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艾滋病日活动:谁负责教师的心理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6:30
谁负责教师的心理健康
  •     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文化都趋向于多元化,青少年(少年食品)厌学、自杀、犯罪(甚至是恶性犯罪)问题;教师体罚、伤害、侵犯学生等问题屡屡见诸报端。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言行会直接、间接地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影响。在大家普遍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健康食品)的今天,我们不禁还要多问一句:“老师的心理健康谁来负责?”
     
        农业社会,教师因“传道授业解惑”而被无限神化;工业时代,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等谋生手段的象征而被敬畏;信息时代,教师丧失主导地位,尤其是新教育中的教师开始扮演“学习的服务者”。社会角色认同的改变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挑战。我们不妨以平常心走近教师群体,聆听他们的苦恼和困惑。

        无疑,教师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压力(压力食品)巨大的职业之一。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

        造成压力的原因呈多样化,概括起来包括:

        1.职业生涯发展的困惑,教师终日忙碌无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反思和规划,缺乏职业方向;

        2.教师职业的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

        3.高社会关注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于是对学校教育有强烈的期待,当孩子成长与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则会迁怒于教师。教师的工作在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之下,处于社会舆论的焦点,压力自然是其他职业所无法体会的。

        强大压力使多数教师心理处于焦虑之中,如果无法得到及时调节就会造成心理枯竭,具体表现为失去爱心和耐心,同时丧失进取心。在学生心理求助信中,有相当大比例在诉说教师的不当行为给他们的心理造成的伤害,认真分析,其中很多“伤害”是由于教师缺乏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在“无意识”或“事与愿违”的状态下已经对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那么,如何改革教师心理培训制度和模式,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建立一套教师心理支持网络,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沟通、成长的平台?这些问题的严峻与迫切性,可以说,并不亚于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