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倪维儿产品价格表透明质酸原液:《将进酒》教学设计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11:34

                     《将进酒》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教师范读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而翻作”“。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六、课外引伸、拓展

    (一)讨论李白的饮酒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示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② 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二) 精彩课堂教学片断赏析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不禁悲从中来。啊!黄河,来自天上的黄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想我李白,满腹经纶,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也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讲到这时,脑子里突然闪现这样一段歌词: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于是我顺口说道:此时此刻的李白,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了,此时的"得意",并非伴君王左右,经邦济世,而是二三知己志趣相投,心意相会,李白率意而为,面对美酒,面对挚友,不仅由悲转乐,高声唱到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其实是我在唱),唱完学生鼓掌,于是我就问学生,你们为么鼓掌呀,有的学生说,老师唱得太棒了,我摇了摇头,我知道我的水平,又有同学说,老师此时引用这段歌词符合李白当时的心情。我听了点点头,问这个学生,你说为什么符合李白的心情呀,这个学生回答道:面对滚滚的黄河水,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诗人年过半百,政治上极度失意,诗人以为挚友聚会是人生快事,既然政治上失意,就应该另外去寻找寄托,今朝有酒今朝醉,愁情烦事一边扔。该生出色的回答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补充道,李白此时的消沉,并不是完全的消沉,他对政治还没有完全绝望,他对皇上还抱有幻想,他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说到这里,我没有接着往下讲,我问道,老师刚才引用《爱江山更爱美人》个里面的几句,又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一说歌的题目给学生提了醒,纷纷说,李白的美人是谁,说完大家都在笑,甚至有学生不坏好意地想,看你怎么收场。这是我意料中的事。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经常有美人出现,的确不少美人是诗人生活中的挚友或情人,但诗歌中的美人仅仅指这些吗?大家好好想想。一两分钟之后,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古代诗歌中的美人有时是作者自比,指不被皇上重用,美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如屈原,他在离骚里有这样的诗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就是指这些。我对该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补充道,古代诗歌中的美人在好多时候是诗人自比,除屈原外,还有,比如曹植把美人比作自己,美人不被宠幸,喻指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遭贬弃,曹植写的《洛神赋》就是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清人何焯),有时美人也还可以指美好的政治理想。说到这里我继续问,李白的美人指什么,大家纷纷说,皇上、政治理想,也有同学说,就是指李白自己。我肯定了大家的看法,补充道,大家想,东边李白的政治理想渺无踪迹,西边黄河水不停的滚滚东流,作者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借酒浇愁。 

        讲到这时,下课了。没想到偶尔的一个灵感闪现,居然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今后在教学中更得捕捉灵感。 

    短评:对《将进酒》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把握得准,体会得深,讲课时旁征博引,教学内容丰富,如果能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更好了。

七、教学反思   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读诗百遍其意自见”,强调的就是诗歌教学中“读”的重要作用。“书声朗朗”应该是学校的特征。
  语文课本中所学的诗歌,尤其是古诗,都是艺术精品,其语言精练,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可是,现在为了应付考试,语文课堂总是被老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大量的所谓“知识点”的练习所占据,学生没有熟读精思的时间。叶圣陶说过:“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字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白,这样读书才能真正读出书中之“味”。的确,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同样,好文章不品不知其美。因此,好的诗歌,我们必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唤起情感,在诵读中体味语言运用之妙,在诵读中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擦才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在新编语文教学大纲中已作了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