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切口感染的表现:东亚新秩序需要制度保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6:21:22
东亚新秩序需要制度保障
    在印度尼西亚峇厘岛召开的第六届东亚峰会,因为美国及俄罗斯两个重量级国家的参与而更引人瞩目,特别是高调宣布要“重返亚洲”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利用出席峰会之便身体力行,展现了维护在本区域影响力的决心。峰会规模的扩大,再次凸显以亚细安及其对话伙伴为基础的区域论坛的开放精神,也反映了全球重心往东亚移动的大趋势。

  主导世界历史五个世纪的“西方社会”,在今天仍然拥有全球影响力,但是东亚区域经济在过去数十年的成长,由此所产生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以及全球化经济模式所引发的更激烈的国际竞争,让本区域国家在应对全球事务时更有自信心,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的“重返亚洲”和俄罗斯的参与,毋宁是对这一形势的认定。

  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乃至今天还在持续演变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突出了大西洋中心与太平洋中心此消彼长的事实。华盛顿政治精英对如何解决高失业率、削减不断增长的庞大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始终因受制于党争而迟迟无法达成一致。在大西洋的彼岸,从冰岛、爱尔兰引爆的主权债务危机越演越烈,希腊、意大利、西班牙都面临破产的威胁。连欧元区两大龙头之一的法国,也可能丢失AAA的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之泥足深陷可见一斑。

  历史经验表明,每逢国际大秩序发生逆变,往往容易出现恐慌甚至战乱。在互联网科技把全球深度链接,军事科技已经向外太空发展的今天,失序的可怕后果简直无法想象。因此,如何减少世界重心移转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把这一过程的潜在风险管理好,不仅是东亚国家的责任,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必须重视的课题。

  数十年的经济贸易合作,以及文化与人员的交流,让东亚国家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以亚细安为基础的多重区域合作架构,也让各国培养了对话的习惯。但是,人口众多的东亚毕竟是个民族、宗教、历史多元且复杂的区域,在上个世纪也发生过军事冲突和暴力动乱,又缺乏涵盖整个广大地域的政治组织,在国家间发生矛盾时扮演鼎鼐调和的关键角色。因此,如何借由东亚峰会这样的区域论坛,构建被大家认可的区域秩序,值得参加峰会的成员国认真思考。

  李显龙总理前天在峰会上建议,把东亚峰会的外交部长和高级官员会议制度化的做法,就可以放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来审视。李总理提议,可以先从现有的五个优先领域,即金融、能源、教育、传染病和灾难管理的部长级会议做起,确保峰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表示,除了对话,东亚峰会也应该强化功能性合作,把领导人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互惠合作。

  美俄的加入,让建立具体的互惠合作的努力更显必要。亚细安主张的区域开放精神,固然能确保任何形式的区域安排,都不会沦为针对任何一国的排外性组织,但随着参与者众,峰会也存在变成众声喧哗、议而不决的清谈馆的危险。要避免这样的结果,东亚峰会便有必要加强本身的功能性机制建设,让具体合作的行动有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

  当然,任何区域合作的进程都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兼顾不同成员国的不同考虑。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区域组织亚细安,也是经过了40多年的持续合作,才确立了要在2015年建立共同体目标的信心。亚细安在经济、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领域一体化的努力,为东南亚营造了稳定的区域秩序。推而广之,要在东亚实现类似的宏大目标,显然无法一蹴而就。然而,面对全球力量移动的发展大势,东亚秩序的建立也无法拖延太久。如何寻找成员国都能接受的前进速度,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