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并不是真的快乐:日本百年来的海洋扩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4:42
2010年09月29日 07:12:01  来源: 《世界知识》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在9月14日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你提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能否具体说明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这一主张的依据是什么?”的提问,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答道:如果你查阅历史资料,不难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是最早发现钓鱼岛并对其行使有效管辖的。
我建议你读一下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所写的《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一书,相信你从这本书里会得到一定的启发。
日本学者井上清:钓鱼列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
井上清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他的这部著作出版于1972年,援引大量历史事实证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同年,他将书中的基本观点撰写成《钓鱼列岛(“尖阁列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发表。现将该文基本内容介绍如下:
从文献上看,钓鱼岛等岛屿属于中国是很清楚的
井上清指出,日本所称的“尖阁列岛”, 最晚在16世纪中叶已在中国载入文献,称为钓鱼岛(钓鱼屿、钓鱼台)、黄尾屿等岛屿。
1532年,明朝册封琉球中山王时,使者陈侃就来往于福州—那霸之间。据他的《使琉球录》刊载,他的船是1532年5月8日从闽江的江口出海,首先以台湾的基隆为目标,在台湾海面转向东稍偏北的方向,5月10日从钓鱼岛的旁边通过。他的日记写道:“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过平嘉山(现称彭佳屿),过钓鱼屿,过黄毛屿(现称黄尾屿),过赤屿(现称赤尾屿)……十一日夕,见古米山(现称久米岛),乃属琉球者,夷人(琉球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
中国皇帝的琉球册封使是1372年第一次派遣的,从那以后到陈侃以前,曾有十次册封使来往于福州—那霸之间。他们的去路和陈侃所经之路相同,如果他们留有记录,也一定会把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但遗憾的是这些记录没有保存下来,所以陈侃的记录就成了现有的最古老的记录。从他对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没做任何说明来看,一定是早在这以前就知道这些岛屿的所在位置,而且不仅定了中国名,事实上还作为航路目标加以利用过。
特别重要的是,在陈侃的记录中,他从中国领土福州出发,一路经过中国领土的几个岛屿,直到久米岛才开始写上“乃属琉球”。记录中特意指出从久米岛向前走是琉球,这就明确表明在到达久米岛以前所经岛屿不是琉球的领土。
陈侃的下一任册封使郭汝霖,1561年5月29日从福州出发,在他的使录《重刻使琉球录》中写道:“闰五月初一日,过钓屿,初三日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风,即可望姑米山(久米岛)矣。”也就是说,郭汝霖把陈侃写的从久米岛起属琉球领土,表现为赤尾屿是琉球地方和中国领土的分界。 井上清认为,以上两个文献可以表明,从久米岛开始是琉球领土,而赤尾屿以西是中国领土。陈、郭二使虽没有明记到赤尾屿为止是中国的领土,但从福州出发,通过不言自明是中国领土的台湾基隆海面,经过也不言自明是中国领土的彭佳屿,随后经钓鱼、黄尾屿到达赤尾屿, 写出这是和琉球的分界,而且在看见久米岛时,又写出这是属于琉球。
按这种中国文的文势、文气来看,在他们的心目中,台湾、彭佳以至东面连接着的钓鱼、黄尾、赤尾等岛屿都是中国的领土,这不是很清楚吗? 在陈、郭以后,1719年即清朝康熙五十八年的册封使徐葆光的使录《中山传信录》,引用琉球最大的学者程顺则所著《指南广义》(1708年著),叙述了从福州出发到那霸的航路,在谈到久米岛时,写明“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镇”就是指镇守国界、村界等的意思。 《中山传信录》还详细列举了琉球的领域,其领域是冲绳本岛和琉球三十六岛,其中没有包括赤尾屿以西。不仅如此,而且在八重山群岛的石垣岛及其周围八岛的说明结尾处写道,这八岛是“琉球极西南属界也”(离钓鱼岛最近的琉球岛屿,是八重山群岛的西表岛)。
井上清说,《中山传信录》是根据大学者程顺则以及许多琉球人的著作和徐葆光在琉球与琉球王府高级官员们会谈时的谈话写成。因此,当年关于久米岛和八重山群岛的上述写法,意味着不仅是当时的中国人的看法,也是琉球人的看法。尤其在徐葆光之前,在1683年的册封使汪楫的使录《使琉球杂录》中谈到,(使船)驶过赤尾屿时,为避海险曾举行祭祀,这一带称为“郊”或“沟”,并明确标明这是 “中外之界也”,即中国与外国的交界。这里,在文字上也明确了这是中国和琉球领土的交界。
根据上述情况,井上清得出结论:琉球领土是在久米岛以东,而赤尾屿及其以西的黄尾屿、钓鱼屿是中国领土。
这一点显然最晚是在16世纪中叶之后就明确规定了的。不论是琉球方面或日本人,都没有任何否定或怀疑这一点的记录和文献。不仅没有文献,连琉球人古时同钓鱼岛、黄尾屿有往来的传说也没有。
日本怎样攫取钓鱼岛
井上清指出:明治维新后,1872年~1879年,日本灭亡了持续数百年的琉球王国,并使之从以前的岛津藩的殖民地变成天皇制的殖民地,并命名“冲绳县”。冲绳县的区域并没有超出原来的琉球王国的领土范围。
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曾以个人身份调停中日之间的这个争执,中国方面在谈判时提出了一个把琉球一分为三的方案,即奄美群岛(以前也属于琉球王国)是日本领土,冲绳本岛及其周围是独立的琉球王国领土,南部的宫古—八重山群岛是中国领土。而日本方面提出了一分为二的方案,即冲绳群岛以北是日本领土;宫古—八重山群岛是中国领土。无论是日本提案还是清国提案,都因为钓鱼群岛是在琉球之外,所以没有当作谈判对象。
最后,中国妥协,1880年9月,两国代表按照日本方案签署了把琉球一分为二的条约。但是中国皇帝不批准这一条约,并命令其政府继续同日本谈判,所以日本方面中断了谈判。
之后,在1882年,日本驻天津领事赴任之际同中国方面恢复了关于琉球分界的谈判,但是没有达成协议。这一问题就这样被两国政府搁置起来,直到爆发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 这就是说,日本就是在明治维新以后,直到日清战争爆发之前,也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提出它对钓鱼岛等拥有领有权的主张或者对清国的领有权提出异议。
在此期间,1884年,住在那霸的以捕捞和出口海产品为业的古贺辰四郎,看到钓鱼岛上“信天翁”成群,便派人到岛上采集羽毛并在附近捕获海产品,从此他的营业年年扩大。1894年,即日清战争开始的那一年,他向冲绳县政府申请租借土地,以便发展他在钓鱼岛经营的事业。
但是据后来(1910年)赞扬古贺功绩的《冲绳每日新闻》(1910年1月1日~9日)刊登的消息说,(冲绳)县政府因为“当时该岛是否属于帝国还不明确”而未批准古贺的租地要求。因此,古贺到东京直接向内务、农商两位大臣提出申请,并且面见他们陈述了岛上的状况,恳求批准,但还是以这个地方的归属“不明确”为理由未被批准。据《冲绳每日新闻》记载,日清战争结束后,台湾划入日本版图,明治29年(即1896年)“以敕令第13号宣布尖阁列岛属我所有”,古贺立即向冲绳县知事提出租地申请,同年9月才被批准。
井上清认为,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的情况。现在虽然不知道古贺向冲绳县以及日本中央政府提出租借钓鱼岛的申请,是在日清战争开战之前还是其后,无论是县政府还是中央政府尽管都说该岛的归属不明,但如果日本政府根据国际法认为这里是无主之地,就没有理由不立即批准古贺的申请。正因为此地并非归属不明,而显然是清国的领土,所以,日本政府没有办法批准古贺的申请。
日本在日清战争中取胜的结果,就是从清国夺取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诸岛屿。那时,就把连接台湾与琉球之间的中国领土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也当成了日本的领土。前面已经提到根据1896年敕令第13号“尖阁列岛”已成为日本领土之说法,但是这个敕令的发布日期是3月5日,其内容是关于冲绳县各郡的编制,其中根本没有提及把钓鱼岛等编入冲绳县。
琉球政府在1970年9月发表的《关于尖阁列岛的领有权以及开发大陆架资源的主权的主张》中说,这些岛屿“经过明治28年1月14日的内阁会议决定,第二年即明治29年4月1日,根据敕令第13号被定为日本领土,隶属于冲绳县八重山郡石垣村”。但是,井上清指出,敕令第13号就是前面所说的那样,也许是按照内务大臣基于3月5日的敕令第二条而发布的变更八重山郡界的命令,钓鱼岛等岛屿于4月1日被划入该郡的石垣村的吧。
日本为何以及何时称钓鱼岛群岛为“尖阁列岛”
对此,井上清同样做了考证。
他写道: 1900年,冲绳县师范学校教师黑岩恒到钓鱼岛探险调查,把钓鱼、赤尾两岛及其中间的岩礁群总而称之,取名为“尖阁列岛”,并在《地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尖阁列岛探险记》,从这以后,日本才称这些岛屿为“尖阁列岛”。
黑岩之所以取这个名称,是因为当时所用的英国海军的海图和水路志,根据其形状把钓鱼和黄尾之间的岩礁群称为Pinnacle-group,而日本海军的水路志也把这个英国名称译为“尖头诸屿”,有的人也把它译为“尖阁群岛”。
因为钓鱼岛的形状犹如石山屹立在海面,所以就以“尖阁列岛”作为钓鱼岛及尖头诸屿和黄尾屿的总称。井上清进一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为黑岩所取名、现在日本政府主张是日本领土的“尖阁列岛”,并不包括赤尾屿在内。
日本政府大概是以为和中国之间发生争执的恰好又是钓鱼岛,所以想把赤尾屿当作不言自明的日本领土,企图以只提钓鱼岛为代表的“尖阁列岛”,而不提赤尾屿的办法,能赖就赖过去。
但是,赤尾屿在地理上是钓鱼岛、黄尾屿等一系列中国大陆架边缘的岛屿,正如前面已经详细叙述的那样,在历史上它同钓鱼岛等岛屿是从同一时期起,就被认为是同中国领土连在一起的岛屿,并列入文献记载之中。
因此,不能只注意日本所说的“尖阁列岛”而忽略了赤尾屿。井上清的结论是:钓鱼岛群岛的历史沿革既然如上所述,它现在的归属,除了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不能有别的历史学的结论。(根据井上清文章整理)


资料图片:9月25日1时12分,由外交部和农业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已接护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启程回国。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
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24日。对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中国渔民渔船的扣押、调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日方必须就此次事件向中方作出道歉和赔偿。
中日两国互为近邻,坚持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方向,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中日关系中的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中方的这一立场没有也不会改变。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冲撞中国渔船 日本那霸检方宣布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人民日报:和平发展并不等于一味忍让外媒:中国船长詹其雄在日本拘留所中表现非凡  新闻背景:钓鱼岛问题
搜索更多日本 海洋扩张 的新闻
被日非法抓扣渔船船长詹其雄回家侧记
新华视点: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祖国关怀温暖人心--中国处理渔民渔船被日非法抓扣事件始末
人民日报:日方非法抓扣中国渔船渔民的两个"小算盘"
日本共同社报道: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宣布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
日本百年来的海洋扩张
2010年09月29日 07:12:01  来源: 《世界知识》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9月21日晚在纽约会见旅美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及留学生代表时说,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2010年9月7日,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撞击,船长和渔民被日本警方带走。日本法院批准拘留并审判中国渔船船长的事件,在平静的中国东海掀起了轩然大波。
日本政府的强硬态度使人们不由得发问:日本政府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海洋意识,制定了什么样的海洋战略,使其如此咄咄逼人地大肆进行海洋扩张呢?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恐怕还要从100多年以来日本一步一步走向蓝色海洋的扩张过程说起。
海洋意识的强化与海洋扩张的推进     日本是一个岛国,陆地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本土的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个面积较大的岛屿,以及数千个占其陆地总面积不足1%的小岛组成。作为一个岛国,四面都是汪洋恣肆、变幻莫测的大海,日本就像是在大海中漂泊的一艘船,日本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到惊涛骇浪的威胁。
内心深处的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向往巍然屹立的大陆,即使是增加哪怕一个弹丸大的岛屿,也是国土陆地面积的扩大,也能带来相对的安全感。因为,拥有了岛屿,就拥有了广阔的海洋;拥有了广阔的海洋,就拥有了丰富的海底资源;拥有了资源,也就确保了日本国家的生存、发展和战略地位。被大海四面环绕这一自然地理条件促成了日本海洋意识的形成。在近代以来,日本对陆地和资源的渴求更多地表现为对海洋的扩张、对岛屿的占领。

资料图片:9月25日,詹其雄(前右)与前来迎接的妻儿团聚。当日4时,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对于琉球王国的侵略,拉开了日本进行海洋扩张的序幕。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那种急欲踏平万顷波涛,急欲开疆拓土的愿望,就演变成为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强烈意识和积极政策。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大陆政策”以及所谓“生命线”的提出和设定,无不是日本政府的海洋扩张意识在其现实政治外交中的反映和体现。向海洋扩张,是日本政府百年来对外扩张的基本战略方向,其中包括南下、北上这两大战略理念和政策方针。而近代以来日本的海洋扩张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个方向的同时扩张。
一是亚洲东部和太平洋方面。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期,日本趁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字之前的三个月,窃取了早在明朝就已属于中国政府管辖的钓鱼诸岛。《马关条约》签署后,日本不仅割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岛、澎湖列岛,而且将其已经实际控制、但未敢公然霸占的琉球作为一个行政区,正式纳入日本的统治和管辖、设立了冲绳县。
甲午战争同时还为日本全面吞并朝鲜半岛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尤其重要的是,战争的胜利刺激了日本继续对外扩张的胃口,日本政府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从此走向了无所顾忌、加紧实施的阶段,侵略目标直指中国和亚洲大陆。日本在亚洲东部、太平洋的扩张得手之后,又开始从岛屿、沿海,走向大陆。
二是向北太平洋方面的扩张。
日本在这里主要是以沙皇俄国为对手,实施着以争夺千岛群岛和库页岛为主要目标的海洋扩张战略,不断从北海道沿着千岛群岛向北方扩张。日本的向北扩张与沙俄的向南扩张迎头相撞,导致了双方巨大的流血牺牲。为了不两败俱伤,1855年,日本政府与沙俄政府签署了《下田条约》,把千岛群岛一分为二,群岛的北半部交给沙俄,群岛的南半部属于日本。同时将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交由日本管辖,而该岛北部仍属于沙俄政府。
1875年,为了解决领土纠纷,日俄两国政府又签署了《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把日本所占之萨哈林岛(库页岛)的南半部分与沙俄所占之千岛群岛的北半部分互相交换,形成萨哈林岛(库页岛)的全部由沙俄控制,千岛群岛全部归属日本的局面。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与日本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南萨哈林岛的控制权,萨哈林岛(库页岛)南半部分也再一次转归日本所有。
至此,日本与沙俄对于岛屿的争夺,以利益交换各取所需而告终。
三是向南部太平洋扩张的“南下战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的主要殖民地和主要岛屿,已经被列强瓜分殆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后来居上的日本开始按兵不动,一旦看出德国露出败相,立刻宣布对德宣战,出动海军对太平洋上的德占岛屿发起攻击,先后占据了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等德属太平洋岛屿,并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上述太平洋岛屿交由日本管辖,实际上是承认了日本对这些岛屿的侵占,并使日本的海洋扩张行为“合法化”。
投机取巧的日本意犹未尽,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又与列强在谈判桌上折冲周旋,终于通过“华盛顿会议”和《五国海军协定》的签署,迫使美国、英国同意不在距离日本本土5000英里的范围之内新建或扩建海军基地。这实际上等于是美英日三国瓜分了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即:英国控制西南太平洋,美国控制东太平洋,日本控制西北太平洋。
如此一来,不仅使日本的军事防御空间成倍扩大,到达了太平洋的中部一带,获得了广泛的战略纵深;而且迫使英美势力远离日本本土,使日本获得了极大的战略优势。海洋扩张战略的巨大成功不但未能使日本满足、反而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是其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对外扩张加速的全面暴露,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由盛而衰、走向失败和灭亡的开始。
日本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于1941年制造了“珍珠港事件”,几乎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先后打败了英国、荷兰等国的军队,占领了澳大利亚以北、阿留申群岛以南的太平洋广大海域和岛屿,其控制地区南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群岛,北至阿留申群岛,东至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几乎席卷了整个太平洋的西半部及其所有岛屿。然而,其兴也忽,其亡也速。
随着美军以“蛙跳战术”发动反攻,进行逐岛攻击,将负隅顽抗的日军逐一消灭,太平洋战区的日军节节败退,一度被日军占领的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又先后成为美军的作战胜利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争以日本的投降而告终,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也都成为了美国的“托管地”,甚至连日本本土也被置于美国军队的控制和管理之下。美军太平洋地区司令长官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长官”的身份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
搜索更多日本 海洋扩张 的新闻
被日非法抓扣渔船船长詹其雄回家侧记
新华视点: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祖国关怀温暖人心--中国处理渔民渔船被日非法抓扣事件始末
人民日报:日方非法抓扣中国渔船渔民的两个"小算盘"
日本共同社报道: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宣布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