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京哈高速路况: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 伤寒研读 - 岐黄中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6:51
四、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原文】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314)
【提要】  少阴阴盛戴阳的证治。
【分析】  本条叙证简略,当与下条合参,并需以方药测证。本条云:“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下条说:“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两条合参,并结合冠首之“少阴病”三字分析,可知其主证当有下利、脉沉微,但欲寐,四肢厥冷。其下利,乃脾肾阳衰,阴寒邪甚,水谷不化所致。脉沉微,是肾阳虚衰,不能鼓动血脉所致。但欲寐、四肢厥冷等症,是少阴阳衰阴盛见证。以方测证,则本条当有“面赤”见证。317条方后云:“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而白通汤中有葱白,可知白通汤证必有面赤,此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的主要标志。
本证又可称为戴阳证。所谓“戴阳”,是指阴盛于下,格阳于上,其表现是于阴寒证中反见面赤。而通脉四逆汤证,称格阳证,是阴寒格阳于外所致,其表现是于阴寒证中出现身反不恶寒。二者同中有异,宜加鉴别。
白通汤证与通脉四逆汤证鉴别表
白通汤证(戴阳证)
通脉四逆汤证(格阳证)
病 机

阳衰阴盛 阴阳格拒

格阳于上
格阳于外
主 证

下利,脉微,手足厥冷

以面赤为主
以身反不恶寒为主
治 法

破阴回阳

宣通上下
宣通内外
方 药

干姜 附子

用葱白交通上下阳气。不用甘草,恐留恋中焦,不利于上下阳气交通。
重用姜、附破阴回阳,宣通内外,并用甘草补中。
【选注】  钱天来:下利已多,皆属寒在少阴,下焦清阳不升,胃中阳气不守之病,而未有用白通汤者。此条但云下利而用白通汤者,以上有少阴病三字,则知有脉微细、但欲寐、手足厥之少阴证,观下文下利脉微,方与白通汤,则知之矣。盖白通汤即四逆汤而以葱白易甘草,甘草所以缓阴气之逆,和姜、附而调护中州,葱则辛滑行气,可以通行阳气而外散寒邪,二者相较,一缓一速,故其治亦颇有缓急之殊也。  (《伤寒溯源集·少阴篇》)
《医宗金鉴》:少阴病但欲寐,脉微细,已属阳为阴困矣。更加以下利,恐阴降极,阳下脱也。故君以葱白,大通其阳而上升;佐以姜、附,急胜其阴而缓降,则未脱之阳可复矣。(《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治法】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方药】  白通湯方
蔥白四莖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义】  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减干姜用量,加葱白而成。方用附子、干姜以破阴回阳,葱白辛滑通利,宣通上下,以解阴阳格拒。去甘草者,恐其甘缓不利于阳气的速复及上下阳气的交通。王晋三《绛雪园古方选注》曰:“白通者,姜、附性燥,肾之所苦,须籍葱白之润,以通于肾,故名。若夫《金匮》云,面赤者加葱白,则是葱白通上焦之阳,下交于肾;附子启下焦之阳,上承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上下交,水火济,利自止矣”。
【临床应用】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临床主要用于寒中少阴,各种虚脱证、寒厥证等。从现代医学病名分析,则主要用于抢救各种休克、心衰,并有用于心动过缓、雷诺氏病、急性胃肠炎、尿毒症等病症中。
【案例】 雷×,男,二十岁,未婚。素常清早入河中捕鱼。一次,偶感风寒,有轻微不适,自认为年壮体健不以为意,仍旧涉水捕鱼。回家时突发寒战,四肢逆冷,腹痛自利,口干舌燥。先请某医治疗。某医认为阴寒证,但又考虑口干舌燥,未敢断定,建议请我会诊。
患者恶寒倦卧,但欲寐,偶醒即呼口燥,索饮热茶,脉沉微,尺部更弱。我说:此少阴阴盛阳越证,急须人参四逆加葱白救治。某医说:病者未结婚,一向老实,未闻有冶游情事,属纯阳体,怎得少阴病?我说:所谓少阴病,并非单指性交后得病(按民间以性交后得病为少阴证)。凡全身虚寒,表现有恶寒、倦卧、手足逆冷、自利、脉微细,但欲寐等证候时,都属少阴证。病者目前所呈现症状与上述相符。少阴证为何不用四逆汤而用人参四逆加葱白(即白通汤加味)?其关键正是由于口干舌燥。因本证是阴寒内盛,津液大亏(因自利),孤阳无依而上越,所以口虽燥而喜热饮。故用干姜、附子、炙草扶阳温中散寒,加人参救津液,并须借葱白之辛温直通阳气。某医听罢,深表同意。
处方:炮附子12g  干姜9g  炙甘草6g  横纹潞30g  葱白3茎  水煎分两次服。服后,利止,手足转温,诸症均愈。(《伤寒论汇要分析》)
【原文】  少陰病,下利脉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脉,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脉暴出[1]者死;微續[2]者生。(315)
【词解】
[1] 脉暴出:指脉搏由似有似无而突然出现浮大躁动之脉。
[2] 微续:指脉象逐渐恢复。
【提要】  承上条补述阴盛戴阳的证治及预后。
【分析】  本条从“少阴病”至“与白通汤”为第一段,论述白通汤证的证治,与上条同,不再讨论。
从“利不止”至“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为第二段,论述白通加猪胆汁汤的证治。本段承接第一段,说明阴盛戴阳证病情更为严重,其利不止,自甚于下利,为真阳衰微,不能固摄所致,不惟阳亡,且有液竭之虞。厥逆无脉,言其脉似有似无,自甚于厥逆脉微,亦是下利过甚,阳亡液竭,血脉既不能充盈,复无所鼓动所致。干呕心烦,乃阴寒极盛,逼迫虚阳上越所致。这些证候,表明不仅阴盛于内,格阳于上,且阴液欲竭,阴阳有离决之势。治须破阴回阳,佐以咸寒苦降,于白通汤内加猪胆汁、人尿,意在益阴和阳,引阳药入阴,使热药不至为阴寒所格,从而达到破阴回阳,交通上下,解除阴阳格拒之目的。
从“服汤”至“微续者生”为第三段,说明服白通加猪胆汁汤后的顺逆辨证。若服药后,由无脉而陡然出现浮大躁动之脉,即“脉暴出”,是阴液枯竭、孤阳无依,而飞越于外的危候,有暴脱之虞,其预后不良,故云“死”。若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以致调匀和缓,谓之“微续”,是阴液尚未涸竭,阳气有渐复之望,从而渐至阴平阳秘,其预后较佳,故云“生”。
【选注】  柯韵伯:下利脉微,是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也。与白通汤以通其阳,补虚却寒而制水,服之利仍不止,更厥逆反无脉,是阴盛格阳也。如干呕而烦,是阳欲通而不得通也。……法当取猪胆汁之苦寒为反佐,加入白通汤中,从阴引阳,则阴盛格阳者,当成水火既济矣。脉暴出者,孤阳独行也,故死;微续者,少阳初生也,故生。  《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少阴篇》
徐灵胎:无脉厥逆,呕而且烦,则上下俱不通,阴阳相格,故加猪胆、人尿引阳药达于至阴而通之。《内经》所云:反佐以取之是也。暴出,乃药力所迫,药力尽则气仍绝;微续乃正气自复,故可生也。(《伤寒类方·少阴篇》)
【治法】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佐以咸寒苦降。
【方药】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
蔥白四莖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豬膽汁—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方义】  本方即白通汤加猪胆汁、人尿而成。以白通汤破阴回阳,通达上下;加咸寒之人尿,苦寒之猪胆汁,取其咸寒苦降,引阳药入于阴中,使热药不致为阴寒所格拒,从而发挥回阳破阴作用。同时,猪胆汁还兼有降逆止呕之效。
【案例】 杨××,男,31岁。1923年3月,病已廿日。始因微感风寒,身热头痛,连进某医方药十余剂,每剂皆以苦寒凉下并重加犀角、羚羊角、黄连等,愈进愈剧,犹不自反,殆至危在旦夕,始延余诊视。斯时疾者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身热似火,渴喜滚烫水饮,小便短赤,大便数日未解,食物不进.脉浮虚欲散。此乃风寒误治之变证,外虽呈一派热象,是为假热;内则寒冷已极,是为真寒。设若确系阳证,内热薰蒸,应见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滚饮乎?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元阳有将脱之兆,苦寒凉下,不可再服,惟有大剂回阳收纳,或可挽回生机。病象如此,甚为危笃,急宜破阴回阳,收敛浮越,拟白通汤加上肉桂主之。处方:附片60克(开水先煮透),干姜60克,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葱白4茎。拟方之后,病家畏惧姜附,是晚无人主持,未敢煎服,次晨又急来延诊,余仍执前方不变。并告以先用上肉桂泡水试服之,若能耐受,则照方煎服,舍此别无良法。病家乃以上肉桂水与之服,服后,旋继呕吐涎痰碗许,人事稍清,自云心内爽快,遂进上方。服一剂,病情有减,即出现恶寒厥冷之象。午后再诊,身热约退一二,已不作烦躁谵语之状,且得入寐片刻,乃以四逆汤加上肉桂主之。处方:附片100克(开水先煮透),干姜36克,甘草12克,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服后身热退去四、五,脉象稍有神,小便色赤而长,能略进稀粥。再剂则热退七、八,大便始通,色黑而硬。(《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按】 此证危重,故用大剂姜附,力挽沉疴。然则附子用至百克,不可视为常法,且需有丰富之临床经验,方可偶尔为之。又案中此方,未用猪胆汁、人尿,恐是前医用凉药太过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