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人物生平:道家养身功法续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04:39

道家养身功法续3

 

夜卧法

   凡当睡卧之时,先展开手足仰卧,然后存思五脏。之后存想天尊在黄庭(心下肾上)之中,凝神端坐,放大光明,辉映十方。
    当此之时,忘却身心,一念不动,留意内观。思悟自己初生之神,如何湛然清彻。开始感觉神思昏沉,渐渐而入,忽然觉得心地豁朗,神清炁宁,日月光明,双双照于中宫之内,内外俱通。所存天尊形象,分明端坐,更无一点尘俗气氛,如登仙乐妙境。更见种种奇异神化之景,却不可动意随想,恐怕心神游荡,妨害功修。仍然日日行此道法,涵养本性。  
行功日久,清虚朗彻,如在仙境,此系本性光明,神光发现。功入妙景,可以倏忽之间,而至万里。初有所见之时,须要把定身心,否则心神不定,恐成癫疾。

侧卧——希夷睡
    左侧而卧,屈其左臂。以左手心垫于面部下方,张开虎口,左耳安于大拇指和食指开空之处,以使耳窍通炁。头脊保持正直,舌顶上腭。屈其左腿到达腹部,泰然安贴于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于左腿之侧。以右手心贴放于肚脐之上,而凝神于脐内丹田。
    此时存想吾之身体,如同水晶一般透明。而又好象安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
在。

   仰卧——环阳睡
   仰面安睡,两手握固(握固即屈大拇指以其余四指攥住,如同新生婴儿握拳之状),直伸两臂,往外八字放开;两腿同样八字放开,而于开处各离肾囊一二寸许。
闭目内视,舌顶上腭,敛藏心意,调息人静。此时存想氤氲之炁,如云似雾,环绕于一身内外。心意凝定于中宫之内,若存若亡,绵绵不绝。神意观照于腰背褥下,如若无物无底之状。不可过于着意,周身放松,稍有照顾即可。

站桩法

   站桩一道,流传已久。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描述,说明早在远古时代即已出现。另据《金莲正宗记》卷四记载:道教祖师“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为了修炼大道,“偏翘一足,独立者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呼为‘铁脚先生’。丘祖赞之曰:‘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如此炼形九年,而入于大妙。”于此可见,站桩也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式。
    这里把内家拳的一种站桩修炼法——混元桩,介绍于此,以供志心修为者习之。
    站桩之前,须做好全身放松的一些准备工作。不可穿太紧的衣服,腰带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带也不可系得太紧。这样才有利于血脉的流通,保证炼功的效果。
    首先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臀部后坐,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目视前方,似看非看,头直项竖,身形中正,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杂念。
    然后两手抬至胸前,抱起撑圆,五指张开,十指相对,手心向内,似抱两球,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手掌距胸约八寸,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松肩横肘,小腹微圆。头顶如绳吊系,以振奋精神;两目微睁,目视前方,以蓄养精力;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松,有利于周身气血通畅运行。
    如此站立,少则几秒钟,多至一分钟,即会感觉四肢全身,有麻、热、胀、沉等不同程度的感觉,说明气血已达身体之梢部,是气行全身的标志。
    收功时,慢慢伸直两腿,缓缓放下双手,就会感到双手更加发沉发胀。如此原地休息一会儿,待全身的酸胀反应消失之后,全身松快,再散散步即可。
    王芗斋先生述及站桩时说:“习时须首先将全身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化,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项竖、神庄、力均、气息平静、意念放大、发挺腰松,周身关节似有微屈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舒适挺拔。自身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气浴殊近相似也。然后再体会自身肌肉细胞动荡之情态。锻炼有得,自然为正常运动。夫所谓正常者,即合乎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贫血者,可以增血;血压高者,能使其下降而达于正常。盖因无论如何运动,都不可使心脏跳动失于常态。然在精神方面,须视此身如大冶洪炉,无物不在陶溶中。但须觉察各项细胞为自然同时工作,不得有丝毫勉强,更不许有幻象。如依上述之锻炼,则身体之筋肉不炼而自炼,神经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质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之自然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然切记身心切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只要呼吸一失常态,或横膈膜略一发紧,便是错处,愿学者宜慎行之,万勿忽视。”
    开始站桩,由于两臂抬起的不适应,会出现“假疲劳”的现象,即肩酸、臂胀、腿抖、身晃等感觉。须知这是正常现象,是桩功必经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坚持天天站桩,十天左右即可自动消失。这时再站,不仅不觉其累,反而有舒适之感,站完之后精力旺盛,犹如睡足觉早晨刚起床一样。此时方才进入站桩正轨,说明体质已明显增强。从此兴趣倍增,接着站下去,就能够进入“忘我”状态,如《清静经》所言:“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如此则可使身心得到极大休歇,身不炼而自炼,性不养而自养,宿疾不治而愈,生活充满信心。王选杰老师说:“久炼此功,可收到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浑厚之效,这就是所谓神元、气元、力元的混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混元桩。”
    站桩时间,可安排于早晚,白天有暇也可以站,一般每次保持在半个小时以内为好。开始不适应,可站五分钟至十几分钟,待“假疲劳”的阶段过去之后,增加为十几分钟至半个小时,坚持下去,即可达到去病健身、养性延命之效。
    站桩功法简便易行,费时少而收效大,有病去病,无病强体,而且没有副作用,更不会出现偏差。实践证明,站桩对于慢性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头晕目眩、慢性气管炎、慢性肠胃炎、慢性肝炎、半身不遂、脑血栓、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多梦、癌肿瘤、脂肪瘤、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等疾患,都有明显疗效。要在学者坚持站桩锻炼,久则自知,非站无以得之。吕祖《指玄篇》日:“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逐日用功多。”
    站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站桩时闭眼,容易站不稳。要双目微睁,目视前方,这样不仅可以去昏沉,亦可疗目疾。    
    2.当腿部肌肉颤动或身体发生摇摆时,注意控制,以免前倾后倒,影响炼功效果。
    3.站桩前不宜饮酒,饮酒后不宜站桩。
    4.饭饱之后,休息半个小时,才可站桩。空腹亦不可站桩。
    5.大悲、大怒、情绪波动之时,不宜站桩。
    6.过度疲劳不宜站桩。
    7.女子月经期间,如有不适反应,不宜站桩。
    8.失眠者上床前站一会,可以睡个好觉,但时间不可太长,否则引起兴奋,更加难以入睡。
站桩之道,不加任何意守,不讲丹田呼吸,不论时间方位,不拘场地。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气功,倒很符合中华道家“清静无为,抱元守中”的修养功夫。《太上赤文古洞经》日:“有动之动,出于无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阴符经》日:“自然之道静。”站桩遵循自然之道,使人的身心在静中自然得到调养。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庄子》所言“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大妙”境界,就会明白站桩是合乎大道的。笃好修为之士,或可由此而悟出道中三味。

退符八法

初步修习中华道家筑基功法,在每次做功完毕之后,应当有一定的收功方法。做功之时,道家称为“进火”,因需用心神,而心谓之“火”;收功之时,道家称为“退符”,即用文火封固,以巩固炼功的效果。这里介绍的“退符八法”,是笔者根据传统中华道家的按摩法,结合自己多年的炼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八种方法,简便易行,功效奇特。

   十沐面
   干沐面,又称干洗脸。
   两手五指并拢,以先下后上的顺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脸之状。要搓至面部轻微发热,才有效果。
    可以达到调畅气血、治疗面瘫、振奋精神、美容驻颜的神奇效验。
连做三十六次。

    鸣天鼓
    鸣天鼓,天鼓即指耳膜。
    两手心捂住耳窍,不使漏炁。以双手十指按于脑后,然后双手食指压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脑勺。如果耳膜无损,即可听到“咚咚”如同打鼓的声音。
鸣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动,可以保持耳朵的听力,达到老不耳聋、聋者复聪的奇效。    连做三十六次。

    运神目
    运神目,两目为神光之所系。
    以两手心捂住左右双眼,如果炼功之后两手心发热效果更好。然后以两手心揉动双眼,先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
    可以治疗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沙眼、失明等,见效甚速。
向内向外各做十八次。

    叩罗千
    叩罗千,罗千即牙齿之神的名字。
    按照先腮齿、后门齿的顺序,双齿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
    辅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时,紧紧叩住牙齿,养成习惯。
    能够达到坚固牙齿,老不落齿的功效。
连做三十六次。

    扶中岳
    扶中岳,中岳即面部中央之鼻。
    两手四指均握拳,大拇指放于食指之上。以两手大拇指的外侧,从山根直至鼻翼两端之迎香穴部位,从上到下,依次擦动。
    肺开窍于鼻,两手拇指外侧有“少商穴”,属肺经,故用此处。
    可以达到增强肺活量、调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觉、防治感冒、治愈鼻炎等奇效。
连做三十六次。

    济天一   
    济天一,天一生水,水属肾,即指腰眼肾脏之部位。
    左右手心各捂住左右两腰眼,一上一下搓动两腰眼。最好能够搓到两腰发热。
    可以收到温肾壮阳、心肾相交之功效。治愈腿软、膝冷、腰痛、阳虚等症状。尤其腰部受寒或扭伤而痛,即以此法,将热气搓入腰眼之内,即可速愈。 
  连做三十六次。

   揉丹田
   揉丹田,即肚脐之部位。此处为人生身受炁之本。
   两手相叠,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压右手,女以右手压左手),先以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然后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压左手,女以左手压右手),再以逆时针方向揉动丹田。
    可以收到调动丹田之炁、增加内炁、治疗肠胃疾病的神效。
顺时针、逆时针各做十八次。    

    搓涌泉    
    搓涌泉,即两脚心之涌泉穴。
    坐于凳上或床上,以左手心搓右脚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脚心。
    可以增强全身内炁、驱寒、明目、排浊、治疗腿软等神效。
左右各做三十六次。    

    以上退符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顺序依次练习。其中先做面部,是调动全身气血;而后练耳窍,是因为耳属于肾,肾属水,天一生水,所以从耳窍开始;而后水又生木,所以练神目;而后木又生火,心为火,开窍于口,故即罗千;而后火又生土,土又生金,鼻居于面部之中央属土,肺属金开窍于鼻,所以再做扶中岳。济天一和揉丹田,是为了使五行之气归人丹田之内。直到最后搓涌泉,降浊扬清。所以这些顺序,均是依照五行相生,才能促进全身生炁的开发,符合养生之道。
  退符八法,可以在做功之后依次炼习,使炁机遍达于周身,作为退符收功;亦可在做功之前,作为进入功态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于身体的按摩,使得全身放松,能够很快入静。如果实在无暇做功,仅做此八法,或者在工作劳累之时,或者在睡觉前后,亦可收到养生益智、祛疾延年之神效。盖中华道家之法,往往“事少而功多”,神奇秘验.久习自知。

回阳功

    中华道家回阳功,用在初步筑基阶段。静坐之中,或睡眠醒起之时,出现无欲阳举的现象,可用回阳功将其收回,以免散失。如是有了浊念而出现兴阳,则属于浊水源,纵使收回,亦难以保守。
  如果修习《伍柳仙宗》之类的功夫,遇到兴阳之时,照例就要运用河车,搬运周天。即是从海底(又称阴跷,即会阴穴)提起,循督脉上升,经背后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直上泥丸宫;再由泥丸下降,经上鹊桥(天池)、十二重楼、绛宫,直下丹田,谓之一个周天。行功之时,可用数个周天完成。同时又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说,及二百一十六、一百四十四,用九、用六等数字(此皆比喻,不可死搬硬套)。但是修习上乘大道之人,却认为其方法偏于有为,而失于执着,不合无形大道,故不为上乘之法。其他各派功夫,亦有顺其自然而升降者,不用周天度数;亦有循沿中黄而收摄者,不用运转周天。
    回阳之法,道家传有十六字诀,较为简便而且易行。其诀为:“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具体做法为:阳生之时,先是吸炁,至会阴穴,然后以微意提摄之,随息归人下丹田(即脐);同时咽下津液一口,即为水火相见。水,喻为肾阳;火,喻为心意。水火相见,即心肾相交,使水升于上,而火降于下,水经火炼,化为真炁,炁归丹田,还归自身。
    丹道喻后天之水(即肾)为坎卦,后天之火(即心)为离卦,水火相见,乃使坎中之一阳,填人离中之一阴,从而使后天坎离,变为先天之乾坤。此即后天返还为先天,成为纯阳之体,乾健之躯。此法可连用数度,直至阳回而止。然后再以文火温养丹田,谓之封固。
其他,亦有专以清静为法门,而令阳生自返者等法。虽然其中方法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但是总要注意贵在自然,不可用意太过,则偏离大道。

强阳功

    正子时(夜十二时)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膝盖之上,以鼻徐徐吸气,收魄门,提精囊,闭气,咽唾液,意念引导闭气与唾液下注精囊;以口缓缓呼气,意念引丹田元气,下注精囊。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八次为宜。
    功用:
团精以滋补肾阴,壮阴囊以强化肾阳。

强阴功

    正午时(午十二时)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膝盖之上,以鼻徐徐吸气,收魄门,缩小腹,闭气,咽唾液,意念引导闭气与唾液下注“胞宫”以口缓缓呼气,意念引丹田元气,下注胞宫。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次为宜。
    功用:
滋补肾水,养益“胞宫”,轮濡阴液,和顺血脉。

胞宫功

    目乃神之宅,神乃命之光。肝开窍于目,肝气舒达,睛目则神采奕奕,性与命之旺盛生机,多见于眼目。
    功法: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膝盖之上,意念存曲骨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沿任脉上行于目,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目(七次),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缓呼气。
    闭口、目,意念存守于目,舌舔上颚,以鼻徐徐吸气、闭气,意念领闭气,咽唾液沿任脉下注、至曲骨穴,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曲骨穴七次,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缓呼气,反复七次为宜。
    功用:
    协调任脉之气,以滋肝阴,以生阴脉血气,以滋泽目窍,疏通肝血,以养“胞宫”。
    口乃脾胃之门,脾胃乃化生精微以养性、命之脏腑。脾裹血,主运化,脾脉和达,则可输布营血而滋濡“胞宫”。
    功法: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膝盖之上,意念存于中极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沿任脉上行于口,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口(七次),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缓呼气;
    闭口、目,意念存守于口,舌舔上颚,以鼻徐徐吸气,闭气,意领闭气,唾液,沿任脉下注,咽唾液至中极穴,顺时针方向旋转于中极穴七次,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缓呼气。反复七次为宜。
    功用:
运化任脉之气,以滋脾脉,化生阴脉血气,以濡口窍,通达脾血以养胞宫。

精囊功

    舌乃心之窍,心乃命之主,心主血脉,心血通贯、轮布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心主神明,心之官通髓脑,心灵脑明,则可毓性养命而强健生机。
   功法: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环抱、相扣,拇指端点于内营宫穴部位,置于关元穴。意念存守于关元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领吸气上提于口,闭气,舌尖顺时针方向旋转八次。以口缓缓呼气。
    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唾液,下注、咽唾液于关元穴,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关元穴八次,以口缓缓呼气。反复八次为宜。
    功用:
    补丹田之气以轮注心之窍,滋心阴以灌注丹田,升化任脉之血气,以滋心阴,化生心窍之津液以育丹田。
    功法: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环抱、相扣,拇指端点于内营宫穴部位,置于气海穴。意念存守于气海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领吸气上提于耳,闭气,舌尖顺时针方向旋转八次。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灌注于耳。
    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唾液下注、咽唾液于气海穴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气海穴八次,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灌注于耳。反复八次为宜。
    功用:
    补元气以贯注肾之窍,补肾阴以滋润元气之海,强化肾脉之气机,以育养肾精,化生元阴之血脉,以补益性机命本。
    气血功
    肺乃气之源,气乃恤之帅,肺开窍于鼻,司呼吸,统摄血行而滋养生机。精气以毓神,神气以毓性机命本,皆气之功能作用所致。故,养元气以生化性机,以固命本,乃养生之大道。   
    功法: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重叠(男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女右手掌心在上,左手掌心在下),置于气海穴部位,意念存于气海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上提于膻中穴部位,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膻中穴八次。以口缓缓呼气;意念存守于膻中穴部位,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唾液,沿任脉下注,咽唾液于气海穴,闭气,意领闭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气海穴八次,以口缓缓呼气,反复八次。
    功用:
补元气,强化血行之统摄;养元精,补益精血之轮注。气血畅达,血气充盈,则可毓养性机、命本而使之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