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 push舞蹈视频分解:2007年各地模拟试题诗歌鉴赏题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28:20
 2007年各地模拟试题诗歌鉴赏题集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8分)(济南试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扛北固山上。
   (1)请结合同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冈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注:每条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逼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注:每点2分,共4分。
  
  2、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省盐城中学2007届高三年级语文综合考试五)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竹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前三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整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诗的前三联纯然写景,试写出诗人为描写景物而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作简
   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作者运用“槐柳”“野径”“鹭”“蛙”“箨龙”“木笔”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恬静深远的意境。(2分)表现了作者闲情逸致中的落寞之感。(2分,“闲情逸致”“落寞”答对一点的1分)(2)A动静结合。首联从静景描绘入手,颔联通过所见所闻写出“鹭下”“蛙鸣”的动态景物。颈联展示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我们想像的却是时时都在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的景和物。B远近结合。首联上联从大处湖山着笔,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下联写居室,笔意微阖。颔联承首联的上联写湖,是远处宽处的景色;颈联承首联的下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C反衬(衬托)。颔联中上联白鹭悠然,安详不惊,衬出环境的清幽,使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联蛙鸣处处,一片喧闹沸腾,以有声衬无声,渲染幽静。(表现手法2分,简析2分。三种写出其中一种,并作分析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东城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景:同“影”,日光。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左思《蜀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③漫:任凭,听任。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
   族的歌谣。
   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
   到寂寥。
   ②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4分)
   答: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①“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参考答案:
  .①AD(B项,“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C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E项,“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
   ②(示例)相似之处:“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辽阔、浩荡的意象,这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不同之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二。(以哀景写哀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自然景物之间相互映衬,以辽阔和原野、皎洁的月光、闪烁的星星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以乐景写哀情)
   (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宜昌市200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
   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所作。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4分)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4分)
  
  参考答案:
  .(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别”什么地方,(1分)别后有没有人来(1分) “妙处”2分(“含蓄”的意思,1分,情感1分)不死扣答案,采意评分】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2分)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耕作”、“相应”有其一,1分;情感重在“归耕”,或“归隐田园”1分)
  
  5、阅读杨万里的《晓行望云山》,按要求答题。 (8分)(安徽省皖南八校200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1)全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2)杨万里诗的最大特点是:要求诗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受生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写天刚晴,指晓赶路远望云山奇峰的情景。(2)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②把彩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三条答出两条就给满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省示范性高中2007届高三年级联考)
   书扇 李之仪
   几年无事在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注:黄公旧酒垆:晋代酒家名(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常代指酒店),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王戎等常在此酣饮。
   (1)全诗以“无事”二字为其主干,全篇怎样扣住这两个字展开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参考答案:
   ①首句的“几年”“江湖”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为无事创造了悠闲自在的环境,总写“无事”。第二句写无事中的行为“醉”,使无事的主人公更超脱了。第三句说新月已上,诗人却还“不知”,再次显示了他万“事”皆“无”的心理状态。第四句“花影”而“满身”,充分表现了诗人醉倒花前的情状,“倩人扶”突出的则是诗人的颓放。(每句1分)
   ②细节描写(1分);后面三句围绕“无事”写某次醉倒,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首句所述内容生动再现。(1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广州一模)
   如梦令 贺铸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①,断送彩帆何处!
   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注:①鲤鱼风:九月风。
  (1)本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景有虚有实。“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是虚景还是实景?
  (2)请结合全词赏析“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参考答案:
  (1)暮春(初夏);虚景。[2分。答对一点得1分。]
  
  (2)诗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2分); “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出主人公怅惘失意之情(2分)。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4分。修辞或表现手法各1分,作用各1分。]
  
  8、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5分,改动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9、读下边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临江仙 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 ①剩:更,再。 ②竹根:指竹林脚下。
   (1)上阕说“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这“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说“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花态度”指一般的花那种讨人欢心的颜色、姿态;“雪精神”指梅花具有雪一样纯洁、高尚的品格。(2)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为梅花的“精神”、“秀色”所陶醉,不记得游览、品赏了多久,只知道返回时已是傍晚时分,月亮已经上来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① 清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②,昔昔都成玦③。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
  卿热。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解①: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马氏所作。②昔:同“夕”。③玦:有缺口的玉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的意思是最可怜月亮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却是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以此烘托了词人因妻子逝世而生的情怀。
  B.古人诗词中缺月别有深意。本词写缺月似“玦”,其意境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近似,只是前者是死别,后者是生离。
  C.第四、五句作者想象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词人要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边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
  D.最后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与妻子生已不能相聚,希望梦中自己能化为蝴蝶,与妻子永远相依,重温当年美好时光。
  (2)请从写法和感情的角度赏析“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不是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这句是说词人在坟前悲歌当哭,唱罢了挽歌,悲哀还不得解脱,只有明春到此来认一认,花丛中可有一双栖香的蝴蝶,通过对曾经与妻子度过的美好时光(扑蝶)的回忆、追想,表达了对妻子的真挚的思念之情。另,把“春丛认取双栖蝶”理解为“词人希望和死去的爱人一起变作一双蝴蝶,永远地相依在一起,到来年,春光如海万花丛中有对双栖蝶”也对。
  (2)答:词人一开始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1分),想不到与妻子竟这样轻易地诀别了,满怀无奈与悲伤(1分);接着运用对比手法(1分),爱人已逝,燕子依然;燕子“软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它们在说着什么?是说当年这室中曾有那一双欢快的人儿吧?怎么今天变成了形单影只的一个人呢?(1分)这样更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凄凉之情。(1分)(理解为燕子双双呢喃,亲亲热热,反衬词人孤独、凄苦的处境,亦可。)
  (第一句答出“直抒胸怀”“直接发出感慨”1分,解释“无奈尘缘容易绝”1分;第二、三句指出“对比”或“反衬”1分,解释燕子“软踏帘钩说”1分,写出词人感情1分。学生答借景抒情,酌情给分。)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2007年广东省示范性高中高考模拟考试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5.对这首诗婵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蝉”和“秋”可以推知时为初秋,诗人用意遣词十J分精细。秋雨秋风
   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B.颔联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实则写出寺虽冷
   寂人稀,但诗人依然恋恋不舍。
   C.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弹智
   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
   D.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此
   诗在写景中晴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16.试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一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5.B(“诗人依然恋恋不舍”错,实则是表现寺的冷寂,突出其静。)
   16.①反衬。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②首联“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尾联写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城相映衬,更显禅智寺的凄清冷寂。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07年3月广东省兴宁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①。
   注:①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分)
   答:
   (2)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分)
   答:
  
  参考答案:
  (1)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3分)
   (2)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