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口中医医院:义士墨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15:22

义士墨子


     假如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历史上对维护人类和平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个人,那么,先秦时期中国的墨子是当之无愧的。早在两千多年前,他老人家就已创立了反对不义战争的系统理论和严密组织,并身体力行地付诸行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反战义士,义无反顾的和平使者。

    墨子有反对不义战争的理论和纲领。墨子姓墨名翟,是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现存五十三篇的《墨子》一书,集中记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论。其中,“兼爱”与“非攻”占据了重要篇幅。这两部分论述,是墨家履行维护人间和平义务的理论基础,并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兼爱”是墨子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所谓“兼爱”,就是不受地域、家族、等级、地位的限制,彼此之间“兼相爱、交相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平等”、“博爱”、“让人间充满无差别的大爱”。墨子一生席不暇暖,不遗余力地鼓吹“兼爱”,为的是让天下苍生在兼爱互利中共同走向和谐与富足。“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尽管他把乱世的根源归之于“不相爱”失之偏颇,以“兼相爱、交相利”的办法救世也不够现实,但这一学说对当时以贵族为核心价值的道德体系具有进步的批判意义,对后世的社会变革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孙中山弘扬的天下大同思想,倡导的平等博爱精神,正是源于墨家的学说。墨子所宣扬的视别人的国家如同自己的国家,国家之间互不攻伐;视别人的家庭如同自己的家庭,家族之间互不争夺;视别人的身体如同自己的身体,人与人之间互不侵害,这同今天倡导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家庭之间和睦为邻、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非常相似。

    “非攻”是墨子反对不义战争的行动纲领。以“义”与“不义”为标准,墨子把天下的战争分为两大类:讨伐不义的战争谓之“诛”;侵吞他国的战争谓之“攻”。所谓“非攻”,就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手段和行动,反对并消弭一切不义战争。“非攻”是《墨子》的名篇,也是墨子反对不义战争的行动纲领。“非攻”以“兼爱”为理论基础,是“兼爱”思想在战争观中的延伸和体现。它晓谕人们,国家之间兼爱才能做到非攻,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为了解决当时诸侯国之间矛盾,墨子把“非攻”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对好战的君王是约束,对弱小的国家是保护,对黎民百姓则是避免或减轻战争苦难的福音,符合劳苦大众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有人把墨子誉为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理论的先驱。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今天,重温“兼爱”、“非攻”之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子有反对不义战争的组织和体制。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主张,墨子非常重视发展和训练自己的门徒。这些门徒通常来自社会下层,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墨子依据他们的倾向和能力,分为谈辩、说书和从事三组加以训练,做到“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所谓“能谈辩者谈辩,能从书者从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成也”。在墨子训导下,墨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形成了一个行事效率较高的社会团体。墨家的首领称为“巨子”,由品德贤良、无私无畏、以身作则、秉公执法者担任,深得众人拥戴,具有号令一切的最高权力。所有的墨者都要服从“巨子”,厉行墨家之法,即使面对统治者的严罚厚赏,遭逢意料之外的非常情况,也要无条件地遵从,践行原定计划和承诺。若有不测,宁肯以身殉职。到各地任职的墨者,获得了高官厚职也不独享,而是将俸禄捐献给组织,做到“有财相分”。《淮南子》云:“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这种至死也不退缩的精神,既源于道义,也源于教化形成的制度和纪律。到后来,墨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可见,墨家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学说、有技艺的务实学派。

    墨子有反对不义战争的实践和行动。墨子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和忘我牺牲精神。他与他的弟子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过极其简朴的生活。平时,他们在各地从事生产劳动,传扬墨家道义;扶危济困时,召之即来,戮力同心,勇往直前。他们做好事,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即使牺牲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庄子赞叹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意思是说,像墨子这样真心爱天下的人实在是难求,尽管劳累得面容憔悴也不放弃自己的主张,真是有才之士啊!即便是对墨子学说持反对意见的孟子,也不能不承认“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所谓“摩顶放踵”,就是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这样的形象,同义勇军、敢死队无二,也是“任侠”精神和侠客风范的早期样本。它所彰显的正是不辞劳苦、践行道义、舍己为人、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墨学是显学,却不坐而论道,墨家主张积极入世,但又不止于呐喊,而是以付诸社会的实际行动,有效地阻遏不义战争。墨子本人就曾多次率弟子助人守城,“止楚攻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示范。据《墨子》卷十三记述,当墨子得知鲁班已帮楚国造好云梯、准备攻宋的消息后,预先安排禽滑厘等三百名弟子,携带守城器械聚集宋都,与宋国军民严阵以待,并立即从鲁国出发,经过十昼夜的长途跋涉到达郢都。他取譬设喻,晓以利害,先后从道义上说服了鲁班和楚王,并通过现场攻守演示,力克鲁班九次进攻,最终让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鲁迅曾以这一史料为素材,创作过一篇名为《非攻》的小说,形象反映了墨子主张加强防御、奋起自卫反击,从而粉碎不义战争图谋的思想。鲁迅先生笔下的墨子,是身体力行、仗义行侠、勇敢机智的实干家,是为劳苦大众拚争的中国“脊梁”。余秋雨在《黑色的光亮》一文中,对墨子的博大胸怀、侠义之举更是敬佩有加,并以高度赞赏的笔调予以具体描写和评述,认为墨家舍生取义“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大众中,而且在今后的漫长历史上,都开启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墨子用义无反顾的大勇、以理服人的大智演绎的这段传奇,不仅为史家、文人所乐道,更为现代图象技术所倾倒。中日韩曾合拍过一部电影,名字就叫《墨攻》。这部由香港导演张之亮历时十年、华谊兄弟影业公司投资1600万美元拍摄完成的古装片,再现的就是墨子及其门徒们义勇反战的事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大地,群雄割据,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墨子能够不分国别,挺身而出,不避艰险,以自己头脑的智慧和肢体的辛劳,矢志不移地去制止不义战争,维护人间和平,极为难能可贵,非常令人敬仰。孙中山称赞墨子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毛泽东则高度评价“墨子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