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美对华政策如三头蛇 中国亚洲文明登上世界舞台 欧洲文明全面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9:01:24
 想想就让人沮丧,世界头号经济体面对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增长最快的)时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从华盛顿最近对中国大陆所做的三项举动——与澳大利亚签署安全协定,降低对台军售规模,以及扬言对中国进口征收报复性关税——来看,事情恰恰如此。    我们到底是想搞好与北京的关系,结束长期的互相猜疑呢,还是想将其当成最新的替罪羊——21世纪初的“日本”?    眼下,奥巴马同意扩大在澳驻军,不免令北京不安。这自然而然引发一个问题:美国的对华政策到底是什么?或许,更恰当地说:华盛顿真的有中国政策吗?    华盛顿拒绝向台湾大量售武的举动表明,美国终于认识到北京和台北可以驾驭台海关系。如此看来,华盛顿似乎开始认识到,美中关系已进入一个卓有成效的时期,两国紧密相连、互相尊重,跨太平洋关系达到一种新平衡。然而,奥巴马政府刚刚做出这个明智判断,参议院就决定针对中国汇率问题采取对抗行动,这激怒了中国人。    这两个决定相继出现,前后不到10天时间。除了会影响我们与北京的关系外,这两个决定互不相干。这正是问题所在——美国根本没有协调一致的对华政策,但这怪不得中国人。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及参议院各行其是,如果连它们都彼此矛盾行事,阻碍我们与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债主)的跨太平洋关系健康发展,那谁还会在乎呢?媒体报道称,在澳大利亚,奥巴马回避了有关安全协定是否针对中国的问题。但他表示,美国会持续向北京发出清晰信息:中国应接受伴随世界大国地位的责任……他还坚称美国不怕中国的崛起。这一定会让北京许多人更加不安。    明年大选到来之际,美国经济仍然低迷,争取连任的奥巴马必然受到批评。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政府及其在国会山的盟友,看来已准备将责任转嫁给中国。而华盛顿需要做的,是行动起来制定出一套连贯的对华政策,不要再为我们的经济问题寻找替罪羊了。在这种事上,中国不会像25年前的日本那样客气。在参议院投票后,中国立马降低了人民币汇率——这就是北京的明确表态。  在经历外交的寒冷后,现在中美在军事上也开始摊牌,中国与美国进入新一轮寒冰期。奥巴马一再针对中国发表讲话,美国国会还推出报告,很明显,美国正失去冷静态度,美国就像受伤的公牛。文章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强国之一,中国在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悄悄崛起。而美国正在越来越多失去影响力和控制力,现在不得不用反对中国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华盛顿和北京正在争夺未来百年的世界掌舵人。    “美国要让其他国家害怕”    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继续他的澳大利亚之行,人们听到更多的口号。据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报道,奥巴马周四在澳议会演讲时说,加强在亚太地区部署已经成为美国的首要任务。他说,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而且将永远是。他还用强调的语气说:“美国国防开支的缩减不会——我重复一遍——不会以牺牲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影响力为代价。”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17日评论说,奥巴马周四发誓要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向该地区投送美军力量以“威慑对和平构成的威胁”,这传达出的信号是美国决心要反击崛起的中国。    奥巴马随后访问了澳大利亚北部城市达尔文。《纽约时报》报道称,刚宣布计划扩大美国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存在,奥巴马就来到这个偏远的北方小镇,告诉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这个基地是“深化美澳联盟的完美地方”。    澳大利亚一直是美国的盟友,是唯一一个参与了二战之后美国所有军事行动的盟国。对于美澳的最新动作,中国表现出了平常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7日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说:“中方对各国间发展正常双边关系不持异议。我们也希望各国在发展彼此关系时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以及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但一些外电认为美国的动作不寻常。“俄罗斯之声”17日认为,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的协议只是遏制中国的一个开端。俄罗斯《观点报》17日把美澳同盟形容为“反华轴心”。该报援引俄国家杜马国际关系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卡拉什尼科夫的分析说,美国现在对中国的政策有点类似美国此前对待苏联和俄罗斯的政策,但由于中国人采取比较聪明的政策,美国的这一政策并不像对待苏联和俄罗斯那样强硬,不过中国还是被美国拖入这场争斗中。    德国《时代周报》17日称,亚洲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第一重心,而欧洲已成为旧秩序的代表,是第二重心。国际战略的冲突中心也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美国将在“澳大利亚的珍珠港”加强在那里的军舰、飞机和装甲车辆部署,同时增加军事演练的频率。文章说,太平洋面临一场大角逐。    一些美国媒体也认为奥巴马的讲话是一种重要姿态。不少媒体都在标题中演绎奥巴马的话说:“我们不害怕你——美国告诉中国”、“美国不害怕中国”。但有分析说,这其实与美国希望其它国家害怕它有关。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巴赫曼16声称,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是要让“害怕”灌输给其他国家。她说:“我们是世界军事超级强国,但现在其它国家不害怕我们,他们还嘲笑我们、戏弄我们,我们就这样不被尊重吗?这说明我们的外交政策出了严重问题。”    “中国崛起的最严峻考题”    对于美国有没有能力实现其亚太意图,媒体的分歧比较大。《纽约时报》17日援引专家的分析说,美国最近在亚太的动作就是向中国传达信号,即美国仍然有实力压制中国,如果真的出现变故,美国仍然能取得胜利。    法国《环球观察》则持相反看法。该报文章称,不论国会或总统,在选举年前夕都习惯于展示战略、语言和规划,他们强调“亚太主导权”,把中国树为假想敌,并竭力向选民证明“我们在亚太正努力争取主导权”,但强调“依托亚太”的美国,其太平洋沿岸的加州却是全美失业率最高(12%)的州。文章说,鉴于亚太情况的复杂,美国最终也许不得不重新回到“欧洲优先”的老路,尽管奥巴马因自己的血缘和出生地喜欢强调自己是“亚太人”。    新加坡《海峡时报》的一篇评论说,美国的自吹自擂主要表明了一件事,就是美国旨在掌控世界的强烈欲望已经不在美国的实际能力之内。尽管美国仍然具有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在军事领域,但美国倾向于发表过于炫耀自负的言论的做法削弱了其国家实力。外界看到的是,一个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在洋洋自得。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吴心伯认为,美国能否实现亚太雄心还取决于其国内形势变化、东盟是否合作和中国因素。美国不复有当年政治和军事绝对强势地位,不再有一呼百应之势,国内经济遭受重挫,美国不再是亚太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头号贸易伙伴。且东亚合作已成气候,尽管中日韩三国间政治和安全关系时有起伏,但三国巨大的双边贸易额使合作更有实质性,不论美国如何中道插足,东亚合作还是会按照自身逻辑往前走。    美国的动作给中国带来巨大挑战。“中国恐将弄巧成拙?”《华尔街日报》17日的评论在标题中提出这一疑问。该评论列举一系列在美国的压力下中国面临的挑战,认为“这些绝不是说中国正处于急剧衰退的边缘,但这似乎意味着奥巴马总统所说的中国‘游戏这一体系’的做法可能就要到头了。”    香港《经济日报》评论说,美国步步紧逼,在经贸、外交和军事上接连出重招遏制中国,但中国当前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均与美国相距甚远,只能以守为主,善用外交力、军事力和经济力,赢取更多时间、空间,让自己持续壮大。这是中国崛起的最严峻考题。    吴心伯认为,中国力量快速上升,让过去30年相对良好的周边环境不复存在,中国在地位不突出时期运作良好的对外政策已显得水土不服,中国地区政策将进入新思维下的调整期。  直以来,中国总是力求在汇率方面做出让步,但很少认真追问,这些让渡是否最终可以有效满足美国追求“美元霸权”的胃口?事实上,美国的胃口即便鲸吞世界,都始终会感到饥饿。美国政治家很少主动认为美国与别国都是人类大家庭中平等的主权国,且美国的民主文明需要确保美国公民永远享有比其他任何国家人民都更自由、更优越和更有保障的生活,否则美国民主政治家的合法性将荡然无存。从1971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总统宣布解体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汇率战开始,美国人的胃口在汇率上从来都是饥饿的,不会因为别人的让步而停止贪婪。欧洲填过“美国胃”,日本填过,亚洲“四小龙”也填过,但都没有填饱。

    过往,中国社会曾有一种误解性的共识,简单地认为汇率问题只是一种经济学范畴的制度安排。只要保持友善的政治协调性——作出适度的利益让步,汇率问题就不会引发国家间的根本性利益冲突。无奈,这种认知正被历史证明是一种无异于鸵鸟的认知。中国已经到了必须从战略利益意义上全盘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及时亮剑应对美国政治施压的关键时刻。只要美国不主动放弃追求“美元霸主”的政治渴望,美国政治施压人民币汇率在美元弱势时升值,强势时贬值的政治喧闹就会挥之不去。通过贸易逆差和汇率战,美国已经将自己的政治神经扩张到别国机体之中,有的已渗入血液,有的则被植入央行金库,有的刚被触及钱袋。目前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幸运的国家,还只是被触到钱袋的边缘,损失有限,但这种幸运也有限。丧失机遇的欧洲如今已无力与美元争霸。如果不早亮剑对决美国的政治图谋,中国一定不会再有类似的第二次机会。

    不仅如此,全球汇率体制的政治化和战争化,俨然已是一种政治常态。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无需再自作多情地在汇率方面向美国送大礼。为什么富裕发达国家的困境要由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来解救?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为什么只盯住人民币的汇率升值来改善?改善发达国家失业窘况,为什么要以人民币汇率升值迫使中国出口小企业破产倒闭、民贷资金链断裂的方式来救助?欧债危机和“占领华尔街”等事实都表明,不劳或少劳多享受才是西方社会依靠玩弄政治获利来满足选民贪婪从而引发恶果的直接根源。

    中国应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将“汇率”问题看成后冷战时期、当代世界格局下比冷战形式还要高级的战争形式,及时亮剑,打好人民币汇率的保卫战。为此,中国可以有效制衡美国汇率战的利器乃是实施双轨制的汇率新选择
   21世纪第二个10年,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进程加速,展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最近几年的局势瞬息万变,人们往往无法正确评价这些现象的实质,得出相应的结论。显然,我们还会不止一次地遇到意外变化。

    两大历史进程接近尾声

    然而西方文明,更确切地说是欧洲文明的极为严重的危机征兆已经显现。两大历史进程同时接近尾声。第一,长达500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在日渐瓦解。当不同于欧洲的另外一些文明,如中国的、印度的、伊斯兰的、拉丁美洲的文明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人类就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秩序诞生的见证人。第二,200年来的工业文明走向末路,被称作一体化的后工业文明正在诞生。全球战略必须更新,其目的是形成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保证自然和社会的平衡,消除贫富差距,在各种文明和各国对话与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多极世界。

    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施本格勒在其著作《西方的没落》中做出的科学预言如今得以验证。两次世界大战消耗了欧洲的力量,多次的血腥冲突和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欧洲文明的繁荣在登峰造极之后,经历着衰亡的危机,尽管表面上欧洲的生活方式仍是富足的,发展水平仍是有吸引力的。

    俄罗斯著名评论家和作家米哈伊尔·韦勒对这一状况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描述:“欧洲曾给予世界一切:科学、技术、文化、进步、富强、自由和舒适——这一切就是欧洲。而今天的欧洲,腐朽、没落、无法保全自己。将被埋葬,不要模仿它!”

    人口问题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老态龙钟的欧洲头顶上,本土居民锐减。将来欧洲会遭遇种种人口问题。为了维持活力,欧洲人必须要雇用外国劳动力,而且会越雇越多,这必然会引发族群冲突。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多年来一直无法制定让移民融入现代社会的有效移民政策。根本无法指望移民能够被同化,指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西方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道德准则。多种文化共存彻底无望了。西欧大国的领袖不久前谈到了这一点。这首先涉及快速发展的穆斯林社会,欧洲人正在小心翼翼地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

    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历程一波三折。欧盟主要国家反对它入盟就是看到了一种危险,接纳一个以穆斯林居民为主的有着大约8000万人口的国家将会稀释和损害欧洲的特点,导致出现非基督化进程,实际上会毁掉欧洲文化的根源。宗教作用日趋下降,使它无法在维持和保护欧洲生活方式中发挥团结民众的作用。

    社会道德基础沉沦瓦解

    在工业文明建立之初裂痕就出现了。在西方的道德中提出了培根宣布的原则:“需要科学是为了让自然服务于人类。”而危险在于:技术能力的增长快于世界对它的认识,物质方面的进化超过了精神的发展。结果,这导致社会道德基础的沉沦和瓦解。

    今年夏天挪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反映出西方生活方式颓败,欧洲的一个民族主义分子仅仅因为对文化理解的分歧就冷酷地杀害了77人,伤及100多人。

    西方文明全面危机的另一个方面是银行和大公司的贪婪而引发的金融经济问题,使整个国家入不敷出。此外,能源和矿产的日趋匮乏加剧了这一进程,而资源的主要蕴藏地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的主要机制就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加剧了侵略性、贪婪、扩张和掠夺。

    现在这明显地反映在地中海地区,那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债务危机,并开始从南向北蔓延。

    由于资源不足,一些欧洲大国的统治集团越来越具有侵略性。例如在入侵伊拉克时,多数欧洲国家还表现出克制,与美国划清界限。但是到了2011年,法国和英国发起和领导了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它们希望,用不长的时间,花不多的钱,在没有人员伤亡和不遭到当地人民抵抗的情况下,就可以夺得战略上重要的油气资源阵地。

    但是从现在看来,它们失算了。在利比亚和突尼斯及其他阿拉伯国家上台的可能是伊斯兰主义者。也许西方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因危害这些国家的利益将来也会受到严肃追查。

    亚洲文明登上世界舞台

    全球的信息革命使文化与精神受到打击。泛滥全球的伪文化和道德沉沦强加给了新一代。道德观和价值观遭遇极大危机,表现为家庭的解体、同性婚姻数量增长、吸毒、酗酒、卖淫、恋童癖等等。文化遗产可能遗失,民族和文明的多样性可能丧失。

    目前,世界正在成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的见证人。领袖们的管理危机体现在爱尔兰、法国和乌克兰等国已开始的司法审判中。一些英国政治学家认为,对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可能提出新的指控。实际上,对于所有的欧洲国家来说,执政者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民众对政党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随着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趋势的结束,世界舞台上正在出现一个巨人——亚洲文明,它人口众多,且有一半是年轻人,有着强大的人力潜力,自然资源丰富,崇尚协商一致,更喜欢“温和的”专制,而不喜欢西方的民主模式。

    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一向以多种文化的融合而自豪,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世界的未来首先与亚洲文明联系在一起。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俄《消息报》发表的文章中强调指出,俄罗斯可以起到连接欧洲和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的“有效纽带”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欧亚联盟也可以帮助欧洲,“欧亚联盟与欧盟的伙伴关系体系在经济上是合乎逻辑的和平衡的,可以为改变整个大陆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构架创造现实的条件,并会产生必然的、积极的全球效益”。

    俄罗斯可以在这个进程中起特殊作用,因为它是“东西方”国家,可以成为各种文明的现实的调解者。
  2012年,四个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都将进行领导人换届选举,这对国际格局和中国意味着什麽?《环球时报》就此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沉丁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庞中英和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进行探讨。 四大国换届的前景如何 曲星:今年西方国家经济形势普遍不好,社会风潮伴随民众不满情绪,一浪高过一浪。这样的形势对西方国家总统争取连任是非常不利的。先说法国,不顾国内问题重重,还发动了一场利比亚战争,目前法国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民意较高,对萨科齐连任形成挑战。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连任也很危险。他上台时候说「Yes, we can」(是的,我们能),在如今看来却是「No, we cannot」(不,我们不能)。俄罗斯梅普易位没有悬念。普京上台,对外的立场会强硬一些,体现出俄罗斯的特色。 中国则将继续争取维持和平的国际环境,延长战略发展的机遇期。总体来看,国内经济形势不错,领导人的有序交接也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在连续性中改革,在改革中体现连续。 庞中英:四国都面临深刻的国内挑战,不是谋求必须的变革,就是都谋求政治的稳定和延续性。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情况有些类似,中共十八大是一个政治上承前启后的时刻。中俄政权交接的平稳性是可期的,这将为两国下一个阶段的持续发展奠定政治保证。 对于美国和法国来说,现任总统受到金融危机、公共部门的债务危机,及其导致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的巨大负面影响,他们连任的可能性在降低。法国中左的社会民主党有机会上台。不过,奥巴马谋求连任还有希望,因为民主党内目前没有挑战者,共和党内也没有特别厉害的挑战者。但美国有研究表明,没有哪个总统在失业率超过6%的情况下成功连任。目前美国失业率在9%-10%之间,奥巴马能否创造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邱震海:中国换届后,新任领导人将面临的重要挑战,是过于迅速崛起的外部印象和实际艰难的内部转型问题。过于迅速崛起的外部印象导致周边环境日益恶化,而实际艰难的内部转型则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中国的转型包括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这其中产生的问题包括民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等。我想2012年将是中国的一个分水岭。至于两岸关係,我想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无论是马英九,还是蔡英文,都不会使两岸形势发生逆转。总之,对中国而言,关键还是要做好内部工作,「攘外必先安内」,而外部主要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换届后的四国将走向何方 沉丁立:在四国领导人换届后,中国无疑将谋求继续发展,俄罗斯需要平衡好与亚洲和美国的关係,美国需要摆脱经济困境,法国则有心谋求担当塑造资本主义体系改良的设计师。 无论美国谁当总统,美国在近期都会实行收缩政策,更关注国内事务,比如在伊朗问题上,美国已放弃对形势的全面塑造,其底线是既要解决伊朗问题,又不愿同伊朗作战,因此出现「漂泊」。其实,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也已不是「领袖」,被法国推着走而已。2012年换届之后,美国的霸权将有限收缩。未来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会更明显。而法国儘管实力不够,但它的确更希望成为国际体系改良的领袖,在利比亚它已经做到了,今后它还会推动国际贸易与金融制度的改革。 曲星:2012年,国际上面临的问题很多,首要问题就是经济问题,欧洲国家的债务问题,西亚北非的动盪问题,西方三大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在短期内都很难得到解决。 庞中英:2012年可能是历史上真正的大拐点。在我看来,2012年是下一个政治週期的起点。当四大国的下届领导人都确定之后,未来5年,世界该往哪个方向走就更加清楚了。目前是一个溷沌时期,充满政治不确定性,但这一时期随着各国政治尘埃在2012年的落定,不确定性将会过去。一年后的现在,对中美法俄来说,一个新的政治时代将要开始。 2012年中外关係将怎样 沉丁立:伴随中国在南海权益阐述上的稳健,南海会变得更为和平,相关各方的分歧将开始融化。中国力量强大了,周边国家有更多心理防范,这是自然反应,无需特别担心,需要的是建立合作安全体系,避免无谓与恶性的竞争。在维护公海的公共利益上,中美利益是一致的。在公海上谁也没有特权。循此发展,我国的周边国家将会越来越接受一个正派、正直的中国。2012年起,地区局势将会从乱走向治。 普京上台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会给中国带来新的战略机遇。由于俄罗斯人的民族自尊心特别强烈,甚至有点自大,他们难以接受美国的傲慢,所以俄罗斯人民更愿意梅普交换位置。普京对美国有天生的距离。俄罗斯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对中国的国际环境是有利的。 曲星:2012年美法两国选举辩论的热点应该都聚焦于国内经济,中国不会成为他国选举的辩论热点,因此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係不会因其总统大选而发生大的变化。 邱震海:不管谁当美国总统,美国开始衰败、西方走下坡路的宏观趋势不会变化。未来中美关係的大逻辑也不会改变,合作和冲突并存,没有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话,很难发生擦枪走火。下一代的中美领导人都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不少涉及「全球治理」,比如气候治理和反恐等。我想,在面对「共同房顶漏水」的问题上,中美应建立其全球治理的共识。 不管法国谁上台,中法和中欧关係不会发生大变化。中欧都是文明大陆,有哲学基础,较易对话。但由于欧洲人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们对一些政治理念很执着,因此中欧之间在人权、西藏等问题上会有一些边际冲突,但永远不会发生战略冲突。 普京重新执政,但中俄之间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目前合作的基础比较脆弱。中俄之间有上热下冷、政热经冷、老热少冷等局面存在。中俄的合作基础源于冷战结束,可未来双方分别崛起时,中俄可能也会潜藏更多的实际冲突,在能源、天然气等领域的冲突也会变多。中俄之间的经济基础和民间基础尚需加固,需要扎实地做一些工作。
 遏制中国风险很大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直言,美国在达尔文驻军就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中国军力的现代化令美国在日本和关岛的驻军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中国新型导弹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火力对这些地方的美军构成威胁,因此美军需要重新部署。这样一来,澳大利亚的「偏远」反而成了优势。
不过,文章援引专家分析称,澳大利亚此举将对中澳关係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澳大利亚有着很大的潜在风险,在中国看来,澳大利亚正站在美国一边遏制中国。
左右为难如何平衡
《悉尼先驱晨报》的文章也指出,从长远看,中国未来在经济上对澳大利亚而言比美国重要得多,中国从未像美国那样入侵遥远的国家,甚至很少走入战争,但美国却打着防范中国入侵的旗号增加在澳军事存在,这是「错误的恐惧」。文章说,「中国不是澳大利亚的威胁,美国倒有可能是。」
而一直以来,澳大利亚对华外交都受到两大力量牵引,一方面,中国是澳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另一方面,美国则是他的安全保证者。
所以,该如何平衡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係是巨大挑战。
追随美国是否值得
澳大利亚《布裡斯班时报》近日刊登了一系列读者来信,署名列维的读者指出,是时候反省澳大利亚对美国的政策了。在过去50年中,澳大利亚跟着美国在多个国家打仗,既没有改善安全状况,也没有为自己赢得朋友。
另一位读者保罗·皮尔斯认为,澳大利亚的士兵已经在为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牺牲,美国仍然不满足,而澳大利亚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驻军的做法只能让本地区更加的不稳定,因为这引起了与中国的紧张关係。那麽最终的受益者是谁?反正不是澳大利亚。
新闻观察>>>
亚洲不需要「领导者」
近日,奥巴马政府在运筹亚太战略方面却异乎寻常地活跃,动作频频。
其实,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没有打算要把美国赶走,更没有打算要与美国争世界老大的位子。但亚洲国家并不喜欢别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更不喜欢美国把与亚洲的关係定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係。而且,在区域一体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亚太地区合作和依存应是以共赢为目标,以互信互尊为基础。亚洲国家需要的是能平等相待、真诚互信的「合作者」,而不是引进什麽「领导者」或「仲裁者」。
同步播报>>>美国军援菲律宾、泰国
美国国务卿希拉裡本周开始先后访问亚洲地区的两个盟友菲律宾和泰国,在菲律宾,希拉裡在声明中承诺,美国将为菲律宾提供军事及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并希望升级两国的同盟关係,以满足21世纪的「新挑战」。
在泰国,希拉裡宣佈,美国将向泰国提供更多民用和军事援助。
中方声音>>>东盟峰会不讨论南海问题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7日表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中菲两国就有关问题一直保持着沟通与交流,双方也有意愿继续加强磋商。而就有媒体问及刚开幕的东盟峰会上出现了呼吁讨论南海问题的声音,刘为民指出,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不是南海争议的当事方,我们不希望把南海问题放到多边场合来讨论。
华盛顿可能压根儿就没想过,澳大利亚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驻军的做法只能让本地区更加的不稳定,那麽受益者是谁?反正不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读者保罗·皮尔斯:「中国不是澳大利亚的威胁,美国倒有可能是。」   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网站上登出一篇名为《“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从影星来访,一堂课35人缺席谈起》的文章,作者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庆熊。在文中,张庆熊称,2011年11月10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上课,赫然发现教室里空荡荡,“一个学生上来告诉我,因为香港艺人梁朝伟来访,35名武警班学员被团委叫去维持相辉堂秩序”,因此请假。张庆熊对此十分愤怒,“今天是我多少年来第一次如此生气的日子”,“写这篇文章不是追究个人的责任,而是为了扭转这种偏离正道的习气”。
  教授感叹“复旦世道变了”
  张庆熊在文章中表示,自己愤怒的原因不是这些学生没有事先向他请假,甚至也不是“因为学校团委没有经过教务处同意,没有经过哲学学院的同意,就通过武警班的队长让这些学员不来上课而做与娱乐相关的事情”。他最感到愤怒的,是“团委的相关领导分不清楚教学科研是第一位还是娱乐追星是第一位”。在文中,张庆熊还感慨“复旦的世道变了”。他表示,以前自己总是欣慰于“复旦大学的学生勤奋、聪明、好学,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在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内”,但现在,他觉得,“复旦大学一部分学生把追星、娱乐放在第一位了”。
  “我不反对团委举办娱乐活动,但是如果不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不把学术研究当作重点,而迎合社会流俗,就走错了方向。孔夫子说过一句话:‘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张庆熊在文中表示。
  网友称教授小题大做
  昨日,记者在复旦大学官方网站上看到一条发布于11月16日,名为《<大魔术师>剧组走进复旦与同学畅谈梦想》的消息。文中称,“2011年11月10日,《大魔术师》剧组主要演员梁朝伟、刘青云及导演尔冬升将出席活动”。据几名复旦大学生称,当时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而在网上有不少网友表示,张庆熊说得有理;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教授有点小题大做了。网友@Sapere_aude表示:“这个事件中学生没有错。他们是被派去的,不是自己去的。”复旦学生会微博释因由


  而在昨日上午,梁朝伟访复旦活动的组织方之一、复旦大学学生会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表示“缺课”一事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因为现场排队的同学很多,为了防止安全意外,分管学生会的团委老师与2009级哲学武警班队长协调,请当天下午有时间的武警班同学作为志愿者,在活动开始前协助维持秩序。由于时间较紧,武警班的同学没有事先告知任教老师。不过,在得知学生有课的状况后,在场的老师随即带领武警班同学回到课堂上课,说明情况并承认错误,同时就此事再三向张庆熊致歉。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学生会还表示:“作为学生组织,我们知道学校第一课堂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绝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耽误同学们的学习,这是学生会搞活动一贯的原则。而这次事件主要是由沟通上的不完全和我们工作不够深入细致造成的,我们这几天也一直在反思和总结,今后一定会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