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圈圈的叉叉:小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33:45

小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在首届全市小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老师、朋友:

        大家好!领导、老师、朋友这三个称谓,我最喜欢朋友。因为,领导这个称谓强调等级,意味着命令与执行,让人听起来有一种距离感。老师这个称谓是神圣的,老师不仅仅意味着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引导、引领、鼓舞和唤醒,他是平等的首席,是真善美的导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朋友是平等的,亲密无间的,可以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应该互助双赢、共同成长。今天,作为朋友,我们在这里进行一次真诚的交流、心灵的对话。

         我们这些人在单位里大多是中层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在别人看来,我们很优秀。而实际上,我们心里清楚,自己很平凡。在我们看来,“平凡”与“卓越”之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如何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呢?在奋斗了多年甚至十多年之后,我们是否找到了一座连通“平凡”与“卓越”的桥梁?我从事教育科研已经十年多,对课题研究从“一无所知”到“略有所知”,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一定的心血和汗水,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因此,我个人认为,课题研究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那座桥梁,是我们摆脱平庸、走向卓越的捷径。

        从2006年,为改变课题研究实效甚微的弊端,教研室出台了《关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这份《实施意见》被烟台教科院推荐介绍给各个县市区。半年过去了,小课题研究收效不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小课题通过结题鉴定。为了切实加快小课题研究的进展,让大家做个为教育科研的“明白人”,今天我们首次举行全市小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其主题就是小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下面,我谈三个观点。

 

观念: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智者不惑)

要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并赋予积极的意义

        在教育路上,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认识,而不取决于行动。虽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坚持关键在行动,能否成功不在想的多少而在做的多少。但我个人认为,认识比行动更重要。因为行动源于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正误,决定行动方向的对错。认识高低,决定行动效果的优劣。所以,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为什么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正如小课题研究一样,如果你对它没有任何兴趣,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毫无意义。如果你觉得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作用,那么可以为之寻找充足的理由,可以赋予它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这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

          下面,我从公私两个方面,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赋予它积极的意义。第一个方面,对公而言,通过教育科研,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能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的立业之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教育随之转型。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计划经济是人道,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图来人为调节,它强调的是长官意志和利益平均,实际上形成了若干等级、整体发展滞后和许多人为的不必要的麻烦,在教育教学领域,其思想体现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其行为表现就是强调上级的命令、学校发展的整体推进、教师教学意志的落实和学生共性的发展,实际上造成了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同挤一桥)、学校同步发展(大家齐步走,强校不强、弱校不倒,有岭而无峰)、学生被动学习(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和个性的泯灭(万人同语);而市场经济是天道,是顺应自然运行规律来自然调控,它强调的是顾客的需求和机会均等,在教育教学领域,其思想体现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其行为表现就是强调学校自主办学、学校特色化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的张扬,从而形成学校自主办学(百花齐放,各寻其道)、学校差异发展(各尽其能,让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飞的飞,名校崛起,弱校被并,有峰也有岭)。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教育的发展方式必然由速度型转向效益型,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外延扩张型 转向内涵提升型。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顺势而变,注重科研,按规律办事、按规律管理,按规律教学。在教育转型过程中,从文化重建、机制创新、制度改革到管理提升、学科教改、教研组织、学法指导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都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从中层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型,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形势日新月异,这都要求教育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影响我们教育教学管理的文化有三种,一种是“经验型”的,它是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发形成的产物,是感性的,是靠以往积累的经验来管理教育教学的;另一种“制度型”的,它是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自觉形成的产物,是理性的,是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来管理教育教学的。第三种是“人本型”的,它是人性化的,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是靠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来统领教育教学管理的。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大致处在由“经验型”向“制度型”过渡的阶段,而“人本型”的管理是我们的理想追求。从国内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看,已经到了发展慢就意味着落后的地步,现在强调的已经不再仅仅是适者生存,而更多的是快者生存、优者生存。从某个方面说,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学校要实现教育管理由“经验型”向“制度型”再向“人本型”的跨越,就必然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研究来引领教育教学工作。而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也必然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凡事讲科学、用心做,潜心研究,科学施教。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工作方式的转型,必然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目前,教育工作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人们对教育的需要发生变化,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有书念、有学上(一般高等院校)变成了念好书、上好学(名牌大学、热门专业),从而导致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第二,生活水平的改善,学生在思想、身体、心理等方面发育很快,成熟的越来越早。由于学生有生理年龄、认知年龄和心理年龄,他们在生理发育、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和社会经验等方面发展的不同步,导致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增多,所以孩子越来越难教,教师越来越累,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视、图书、网络等媒体,使孩子获得信息的来源日益拓宽,学生懂得的、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在许多方面,我们知道的并不比孩子们多,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第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快速提升。新课程强调知识世界(书本)、生活世界(社会)和精神世界(情意)必须融合,促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有许多新理念、新理论要学,有许多能力、技巧需要提高,有许多问题、困难需要解决。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但我们又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以前,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解决,而现在已经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必须自主探索、自行解决。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工作方式已经由守旧型转向创新型。教育工作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我们顺势而变,需要从重视经验转向重视科学。在学校的每一天,我们都面对许多管理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教学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讲科学。乘着科学的电梯,就能快速地到达高层次、高境界,否则凭借以往的经验爬楼梯,就永远落后于别人。

        第二方面,于私而言,通过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能使我们拥有幸福完美的人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依靠教育科研,果真能使我们自身的利益趋向最大化吗?我认为,能!从最低的生存需要来看,我们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虽然我们是学校的领导,是教坛的精英,虽然目前还没有显现出生存危机,但我们应该有危机意识。现在教育发展形势很快,资源整合已在进行中。从小纪二中、徐家店二小、里店二中到二职专、四职专的撤消、被合并,这都是教育资源的重新调整。将来,随着中小学生的自然减员、民办学校的发展壮大和城区学校规模的膨胀等等,教育资源将会有更大的整合。我们是否想过,在教育资源整合中,自己是稀缺资源还是过剩资源?如果自己很平庸,就会有落聘的危险。一旦落聘,工资就会减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会受损,家庭幸福的指数就会下降。其实,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就会摆脱平庸、走向卓越。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去做的。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有可能。从现在开始行动,用教育科研插上腾飞的翅膀,即使“名师”也可能成就。

        从中层的尊重需要来看,每个人都渴望成为重要角色,都渴望被人们所尊重。我们都是优秀者,但不是最好的自己,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还有很大的潜能没开发出来。通过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唤醒我们心灵中沉睡的巨人,可以激发我们应有的创新热情,可以释放我们无穷的生命潜能。只要我们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地去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提升,成为全市首席的学科教学专家,成为烟台有名的学科带头人,成为全省的齐鲁名师,这一切都有可能。

        从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来看,我们通过教育科研,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快速地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主要的管理者、成为重要的研究者、成为课堂教学的佼佼者,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在学科改革的思路设计、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方面实行自己的思想、贯彻自己的思路、展示自己的才华,这都能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

         从以上三个层次的需要来划分,教师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敬业型的,他们把教育当作职业;第二种是乐业型的,他们把教育当作专业;第三种是志业型,他们把教育当作事业。无论我们是哪种类型的教师,通过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研究都会使自己受益终生,拥有幸福完美的人生。

          在这部分,我主要从公私两个方面谈了为什么要重视教育科研、开展小课题研究。取“二”的用意是,让大家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多个层面分析问题。总之,观念决定命运,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人只有依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才能取得进步,有所建树。如果一个人拒绝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那么只能处在弱小、可怜、凄惨的境地。这部分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智者不惑”,希望我们能做个“智者”,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理性思考,科学行动,通过小课题研究这一载体,用智慧创造自己幸福完美的人生。

 

探索:科学比经验更重要(勇者不惧)

要依托小课题研究让思考成为生活习惯,让研究成为工作方式

        谈了观念、认识的问题,我们接着谈探索和行动。人生是一个不懈探索的过程。在教育生涯中,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行动,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探索时,我们既需要经验,更需要科学。经验是有特殊性的、个性的东西,它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魏书生、孙维刚的教学经验,我们有时用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就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魏书生、孙维刚的综合素质。而科学强调的是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其研究过程可以重复。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教育中的许多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解决。但现实中也有许多问题靠经验是无法解决的。邓小平说过,摸着石头过河。换种表达方式,也就是在探索中前行。对于教育科研的发展思路,对小课题研究,我们是在探索中前行的。

         以往的教育科研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主要是教育科研没有很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没有很好地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以往的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存在着“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在实践探索上常常是虎头蛇尾,或者是搞形式、走过场,实效甚微。为了改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在长期思考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教育科研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从而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

        本土化行动,是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土,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地、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低重心运转,就是降低教育科研管理重心,倡导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选择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经常深入学校、课堂、教研组,与广大教师共同研究,商讨对策,解决问题。

        小步子发展,是每半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初确定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学期中通过三四个月的探索,解决一个关键性的突出问题;学期末整理成果,申请结题鉴定,以确保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都得到快速提升。

        实效性评价,是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过程中的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的或获奖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作用。

        对小课题研究,我们应该四条原则:
       一是小步子。我们不要因为是小课题,就不屑于去做。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凡事都是由小至大,小事不愿做,大事就会成空想。所以,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口小,范围小,步子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只要我们采取小步子的策略,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走到比梦想更远的地方。

         二是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或者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能够解决。山再高,我们通过一个又一个低台阶,也能攀登上巅峰,对于课题、对于教学、对于人生都是这样的。

         三是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解决一个小课题,我们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就是快速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四是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我们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应该使自己具备四种品行:
        一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具有真正的教学勇气,勇气就是挑战困难、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勇气不仅可以让人直面任何困难或挑战,勇气也可以带来成功的机会。我们要以勇气来引领人生,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抛开眼前的利害得失,最大限度的争取圆满完成小课题的研究任务,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怎样做才能使小课题研究做得更好、更有效。

        二是善于学习的品质。学习是所有教师的立身之本,从教之基,力量之源。善于学习是要知道学习什么,从何学起,而且要明白学习的目的。我们要学习教育科研的知识,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确保小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要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和其他课题组成员的心智和才能。要学习管理学的知识,把课题组成员组织起来,融合团队的知识和力量。要学习别人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课题,提高小课题研究的成效。要学以致用,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一旦把科研真正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把科学的理论转化教学的生产力,那么将会出现何等美好的局面。

         三是勤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要学会积极思考、理性思考和深度思考。积极思考就是把自己组织起来,使自己的心智、精神和目标协调一致,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激发你生命的力量。理性思考就是让自己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优劣得失,在解决问题的诸多办法和途径中确定最佳方案,这样可以增长你的教育智慧。深度思考就是要求自己终极追问,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问题抓关键,在事前或事后常想想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怎样最好,这样就会养成反思的习惯。

        四是敢于创新的意识。中国人讲中庸,中庸是强调科学,不偏不易,不左不右。但很多人将中庸误解为明哲保身的秘诀。于是,有了“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名言。其实,创新是永恒的,正因为不敢为天下先,中国才在清朝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现在,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创新,而小课题研究又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教学创新。要教学创新,就至少要做到两点,其一,善于发现问题;其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敢于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永葆前进的动力、才能使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

         这部分讲的是“三个四”,第一个四是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的四个取向,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第二个四是小课题研究的四条原则,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第三个四是我们应具备的四种品行,勇于探索的精神、善于学习的品质、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敢于创新的意识。讲“三个四”,其用意是我们要三思而后行,要依托小课题研究,让思考成为生活习惯,让研究成为工作方式,拥有真正的教学勇气、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在小课题研究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真正尝到教育科研的甜头。我讲这部分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勇者不惧”,希望我们能做个“勇者”,直面现实,挑战困难,稳步前行,超越自我,用有智慧的勇气来引领人生,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更远。

 

发展: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强者不争)

借小课题研究搭起自我实现的平台,铺就专业成长的坦途

        前面说了观念、认识的问题,刚才又说了探索、行动的问题,接下来就价值和追求谈谈自己的看法。介于“而立”和“不惑”之年的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作家王蒙认为,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学习。我认为,无论是生存还是学习,实际上都是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做一个强者,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加快专业发展,才是我们应当去做的事情。现在,教师专业发展运动已在我国兴起并展开。对教师来说,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两种,一是成功,二是成长。其实,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因为成功是一时的,成长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真正追求的并不是权力、财富和荣誉,而是个人的专业成长,而是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而是幸福人生的创造。至于什么权力、金钱、财富、荣誉、地位等等,都应该是成长过程中的附属品。所以,我们不要去争眼前的虚名和小利。否则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就不会走得更好、更快、更远。

        教师的价值追求是有层次之分的,因为需要不同,导致教师出现了把教育当作职业的“敬业型”的小老师,把教育当作专业的“乐业型”的老师,把教育当作事业的“志业型”的好老师。对于我们而言,应该做最好的自己,当最好的老师。通过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就能找到当好老师的感觉,就能塑造出最好的自己。

        知、情、意、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支柱”。第一,知识。西方有句名言,知识说是力量。当个好老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真正有力量的知识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知识方面,我们应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这是搞好小课题研究的根本前提。第二,情感。情感对一个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人认为,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智商受先天遗传影响较多,情商受后天培养影响较多。一个人如果有智商而没有情商,是一生怀才不遇,如果有情商而没智商,是风花雪月一生;如果有智商又有情商,是一生成功相伴。对于小课题,我们应当喜欢,应当倾注我们的热情和心血,因为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题目,是我们自行研究的项目,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是我们成就自己的途径。当在研究中注入了我们的情感尤其是热情、激情之后,就会有奇迹发生。第三,意志。爱因斯坦说,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困惑或难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半途而废。只要能遇到挫折不动摇,遇到困难不退缩,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能耐得住寂寞、抛弃浮躁,就会在努力的付出之后得到应有的回报,就会尝到科研的甜头和成长的快乐。第四,行动。知识诚可贵,行动价更高。从哲理上看,成功的公式是:成功=认识+实践,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知识+行动。在很多时候、很多问题上,我们缺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行动能力,对人来说是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在草创时期,莽汉容易成事,因为成功取决于行动。但现在是规范时期,成功更多地取决于科学行动。科学行动就是要前思后想,在行动前要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拟定方案、设计行动流程,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左右逢源;在行动后要深刻反思,分析得失,明确是非,辨别优劣,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用知、情、意、行为课题研究支撑起广阔的平台,为自我实现架起成功的支点、为专业成长铺起通畅的高速路。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把学习型组织的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受此启发,我将学习、实践、培训、合作、研究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对我们来说,学习是源泉,利于更新思想,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超越。实践是根基,利于转变行为,革新工作方式,改善心智模式。培训是捷径,利于获取指导,拓宽视野领域,建立共同愿景;合作是外力,利于交往互动,开展深度会谈,整合团体智慧。研究是动力,利于系统思考,敏锐洞察渐变,推进整体改革。这“五项修炼”是我们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加强这“五项修炼”。

        对专业成长,对教育科研,对小课题研究,我们倡导“六种追求”。
        第一,放飞梦想。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心中有梦,并能够科学研究。中学界的魏书生抓班级管理,孙维刚搞数学教学,李镇西开展民主教育,他们都需要科学研究。小学界的窦桂梅提出主题教学理论,王崧舟提出诗意语文,薛法根提出简单教学,孙双金提出情智教学,他们都需要科学研究。可以说,任何名师都是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摆脱平庸的,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问题解决中提升素养的,都是在不懈的追求梦想中走向卓越的。

        第二,策划未来。人生是需要策划的,人生是可以策划的,科学的人生策划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重要。有了科学的策划,人生就有强大的动力,就会产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我们应该凭借小课题研究来策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明确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发展目标,策划好每学期所要做的工作、所要做的课题,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近成功、走向卓越,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三,激情工作。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无论自己正在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还是高级的管理工作,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天职,从事这项工作是在追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无论他在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自始至终用积极的、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他都会用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勇气去应对。当激情工作时,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一切都在改变。当激情工作一两年三五年后,我们更会惊讶地感叹,成功的门为我们畅开,世界在为我们而让步。

        第四,用心做事。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是的,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考虑周全,用心去做,就会变得很美好,人生也就会充满快乐。我们要用心去做小课题研究,要坚持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将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将常规的事情创造性地做,那么我们就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问题解决中快速提升自己,使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

        第五,讲究策略。讲究策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借力。借领导之力,争取主要领导在时间、措施和经费上的支持,把课题研究做实;借同事之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课题研究做好;借专家之力,提高研究的层次和实效,把课题研究做大。讲究策略,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最恰当的时机做正确的事,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做。

        第六,博览群书。我们已经实施了读书工程,启动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读书,对我们的专业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确立“阅读改变命运”的理念,通过阅读教育专业图书来更新专业知识、开阔教育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对本职工作进行理性审视和分析,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通过阅读人文经典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激发自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进一步增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完美幸福人生的内在动力;通过阅读时下报刊来关注国际局势变化、国内热点问题和教育发展趋向,在更加宏观的时代背景下思考本职工作,进一步培养敏锐捕捉有效信息、快速调适应对策略的能力。通过博览群书,我们可以做一个有底气的教师,可以在课题研究中经常有出奇妙想产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富有创新和智慧。

        在这部分,我讲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一是一个核心,专业发展。二是两种取向,成功和成长。三是三类教师,小老师、老师、好老师。四是四大支柱,知识、情感、意志、行动。五是五项修炼,学习、实践、培训、合作、研究。六是六种追求,放飞梦想,策划未来,激情工作,用心做事,讲究策略,博览群书。取“一二三四五六”的用意是祝福各位朋友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顺心、顺意。总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让我们借小课题研究搭起自我实现的平台,铺就专业成长的坦途。这部分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强者不争”。希望我们能做个“强者”,不争虚名,不争小利,图谋发展,快速成长。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坚信“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做个“智者”;我们应当坚信“科学比经验更重要”,积极探索,科学行动,做个“勇者”;我们应当坚信“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着眼发展,快速成长,做个“强者”,从现在起就借助教育科研、借助小课题研究架起连通“平凡”与“卓越”的桥梁,最终让我们的人生因课题研究而充实,因自我实现而精彩,因专业成长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