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唱浏阳河:对哲学的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01:02





〖文章正文〗

中国古代把具有智慧称为哲,而古希腊则把爱智称为哲学,可见不谋而合。智慧是个属性、作用概念,指通过活动的内容、方式、结果表现出的品性或功能。智慧区别于智能,是人特有的品性、功能,这种品性、功能是人成其为人的东西,是指能在根本觉悟、系统把握、条件充分认识上,相对优化地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属性;觉悟就是观念,观念就是高层次的各级概念,高层次的各级概念就是高层次的各级共性把握及水平。觉悟建立在知识、意识、理化功能之上,根本觉悟是指明白和追求系统性知识将大脑的理化性属性为主转化为知识性的文化性功能为主,实现人在意识领域、生活领域、社会自然关系领域自觉自主地践行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优化资源组合作用关系和体验作用变化发展的妙处;相对优化是相对人的存在形式、存在状态、发展变化而言的。各种资源在生态弹性限度内的合目的的目标性作用秩序离不开观念、标准、体制、科技的匹配作用,优的思维方式、诚信交往、民主模式也与观念标准体制有关。哲学一般采用考、察、逻辑思维的方式探素相对人共有的物与人与意识与物的循环性互动关系,仅管存在环节性的各种侧重。人品性行为的造就和其的各种作用结果与共性、个性知识逻辑性的系统建构有关,各层共性知识的系统性内化建构具有观念形成、系统把握、快速识别、一般性方法、作为深入平台的功能,没有抽象的层层共性关联把握形式,个别性意念则是散沙一盘;把知识特别是形而上的共性知识明确为哲学范筹可看出,智慧性人生这种结果的达到与共性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共性知识的发现密切相关,没有共性知识的发现和通过教学而内化基础上的利用就谈不上智慧境界的出现,当然,知识建构涉及知识的深广度、模拟性转化形式、语音文字代码三个相对独立部份的系统理顺度、所学与实际的一致度、沟通三者的匹配程度,匹配关系人观念素质作用的高低。智慧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处理表现的,但不局限于一时一事,也不局限于一定的方面、领域、区域、层次、时段,而是就条件系统性把握上的兼顾性处理作用而言的,个人追求的侧重体现人对主、客性条件的把握与觉悟的权衡所选,也与自评她评有关;因此,明白概念内涵的一般不称自身有智慧,只讲爱或追求智慧,其实,爱智这种情感所指的就是通过知识信息的发现、理顺、学习、利用达到智慧人生的境界。知识分个别性的和类别性的两种,个别性的以归入自然科学,而哲学主要属于类别性的和一般性知识的发现、理顺、教学和运用。哲学的一般性探索大致分事物、人、意识三个方面或层次,事物方面包括各层形式的存在模式及属性、逻辑关系、基本运动作用形式,人方面的包括人的本质、人生的意义、价值关系、关系模式、资源环境关系,意识方面包括意识原理、知识原理、理性意志、文化创造、需要发展等。知识概念内含对象与对象性知识(动词)与知识内容(名词)与观念意志行为与意义觉悟与自在性能与形成变化发展的关系,得(德)道或智慧或觉悟的实现在于抽象的共性知识层层细化,哲学基本上是以对象的知识与意识意志与人的行为关系为中心展开的,在亚里斯多德、培根、笛卡尔等把知识特别是形而上知识列为哲学后;在知与被知的关系中,笛卡尔认识到能知的主体优先于自在的对象,康德意识到哲学是种理性的理论思维,罗素认为逻辑性是哲学的本质,黑格尔的理念则将事物、逻辑方式、认识统一起来,在孔德波普的实证和证伪为是否真知提供了区分方法后,皮亚杰认识到知识出于建构,分析哲学侧重于语义表达角度,现象学测重于形式转化角度,萨特则强调我在顾我思,明确以人为本和事物属性存在与其功能作用被认知的关系;在叔本华认识到意识意志是种过程性的表象形式后,尼采认为意志是种强力或权力性存在关系,并宣称上帝死了的认识下,马克思强调的知识性实贱比杜威的实用哲学更全面;而知识原理和功能的追问又会涉及人的意识意志行为和人与各种形式之间的作用关系。知识是对象的信息性把握形式,知识是通过概念和概念关联方式达到的;概念是信息的区分(信息性、对象性认定)性知觉保存,就位(内容性角度和时空性角度的具体位置)性建构,并在更大系统中关联就位的产物,是各种形式之形状、属性、作用、关系的信息性把握形式;概念存在清晰度区别和关系定位的深广度区别,区别与大脑进化程度和知识结构有关;概念既是对象特性(完美的概念是本质特性的把握)的信息性把握形式的基本单元,也是理化性反应、信息性反映、知觉把握形式的统一体,反应与反映的统一是通过信息性作用关系确认达到的,反映与知觉的统一是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象信息与所建模式或内在信息关联模式的效对吻合达到的;概念的产生,存在以对象的整体性直觉形状为依据、相对性的功能作用意识为依据、对象自身的结构模式为依据而定的区别,可产生概念模糊、以部分代整体导致的思维运用关系和需修正理顺的问题;不同信息形式之间既存在规性转化关系,也存在约定性关系,感觉知觉认识是经规性转化关系到约定关系的,表现在电波形式、声波形式、文字形式、数码形式、电的断开形式自身的规性区别的利用和不同形式之间的等于性约定关系中;把握虽是通过各种渠道的各种信息整合而达到的,但认识把握的标准既不是几种信息,也不是随机随意作用形成的意念,更不是代表符号,而是对象本身的本质特性;知识区别于思想或幻想之处就在于其必须是通过对象性信息与实际(包括发明创造,当然,知识并不否认思想、假设的作用)校对整合形成的吻合性转化模式或概念,仅管大多数概念有个完善过程。知识不等于信息形式,而是信息性的把握形式或动态性的知觉(理念运动)过程,信息是未进入知觉态和离开知觉态的存在形式,信息可分知识性的、文化性的、自然性的,平常所指的知识内容一般是知识性信息;知识和内构信息的直接功能价值体在意识性作用,意识性作用是其能在事物处理中发挥运用性作用的前提;对意识的作用体现在观念造就、把握、识别、参照、模版、组合元素等方面。知识是个词组,由知和识两个概念构成,知侧重于认知把握,内涵知的功能原理,识侧重于认识,内涵分辩的功能原理;识是建立在知的基础上,无知则不能识,更谈不上运用和价值。知识概念是指对象的信息性把握以达到和以把握的具体内容,达到内涵能知能识的功能作用发挥,对象性内容包括状态、属性、作用、关系原理;知识功能的作用属动词含义,所知的内容属名词含义,将知识的功能称为知识原理,而将所知对象内容的原理称为各种形式之间的作用关系较妥,因为知识内容既各种存在形式的性状和相互之间的属性作用关系认识。知识可分为个性知识和共性知识,科学侧重个性知识的发现理顺为主,哲学侧重共性知识的发现理顺为主,系统性和信息性等也属共性关系的把握;当然,科学、哲学也涉及知识的传播、教学、运用,但不是主要的分工使命一定形式的过程由出处或源头、初形、完善发展过程、成熟期、稳定阶段、衰亡阶段构成,一定形式的根本既成其为自身的规定性或称特性保持,对象性认识的标准既对象,行为的标准是条件许可内的逻辑性优化处理,规范的标准是兼容性。哲学的源头是关系意识的形成和各种关系的追问,初形是事物或世界根本关系的认知而不是猜想,其完善发展是一个从本体关系侧重经人的各种关系侧重到意识关系侧重的过程,进入成熟期的标致是形而上既共性的共识形成和探索对象是事物与人与意识与事物循环性互动关系共性部份的确立;哲学的使命是事物、人、意识关系的共性部份认识,共性知识的不断发现理顺就是哲学根本保持的体现;人的存在、状态、发展需要就是人的根本,需要体现在存在安全、生理、精神、知识、信息、交往、成就七个方面或称层次,争取人生的尽可能丰富多采体现人生的意义。关系一般可从事物和人两个相对角度讲,既事物的基本属性关系和人的属性关系,人的属性关系包括意识的认识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把握利用。知识由概念构成,全部概念可分为个别性的、类别性的或称个性和共性,共性可分为指基本性的侠义和类别性的广义;个别性的包涵对象的全部属性,而类别性只包含类别共有的属性,既个别性对象的部分属性;个性认识和共(类)性认识各有作用,具体性的处理既涉及个性也涉及共性,共性认识的功能表现在观念形成、系统性地把握处理、事物的快速识别、对象的个性化认识处理、思维行为产物涉及元素属性作用程序性组合产生的因果关系模式的一般性方法中,无系统性的类别性知识的参照作用,人对各种形式之属性功能关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识别、处理、利用是难以办到的;个性、类性的认识可从形式、形态、属性、相对作用关系、结构关系的内、空间、时间角度重把握。哲学是让人明智的学问,哲既明智,学既认知和求知;人的意识、智慧、行为和关系处理的效果差异与遗传所得的意识机制、结构性知识的内化、信息的识别获得利用三者有关,机制、知识、信息的作用于犹如硬件、软件和材料,遗传所得硬件之潜力的发挥和材料的识别性获得和利用的水平都与软件这个中心有关,因此可以讲,结构性知识的内化决定生理正常之人的意识、智慧、行为和关系处理的效果;结构性知识的内化涉及各种事物形式及其个体属性、各种事物之间的直接间接关系认识和各种形式、各种关系的共性关系认识,个性认识主要是科学的对象,而事物存在作用共有属性关系的发掘、利用则是哲学活动的对象,共有的属性性既基本的或一般的;个性与共性区别的产生在于基本形式层层的各种组合形式;对象性的知识虽起源于已存在和存在过的现象形式,但不局限于已存在和存在过现象形式的分析认识,而是涉及所有的属性作用关系、运动形式、组合模式,具有认知、造性、预见、参照、创造等功能;哲学既属于意识形式,也属性思想,更是知识,而且是共性知识的认知、内化、利用;哲学的致极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模式的创造,天意与人意的统一在于人对事物作用关系的系统性全面认识后而转化为人的意识行为和社会的机制模式。意念形式中的意识、思想、知识、共性知识之间是一种逐级包涵的关系,共性知识是知识的一部分,知识只是思想的一部分,思想又是意识的一部分;它们都以意念或精神形式而区别于信息形式、物质形式(物质形式不等于存在物);黑格尔认为“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要将哲思与哲学和哲理与哲学性知识相区别,哲思是种层面,对一定形式的存在作用关系作更深广的系统性、追根性认识处理时都会进入哲思层面,一般人进入哲思层次涉及的主要是与自身相关的问题,而哲学涉及的则是所有形式系统性理顺的基础上去专注一般性东西的认识发现,在理顺和发现上有较大成就的称为家;哲理多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属于相对独立的共性知识,而哲学性知识则属逻辑性关联的系统性知识。意念形式和思维包括知觉、意念、概念、观念、观点、想法、梦境和意念、概念、观念、想法在思维中作用,存在各种意念形式自身存在的逻辑合理性与意念所搭载的对象性信息是否合逻辑的区别关系,存在层层的各种相对局部性概念或形式在知识或事物系统中的定位性或属性作用在思维中的是否正确关联运用与认识上的真知、意向方法上的正确关系;从相对独立的对象认知角度讲,在知觉、意念、概念、观念、观点、想法、梦境中,又只有经多角度多方面信息关联效对定位而形成的相对独立性概念的对象性吻合度强,而从对象的性状存在变化关系和逻辑性关系角度看,一定概念或对象在经验或事物系统中的准确定位关联作用则与实际关系模式、运用价值和人的认识知识理性智慧相关,也是人的思想意识包括物理性作用、信息的随机性作用、信息的随意性关联作用、信息的逻辑性关联作用、对象性信息作用形成的各种知觉、感觉、意念、概念、知识、想法、发明、意向、意志体现中的一种。人的存在作用与意识有关,而意识又与意识机制、信息作用、理化生作用有关,在高级的意识性功能中,除须具有相应的机制外,信息的利用和作用发挥则是知识在起主导作用;各种形式性状作用关系的把握水平既是人的方面性能、性状作用关系的认识又具有方法作用;虽然信息知识的内化具有知、信、意、向、行的一体化功能,但真知是实用的前提,知识和资源也是人的发展和大自由度不可缺一的双翼;知识从时空运动角度看包括形态、属性、关系(方法)知识,而知识从个性、共性角度看又可分为哲学、科学知识;不同的知识各有作用,利用则与语言沟通、需求和条件性要求有关。

 

      时 间 的 认 知

 

时间是个共性概念,指所有形式具有的过程属性,是过程角度的把握形式;组合性形式的过程属性由组合条件决定,宇宙的过程属性由常在的空间物子决定;事物的时间参照一般是指宇宙的过程属性。概念不等于词汇符号,一个词汇符号可赋予多种概念,而每个概念则只有一个对象或只指特定的东西,特定所指的限定是由符号概念的组合形式、语境、语气承担的;时间这个词汇符号也是如此,有多种含义,如“你现在有时间吗”中的时间是指过程的目标性活动空闲,“这个病人还有多少时间”的时间是指过程的寿命长短,“现在是什么时侯”是指所处的时序位置等;这些概念都与事物的过程属性有关,是从过程属性的特定方面、角度把握和表达的,只是过程属性的方面侧重所指,方面不是全面而是部分,不要把方面性概念当全面性概念。过程所指是分个性、共性和基本形式的,个性、共性把握、基本形式的性能是有区别的,个性虽细,但无暜遍性的参照作用,共性的含盖虽广,但只涉猎都有处,不包括基本形式独有的常在属性,只有基本形式的比较全部面,因此,哲学中的时间概念一般是指基本形式的过程属性。时间不是独立的存在形式,只是存在形式过程角度的抽象把握形式和表述形式。每种和每一存在形式都有自身的过程属性,过程属性只是形态、度量、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或一个侧重把握角度,状态、度量、运动、过程之间的关系是既区别又不可分的关系。

所有的存在形式可分成空间形式、物子形式和物子的空间性组合形式三种,空间形式、物子形式属于常在的不灭形式,物子的空间性组合形式属非常在形式,不灭的常在形式概念是从物体形式的层层组合的确定关系和物体存在、运动、组合必需空间这个依存条件关系得出的。时间既是指常在的空间、物子形式的过程,自然也是物子的空间性组合形式的过程;过程属性是通过物子组合形式的变化参照而表现和认识的;组合形式的生灭不等于其构成元素也随会组合形式而生灭,各层的各种形式的构成元素可生灭不等于基本的构成元素物子、空间也能生灭;因此,哲学标准的时间过程是以基本形式为准的;在直接感觉和工具的敏感能力内,基本的物子形式不存在,空间形式又什么也没有,只有各种组合形式生生灭灭的情况,易使人产生时间不是过程属性的错觉。组合形式的相对确定性和事物的秩序性也离不开基本形式的常在不灭性;逻辑性标准虽是从逻辑推理得出的,但推理是以直感能力以达和所用工具的能力以达为依据的;时间概念虽出于相互间的过程属性直接比较和系统性比较,可直接比较与系统比较的区别又与相对时间、绝对时间概念的形成有关;绝对是指各种形式在宇宙时序过程上的存在事实的确定性,相对则是指存在事实的认识性把握是以具体的参照物为标准的,其实,每个个体的相对参照时序位置和相对的过程长短都可通过视域的层次性扩大和计量尺度的转换达到统一,既绝对的内容是通过相对形式把握的,我们所用的时间和所处时刻、贵庚几何就是相对太阳系的。

    时间或过程只是空间和物体形式的属性之一或人的把握角度之一,存在形式与其过程的关系不是结构体与结构元素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作用关系的提法既不存在也不妥;空间和物子是两种基本存在形式,空间属性的认识只能通过物子和物子空间性组合形式的区别变化的参照途径时间的认知涉及时间是什么、运动方向、个体存在时间(过程)长短及计算、个体在时序上的位置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空间运动速度与时间运动速度和组合形式与常在形式等关系。常在的空间形式是个整体,整体的过程自然也是其内在构成部分物子的过程,因此,空间中的所有空域和域中成份共同一的时间秩序。空间过程的特性是无始无终,终始单向均匀运动,时序瞬间的速度等于宇宙空间的距离。空间、物体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而时间只是相对独立形式的过程所指或称概念形式,不能离开空间和物体而单独存在,不存在离开空间形式和物体形式的过程或时间,时间参考系其实就是存在形式的过程性参考;存在形式都是形态、度量、运动、过程的统一体,各种形式的过程就是运动过程;物子和其的合成形式不能离开空间而存在运动,物子与空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空间的存在过程不会少于物子;空间形式的属性是通过与物体形式的比较和各空域共同一时间平台而认识的,所有的物体形式具有的在空间的过程性运动属性,就如在列车内看人的活动一样,车不动而人是动的。光电子既是物体形式又只是测量工具的一种,两物体形式与空间形式的属性是有区别的,将一种物体的速度当作空间的过程性运动速度不妥,在惯性同化和没有环境物影响时,站在光子上与站在地球上无区别;从各空域共同一时间平台看,共同一时间平台的不同空域的同时形成的物体在时间顺序上共同一时点,如要发生一方不移位的交会作用,既在不计运动方的运动耗费时,其相距距离除速度等于零的平衡关系就是过程运动与空间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的时间概念是指所基本形式的过程属性,或称宇宙过程的时序、时段、运动、长度属性,宇宙概念既包涵所有的存在形式又不是指共性。所有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空间形式、物子形式、物子的空间性组合形式,宇宙由空间、物子两种常在的基本形式和物子的空间性不同组合形式构成,组合形式可生灭而基本形式则伴生、常在不灭。物子不但与空间同步运动,还存在空间性的分布、运动、组合的属性和形态;物子的运动组合离不开空间,物子及其各级的各种组合形式的空间性运动作用可造成各层的各种惯性形式在空间的不均分布和作用关系;指空间有什么时,一般包括其中的各种存在物,而指空间的属性时则不包涵其中的物体。物子的空间性组合状态既是一种过程性的,也是一种条件性的,是一种过程性的条件性关系模式和形态、属性、作用。时间是从各种形式的参照中得出的,好象是与各种形式无关的独立存在形式;但从纵向讲,各种可直感的有寿命物体形式都是由有内在空间的轻子、强子、原子、分子逐级组合而成的,组合形式的形成、变化、分解并不等于无内在空间的基本形式的不可分解性和空间的常在不灭;常在是无始无终的同义词;既然无始终,则所有常在形式的起始时序和时序速度也是相同的。所以,时间既是常在形式的过程,也是各种时段性组合形式的过程,因为各层的各种形式都是基本形式的不同组合状态;无数基本物子的非对称性作用可形成一定空域的共时性的各种形式和各空域的分布状态,形成相对性的特定条件下的立体过程性作用关系和形式,这好象人的过程与自身的组织系统和细胞代谢过程的关系一样;而由基本的空间形式和物子形式构成的各种合成形式的寿命有限,体现不出全过程,如把时间定为常在的基本形式的过程又很难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把时间表现确定为宇宙整体的过程属性而不称具体物态的较妥。

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是从太阳、月亮、地球、气候等的周期性的运动变化延续区别开始的,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一年,地球相对太阳的角度性运动影起的周期性物侯变化定为季,月亮绕地球一周定为一月,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定为一天;随着把握精度和广度的要求,又把一天分为二十四时,一时分成六十分,一分钟分成六十秒和光年等尺度。我们采用的时间是以太阳系为参照的时间,当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和超出本星系寿命的范围时,则会碰到转换问题。时间的认知虽与自身和它物的变化参照物有关,但不局限于具体的参照物;参照物自身有个寿命问题,存在不同寿命参照时的换算关系,最理想的参照物就是不灭的基本粒子,但只有能量变化而无形态变化的粒子又不适合作参照物,况且人也很难把其作为工具,而以有限寿命体作参照,又存在换算关系和须以相对形式把握绝对(事实)的内容。

无始无终是宇宙过程的属性之一,常在不灭就是无始无终,常在不灭的认识与人的寿命局限、工具的局限、认识深广度的局限和逻辑推理有关。时间的参照涉及顺序、节奏、时差和物体各结构元素是否共同一时间平台这个基本问题;我想,如存在多个时间平台,则不同平台的交界之处会出现明显的速度差异,影响不同平台之物的作用,这种影响不是惯性基本同化形成的惯性系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和可逻辑性推出我们所在的空间有边界和所在空间存在不同的时间平台。

终始单向运动的认识,主要是以所有存在形式自身的前次交会性组合作用必早于自身的后一次为依据的;以每种形式自身的作用变化秩序为依据,是因为不同形式之间的交会作用会随空间距离、运动形式、运动方向、相对运动速度、运动干扰等因素的组合区别而变化,而自身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方向明了;时间运动和时间的方向就是空间、物子的运动及运动过程;空间的运动方向是通过其与物子的依存性把握的,而物子的运动方向则是通过所有物体自身的前次变化都早于后面的事实序列和逻辑性推理而认知的;过程性变化与作用有关,在相同速度下,短的距离一定快于长的距离,最短的莫过于轨迹同化的自身元素而不是它物,从物体自身的变化关系角度把握是妥当的;反向运动和过程停止在宇宙未亡时是不会出现的。所有存在形式自身的前次交会性组合作用必早于自身的后一次的交会变化作用既体现出时序的单向运动特性,也是认识这一特性前提。过程具有单向运动特性,不等于组合的形式属性一定具有单向性,一定形式的属性功能变化具有的多种趋向可能是种条件性关系,趋向反转只是一定形式过程性状的变化、性状的变化趋向反转不是过程顺序的反转。人追求的延年长寿可通过控制医治器官病变、改善内外作用、延长细胞寿命、增加器官分裂次数和属性的阶段性反转方式;属性可分生理和意识两个部分,生理又可分大脑和其它两个部分,身体起着基本作用,大脑起着决定作用,不仅存在大脑与身体的匹配关系,还存在身体各部分的匹配关系,除个别器官病变性可取代外,只有身体各部分的年轻化而没有大脑的年轻化是不匹配的,而大脑的年轻化又涉及意识或信息的变化还原问题。

时间运动的均匀性认识既与组合形式各有特定的变化节奏有关,也与空间、物子的惯性有关,物体的存在过程是惯性运动与交会作用交替的过程,其存在过程的变化节奏快慢、间隔时间和交会次数与本性相对的组合条件有关;时段的时间划分虽是通过物体的性能和组合作用达到的,也需要工具物的尺度作衡量标准,但不等于工具性标准是唯一的;空间形式的过程是不依据任何个体的任何组合区别而变化的,可作零以上的任何尺度的均匀性划分。

时间的运动性自古就为人所认识,时间、速度、距离的关系也较早认识,只有时间的运动速度、时间速度与空间速度的关系和相对与绝对、对象之争未解决。对象之争和相对与绝对之争前面以说明,下面谈谈时间的运动速度和时间速度与空间速度的关系认识;时间瞬间的运动速度等于空间距离和这也是时间速度与空间速度的关系认识,是从同一宇宙所有存在形式都共同一时间平台和各空域共同一时间平台中得到的;物体的时间性运动与空间性运动的关系也是距离、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有多大的空间距离就须除以以这个距离为尺度的速度,当达到瞬间所需时间近于零的平衡态时,就是时间的瞬间速度。各种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等于时间的运动速度,同一时段的存在形式能发生较稳定的空间性结构关系,除与共同一时间平台有关外,还与惯性基本同化有关,不共同一时间平台就无系统的和相对的位置确定和认识。同时形成之物之间和共时的存在形式之间的交会作用是存在时间差的,时间差是由时间运动速度、相距距离、运动方向、空间运动速度、运动形式等因素造成的;时间运动速度的无穷大决定每一物都不可能与自身、它物的去过发生交会作用;由于全宇宙共同一时间平台和都有相同的时间性运动速度,无穷大的时速只能制约共时的存在物不能与过去交会而不能制约共时的存在物在未来的交会作用,未来的是否交会作用是由相距距离、运动方向、空间运动速度等因素决定的。光电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贯性基本同化而成,逻辑的看,光电子的构成元素的速度会成级数的快于光电子,如能把握利用,则人认识的深广度和共时性把握的精确度会更高,以光电子这种目前的一般性工具的速度作为时间之速的误会就会因实证而不单是现在的逻辑推断而彻底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