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长红斑不痛不痒:《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3:25
《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0    更新时间:2008-9-19

 

44、李益         古诗两首

【诗人简介】

    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进士,授郑县尉,又任华州主簿,转侍御史。文宗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诗名早著,尤以边塞诗流传最广,其中七绝冠绝当世,几可与盛唐王昌龄比美。 

 

 44·1《喜见外弟又言别》(193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诗文注释】(1)外弟:表弟。       (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4) 语罢:交谈结束。

【诗文解释】十多年的动乱流离以后,长大成人才相逢。初见时惊讶地问你的姓,说起名字才想起旧时的容貌。相互谈起分别以后世事的变迁,热烈交谈停下来时已是黄昏,晚钟敲响。明天你又要踏上去巴陵的道路,不知又要相隔多少重秋山?

【诗文赏析】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反映了动乱年代人们的聚散离合。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准确细致地描写了他与表弟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哀伤离别的情感。全诗语言凝练,朴素自然,层次分明,生动形象,别具一格。

 

 44·2《夜上受降城闻笛》(256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文注释】(1)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  (2) 回乐: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3)烽:烽火台。                         (4)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

【诗文解释】回乐城前的烽火台下,一片沙地洒满清冷的月光,如雪一般洁白而带有寒意,受降城外月色白如秋霜。不知从何处传来哀怨的芦笛声,那些守卫边关的将士们都急切地眺望故乡。

【诗文赏析】荒凉的边塞,月光如霜的夜晚,幽怨的芦笛声勾起了出征将士悠悠的思乡情。这首诗意境深远,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45、李峤        《风》(146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人简介】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 李陵比苏味道、 李峤,亦称“苏李”。

【诗文注释】(1)三秋:泛指秋天。           (2)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诗文解释】秋风吹落了树叶,春风吹开了百花。江风卷起千尺浪涛,狂风刮得万竿翠竹歪歪斜斜。

【诗文赏析】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46、李清照          古诗三首

【诗人简介】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李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作家,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也知书能文。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熏陶,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诗人趣事】                      之一: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谈论诗文

    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鹭’,‘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古人云:言为心声。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之二:李清照为丈夫送别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46·1 夏日绝句》  10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文注释】(1)人杰:人中豪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诗文解释】活着应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着楚霸王项羽,因为他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回到江东去。

【诗文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46·2 如梦令》(140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文注释】 (1)雨疏风骤:雨小风大。   (2)不消残酒:残余的酒意没有完全消失。

(3)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4)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诗文解释】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46·3《醉花阴》(128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文注释】(1)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香料。        (3)金兽:兽形铜香炉。                     (4)玉枕:光洁如玉的瓷枕。          (5)纱厨:蒙有薄纱的木制屏帐。            

(6)东篱:指植有菊花的地方。        (7)消魂:指不胜感伤。  (8)黄花:菊花。

【诗文解释】薄雾浓云,天气阴沉,使人枕着玉瓷躺在纱厨里独自睡觉愁闷难挨。独自对着铜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百无聊赖,觉得日子特别长。又到重阳佳节了,半夜里更觉秋凉透心。

    重阳节那天,到黄昏才在东篱摆酒赏菊,满袖幽香,可惜亲人不能同赏。不要说不感伤,当秋风掀起窗帘时,定会发现我这憔悴的人儿比秋菊还消瘦。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47李叔同  现代  送别》(293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伴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作者简介】
  李叔同(18801941)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

【作者趣事】

当时学堂里流行唱《祖国歌》便是李叔同的大作,好极:“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度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

    李先生的才气由此可见。许是读书也会“走火入魔”,他读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就一定要试试,亲身体验一下饥火焚烧的滋味。他共用了三个礼拜的时间,第一周逐渐减食直至断食,第二周持续断食,只喝水,第三周又逐渐由喝粥增至正常食量。还好,他没有被饿晕。事后,他对友人讲,这样做的结果没有什么痛苦,反觉身心愉快,且比平时灵敏,颇有文思,还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李先生似乎体会到了寺院清静的乐趣,就寻些经书来读,也供佛像,戒荤,还常住寺院听法,后来干脆去定慧寺剃度出家做了和尚,取名演音,法号弘一。

 

48林升   《题临安邸》(158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诗文注释】(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诗文解释】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宋朝是诗词鼎盛的一个时期,这时间里,宋朝虽然结束了唐朝以后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国力一直很软弱,受到北方外族的节节欺凌,南宋统治集团迁都杭州,偏安一隅,恬文嬉武,对内排斥搞战名将,对外称臣纳币乞和,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诗人林升看到这种局面,便赋诗一首进行尖锐的讽刺。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