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肠溶片副作用:双黄乡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5:01:51

双黄乡概况

双黄乡位于丽水市区北偏东方向、好溪西岸的崇山峡谷地带。东邻黄村乡,南接枫树湾乡,西北与仙渡、皂树两乡相连,东北与缙云县的城南、长坑两乡交界。驻地黄畈村,北纬28°32′,东经119°58′,距市区十二点五公里。解放初建政双黄乡,取境内黄畈、黄寮两村名的首字为名。一九五八年属信孝人民公社称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沿用原乡名建双黄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复称双黄乡。辖八个村民委员会,有四十五个自然村。1885户,7068人,均系汉族。属种植林木,生产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山区乡。

自然条件乡境中部的杉树坑,由西北向东南蜿蜒,注入好溪;杉树坑两面山岭连绵交错。西北有海拔940米的湖田山,有高达800米的雨伞岗;南是海拔791米的尤山尖,西面的吴岭、余岭也高达六、七百米,旧赴京古道经此。驻地黄畈有较平山涧谷地,状如罗盘。全乡总面积39.95平方公里,耕地6411亩,占总面积的10.7,分布在岗岭起伏的山湾沟壑里。林业用地37904亩,占总面积的63.25%,均分布在四周的山地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300多毫米。丽金公路环绕境东,丽水至黄畈公路,在杉树坑村连接丽(水)金(华)公路,穿越乡境中部。

经济状况全乡一九八五年粮食播种面积9872亩,总产3573.4吨,平均亩产362公斤。水利工程有杉树坑电站,装机容量400瓩。还有大塘、章塘等六座小水库,蓄水量共14.7万立方米。林业种植松、杉木,有用材林26369亩,毛竹3121亩,油茶林3071亩,油桐200亩,棕35亩,茶园1256亩,桔园1154亩。一九八五年木材采伐量94立方米,毛竹采伐量25400株,产油茶子77900公斤、乌桕子7570公斤,收茶叶5190公斤,收桔49000公斤。年生猪饲养量7171头,耕牛1028头,长毛兔4894只。乡镇企业有农机厂、水电站、建筑队等,总收入99.63万元。

文教卫生该乡设中学一所、小学十二所,一九八五年共有中、小学生952人,教职工48人。还设有电影放映队,卫生院、文化站、广播站。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以下。

黄畈 〔Huangfam〕村民委员会,驻地黄畈。辖三个自然村,325户,1233人。有耕地1043亩,林业用地7837亩。主种水稻、番薯,兼种松、杉、毛竹、油茶、柑桔、茶叶。

解放初为黄畈行政村,属双黄乡。一八五八年,属信孝人民公社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双黄人民公社,建黄畈大队。一九八四年一月,改建为黄畈村民委员会,属双黄乡。

黄畈

〔Huangfan〕村,248户,943人。在市区北偏东方向,直距十二点五公里。系双黄乡、黄畈村委会驻地,通公路。该地四周环山,为山涧汇合处。村旁有两片田畈,土名丈豆畈和下市畈,旧属黄姓人,村因以名。

徐宅〔Xuzhai〕村,71户,266人。在乡驻地南部零点八公里,村旁有狭长山涧谷地。徐氏于清中叶徙此建宅,故名。

叶坑〔Yekeng〕村,6户,24人。在乡驻地东南一点二公里,坐落山坳,北距公路线一里。村位于小坑源头,始有叶氏迁此建宅,故名。

雨伞岗〔Yusangang〕村民委员会,驻地老雅矿。辖九个自然村,251户,932人。有耕地1098亩,林业用地5123亩。农业种植水稻、番薯,林业生产松、杉、毛竹、茶叶、油茶、棕。

以片村雨伞岗得名。自然村水碓塘、大丘畈、过山殿统称雨伞岗,其北有园形山丘似伞。解放初建为雨伞岗行政村,属双黄乡;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时,属信孝公社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双黄公社时,建为雨伞岗大队。一九八四年五月建立村委会。

老鸦矿〔Laoyakuang〕村,20户,28人。为雨伞岗村委会驻地。在乡驻地西北二点五公里,坐落山地,村旁有小坑。因此地产老鸦银(方解石),坚白如玉,故名。

大湾〔Dawan〕村,3户,12人。在乡驻地北偏西三点二公里山地。海拔六百多米。从雨伞岗头至余岭头之间山径蟠曲,经此路段弯度大,因以为村名。

雨伞岗头〔Yusangangtou〕村,2户,7人。位于乡北面山区,距黄畈三点一公里。村后面山头,海拔600余米,宛如伞形,故名。

高青〔Gaoqing〕村,29户,101人。在乡驻地北偏西三公里,居海拔五百多米山地。昔处州城赴京古道经此,行人络绎不绝,且村周竹木苍翠,景色幽雅,故以高青为村名。

水碓塘〔Shuiduitang〕村,41户,133人。在乡驻地北偏西二点五公里。山坑穿东侧,原建有一座水碓,村宅坐落水塘旁,因名水碓塘。东邻大丘畈,北倚雨伞岗,故别名下半村。

大丘畈〔Daqiufan〕村,别名上边、雨伞岗村。27户,129人。在乡驻地北偏西二点三公里,位居水碓塘、过山殿两村之中,其南有山塘。村下沿坑有片田畈,面积约五亩,村邻畈中最大一丘田,故名。

过山殿〔Guoshandian〕村,7户,25人。在乡驻地正北向二点二公里,山坑穿村。因位于大丘畈之东,两村往来要翻过一座小山,且此地有一座古殿,故名。

奚山〔Xishan〕村,47户,172人。在乡驻地西北二点一公里山坳。从前一位年轻力壮的奚姓人,为图生计,打算走遍天涯海角,然无意经此,见古木参天,又有荒地,就搭草棚居住,开荒种山,村名以此。

却金馆〔Quejinguan〕村,75户,320人。在乡驻地西偏北二点六公里山区,昔赴京古道绕此。明宣德年间,温州知府何文渊奉命入京,由于为官廉洁,路经括苍冯公岭,夜宿刘山驿站时,永嘉县丞于建遣其子怀金相赠,何笑却之;旅客深受感动,遂书“却金馆”三字于墙壁。何为官廉洁,村民用此金建却金馆,以纪其事。《丽水县志》卷六均有记载。村以馆为名。

沈村〔Shecun〕村民委员会,以驻地沈村为名。辖三个自然村,155户,533人。有耕地560亩,林业用地3023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林业有松、杉、油茶、毛竹、柑桔。解放初沈村属双黄乡,一九五八年属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双黄公社时,建为沈村大队。一九八四年一月建立沈村村委会。

沈村〔Shencun〕村,138户,470人。系沈村村委会驻地。位于乡驻地北偏西一点三公里。村庄坐落湖田山西南麓,小溪流经村东。沈氏始居,因作村名。

泉墩〔Quandun〕村,曾名傅墩。10户,29人。在乡驻地西北一点六公里山地。村后倚百鸟窝山,山形若土墩,前临山坑,泉水清澈,四季不涸,故名。

朱圳〔Zhuyue〕村,7户,34人。在乡驻地东北部二公里,位于海拔六百米山坳。村东沿坑有一块龙珠石,为书写简便,把“珠”改成“朱”字;水坑,当地亦称圳(堰)渠,村名以此。圳,属地方用字。

里佳源〔Lijiayuan〕村民委员会,驻地里佳源,因名。辖四个自然村,280户,1007人。有耕地1085.8亩,林业用地4065亩。农业种植水稻、番薯、林业有油茶、茶叶、柑桔。解放初建为里佳源行政村,属双黄乡。一九五八年,属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双黄公社时,建为里佳源大队。一九八四年六月改建为里佳源村委会。

里佳源〔Lijiayuan〕村,126户,433人。为里佳源村委会驻地,在乡驻地西南一点七公里。村系李氏始居,坐落两坑源汇合处,故名李家源;因东临白虎山,西北倚里山,景致俱佳,以方言近音改称里佳源。《丽水县志》载名:李家源。

林村〔Lincun〕村,50户,188人。在乡驻地西偏北一点四公里。系钟姓始居。因地处溪流源头,昔日周围山林蓊郁,古木参天,绿阴吞没了村庄,村因以名。

里山〔Lishan〕村,38户,156人。在乡驻地西面一点八公里。地处溪流源头,前有岭山,后有风山,景致清幽,沿坑且居大村黄畈之内,村以位置得名。

杨弄〔Yanglong〕村,66户,230人。在乡驻地南偏西一点七公里。左有后山,中有山坑,右有骑龙山。最早为杨氏居住,村建下田弄,故名。

高山〔Gaoshan〕村民委员会,驻地小潘山。辖三个自然村。共122户,460人。有耕地365.6亩,林业用地190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林业产松、杉和毛竹,还有茶叶、棕。以辖村高山取名。解放初建高山行政村,属双黄乡。一九五八年属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双黄公社时建高山大队。一九八四年一月改称高山村委会。

小潘山〔Xiaopanshan〕村,21户,81人。系高山村委会驻地。位于乡驻地南面一点八公里。村坐落白鹤尖山腰,以姓氏取名为潘山;为区别本乡东北面的潘山村,并以当时此村较小,故名小潘山。

高山〔Gaoshan〕村,63户,231人。在乡驻地南偏西一点八公里。村居海拔786米的白鹤尖半山腰,因地势得名。

叶平头〔Yepingtou〕村,38户,148人。在乡驻地南部一点七公里,村旁多翠竹。因山坳较平坦,两侧山峰夹峙,昔有两株大樟树,宛如华盖,乡人称此为树平头;后古樟被砍,曾有叶氏居住,改名为叶平头。

贾坑〔Jiakeng〕村民委员会,以驻地村贾坑,故名。辖三个自然村,共184户,681人。有耕地530亩,林业用地2478亩。农业种植水稻,林业种植松、杉、油茶、毛竹、柑桔和茶叶。

解放初建为贾坑行政村,属大岭乡;一九五八年属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双黄公社时建贾坑大队。一九八四年一月建立为贾坑村委会。

贾坑 〔Jiakeng〕村,100户,350人。为贾坑村委会驻地。在乡驻地南偏东三点二公里,坐落箬山和尤山之间山坳里,四周竹林茂盛。贾氏始居,村南有山坑,故名。

沈山〔Shenshan〕村,56户,218人。在乡驻地南偏东二点五公里。西为章坑岭,东有山塘。村坐落山地,沈氏始住,以此取名。

箬后〔Ruohou〕村,28户,113人。在乡驻地正南方二点八公里。此地盛产箬竹,村居海拔八百余米高山北坡,故名箬后。

下后弄〔Xiahoulong〕村民委员会,驻地后弄。辖五个自然村。共158户,621人。有耕地386亩,林业用地3551亩。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林业有杉木、油茶、松树、毛竹,还产茶叶。

解放初建立后弄行政村,属大岭乡。一九五八年划归信孝公社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双黄公社时建后弄大队。因与张村街公社后弄大队重名,于一九八一年以驻地相邻村为名,改称下后弄。一九八四年一月,建立下后弄村委会。

后弄〔Houlong〕村,64户,245人。位于乡驻地南偏东四公里,东有山坑注入好溪。村坐落尤山尖北坡山弄地,故名。

下老鼠梯〔Xialaoshuti〕村,5户,32人。在乡驻地东南三点八公里。下临好溪,上通公路。此地有一段悬岩峭壁,比喻只有老鼠才能爬行,故取名老鼠梯;因有同名两村,以宅居下方得名下老鼠梯。

岗背下 〔Gangbeixia〕村,17户,83人。在乡驻地东南三点六公里,坐落山地。东穿山坑,西北紧倚山岗。村建在岗背圩之下,故名。

尤山〔Youshan〕村,39户,163人。在乡驻地南偏东三点六公里。村北树木参天,四周青林翠竹。宅建六百余米山地,始为尤氏居住,以此得村名。

下后弄〔Xiahoulong〕村,27户,106人。在乡驻地东南四点二公里,山涧穿村宅之北。因坐落后弄村东南面山地,且居其下方,因名。

琯头〔Guantou〕村民委员会,驻地竹舟。辖十四个自然村,共404户,1549人。有耕地899.3亩,林业用地9068亩。农业种植水稻,林业有毛竹、松、杉、油茶、油桐,兼产茶叶。

以所辖最大自然村琯头得名。解放初建立琯头行政村,属戈剳乡;一九五六年划归双黄乡,一九五八年属双黄管理区;一九六一年成立双黄公社时,建为琯头大队,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改称琯头村委会。

竹舟〔Zhuzhou〕村,32户,120人。系琯头村委会驻地。位于乡驻地东偏南三公里,丽金公路穿村而过。东濒好溪有淤积地,因地形似舟,村民来往用竹筏过溪,故名竹舟。

黄寮〔Huangliao〕村,50户,212人。在乡驻地东偏北三公里,宅建山地。昔有一座草铺,远处村民到此干活,为休息场所;后有黄氏迁居于此,因名黄寮。

外金木〔Waijinmu〕村,5户,15人。在乡驻地东偏北二点三公里。此地山高林少,原仅有二十余株大树,后被龙旋风卷去十八株,人们把剩下树比作金木,因村居黄寮之外,故名。

潘山〔Panshan〕村,4户,206人。在乡驻地东部四点二公里,坐落坳地,四周环山。潘氏始居,以姓氏与地形取村名。

平洋厂〔Pingyangchang〕村,12户,43人。在乡驻地之东二点七公里。位居山地,近临丽水一金华公路。因一位温州平阳人徙此居住,故名平阳厂。厂,方言指简陋草屋。

琯头〔Guantou〕村,66户,256人。在乡驻地以东三点三公里。滨临好溪,背靠山地。未通金温公路时,村前称为东港,从温州至缙云货物,皆用小木船、竹筏运输,此处为丽水和缙云中间埠头,船只来往较多,且设有宿客旅馆,故名琯头。

廷桥坑〔Tingqiaokeng〕村,12户,45人。在乡驻地东偏南二点一公里,隔水通公路。村居两坑汇合地,原建有本境殿,其中杉树坑上架了桥,又以“廷”和殿方言近音,就取名廷桥坑。

杉树坑〔Shanshukeng〕村,35户,120人。在乡驻地东南部三点一公里,金温公路和丽(水)至黄(畈)公路连接处,三面环山。昔多高大杉树林,村中横贯山坑,于此注入好溪;以溪流与资源得名。村旁设有汽车停靠站、商店,而且筑有公路桥、乡电站拦水坝。

岭脚〔Lingjiao〕村,39户,165人。在乡驻地东南二点二公里,东北侧通公路。此地往上一公里为雪山村,因村位于雪山岭脚,故名。

雪山〔Xueshan〕村,53户,192人。在乡驻地东南二点八公里,坐落山地,多竹林。村周群山,冬季常为白雪所盖,因名。

过溪头〔Guoxitou〕村,1户,6人。在乡驻地东南面三点三公里,通金温公路。因紧靠好溪,村边有过水埠头,故名。

上老鼠梯〔Shanglaoshuti〕村,4户,19人。在乡驻地东南部三点五公里。下环好溪,上通公路。村旁有段悬岩峭壁,比喻只有老鼠才可爬行,故称为老鼠梯;又因附近两村同名,以此村居上,故名。

廷坑垟〔Tingkengyang〕村,36户,134人。在乡驻地东偏北四点六公里,坐落山涧谷地。村口建有小型水电站,附近通丽金公路。此地四周环山,中嵌田畈,坑泉绕此,景致幽雅,村民邓姓;又邓与廷方言近音,村以为名。

隔溪〔Gexi〕村,5户,16人。在乡驻地东面三点五公里,居小坑入好溪河沿,丽金公路经此。因与琯头村一水相隔,故名。一九八四年,村民于好溪上架设了简易桥梁,从此来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