了历史学与未来学的统
一。马克思明确指出:从前的哲学家只在于解释世界,
而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因此历史研究就不能局限在对历
史事变的历史经验的思考上,还应该在揭示历史的本
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展示历史发展的趋势。
解释历史是科学历史观的基本要求,历史是马克思
始终关注的领域,唯物史观的形成离不开对历史事实、
历史过程的具体研究。它的一个重要的素材与思想来
源是近代历史学,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历史学。从
1843年5月到10月,青年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写成5
本关于历史、哲学、政治的笔记,初步研究了法国、英国、
德国、威尼斯的历史和卢梭、孟德斯鸠、马基雅弗利的政
治理论。在马克思思想的中期,他重点研究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到了晚期,他又力图进一步解释
东方社会或史前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历史。但是,马
克思不是为了历史而研究历史,他坚持为历史服务的哲
学,提出必须对过去历史现象的感性杂多进行逻辑的整
理和提升,力求全面准确地研究事变链条中最本质的必
要环节,探索事件内在的规律。
批判现实,是历史研究的内在要求,历史只有与现
实相联系才有自身的价值,现实只有与历史相关联,才
能达到存在的自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商品、货
币、资本、土地所有制的历史考察,不是从作为历史学家
的历史考证的需要出发,而是出于对现实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批判的需要。对现实的批判,意指对当下的存在
进行理性的反思,哲学不满足于不加思考地循规蹈矩地
去接受那些既定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是本着科学的态
度对现实存在进行辩证否定性的思考,以便易于见到事
物之间的否定、推移、转化的辩证性质,从而克服历史认
识的表象性、片面性。
预见未来,是历史研究的认识归宿,解释历史,批判
现实,最终是要科学预见未来,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实
现的实践转变的价值奠定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历
史认识的根本意义在于预见未来,这是历史(下转64页)
(上接44页)哲学的方法论体现。在历史哲学中,描述功
能、解释功能、预见功能有着内在联系,它反映了历史认
识的上升运动,即从记录外部的、直观的现象开始,到深
入到历史研究对象的内部实质、运动规律,最后研究历
史发展的前景与趋势,提出实践变革的超前目标,这是
马克思的历史观的根本要求,它体现了历史主客体发展
的必然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体现主体预见未来,自觉促
进历史由现实向未来的转变目的。
第四,马克思历史概念具有强烈的价值属性。马克
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总纲领是通过武器的批判,通过改变
世界,实现人的现实幸福和人的解放。马克思历史概念
的价值属性主要表现在从现实的个人出发,通过对人的
现实生存和发展方式的考察,揭示人的价值本体意义。
并以此作为价值批判的尺度,批判现存社会,揭示社会
变革和历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或财产私有制作为人与自
然之间、主体客体之间异化之确证的存在物,是人的社
会性的自我分裂,是社会分裂的产物。因此,克服异化,
实现人的解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除人的社会性分裂,
消除社会分裂,实现人本质的复归,即恢复主体的本体
地位。其中,扬弃私有财产,消灭财产私有性质是中介。
所以马克思曾明确地说过:“共产主义则是以扬弃私有
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是人的解放和复原
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个历史发展说来是必然的环节。
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
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
类社会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
174、131页)可见,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想与共产主义
是内在统一的,因为,马克思的最高价值理想是实现人
的主体本体状态,人的主体本体状态在社会关系上的表
现形态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个人都得到自
由发展,而消灭私有制则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中介
环节。与此相印证的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也曾明确说过:“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
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
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0页)所以说,人道主义的价
值追求在马克思的全部社会历史观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原则直接的是他那个时代人道
主义潮流的继续,同时,他的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经济学
的批判力又使他的人道主义理论超越了其他人道主
义。显然,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人道主义的价值学说
和共产主义理论是相互印证、相互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