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栏目郭淑珍:《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10:07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古斯塔夫.勒庞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著称。他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乌合之众》最著名。

有人说,我们无法创造科学技术,只是在不断地把它发现和总结出来。本文的观点不是我的创造或者想法,仅供探讨。文中标题为勒庞观点,“理解”为我的理解,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一、勒庞观点:历史的变迁源于群体思想的变迁。群体思想的变迁源于宗教信仰、政治、科学的变迁。

理解:统治首先是思想的统治,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企业文化的终极作用正是为企业创造统一的、正面的(正面主要从企业角度看)群体思想。没有完善的企业文化,则群体自主形成的文化,会是不统一、且非正面的。因此,公司的利益圈子、小团体越多,也证明企业文化建设越差。

工会的作用是创造一种统一的群体思想。从这点上讲,致力于发展工会的统治者可能认为,形成统一的思想比形成正面的思想,更为重要。

企业规章制度的本意是创造一种正面的统一的群体思想。是否发生效用,主要看制度执行状况。现阶段无法执行的制度,不要写入规章制度,已经写入的,应该删除。无法执行的制度只会使群体认为,在制度规定的方面,不需要统一的群体思想。流程也是如此。

二、勒庞观点:不纯粹的民主和专制都使群体思想变化。

理解:绝对的民主和绝对的专制有会使群体思想趋于稳定。因此封建王朝的体制可以延续数千年。因此小作坊式的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在某些时候更容易使企业稳定发展。这点在德国体现最为明显,家族传承式的企业发展模式,使德系产品的品质得以延续百年。

当专制和民主相互转换时,群体的思想也将产生质变。此时文化和信仰,比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对组织的发展更为重要。

三、勒庞观点:群体的形成源于对共同利益的追求。

理解:只要共同利益的底限没有被完全突破,群体就不会产生重组。个体的利益追求是不同的,如果组织长期关注于共同利益的底限,群体中的优秀成员会脱离群体。因此,组织需要更为个性化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更为普遍化和确定的惩罚机制。普遍化和确定的惩罚机制对于群体是个明确的否定信号,也是暗示群体的最直接方式。

公平、平等不是群体所追求的,群体更关注容忍的底限。群体追求的方案:不十分清楚;易懂;看上去负担很小。组织制订流程和发展方案时,最忌讳领导人和团队要将所有问题搞清楚,把方案做到十分复杂,因为这样很消耗时间,而且让参与的群体感觉到负担很大。摸着石头过河,道理就在这里。当方案真正开始执行后,群体的目标趋于一致,此时产生的问题更容易被群体自行解决。

所有的演讲都应该是简单的激动人心但是模糊不清的,这样群体才更容易被感染。

四、勒庞观点:群体的行动能力大于推理能力。

理解:群体的目光是短浅的,群体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长远利益,朝三暮四的例子比比皆是,领导应更为关注在同等成本下对员工眼前利益的满足。目光的短浅也许是源于群体对未来的不自信。群体对未来的自信程度也许源于组织过去建立的口碑。

领导和特殊人物对于群体的作用极为重要,因为他们担负着为群体进行推理和建立长远目标的重要职责。领导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实现长远目标,满足眼前利益上。

招聘人员在面试时为非高管应聘者造梦的效果越来越差,也是因为应聘者在没有成为组织成员时,是一种群体心理:只关注眼前利益。所以一般来说,长期激励对于高管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

五、勒庞观点:人多势众是唯一的历史法则。

理解:群体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群体很容易在共同利益的底限上达成一致,因此抓住群体共同利益底限的人,就会成为群体破坏力产生的导火索。组织更多地要控制非正式组织和其领导,否则盲目的人多势众产生的是不可控制的结果。同时,发生群体破坏后,和群体领导谈判,满足其个人诉求往往比满足群体诉求更为有效。罢工的处理原则,便是由此而来。

六、勒庞观点:出色的领导人都是不自觉的心理学家,他们对于群体心理有着出自本能的但却十分可靠的了解。

理解:心理学家认为,对心理学的了解可能源于遗传,也可能是后天习得。追求遗传并无意义,如果想做一个出色的领导人,必须强迫自己后天习得各种知识和能力,用以识别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的把握也是刚刚开始,如果要控制群体,还需要帮助群体实现共同利益的底限,帮助非正式组织的领导和潜在领导创造个人利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板会容忍组织灰色区域的存在。

领导人以及群体更容易关注优秀的组织/个人和极差的组织/个人。跟着出头鸟式的领导,你就更容易出头。不惜自毁搏出位的明星,也正是看到了群体的这一特点,才有了不断的“炒作”。

群体是需要上帝的。需要一个上帝给他们指明方向,需要上帝给他们一个作为或不作为的标准,需要上帝给他们一种生活的信念。

第一卷  群体心理学

P2  “群体心理”是不可靠的,是暂时的,一旦构成群体的人群四分五裂,每个人立即恢复到了自己以前的状态,但在群体之中,他的个性却消失了,不见了,这时候他的思想与感情与群体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P7人与人之间差异最大的,或许就是智力了。

但是,同一种族的所有人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

大凡事情一旦涉及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

P8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所淹没。

原因何在?

第一个原因:本能的力量,而激发一个人最原始本能的决定性因素是数量。

P9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和道德上的。

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而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天然就是合理的。

群体是无名氏!

因为无名,所以无由指控。于是,曾经牢固地约束一个人的责任感就会淡然无存,而群体得到的,是最为原始的本能表达与宣泄。

第二个原因:传染

P9传染——群体情绪的相互传染——对群体的特点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决定着群体行为的选择的倾向。

传染——感性的、本能的情绪特别容易传染,而理智的、冷静的情绪在群体中丝毫不起作用。

10一个被群体情绪传染的人会感觉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强大,他的行为完全听凭另一种陌生的力量来主宰。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必然地被群体情绪所传染——但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的话,那么他就会沦为群体感情的敌对方。

第三个原因:暗示

13群体之接收暗示力量的影响。

群体的个人行为表现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是自我人格消失;

第二是无意识人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是情感与思想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转向一个方向;

第四是暗示的观念具有即刻转化为行动的冲动。

15因为理性的人所抱有的持续性的怀疑精神与思想的独立意识。

但是任何一个群体更像是一个原始人的乌合之众。

19群体是靠不住的!

群体最主要的特点表现为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以及夸大情感等等。

群体的特点与表现,只有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才可能看到。

22群体不仅可以在好恶情绪之间莫衷一是,它甚至可以在眨眼之间就从最野蛮最血腥的狂热过渡到了最为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

24群体不承认障碍。

25群体没有负罪意识,群体天然合理,他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合符正义的,因为他们的数量决定了这一点。

数量就是真理。

31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

群体观察能力的缺失,群体的智力泯灭。

群体幻觉现象与生理并无实质性的联系。

35一旦当人的智力品质泯灭、独立思考能力被严重消弭的时候,此时的判断力和逻辑都任由暗示与传染的作用引导,又反过来进一步吞噬残存的智力品质,这就构成了群体智力泯灭的惊人机制。

41那些被记载进史书,业已成为史实的历史事件,也未必是由价值的产物。

42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不论这件事是真实还是虚构。

正因为这样,历史才会最大程度地背离它的本原,呈现出光怪陆离的面貌。

群众依靠想象和杜撰来创造英雄。

43除了神话之外,历史并没有多少保存其他记忆的能力。

44只有身处群体之中,这些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才能够摆脱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只有身处群体之中,他们才能够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

45群体能够利用这种强化的感情,推到一切负罪感!

最卑劣的行为总是像有毒的杂草一样生长在群体中。

群体就注定要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51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感动!

53革命并非是为了改变深层的东西,只是群体发泄情绪的手段而已。

群体对一切传统事物、传统制度,都有着绝对的迷恋与崇敬;它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无意识的恐惧。

54对文明的进步而言,最值得庆幸的一点就是,只是在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工业出现之后,群体才开始掌握权力。

群体不具备任何道德。

55甚至某些时候,群体也会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当群体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的时候,最有可能对群体中的个人产生影响,甚至于可以让他达到慷慨赴死的地步。

群体往往为了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信仰、观念和只言片语,便英雄地面对死亡。

56群体的智力难以理解的一次次战争中,支配着群体的肯定不是私人利益。

57尽管群体经常会放纵自己的低劣本能,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来,但是也会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

60群体很容易处于旧观念的影响之下。

所有的群体都很难被动摇。

61让观念在群众的头脑里扎根需要很长时间,而根除它们所需要的时间也短不了多少。

62 凡是和群体有密切交往的演说家,无一不擅长激发群体,在他们中间创造一个有诱惑力的形象。

63事实上,假如我们尝试着对一种文明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使它得以存在的真正基础,乃是那些神奇的、传奇般的内容。在历史上,表象总是比真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不现实的原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

65想要领导群体,就要在他们的想象力上下功夫。

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伟大政客,包括最专横的暴君,也都把群体的想象力视为他们的权力的基础,他们从来没有设想过通过与它作对而进行统治。

终其一生,拿破仑始终全神贯注的事情,就是强烈地作用于这种想象力。

66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影响群众的想象力呢?

想要把握这种本领,实际上只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万万不可以求助于智力和推理,这也就是说,绝对不能够采用论证的方式。

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采取的形式必须是令人吃惊的鲜明形象。

第二,一定不要做任何多余的解释,只需要伴之以几个不同寻常的或神奇的事实就足够了。

68偶像崇拜有着非常简单的特点,有着五大标识来供我们辨认:

第一,   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   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   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   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宣传。

第五,   信徒倾向于把不愿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69假如一个人只崇拜某个神,那么他还算不上有虔诚的信仰。

只有当他把自己的一切思想资源、一切自愿服从行为、发自肺腑的幻想热情,全部奉献给一项事业或一个人,将其作为自己全部思想和行动的目标与准绳时,才能说他是个虔诚的信徒。

70如何建立偶像崇拜?

身为一位领袖,如果想要让自己创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条站住脚,就必须成功地激起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

群体无时无刻不在幻想,如果能够让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就能够让他们随时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

建立一套类似于宗教信仰的机制,需要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   要对群体的想象力善加以利用,为群体提供一个鲜明的形象,使之产生幻想。

第二,   当群体开始沉溺于幻想中时间,就要果断而大胆地对其进行洗脑,以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的方式来煽动群众的情绪。

第三,   当群众开始陷入狂热之后,则要以领导者的面目出现,为他们指出方向,用信念来激励他们,使得他们重新开始想入非非,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偶像崇拜就已经被初步建立起来,剩下的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完成对宗教感情的维护。

72偶像崇拜永远不会消亡,因为群众需要宗教。

73任何一桩惨案,总是群众所为。

过去的史学研究者在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往往只注意自然主义的角度,却忽略了心理学的角度,因此往往看不到一些事件的起源。

74在这些事件的深处,统治者的权力并不是永远存在,有的只是永恒的群体宣泄。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众意见的间接因素

77有些间接因素具有普遍性,可以看出,它们是群体一切信念和意见的基础。这些因素就是民族、传统、时间、各种典章制度和教育。

民族是最重要的间接因素。

78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就构成了传统。

如果一个民族使自己的习俗变得过于牢固,它便不会再发生变化。

79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同时又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加以改进。

80 信仰与思想既是历史的儿女,又是未来的母亲,然而也永远是时间的奴隶。

81既然制度和政府都是民族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绝对不可能创造某个时代,只能被这个时代所创造。

82政治家们在调整制度的时候,应当遵循着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实用为制定依据,而不是想当然的推理,更不是机械的照搬;

二:不要考虑是否严谨对称,而是考虑它是否行之有效、方便实用;

三:除非感到有所不满,绝对不加以革命。

四:除非能够消除这种不满,绝对不进行革新;

五:除了针对具体情况必须制定的一些条款之外,绝对不制定任何范围更大的条款。

83制度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民族的幸福也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

各民族是受着它们自己的性格支配的,凡是与这种性格不合的模式,都不过是一件借来的外套,一种暂时的伪装。

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人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性,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

甚至在某些时候,只要进行不良引导,教育的坏处还会大于好处。

84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工人不想再做工人,农民不想再当农民,而大多数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职员这晚饭以外,不想让他们的儿子从事任何别的职业。学习的唯一目的不是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是只打算让他们从事政府的职业。

85我们必须再一次重申,向人灌输大量肤浅的知识,不出差错地背诵大量教科书,是绝对不可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

86毫不客气地说,在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人在几年里把他们的时间和努力浪费掉了;而且可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几天。他们中间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是为了考试而活着,然后被残酷地淘汰掉。

另外一半或者三分之一,成功地得到了某种学历、证书或一纸文凭。

他成家立业,落入生活的俗套,而只要落入这种俗套,他就会把自己封闭在狭隘的职业中。工作也许还算本份,但仅此而已。这就是平庸的生活、收益和风险不成比例的生活。

87过多地延长实际的学徒期、培养懒汉的寄宿制度、过多的人为的训练和填鸭式教学、繁重的功课、对今后的时代完全没有考虑、对人的职业缺乏安排、对年轻人很快就要投身其中的现实世界装聋作哑、不考虑学生如何适应社会、不考虑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必须从事的斗争、不教给学生如何保持坚强意志。。。。。

在年轻人的心目中,那种在学校中形成的幻想与美梦,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彻底地破灭了。这种强烈的欺骗感、强烈的失望感,是一个心理素质不完备的青年人绝对难以承受的。

第二章  群众意见的直接因素

第一:形象

第二:词语和套话

91民众往往把自己潜意识中的希望,寄托在几个似是而非的词语上面。有的时候,那些最不明确的词语,引起的反响反而最大。

像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它们的含义极为模糊,即使一大堆专著也搞不清它们究竟在说什么。然而,正是这区区几个词语,却蕴含着神奇的威力,它们被看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全被它们集于一身。

93词语唤起的形象往往独立于它们的含义。这些形象因时代而异,也因民族而异。

无论这些词汇和套话是否荒谬,只要我们用这些东西把自己武装起来,就不再会对任何事情进行思考。于是,我便拥有了做出暴行的一切条件。

第三:幻觉

94推动各民族演化的主要因素,永远不是真理,而是谬误。

凡是能向他们供用幻觉的,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想破灭的,最终都将会沦为他们的牺牲品。

第四:经验

95我们还需要很多很多的经验,而它们的代价可能同样让我们伤痛欲绝。

第五:理性

96群众从不受理性的影响,它们只能理解那些拼凑起来的观念。

演讲者必须要遵循听众的思路,而不是自己的思路,否则他就不可能取得任何影响。

97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顽,激励着人类走上了文明之路。在这方面,人类的理性反而倒没有多大用处,它既不能带来音乐,也不能带来美术,这样看来,作为推进人类文明的力量,这些幻觉无疑是必要的。

尽管理性永远存在,但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就像是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这些东西。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

99只有极端的人,才能成为领袖。

那么,究竟什么人最适合成为领袖呢?

100据我们的经验,在那些容易兴奋的、半癫狂者、神经有毛病的以及一切外于疯子边缘的人中,尤其容易产生这种人物。

101凡是能够打动群众灵魂的人,无不有着狂热的信仰。

103领袖之所以会拥有如此的权威,是因为群体的奴性心态。

104可以说,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两种不同的领袖:

第一类领袖往往充满活力,但是只拥有一时的坚强意志。

第二类领袖更为罕见,他们的意志力也更持久。

107每个领袖都有自己独特的动员手段,其中有三种手段最为重要,也十分明确,即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

第一类手段是断言法,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大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

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108谎言重复千篇就成了真理。

128由于缺乏引导与制约,群体的意见开始左右社会风气、左右人的行为准则、左右政府的政策运行,甚至越来越倾向于成为政治的最高指导原则。它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空前的地步,竟然能够迫使国家之间结盟。

和政府一样,报纸在群众势力面前也变得卑躬屈膝,看不到一点自己的立场。

129现代人的历史观正在逐渐消亡。这指的是他们在判断问题的时候,很难秉承一个长久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