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新春演唱视频:【易经解谜】34.《易》经中的卦名是如何命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22:55




【易经解谜】34.《易》经中的卦名是如何命称的?   

 

《易》经中,有六十四个不同的卦名。这些卦名是如何命称的的呢?研究《易》经的学者,一般都是只注意对六十四卦义理方面的研究,而很少对卦名所得进行探讨。殊不知对六十四卦卦名的命称所据及其历史变化进行一点探讨,对於《易》道研究会大有启迪,就会增加一些历史辨证,而减少许多盲目的迷信。

 

那么,《易》经中的六十四卦的卦名是如何命称的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易》经的象术说起。《易》经的象术,是一个很重要的传授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手段。首先,《易》经的卦画是依象术原理而编制出来的,卦画的编制,又是为象术的更广泛应用而服务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取象喻理”的方法,传达和传播哲学道理。从这个义意上说,不懂得象术,就很难懂得《易》经的哲学理论。

 

道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哲学理论”。道理虽然极其重要,但是,道理并非现实生活中的一般性常理,它是“形而上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抽象性的深奥理论。《易》经就是在中国尚无文字使用的遥远历史上,古人借助於编创卦画,以法象、物象、意象为手段,用比拟、形容、来达到喻示和传授道理这一最重要目的而产生的。象者,事物形状、物性、现象之所称;术者,方法、技能之所谓。故《易·繫辞》曰:“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此者也。”

 

道学最基本的理论,就是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故象术的最基本要素,便是阴阳爻符号的创造,并以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中所包涵的“天道”、“地道”、“人道”这三大方面组画而有最基本的“八经卦”卦画出现,依象术原理命称以“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个卦名,以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不同的事物,用以表达“天地定位,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这样一个自然界大化流行的最基本自然变化法则为纲领。尔后,再依天道、地道、人道各分阴阳之数“六”,用八经卦作八八错综之重,而得六十四别卦不同卦画。这六十四个不同卦画,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取象喻理”的范围,而且最后依初爻向最上爻叙述事物变化条件与过程,就又加上了中国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时变”理论,这就使得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中“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大要素在每一个卦画中都表达了出来。分以阴阳,别以引斥,因论内外,广包宇宙,四维一絷,立体时变,神而化之,博大精深,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显著特点。故,六十四卦卦画之创,不仅在中国的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哲学理论发展史上,它都是一件开天辟地、空前绝后的伟大创举!

 

下面,我们就依“法象”、“物象”、“意象”三个方面,各举卦例,以说明按象术命称卦名的问题。

 

法象者,自然法则之所像。中国古代先贤作《易》的主旨,就是讲述自然法则,要人们效法自然规律以言、以行、以作事业而减少失误,多获成功,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故《易》经象术之用,以法象为主体,物象、意象只是其辅助性的部分。如此,法象不仅从阴阳爻及八经卦为始而为纲,而其象术之用,就具有严格的法则性必须遵从(参看第6页《八卦产生演绎图表》)。如此“ ”卦既代表“天”,又代表“父”,具有双重的象征义意,就既不能命之为“天”,也不能称之为“父”而须有一个两者兼顾到的名称。所以,就命曰:《乾》;“ ”卦由於同样的原因,就称之为《坤》。如此,不论是自然界的“风”“雷”“水”“火”“山”“泽”,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男”、“女”,都包涵在这“乾坤”之中了。这样,按照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相感、相交推动事物变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将“乾”“坤”相交之卦“ ”命之曰《泰》,而将阴阳各安其上下之位的不交之卦“ ”称之为《否》;代表水的阳卦“ ”与代表火的阴卦“ ”相重,则阴卦离火在下位,阳卦坎水居上位成阴阳相交之卦“ ”,就命曰《既济》。以此表达哲理上阴阳相交、水火相济之道理。反之,阴阳两卦各安其位者,便称之以《未济》;阴阳異性相感、相交显而易见者,莫如青年男女,故代表少女的阴卦《兑》居上位,而代表少男的阳卦《艮》居下位“ ”就命曰《咸》,咸者,感也;反之,代表青年男女的两个经卦,其阳卦《艮》“ ”处上位,而阴卦《兑》“ ”居其本位在下,而构成少男少女阴阳未交之象“ ”,则命之曰《损》卦,以表阴近阳,必然由阴阳異性相感相交法则而达其友,或者增一阳、添一阴,由同性相斥、異性相引规律共同作用,就会出现减损其或阴或阳的对偶之外多余者……

 

物象,即以其相重卦画直观所像之物形。以其法而命称卦名为补充手段,就会使《易》经的卦名更加喻理丰富。如《离》上《巽》下所重构成的卦画“ ”就不是依法象而命称卦名,而是依物象命称为《鼎》的。在“ ”这幅卦画中,最下面的阴爻中两画,好象鼎足,二、三、四的一连三个阳爻,象鼎之腹,第五个爻位上的阴爻之对称性两短画,象鼎之双耳,最上一爻中是阳爻的一长画,正象鼎之铉。因整个卦画在物象上象鼎的形状,故命此卦卦名曰《鼎》卦;再比如《离》上、《震》下所重构成的卦画“ ”,好象上下两排牙齿在咬食物的形状:初爻阳画象下颌;二、三爻之阴爻四短画正象一排下牙齿;第五爻的阴爻两短画,正象黄色人种所特有的两个铲型上门牙;最上一阳爻象上颚;而中间第四爻的阳爻一长画,则恰如上下两面排牙齿中所咬定的一块食物。正因为如此,就命此卦卦名曰《噬嗑》。“噬”义为咬,嗑为嗑牙……

 

意象者,是介乎於法象与物象之间的一种象术运用,即以事物的自然法则为依据,以卦画所重中的八经卦代表物构成的卦画“会意”为象征,用以命称卦名之法。如“ ”卦的卦画中,其上卦为《坤》,代表大地;其下卦《巽》既代表风,又代表木,此卦便依“地”和“木”而作说,木生於地中,自然是长而逐渐升高,因此以会意之法命此卦名曰《升》卦,以此表述事物积累渐进,量变引起质变之道——“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的哲理;再如“ ”卦,其上卦为八经卦中的《坤》卦,代表大地。下卦《震》,代表“雷”。其所构成的自然法则之意象,便是“雷在地中”。从阴阳爻位的排列上看,五阴爻居上位,而只有一阳爻在最下面,这正是阴极而阳生,物至极而复反的一种哲理意义表达之画面,因命称其为《复》卦,复者,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极而反,盛而衰,循环反复,作周期性变化而永无止境之意。

 

综上法象、物象、意象卦名所命例举,我们就可以瞭解到:《易》经卦名之命,是有其一定的法则所遵从的。但是,为了六十四卦道理表达上不重复,依丰富内容为主旨,在象术运用上,就并不死搬硬套,而是从六十四卦所要表述道理全面为原则,对象术运用持灵活的态度。

 

    总之,《易》经是按中国古典哲学道理,在尚无文字使用的历史上,先依阴阳对立统一之规律创造出阴阳爻,再按天道、地道、人道、时变编制出卦画,运用“象术”(不是“象数”)命称不同的卦名,以象征不同事物及事物变化规律而表达哲理的。在后世有了文字使用之后,人们才为了帮助记忆而撰写出卦辞、爻辞、彖辞、象辞的。其卦辞,是依卦象为依;其爻辞是按一卦所象事物、六爻时变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具体条件所作的解说;其彖辞亦称《彖传》,重在总揽一事物变化全局所要表达的义理而作解;而其象辞,也称《象传》者,则是侧重於比拟性的解释。其分工不同,各有自己的侧重,但目的则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象术”这一方法,使人明白中国古典哲学所要表述的道理。由於夏代以来“神道设教”以惑人,周以来的以《易》卦卜筮而成风,后世之人往往有不明中国古典哲学而改写卦辞、爻辞、彖辞、象辞者,致使今本《周易》之中,不仅存在着不少的鼓吹卜筮、介绍卜筮方法之文字,也有着不少不符合卦象哲理蕴涵之说辞。所以,读《易》,研《易》,不搞清卦名所得,不弄清象术原理,往往就会将研《易》之路走偏而不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