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型银屑:穴位配伍------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50:47
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病症,称之为“面口合谷收”。
合谷配合太冲穴,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合谷、太冲,合称为“四关”。合谷配太冲,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重在调气调血,通畅经脉气血,对人体气机不畅,经脉气血不通有明显的效果,不通会痛,也会出现郁滞的情况。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三阴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产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妇尽量不要去刺激这个穴位为好。

二、内关---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体会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孙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体会 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治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四、支沟---阳陵泉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按  支沟为三焦经输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五、外关---悬钟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这络穴,以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气海---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按  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七、合谷---内庭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 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按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 ,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针用泻法,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按  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滑伯仁曰‘太仓,一名中脘。’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临泣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按  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注,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注。在经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在脏为胆,胆与肝相表里,胁肋为肝之分野,肝脉布两胁,所以本对穴治疗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肋疼痛,效果非常显著。
十、人中---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
按  人中为督脉的输穴,位于口鼻之间,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醒,督通络畅。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舒经活络,行气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由内踝上行至膝、腘内侧,折向腘中央,二经于委中穴相会,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十一、膻中---内关
功用 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按  素问灵兰秘典 谓‘膻中为臣使之官。’以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为心包络这募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有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十二、鱼际---复溜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治痛范围  1咽喉肿痛,由于肺阴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关---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主治三焦邪热,疏风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 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
十四、印堂---合谷
功用 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按  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归来---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按  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十六、太溪---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按  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针刺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十七、阳谷---侠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按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十八、足三里---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按  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虚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按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 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二十、风池---昆仑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按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二十一、头维---列缺
功用 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按  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二十二、命门---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按  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 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二十三、中渚---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按  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针刺时必须注意,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二十四、百会---涌泉
功用 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按  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二十五、少商---厉兑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按  少商一般采用点刺出血。厉兑针1分。
[转] 头痛、落枕的治疗口诀
头痛脑胀加失眠,三焦小肠找痛点;
天冲专治恐惧病,丘墟光明胆经选;
突发头痛找外丘,心火神门青灵捻;
后脑疼痛寻委中,昆仑大穴应上先;
如遇经常偏头痛,列缺肩井与内关;
按揉太冲至行间,肝郁到此皆疏散;
脾经大都与太白,反射区内病治完;
若有后头眉骨痛,膀胱足部京骨见;
落枕列缺与后溪,外关悬钟皆要按;
再找周身筋之会,便要拨动阳陵泉。
注解:头痛、脑胀、偏头痛、失眠症状产生的原因很多,可根据不痛的症状在对应的经络上施治。
一、痰浊型的症状:头痛昏蒙,胸腹胀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1、可先在大肠经上刮痧并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把痛点揉开头痛就会缓解。
2、可点按心经的“神门穴”(腕横纹内侧尺骨顶端的凹陷处)和“青灵穴”(内肘上三寸)。“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主治:由心脏、脑神经和消化系统引起的疾患。“青灵穴”治疗着急、上火、气郁引起的痛症效果最佳。
3、可点按脾经的“大都”(大脚趾根的部位)与“太白”(大都后面贴近内侧脚掌骨的地方)。“大都”的作用很多,可治疗骨质疏松、颈椎病、肌肉萎缩、要退疼痛、腹胀、胃痛、呕吐、便秘、泄泻等等。因为它是脾经的“荥穴”属“火”,“荥”又是小溪中的流水之意,“水克火”所以可散发脾热胃火引起的头痛。“太白”是脾经的原穴,脾经上的所有症状它最有发言权,“胃不和则寝难安”,调理脾胃此穴为重中之重。
二、肝火引起的症状: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卧不宁,或兼胁痛,口苦面红,舌红,苔薄黄,脉弦。
1、可在三焦经上刮痧并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把痛点揉开头痛就会缓解。因为三焦经和胆经属“同名经”均是“少阳经”,肝火通过胆经排放不出去就会沿同名经逆上而行到达三焦经,而三焦经又是主管头部和面部神经的主要经络,上逆之火就会引发头痛失眠等症状,因为它的主要穴位“外关”(腕横纹上两寸)、“支沟”(外关上一点)、“天井”(肘尖上一寸)、“清冷渊” (肘尖上两寸)、“消泺穴”(肘窝上五寸)、“天牖”(耳后斜下方一寸)、“翳风”(耳垂后的凹陷处)等都治头痛,所以才需要刮痧后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来清除於阻点。
2、按摩胆经头部的“天冲穴”和“丘墟”、“光明”、“外丘”等穴位,因为肝火需要通过胆经抒发,“天冲穴”治疗思虑过度引起的头痛和惊恐。“外丘穴”是胆经的“郄穴”,郄穴是治急症的穴位,所以它主治突发性头痛。“光明穴”是胆经的“络穴”,它和肝经相通。俗话说“久病入络”,“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穴位,因此它也主治由肝的慢性病引发的头痛症状。“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前面说了“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它也是“阴阳双补”的穴位主治肝病引起的头痛。
3、晚上用热水泡脚后(水里加点盐),推肝经位于足面上的太冲穴(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脚面处上四寸)至“行间穴”(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上)。“太冲穴”是解肝毒的大穴,“行间穴”是肝经的“荥穴”属“火”,而肝属“木”,“木生火”。按摩此穴可泄心火,泄心火即是泻肝火了。因为“毒火”在肝表现为郁闷、肋胀痛、口苦,一但转到“心火” 表在体外就会是牙疼、鼻出血、口腔溃疡等症状,此为“木(肝)生火(心)”的道理。常推太冲穴和行间穴对由肝火和心火引起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4、可检查肺经的“列缺穴”(在桡骨头的凹陷处),古书云:头项之病寻列缺。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的任脉之会穴,。“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因此,如落枕、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均可找“列缺”治疗。
5、偏头痛可先检查胆经的“肩井穴”(颈部侧面与肩膀连线的中点)它和三焦经、大肠经和胃经相通,也是治疗眉骨痛和牙疼、头痛的要穴。
6、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就是心包经的“内关穴”(腕横纹上两寸半,也就是三个手指的尺寸),它是气血的清道夫,可治疗胃火、心火引起的偏头疼、胃疼等症状。
7、全身“筋之会穴”在胆经的“阳陵泉”,它是胆经的合穴,“合”主气逆而泄,由于郁闷引起的上火头痛可拨动此穴以降浊气。
三、眉棱骨痛:风寒在脑,或感痰湿,及脑昏痛。发展下去就会眼昏耳鸣,鼻塞头痛,眩运,逆痰涎嗽,心腹疼痛,大小便涩滞。
1、先打通膀胱经,在后背刮痧或拔罐。也可在“委中”(膝盖后边的膝窝处)刺血拔毒(非专业人士不提倡)。
2、根据“上病下治” 、“头病脚治”之法,还可点按“昆仑穴”(外踝骨后面的凹陷处),这个穴是个“降压穴”有引血下行之效。再有就是在脚外侧抹点油,推揉膀胱经在脚外侧骨凹陷处的“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等穴即可缓解症状。
四、落枕:
1、“列缺”咱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还有就是小肠经的“后溪穴”(握拳,在贴近小手指关节的拳眼处,先用拇指按住,再张开手便找到了)。此穴和“列缺”一样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作用非常广泛。因为小肠经能直达头部和颈部,所以它也是治疗落枕的要穴。
2、三焦经的“外关”(腕横纹上两寸)同样也是八脉交会穴,由于三焦经和胆经是同名经(均是“少阳”二字),所以胆经之火有时会上逆三焦经,而三焦经也直达头颈部,所以出现头痛、偏头痛、落枕还有肩肋疼痛等疾患,常揉此穴都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3、再有需要要强调的就是“悬钟穴”(外踝骨上三寸处),它是“髓之会穴”,也就是说骨髓里的病应该找它,如颈椎病引起的头痛,腰椎引起的腰部不适还有胸椎引起的一些病痛等都离不开它的帮助。同时,它也能治疗落枕。
五、足部大药
把足部疗法单独列为一个大项就是让大家引起重视,因为足部有很多治疗疾病的反射区,头痛也不例外。头痛可按摩大脚趾根部的颈部反射点和大脚趾内侧的颈椎反射区,“头病脚治”会立竿见影。
[转] 转载:梅核气穴---------慢性咽炎一次即愈
梅核气穴---------慢性咽炎一次即愈
梅核气,就是西医里面的臆核症、慢性咽炎之咽堵症
梅核气穴是中医经验穴,临床专治梅核气的梅核气穴,手掌劳宫穴稍下,掌面食指中指缝后一寸。
主舒肝理气、利咽、镇静安神,为梅核气经验穴,多数患者针后一次即愈,取穴宜男左女右。
腕后四穴,一寸五分,浓缩心经精华——灵道、通里、阴郄、神门


灵道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一般人在手腕掌侧有2~3横纹,穴位定位中的腕横纹指得是腕部横纹靠近手掌的那条横纹,在腕横纹小指侧能摸到一类似于豌豆大小的圆骨(解剖名称豌豆骨),在豌豆骨的正下方有一条较为粗大的筋就是尺侧腕屈肌,在尺侧腕屈肌的桡侧,距离腕横纹1.5寸的距离就是灵道,距离腕横纹1.0寸的距离则是通里穴,距离腕横纹0.5寸的距离即为阴郄穴,在腕横纹的尺侧端是神门穴。其中腕横纹到肘横纹的距离是12寸。
手少阴心经一共有9个穴位,在这短短的一寸五分的距离就有4个穴位,其中灵道为手少阴心经五腧穴中的经穴,通里为络穴,阴郄为郄穴,神门为输穴及原穴。都是十分重要的穴位,可以说是手少阴心经的精华所在。所以这一寸五分的经脉是十分重要的,所有涉及心经气血异常引起的病变,都可以选用这四个穴位,或者这一段经脉。
有现代研究也证实冠心病心绞痛用拇指指腹按压灵道穴区压痛明显处,可以缓解疼痛;神门穴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缓解心绞痛。
另外,神门还是治疗失眠、多梦、健忘的重要穴位。
神门穴,穴如其名,神气出入之门。心藏神,神门穴实为心气所出入之门,能开心气之郁结,所以除了治疗失眠、多梦症外,在治疗痴、呆、癫、痫、恐、悸、健忘等疾病也是首选之穴。

[转] 忧郁了,按按“开心穴”!
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可以排解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阀门,这便是穴位。
如果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的情绪,老觉得晚上睡眠不好,白天身体没劲时,不妨按按这些“开心穴”。
按揉心包经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
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五秒,休息三秒。生气时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轻叩百汇和风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叩压这个穴位能起明目醒脑的作用。只要感觉疲劳、紧张或者焦虑时可随时轻叩。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指压合谷穴
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叶加醋泡脚解焦虑
足底集结着五大脏腑的经络,用艾叶加上醋泡脚可以温通气血,解郁疏肝。焦虑抑郁往往是肝气不疏、气滞血凝所致,而脚底经络集结,艾叶的温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气血畅通,经络通畅,从而达到疏肝理气、活血解淤的功效。每次可用温水泡20分钟,再做做足底按摩,特别是多按按太冲穴,即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承山治背痛病例
承山治背痛病例
某男,42岁,背痛已8年之久,按摩针灸暂时缓解,没隔几天还是一样痛,这样反反复复,每逢劳累、刮风阴雨天加重。2007年3月来我处就诊,针灸按摩15次,还是暂时缓解,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由于我的名气,病人还是坚持要我治疗,有一天,我问病人是否有其它不适,病人说,经常犯痔疮,每逢痔疮犯病时,左侧小腿肚就感觉有一股凉气。我突然明白了折磨病人多年背痛的原因,是有湿气滞留小腿肚膀胱经造成的。古人云,人体有承山、天宗四大聚湿穴位。承山是治疗痔疮、背痛要穴,于是我就先在左侧承山穴位点揉5分钟,再用三棱针点刺拔罐放血,然后用艾灸15分钟。经这样治疗后,病人背痛若失,感觉非常轻松,三天后再诊,病人说好了,一点也不痛了,又这样治疗了两次,让病人自己在家用艾灸承山。半年后,他给我介绍别的病人来,我才知道他的背痛完全好了。
承山穴有缓解疲劳和驱除湿气的功效。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它为什么会有这些功效呢?顾名思义,承山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们的人体,人站着的时候,小腿肚子会紧张,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个纽结,是最直接的受力点。人体这一百来斤,全落在这一点上。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承受的压力,每个人又要承受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无形的山,压力在身上背久了,就会使人感到累,让人疲劳不堪。这种压力,承山穴最会帮人承担,所以说,它是一个为人扶危解难的穴位,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山”,只要轻轻按压承山,它都会挺身而出,义务帮我们承担压力,缓解疲劳。
临床上经常用双承山配双肩井,治疗由疲劳引起的腰酸腿疼,有很好的效果。累了的时候,用这两对穴位,为自己消除疲劳。
承山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祛除困扰现代人健康的最大顽症——人体湿气的最好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为什么呢?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的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另外,游泳的时候,一些人的小腿肚子会抽筋,这是因为人在水里感受了寒湿之邪,这时,只要赶紧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状就会缓解或者消失。
按压承山穴,是有讲究的。承山穴按上去会非常酸痛,如果手法重了,人会受不了,所以,揉按承山的时候,我们开头只能轻轻地按、轻轻地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慢慢地可以加重手法,千万不要把别人或自己按得剧痛难忍。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既可以调动承山穴的能量,又没有任何疼痛呢?有,那就是“抱住健康”养生法。很多朋友自从坚持练习“抱住健康”养生法后,腿肚子变得有力了,精神变好了,大便也成形了。
练习“抱住健康”"的时候,脚跟要稍稍抬起,重心要落在脚掌前2/3处,也就是涌泉穴上,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受力部位是不是偏于两腿前外侧和小腿肚子?两腿前外侧受力,鼓动了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能促进人体气血的通畅;而腿肚子所受的力,正是作用于承山穴。所以,“抱住健康”也是在按揉承山穴,同样能达到减缓疲劳,驱除体内寒湿的效果。"
我们摸摸普通人的腿肚子,会感觉软软的,但如果练了一段时间“抱住健康”,再摸他的腿肚子,你会发现变硬了。腿肚子硬实了,全身的抗疲劳能力、自动去寒湿能力也就强了,这是因为,那里有一个无怨无悔的承山穴在辛勤工作着。所以,“抱住健康”的最高境界是不练而无时无刻不在练,因为人体在长期“抱住健康”时,体中不断体会和调整,已经练就了一套自我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使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调动相关大穴的作用。
不要以为这个境界高不可攀。在练习站桩的日子里,经常摸摸你的腿肚子吧,哪天你发现它比以前硬实了,就说明你离这个境界不远了。这个境界就是古代平人的境界,成为平人、精神似仙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到那个时候,你再看看自己的身体是一个什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