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考分数线2017:京剧宗师——汪桂芬与汪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9:53

百科名片
京剧老生演员。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又号叔坪,又号晏亭,小名惠成,绰号汪大头;原籍安徽安庆府潜山县人(一说湖北汉阳府汉川县人)。诞辰:1860年9月28日,咸丰十年(庚申)八月十四日,酉时;逝世:1906年9月13日,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七月廿五日,丑时。年四十七岁。
中文名:汪桂芬
别名:惠成、汪大头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潜山
出生日期:1860年
逝世日期:1906年
职业:演艺演员
主要成就:有“长庚再世”之誉
代表作品:《长亭会》;《文昭关》;《战长沙》;《让成都》等
人物简介
汪桂芬,生于1860年,卒于1906年,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安徽潜山县人(一说湖北汉川县人),梨园世家出身。其父汪连宝是清道光、咸丰年间春台班有名的武生。桂芬七八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为了糊口,小小年纪的他就到京城春茂堂做了私坊弟子,工老生,兼习老旦。因其前额较突出,便有了“汪大头”的绰号。汪桂芬学戏天分极高,到十一二岁就能上台,且能演几出老生、老旦的重头戏。他十分刻苦地勤学苦练,几年后,他的一副嗓子极为美妙。其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其唱腔激昂雄劲,善于表达激愤慷慨的情绪,演唱悲剧性故事或悲剧性任务时,着力突出其壮美的一面,而不止是单纯强调其悲苦凄凉的感情,如《文昭关》里的伍子胥和《骂曹》里的祢衡。汪桂芬习用的唱腔和板式有别于其他派别,如《武家坡》中“在营中失落了一匹马”一段,各派均用西皮原板,汪桂芬则用西皮散板,来表现薛平贵试探王宝钏时边窥测其心理,边随机应答的情景。
汪桂芬由于生活窘困,身体每况愈下,年仅40余岁就英年早逝了。
艺术经历
幼拜陈兰笙为师学老生,兼习老旦,变声后投樊景泰门下改习文场胡琴,曾代师为程长庚操琴。清光绪六年(1880)嗓音恢复,搭春台班,有“长庚再世”之誉。
汪桂芬在京剧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次他突然因用嗓过度而“倒嗓”,但他不甘心放弃对京剧的执著追求。在琴师景泰先生的帮助下,他改习操琴,从此多年为程长庚伴奏。其间他受程长庚先生耳濡目染,默习其唱腔特点,竟学得一口逼真的程派唱腔。
汪桂芬虽然倒嗓,但他一直没有放弃重新上台的努力,他总是一人悄悄在上海寓所外面吊嗓,不料有热心戏迷发现,大家也偷偷听他吊嗓,但他性情奇特,要在没有人的时候才肯练嗓。一次,一位躲藏在隐秘地点的戏迷听他唱戏出了神,忍不住叫了一声好,汪桂芬发现有人偷听即停止练嗓,其他的戏迷很恼火,打了那个不小心叫好的戏迷一掌。此人急忙辩解说:“你们打我自然有理,但我听他唱得实在太好了,不叫出来也会把我憋死!”从这里可见汪桂芬的唱功非凡。由于他坚持练嗓子,他的唱功又恢复到极佳的状态。一次,程长庚演《天水关》,上台之前突然病倒。前后台观众都是冲着大老板程长庚才来看戏的,出现这种情况,如有人出来,既是救场如救火,敢上台的也说明他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水平才行。汪桂芬决定从容上场,只一句“代理山河掌丝纶,运筹帷幄”的引子,就把台下观众镇住了,等到开口正式一唱,活脱脱就是大老板程长庚的声音。不用说观众甚为满意,就是整个后台也是人人称奇。观众惊呼:真乃长庚第二也!据说程长庚临死时向汪桂芬面授机宜,告诉他如何让人们像欢迎自己一样欢迎汪桂芬,汪桂芬谨记在心。程长庚死后,汪桂芬对程长庚的唱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人们在惊叹他是“长庚再世”的同时,更把对汪派的喜爱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人物个性
汪桂芬个性耿直,不畏权贵。尤其痛恨那些旧戏班的封建把头。演戏时,喜欢乘兴而歌,尽兴而止。时演时缀,往往临场不演,有时已经勾上脸(演红生戏),却又从后门溜走。晚年甚至精神失常,作“头陀和尚”的装束,自号“德心大师”,却在北京东城干面胡同一座小庙里有时自拉自唱。及至门外站满了听众,他又突然走开了。这些怪癖,正是他对剥削者的一种自发性抵抗,结果竟然弄得满身“戏债”吃了官司,以至在46岁的年纪潦倒死去。
[文化名人]汪派宗师汪桂芬(图)

饶嵩乔http://www.cnhubei.com/200404/ca442815.htm
在中国京剧界,只要提起早期京剧老生的杰出代表谭鑫培、孙菊仙等人,人们无不赞羡有加,而与他们戏功不相上下、且有“长庚再世”之称的又一老生演员汪桂芬,只因其英年早逝,人们却知之甚少了。
汪桂芬,生于1860年,卒于1906年,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汉川县城关人,梨园世家出身。其父汪连宝是清道光、咸丰年间春台班有名的武生。桂芬七八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为了糊口,小小年纪的他就到京城春茂堂做了私坊弟子,工老生,兼习老旦。因其前额较突出,便有了“汪大头”的绰号。汪桂芬学戏天分极高,到十一二岁就能上台,且能演几出老生、老旦的重头戏。他十分刻苦地勤学苦练,几年后,他的一副嗓子极为美妙。其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其唱腔激昂雄劲,善于表达激愤慷慨的情绪,演唱悲剧性故事或悲剧性任务时,着力突出其壮美的一面,而不止是单纯强调其悲苦凄凉的感情,如《文昭关》里的伍子胥和《骂曹》里的祢衡。汪桂芬习用的唱腔和板式有别于其他派别,如《武家坡》中“在营中失落了一匹马”一段,各派均用西皮原板,汪桂芬则用西皮散板,来表现薛平贵试探王宝钏时边窥测其心理,边随机应答的情景。
汪桂芬在宗程的基础上,形成雄劲沉郁自成一格的“汪派”风格,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老生“后三杰”。汪桂芬一生演出的剧目很多,代表作有《长亭会》、《文昭关》、《战长沙》、《让成都》、《华容道》、《捉放曹》、《群英会》等。还有部分老旦戏。
正当汪桂芬在京剧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次他突然因用嗓过度而“倒嗓”,但他不甘心放弃对京剧的执著追求。在琴师景泰先生的帮助下,他改习操琴,从此多年为程长庚伴奏。其间他受程长庚先生耳濡目染,默习其唱腔特点,竟学得一口逼真的程派唱腔。
汪桂芬虽然倒嗓,但他一直没有放弃重新上台的努力,他总是一人悄悄在上海寓所外面吊嗓,不料有热心戏迷发现,大家也偷偷听他吊嗓,但他性情奇特,要在没有人的时候才肯练嗓。一次,一位躲藏在隐秘地点的戏迷听他唱戏出了神,忍不住叫了一声好,汪桂芬发现有人偷听即停止练嗓,其他的戏迷很恼火,打了那个不小心叫好的戏迷一掌。此人急忙辩解说:“你们打我自然有理,但我听他唱得实在太好了,不叫出来也会把我憋死!”从这里可见汪桂芬的唱功非凡。由于他坚持练嗓子,他的唱功又恢复到极佳的状态。一次,程长庚演《天水关》,上台之前突然病倒。前后台观众都是冲着大老板程长庚才来看戏的,出现这种情况,如有人出来,既是救场如救火,敢上台的也说明他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水平才行。汪桂芬决定从容上场,只一句“代理山河掌丝纶,运筹帷幄”的引子,就把台下观众镇住了,等到开口正式一唱,活脱脱就是大老板程长庚的声音。不用说观众甚为满意,就是整个后台也是人人称奇。观众惊呼:真乃长庚第二也!据说程长庚临死时向汪桂芬面授机宜,告诉他如何让人们像欢迎自己一样欢迎汪桂芬,汪桂芬谨记在心。程长庚死后,汪桂芬对程长庚的唱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人们在惊叹他是“长庚再世”的同时,更把对汪派的喜爱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汪桂芬由于生活窘困,身体每况愈下,年仅四十余岁就英年早逝了。汪桂芬之后,最有成就的是王凤卿、郭仲衡和汪笑侬等人,他们能较全面地继承汪派的艺术。其他如老旦谢宝云、花脸刘永奎也曾学汪派,也有一定成就。
梨园探幽系列:京剧流派讲座之汪桂芬
http://ent.sina.com.cn/j/2006-12-15/18111371961.html
汪桂芬,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因其额头宽大,故绰号“汪大头”。湖北汉川(一说安徽)人,生于北京。其父汪年宝是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的武生演员,汪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9岁从陈兰笙习老生兼老旦,变声后投樊景泰门下改习文场胡琴。曾代师为程长庚操琴,对程氏艺术耳 濡目染,颇有心得。清光绪六年(1880)嗓音恢复,搭春台班,演《文昭关》、《天水关》等戏,深受欢迎 ,有“长庚再世”之誉。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老生后“三杰”、后“三鼎甲”。 他在宗程的基础上,形成了雄劲沉郁自成一格的“汪派”。 曾被选入升平署外学。
上海播音指导陈醇先生播讲《京剧流派讲座·汪桂芬、孙菊仙》
',1)">
艺术特色
他继承了程长庚的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成为“汪派”。汪桂芬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其唱腔激昂雄劲,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绪,演唱悲剧性故事或悲剧性人物时,着力突出其壮美的一面,而不是只单纯强调其悲凉凄苦的感情,如《文昭关》的伍子胥和《骂曹》的祢衡。汪桂芬习用的唱腔和板式常有别于其他派别,如《武家坡》中“在营中失落了一匹马”一段,各派均唱西皮原板,汪桂芬则采用西皮散板,来状写薛平贵试探王宝钏时边窥测其心理,边随机应答的情景。又如,《伐东吴》中黄忠的唱段则在二六板中交替使用正、反西皮唱腔来渲染这次战役败局的无可挽回的气氛,增加戏的感染力。唱腔中遇到必须拔高时,汪桂芬不使用较软的上滑唱法,却是凭丹田气催动声音喷薄而出,具有宏大的气势。做工方面,他发扬了程长庚端凝肃穆的风格,注意体现剧中人物的身份,如对关羽、鲁肃等形象的描绘便突出了他们典雅凝重的气度。
嗓音
汪桂芬的嗓音特点是“脑后音”,而且带有“嘎音”,开口发声非常响亮,唱完仍似有余音袅袅。汪的嗓音譬如北京特产的一种脆枣,果肉特别结实,吃起来有脆又甜。他的一副嗓子极为美妙。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其唱腔激昂雄劲,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绪,演唱悲剧性故事或悲剧性人物时,着力突出其壮美的一面,而不是只单纯强调其悲凉凄苦的感情,如《文昭关》的伍子胥和《骂曹》的祢衡。汪桂芬习用的唱腔和板式常有别于其他派别,如《武家坡》中“在营中失落了一匹马”一段,各派均唱西皮原板,汪桂芬则采用西皮散板,来状写薛平贵试探王宝钏时边窥测其心理,边随机应答的情景。又如,《伐东吴》中黄忠的唱段则在二六板中交替使用正、反西皮唱腔来渲染这次战役败局的无可挽回的气氛,增加戏的感染力。唱腔中遇到必须拔高时,汪桂芬不使用较软的上滑唱法,却是凭丹田气催动声音喷薄而出,具有宏大的气势。汪的唱不但实大声洪,还俏中有险,甜中带沙。如他演红生戏《战长沙》之关羽,在唱腔方面,曾被人誉为如惊蛇绕树,越勒越紧。汪桂芬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程门三杰,此三人中孙菊仙年龄最大,谭鑫培次之,汪桂芬最小,但他去世最早,因而对他的文字记载也比较最少了。汪桂芬《朱砂痣》和《捉放曹》与人有别,贵在嗓音运用得法,不仅高低音都动听,其中音尤佳,韵味之足如饮醇酒,有独到之处,非谭、孙所能及。一次,程长庚演《天水关》,上台之前突然病倒。前后台观众都是冲着大老板程长庚才来看戏的,出现这种情况,如有人出来,既是救场如救火,敢上台的也说明他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水平才行。汪桂芬决定从容上场,只一句“代理山河掌丝纶,运筹帷幄”的引子,就把台下观众镇住了,等到开口正式一唱,活脱脱就是大老板程长庚的声音。不用说观众甚为满意,就是整个后台也是人人称奇。观众惊呼:真乃长庚第二也!据说程长庚临死时向汪桂芬面授机宜,告诉他如何让人们像欢迎自己一样欢迎汪桂芬,汪桂芬谨记在心。程长庚死后,汪桂芬对程长庚的唱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因为他的天赋与程有异,他的嗓音是刚浮于柔,程长庾则是柔寓于刚,所以他的唱腔雄劲沉郁,人们在惊叹他是“长庚再世”的同时,更把对汪派的喜爱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做工和念工
汪桂芬虽以唱工见长,但是也能演做工和念工戏。做工方面,他发扬了程长庚端凝肃穆的风格,注意体现剧中人物的身分,如对关羽、鲁肃等形象的描绘便突出了他们典雅凝重的气度。他演《四进士》饰演宋士杰,谭鑫培还为他配过茅朋,可见他做工的精到。汪的“笑法”与谭鑫培、孙菊仙迥然不同,他是“嘎嘎”地笑,类似于小生的笑,但却没有笑声尖利的假声。老票友罗亮生说庚子前在上海天福茶园看过他的戏,只记得他演《打鼓骂曹》中饰演祢衡,用的是场面上的堂鼓,不同于后来,即谭鑫培演此,也是特制的花盆式大鼓。汪桂芬且擅演老旦戏,在天福茶园曾和李长胜合演《断后龙袍》饰李后很受欢迎。
代表剧目
汪派常演的剧目极多,老生代表作有《长亭会》、《文昭关》、《战长沙》、《让成都》、《华容道》、《天水关》、《捉放曹》、《骂曹》、《朱砂痣》、《三娘教子》、《群英会》、《取帅印》、《双狮图》等,老旦代表作有《打龙袍》、《钓金龟》、《游六殿》等。
艺术成就
汪桂芬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程门三杰,此三人中孙菊仙年龄最大,谭鑫培次之,汪桂芬最小,但他去世最早,因而对他的文字记载也比较最少了。他继承了程长庚的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成为“汪派”。汪桂芬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其唱腔激昂雄劲,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绪,演唱悲剧性故事或悲剧性人物时,着力突出其壮美的一面,而不是只单纯强调其悲凉凄苦的感情,如《文昭关》的伍子胥和《骂曹》的祢衡。汪桂芬习用的唱腔和板式常有别于其他派别,如《武家坡》中“在营中失落了一匹马”一段,各派均唱西皮原板,汪桂芬则采用西皮散板,来状写薛平贵试探王宝钏时边窥测其心理,边随机应答的情景。又如,《伐东吴》中黄忠的唱段则在二六板中交替使用正、反西皮唱腔来渲染这次战役败局的无可挽回的气氛,增加戏的感染力。唱腔中遇到必须拔高时,汪桂芬不使用较软的上滑唱法,却是凭丹田气催动声音喷薄而出,具有宏大的气势。做工方面,他发扬了程长庚端凝肃穆的风格,注意体现剧中人物的身份,如对关羽、鲁肃等形象的描绘便突出了他们典雅凝重的气度。
著名弟子
汪派唱工要求嗓高气足,传人不多,最有成就的是王凤卿、郭仲衡,私淑者是汪笑侬。老旦谢宝云、花脸刘永奎亦曾学汪。此外,北京票友邓远芳和天津票友刘叔度、刘贯一(刘永奎子)等也有一定成就。
汪派传人——王凤卿
王凤卿,男,京剧老生。字仁斋,又名奉卿,江苏清江人。王瑶卿之弟,著名“汪派”老生。
幼与其兄一同学艺。初习武生于崇富贵、陈春元,后改习老生,投李顺亭、贾丽川门下。14岁演出于四喜班,名渐显。汪桂芬赏识其艺,纳为弟子,传授拿手杰作《取成都》、《朱砂痣》等剧。其它如《文昭关》、《战长沙》、《鱼肠剑》等,亦都有指正。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选入升平署。至民国初年,名盛一时。
他曾与梅兰芳合作演出《汾河湾》、《宝莲灯》,被誉为珠联璧合。他嗓音高亢明亮,扮相端庄凝重,咬字清楚,闭口音强,很有“汪派”特色。擅演剧目有《文昭关》、《取成都》、《朱砂痣》、《鱼肠剑》、《取帅印》、《华容道》、《战长沙》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亲传过的弟子有刘曾复和郭仲衡,曾经还亲传过王则昭一出老汪派的《文昭关》。
出生:1883年7月12日,光绪九年(癸未)六月初九日
逝世:1956年,农历丙申年
王凤卿《华容道》
',2)">
王凤卿《让成都》
',3)">
郭仲衡《让成都》
',4)">
宋宝罗《清风亭》
',5)">
宋宝罗, 1916年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画家、金石家,集京剧、书画、篆刻三门艺术于一身,尤其善画公鸡。代表作有京剧《郑成功》、《岳飞》、篆刻长卷《毛主席诗词37首》等。宋宝罗由汪桂芬的弟子黄少山先生开蒙,唱腔是汪派的特点,逢高必拔,拔至必顶。
人物佚事
罗亮生说庚子前在上海天福茶园看过他的戏,只记得他演《打鼓骂曹》中饰演祢衡,用的是场面上的堂鼓,不同于后来,即谭鑫培演此,也是特制的花盆式大鼓。汪桂芬且擅演老旦戏,在天福茶园曾和李长胜合演《断后龙袍》饰李后很受欢迎。不过当时罗尚年幼,对他的唱工不能领会,直到后来在北京同仁堂药铺,听了乐家收藏的汪桂芬《朱砂痣》和《捉放曹》的腊筒,才觉得汪调与人有别,贵在嗓音运用得法,不仅高低音都动听,其中音尤佳,韵味之足如饮醇酒,有独到之处,非谭、孙所能及。
赵如泉说:“我父亲赵祥玉唱架子花脸曾与汪桂芬同班,由于这层关系我曾为汪配演过《朱砂痣》剧中的娃娃生,照剧情娃娃生要向扮演韩员外的汪桂芬叫声‘爹爹’,当时只见汪脸上突然出现一副惊奇的神气,以乐不可支的口气答应了一声‘嗳’,就是这一‘嗳’字,声音清脆,如穿云裂石,震耳欲聋,把我吓得几乎要哭出来。可见汪桂芬不仅是唱腔,白口、做工也具有深厚功底。”
赵如泉又说:“汪桂芬在上海时期,寓所外面经常有许多戏迷聚集在那里,偷听他吊嗓子。因为汪每天起床后必自拉自唱吊上几段,习以为常,戏迷们掌握了他的生活规律。不过他的性情古怪,要门外没人时才肯吊嗓子,戏迷们就躲藏在隐蔽地点,并且讲好必须屏息静听,不可出声,以免被他发觉。有一天,他在吊《文昭关》,门外戏迷听得比在戏园买票还过瘾,内中忽有一人情不自禁叫起好来,汪桂芬发现有人窃听立即停弦,叫好人成了众矢之的,竟然被他身旁的人打了一个嘴巴,其他诸人也群起而攻之。此人急忙分辩说:‘你们打我自然有理,但是我听他唱得好,不叫好会把我憋死。’可见当时汪调之受人欢迎了。”
从前也有人传说,汪桂芬最恨观众叫好,其实并不尽然,赵如泉说:“在前清末年,有很多各地驻沪的客帮,其中以北方人居多,大豆嗜好京剧,当时上海戏园全靠这批客帮观众捧场,每逢有新角来沪,都先由案目陪同演员去客帮拜客,以兹联络感情。后来上海一直有拜客之风,就是从那时开始。客帮中的观众当然也良莠不齐,欣赏艺术的人固然多,喜欢起哄捣乱的人也不少。汪桂芬对后者非常厌恶,为了对付这帮人,有一天他故意‘泡汤’唱念象背书一样,这样一来起哄的人反而闹不起来。第二天他开始唱的很好,等到台下一乱叫,他就又用这个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在他不出差错,台下无法喝他的倒彩。几天以后这帮人共谋对策,想法子要触触汪的霉头,准备在汪出场后一哄而散,来坍他的台。那天正是他演拿手好戏《文昭关》的日子,当东皋公唱完落坐将要上伍员的时候,这帮人就不约而同地一齐起身走了,待听到汪在幕内一声‘马来’,觉得比往常精彩,这帮人走到半路又停住脚步。等到汪上场后一句‘伍员在马上怒气冲,逃出龙潭虎穴中’,这帮人竟不由自主地又都回到原位,乖乖地听完了整出戏,可见他的艺术魅力之强了。”
据赵如泉说,汪桂芬艺术虽好,脾气很坏,最大的缺点是不守信用,不仅在北京前门外打磨厂福寿堂有过临场逃遁辍唱的怪事,即在上海天福茶园,也有戏园卖了满堂,他却装病不到的事情,还有一次上海丹桂茶园的老板刘维忠,挽熊文通做中人,预付他包银三百两,立下字据作为他下次来沪演出的定洋。不料他再来上海却在另一家戏园登台,为此讼诉于上海会审公廨,结果判决杖汪一百,掮枷游街示众,这件事确属事实,很多人亲眼看过汪大头披枷戴铐在大马路(即今南京东路)游街,一时传遍申江。
汪桂芬《捉放》(ca.1906-1909年哥伦比亚唱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nzA40cryhU/
',6)">
(唱腔劲力似谭氏中年风格,非程汪一派,亦属赝品,然与骂曹赝品相较,不啻霄壤。其人唱工脱俗,今者,有人疑为王君直先生所灌,予甚以为然。)
[西皮慢板]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
背转身只埋怨自己作差。
在公堂指望他宽宏量大,
却原来贼是个量小的冤家。
马行在夹道内难以回马,
这亦是花随水水不能恋花。
这时候我只得忍耐在心下
內城府客串《木蓮救母》清末勝利唱片原題“內城府客串《木蓮救母》”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nDlqRSuEQ0/
',7)">
汪桂芬《目连救母》(ca.1905-1906年VICTOR唱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F4q-UktsOY/
',8)">
(汪派正宗,或为汪所灌,或为私淑中佼佼者所为,高亢集约之中具沉郁,虽求古朴,而文质相辅,似韩文杜诗,内藏蕴华,此剧亦劝善之剧,甚妙。嗓音非常人可比习谭余者多不及,真神品也。)
[散板]道说是我娇儿寻找严亲,
刘青提原本是老身名姓,
我的儿傅罗卜不叫莲僧,
望城官你与我细心盘问,
到来生变犬马难报洪恩.
[导板]刘青提站城楼浑身气紧,
[回龙]叫声那罗卜儿好不伤情......
到来生变犬马难报宏恩。
汪桂芬《骂曹》(ca.1903年克莱姆峰唱片2分钟)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ik7B3aswkU/
',9)">
(赝品,失之粗疏,程汪一派,虽趋古朴一格,然文质相辅,谭余二派,趋玲珑一格,亦文质相辅,非俗腔可望肩背也。)
祢衡:(白)来也!
[西皮导板]自从刘王坐汉朝,
众人:(白)干。
祢衡:(白)唉!
[西皮原板]献帝皇爷坐九朝。
到后来又出了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臣僚。
我有心与主爷把贼来扫,
怎奈是我手中缺少那杀人刀。
众人:(白)干!
祢衡:[西皮原板]上席坐了奸曹操,
[西皮快板]下坐文武众群僚。
狗奸贼传令如山倒,
舍死忘生在今朝。
元旦节,不祥兆,
假装疯魔骂奸曹。
我将衣服俱脱掉,
[西皮散板]帐下儿郎闹吵吵。
狂歌当哭汪桂芬
http://tieba.baidu.com/p/899335544
汪桂芬者,戏中柳永也。
当年柳七爷一句“且把浮名,换了浅酹低歌”,从此仕途无望,乃笑为人道:“白衣卿相,奉旨填词。”虽为读书人所不齿,晓风残月中,却换来多少弱柳扶风,文君当垆。
汪桂芬少年入春茂戏班,初学老旦,老生,因头大身短,同学者皆呼为“大头鬼”。彼时同学有五人,人称为“春茂五鬼”。学成不久,嗓子即坏,不得已改学文场,专攻胡琴。时三庆名琴为樊三,四喜名琴为李四,桂芬出道,手法玲珑,竟凌驾二人之上。程长庚听桂芬操琴后,收揽为己用,终其后半生而不易人。桂芬亦感大老板知遇之恩。长庚死,桂芬则断弦毁琴,不复演奏。由是广陵散遂绝,人间不复得闻。桂芬操琴时,尚为软弓,若梅雨田时,则已改为硬弓,二者难易,不可同日而语。
长庚死,次年则慈安太后薨,天下服国丧,禁止伶人声乐。桂芬迫于贫迥,于正阳门外玉顺轩白口清唱,聊以果腹。国丧既过,春台邀请桂芬入班。然桂芬耻于言金,无食则出演,有余财则止于家。
时谭鑫培,孙菊仙名满京师。然桂芬出,无不满座。桂芬为人演堂会,若无谭鑫培,则一曲唱罢,携二十金而去。鑫培若至,则必五十金方可,自谓不在叫天之下。客有慕其名,闻其唱如虎啸龙吟,请之。桂芬见高门巨室则不往,见贫馆陋巷则欣然而去,巨觥畅饮,视他人如无物。客喜,请奏歌,桂芬不应。客无奈,悬胡琴于管壁。桂芬酒酣,自取胡琴,目为硬弓,易之。遂自拉自唱,声调高耸如云,连唱数出而不倦,四座惊为天人。或有人问:“闻君虽太后召亦不至?”桂芬昂然笑道:“歌以乐吾天。若召必至,娱贵人,蓄家室,则优伶耳。”满桌瞠目结舌,谓为“伶中仙圣,曲内老庄。”
桂芬入升平署,但有《战长沙》,则老谭饰黄忠为其配戏。后民国时,偶演《战长沙》,管事人派老谭演黄忠。谭鑫培不乐道:“大头若在,吾当为此,今日复有大头乎?”彼时桂芬已亡故数年。
汪桂芬秉性如此,虽王公大吏不能强。久之,桂芬厌京师,遂南下上海。时京都皮黄甲天下,桂芬又有“长庚复生”之喻。上海众妓闻之,莫不倾心相向,争拜其门墙之内,求授其音。有名妓倾慕桂芬,寿五十斤求一夕之宿。桂芬受金,竟夕端坐,瞑而鼾,妓道:“此天人也。”桂芬醒而大笑,不以为意。后竟日醇酒妇人,台上求其一唱而难得。至于酒酣之时,则引吭高歌,数曲不衰。丹桂,天福两大戏院邀请桂芬登台,桂芬皆应之,而至期不至。天福吴永泰诉之于官,而桂芬宁入狱而不至天福,吴永泰亦无可奈何。
未几,桂芬笑谓人道:“吾离京师,嫉都下贵人向无廉耻。今游沪日久,则诸妓于此不下贵人。吾当回京。”
桂芬返京师,路困于天津。有迟韵卿识桂芬于路,邀其至家,以上宾礼待之。桂芬坦然受之,后迟韵卿求其上台,桂芬乃取旧日破衣烂帽笑道:“尔之厚遇吾,以是也。”飘然而去。
桂芬至京师,太后听闻,召为领班。桂芬固辞之,止入内廷当差演剧。一日太后驾颐和园,召诸伶。天大雨,道路泥泞不能行,桂芬衣迫面污,无钱坐车,徒步而行。时杨小朵当值,乘车出行,见桂芬。杨小朵急令停车,呼桂芬表字而谓桂芬:“砚庭,车内来,外边雨大,且衣冠不整,旁观不雅。”桂芬闻言怒道:“吾虽贫,何干于汝。”遂步行。雨益大,电光四射,雷声轰轰,桂芬傲然走水中。至颐和园,当值太监见桂芬衣衫不整,污泥满身,以为必配角,待之不甚恭。桂芬大怒,遂去。后内廷屡召不至,竟以“违抗圣意”为由下狱。
其后桂芬益自狂放,时或美衣冠如富人,或破衣冠眠于娼家,常携胡琴于东城干面胡同破庙内自拉自唱,以抒心内悲愤。
后人有评戏者,谓“程长庚大老板如杜诗之精深博大,无美不臻;汪桂芬则如苏,辛,胸怀不平之气,豪迈纵横,举头天外。”
桂芬之曲如天风海涛,后人学之不易,除了“通天教主”王瑶卿之兄王凤卿得桂芬亲授《朱砂痣》一出,余皆私淑,远逊桂芬多矣。
往日柳七爷死时,贫困无倚,乃众歌妓集钱为其送葬。至桂芬时,虽娼家亦无绝妙好词,乃于四大皆空之所狂歌啸天,一把胡琴独扮西去。未知九泉之下,长庚,桂芬故人复见,当作何等长歌对月,聊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