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海老公是谁:实施“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08:05
上学期,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工作室内部的专题研讨课、观摩课以及参加部分学校青年教师展示课、市优质课评选活动等形式,对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实施“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控制好课前预习的时间
  “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及时地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和教师的精讲点拨作出充分准备。因此,各科教师在课前必须发放预习学案,而每位学生在课前都要结合学案进行课前预习与巩固。这样,预习时间长短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各科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课前预习时间的长短问题,不然,就会造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或应付学案等现象的发生。
  二、课内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把握要恰当,内容设置要适宜
  “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要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真正地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教师“导”的方向走,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通过我们的观课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教师的课内合作探究学习效果都是好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课内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把握不恰当、探究问题的内容设置不适宜是造成效果不好的很重要的原因。在有些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合作探究问题太浮浅,隐含的思维量太小,根本就不需要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来完成,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样的合作探究学习完全是为了走形式而进行的,因此,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那么,在课内探究时,教师如何把握合作探究学习时机、设置适宜的探究内容呢?
  合作探究学习时机的把握有多种情况。例如:有些模拟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并通过分析试验的结果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规律,这时往往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当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可以安排合作学习;当遇到与现实社会相关的、具有思辨性质的、开放型的问题时,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多角度分析和讨论,还有助于增强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些教学中的难点内容,由于比较抽象,学生个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问题可能回答不够全面,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集体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可能会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使每个学生对该难点知识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
  在合作探究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基础水平等来确定。就高中地理学科来说,同一问题的学习,在高一、高二、高三不同时段上,其探究问题的设置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水平来科学合理地设置合作探究问题,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把握好“精讲”的尺度
  “精讲点拨”环节是“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学生释疑解惑,即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技巧等。“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知识不需讲,也就是要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充分体现出“精”讲。
但在有些课堂上,教师对“精讲”的尺度把握不够好,致使不能很好地落实“精讲点拨”环节。例如:有的教师因过分追求“精”讲,而不敢“多”讲话,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讲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为学生释疑解惑,甚至有些教师连自己所提出的探究问题都表述不清楚,以致学生不能带着明确的探究目的而盲目探究,其效果可想而知;有的老师则因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了解不够,或对学生缺乏信心,从而不能很好的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讲解过多,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合理安排“有效训练”的时间
  “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教师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训练”的时间安排很重要。教师可在每个大问题处理完之后即时进行有效训练,也可将有效训练安排在整堂课学习完之后进行。就地理学科尤其是地理“新授课”来说,“有效训练”最好穿插在课堂学习过程的始终,即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之后,马上安排有效训练,这样,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有些课堂上,教师对“有效训练”的时间安排却并不很合理。尤其是在学习完某一个内容比较繁琐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学生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但教师此时却没能及时地安排有效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例如:在学习《黄河》这节课时,教师可将本节课内容划分成“黄河概述”、“母亲河的奉献与忧患”以及“黄河的整治”三部分,在学习完每个部分时,及时安排多种形式的有效训练(即本节课可安排三次有效训练),这样就能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奎文区潍州路小学 于睿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