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起小红斑:《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23:19

17·9、杜甫       《绝句》(119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文注释】(1)迟日:形容春天太阳上升缓慢。(2)泥融:泥土融化,燕子衔泥叼草筑巢。

【诗文解释】春天的太阳慢腾腾升上来照得山川大地无比绚丽,和煦的春风送来一阵阵花草的芳香。水边的泥土融化了,那衔泥的燕子飞来飞去,温暖的沙滩上正酣睡着一对对鸳鸯。

 

17·10、杜甫   赠花卿》(128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诗文注释】(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尊称。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3)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4)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5)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6)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诗文解释】锦官城的丝竹管弦每日都是乱乱纷纷,十分繁盛。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这种美妙的曲子只应该天上才有,在这人间能够听到几回呢。

【诗文赏析】本诗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最后两句加以称赞。

 

17·11、杜甫  《登岳阳楼》(134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注释】(1)吴楚:指我国东南部,即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2)坼:分裂。   (3)乾坤:代表天地。   (4)老病:作者此时57岁,身体多病。

(5)戎马:战马。 (6)凭轩:靠着楼窗。

【诗文解释】早年就听说过洞庭湖水,如今终于登上了这岳阳城楼。从上面望去,吴地和楚地一东一西,像是被割裂开来,天地日夜仿佛在波涛上漂浮。我不禁想到,战乱年荒,亲朋好友没有音讯,我年老多病只剩下这只孤零零的小舟。可是在关山以北的故乡战乱依然,想到这我靠着楼窗不禁涕泪横流。

【诗文赏析】这首诗即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17·12、杜甫      《客至》(135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诗文注释】(1)舍:家。  (2)但见:只见,仅见。(3)蓬门:蓬草编成的门。

(4)盘飧:盘中的菜肴。    (5)兼味:多种食品。

(6)旧醅:没有过滤得酒。(7)余杯:剩余的酒。

【诗文解释】我这草舍的南北都是浩漫的春水,只能看见白鸥天天飞来。因为没有客人来那花间的小径我从不为谁打扫,柴门也只因为你今天的到来才打开。离城市太远盘子里没有丰盛的菜肴,家境贫寒只有没有过滤得米酒。如果你肯和邻家的老翁对饮就隔着篱笆把他招呼过来,好喝尽这最后几杯。

【诗文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主人待客的淳朴真诚和亲切厚道。

 

17·13、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4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文注释】(1剑外:四川省剑门县北面有剑门山,习惯上用剑外或剑南代蜀。

(2)蓟北:地名,泛指唐时幽州、蓟州一带地方。

(3)却看:回过头看。                    (4)漫卷诗书:胡乱收拾诗书。

(5)白日:光明美好的日子。              (6)即从:即刻。

【诗文解释】剑门关外忽然传说我军已收复河北,乍一听到我高兴得鼻涕眼泪沾满了衣裳。回过头看看妻子儿女往日的忧愁不知道哪里去了,我不禁欣喜若狂胡乱收拾着诗书,这样的好日子应该放声歌唱,尽情喝酒,趁着青春时节,正好带着妻儿一路还乡。马上就要动身了,穿过巫峡,再经巴峡,等顺水到了襄阳便奔向那东都洛阳。

 

17·14、杜甫   《归雁》  178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诗文注释】(1)客:指诗人自己。  (2)几年:还有几年。 (3)肠断:极度悲伤、伤心。

【诗文解释】春天来到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究竟要等到哪一年战乱才能够平定、得以返回故乡呢?最使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雁都可以从天空高高地向北飞去,而我却呆在这里不能回去。

 

17·15、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186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文注释】李龟年: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唱家,经常在一些王公贵族家歌唱,所以诗人说" 岐王宅里寻常见"。

【诗文解释】过去经常在岐王的府里看到你,崔九的堂前也多次听你唱过歌。现在正是景色秀丽的江南繁花凋谢的时候,没想到已经到了迟暮之年,又在这里遇到了您。

【诗文赏析】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唐王朝的繁荣和衰落。初逢李龟年时,正值盛唐时期;再逢李龟年,唐朝经安史之乱已趋于衰落。

 

 17·16   杜甫     《旅夜书怀》 19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注释】(1) 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樯,桅杆。 (2.)大江:长江。 (3)沙鸥:一种鸟。

诗文解释】停泊在生满细草,吹拂着微风的岸畔,在这寂静的夜里,我倚坐在高耸桅杆的孤独的小船里。星斗低垂,旷野无边,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我的这点声名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呢?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自己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诗文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景,其中三、四句视野雄浑广大。后四句抒情,其中结尾两句即景而写,书写漂泊奔波的情怀。

 

17·17  杜甫      秋兴 194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裘马自轻肥。

诗文注释】(1)翠微:漂青色,指山色。   (2)信宿:隔宿,连宿两夜。

(3)匡衡:人名,曾上疏论政治。(4)刘向:人名,上疏论政治不被重用,后将其学传给其子。

(5)心事违:事与愿违。       (6)五陵:长安附近的五个帝王的陵墓,这一带为豪门贵族居住。

【诗文解释】千户人家的山城宁静地映照在朝阳里,天天拥坐在江楼身在漂青的山色之中。虽然隔宿渔人泛舟总是天天不停,时至清秋燕子依旧飞翔不止。我像匡衡一样上疏论事遭贬使自己功名浅薄,我学刘向传经后代却又事与愿违。同学时的少年朋友大都不低贱,这些五陵之人自然衣轻马肥。

 

17·18    杜甫       《蜀相》(196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注释】(1)蜀相:指蜀国宰相诸葛亮。   (2)锦官城:四川成都的别称。

(3)空好音:徒然作动听的鸣叫。 (4)三顾:指三顾茅庐的故事。

(5)频烦:屡次,一再劳烦。        (6)两朝:指刘备和刘禅两朝。

(7)开济:开,开创大业。济,匡济危时。(8)捷:胜利。

【诗文解释】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么地方找寻?就在锦官城外的柏树郁郁葱葱的郊外。碧草辉映着石阶独自欣赏春色,黄鹂隔着层层树叶空有好听的叫声。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知人善任,诸葛亮辅佐两朝国君,忠心耿耿。只可惜,多次北伐均未成功就身先病死,令天下英雄为之泪流满面。

【诗文赏析】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哀。

 

17·19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61)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

【诗文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2)独步:独自散步。

(3)黄师塔:是个和尚的墓地。                      (4)一簇:一丛。

诗文解释】黄师塔前的江水日日向东流去,迎着微风,满目的春光把人弄得又困又懒。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诗文赏析】《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约写于公元761年。这时,杜甫在成都新居"浣花草堂"过着暂时的安定生活。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悦。

18杜荀鹤      小松》(226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者简介】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善用近体诗反映民间疾苦、抨击社会黑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

【诗文注释】(1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苗。  2)蓬蒿:蓬草、蒿草,泛指杂草。

3)凌云木:指长得高大的松树。                              4)始道:才说。

【诗文解释】一棵小松,在它很小的时候,还是一个被埋在草丛之中的小“刺头”,而不被人发觉,但是它仍然努力地生长着,而今已经渐渐长到了比蓬蒿还要高的程度。尽管如此,世人往往还是认识不到它是凌云之木。小松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依然还是努力地生长着,直到有一天,它长成参天大树之时,人们才说它长得真高,是个“良材”。

【诗文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描述,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中,“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未到,“果”尚未被人发觉而已。

 

19杜耒      寒夜》(238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诗文注释】竹炉:竹制的茶炉。

【诗文赏析】寒夜客来,拥炉品茗,自是人生一大快事,何况窗前月色里还有梅花点缀,情景倍佳于它日。

 

20道源    宋   《早梅》(174)

万树寒无色 ,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诗文注释】(1)寒:指寒冷的天气。  (2)独:孤独 。    (3)野人家:野外的村庄。

【诗文解释】寒气笼罩下的千万棵树木见不到一丝春色,只有向南的树枝上有一朵梅花孤独地开放。阵阵香气从潺潺流水中传出,树影随着日光慢慢移动到野外的村庄。

 

21范仲淹      古诗两首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毫州(今安徽毫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作者趣事】
自幼孤贫  勤学苦读
端拱二年(989 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徐州,次年(990 年)父亲不幸逝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21岁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一顿饭。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范仲淹看不惯朱家兄弟奢侈浪费,无所事事,便多次规劝,不料,朱家兄弟听得不耐烦,有次便脱口说道:“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一怔,觉得话中有话,便追问为什么,有人告诉他:你乃姑苏范氏之子,是你母亲带你嫁到朱家,听罢方知。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动,下决心脱离朱家独立生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独自前往南京求学去了。
    范仲淹为什么要投南京呢?因为此地是人烟稠密的大都会,教育事业发达,这儿的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
    范仲淹入学后,皇帝来了也不出去观看,昼夜不停地苦读 ,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来驱除倦意。他的食物很不充裕,甚至不得不靠喝粥度日,一天只能喝上一顿,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这种情况被他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看到了,回家告诉了父亲,于是留守就叫人给范仲淹送来许多饭菜。可是,几天过去了,食物都放坏了,仍不见范仲淹尝一口。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习惯于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他通过科举考试,在1015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这时,他把母亲接来,赡养侍奉。1017年,他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安徽毫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方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21·1、《江上渔者》(18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诗文注释】(1渔者:捕鱼的人。 .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5 君:你。   6  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 出没:忽隐忽现。

【诗文解释】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危险啊!

【诗文赏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转过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21·2、《 》(288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诗文注释】1)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3)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4)旅思:羁旅之思。

【诗文解释】天空碧蓝,黄叶满地,秋色连接着天地尽头的秋江,江上笼罩着一层翠绿的寒烟。一样映照着山头,天和水连接成一片。芳草地延伸到天地,似乎比斜阳更遥远。心神因为思念故乡而悲伤,长期寄居他乡使我愁绪不断,每夜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能安睡。不要独自在明月中登高楼,这样只能够增加乡愁,借酒消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之泪。
【诗文赏析】这首词写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