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女儿:瘀乃百病之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27:45
一.郁滞发展的必然结果——血瘀:
《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素问.缪剌论》:“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
《灵枢.贼风篇》:“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腠理闭而不通……则气血凝结。”
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瘀血。”
王肯堂《证治准绳》:“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
皇甫中《明医指掌.瘀血篇》:“跌扑损伤,或被人打踢,或物相撞,或取闪肭,或奔走努力,或受屈困,或发恼怒,一时不觉,过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

二.血瘀不仅是病理过程,更是致病因素:
1. 一般认为气滞可引起血瘀。
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难经.二十二难》:“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
唐容川《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
《血证论.吐血》:“气为血之帅,血随之则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则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
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盖气为血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灵枢.百病始生篇》:“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2.但血瘀也可以引起气滞:
《灵枢.水胀篇》:“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
《素问.玉机真脏论》:“脉道不通,气不往来”
唐容川《血证论》:“瘀血在脏腑经络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碍而痛。”
唐容川《血证论.吐血》:“气为血之帅,气迫则血走……血瘀气亦滞。”
3.一般认为气虚可引起血瘀。
《灵枢.经脉篇》:“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血先死。”
《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者,血之府也,……代者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
4.其实血瘀也可以引起气虚:
瘀血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不仅可以引起气滞,也常常引起气虚(心、脾、肾气虚多见),许多慢性病人的表现尤为明显。

三.久病可引起血瘀,血瘀也可致久病:
1. 久病可引起血瘀:
《素问.痹论》:“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
叶天士:“久病入络”“其舌必紫而暗”
王清任《医林改错》:“伤寒温病后头发脱落,……皮里肉外血瘀,阻塞上落。”“久病入络为血瘀。”
2. 血瘀也可致久病:由于瘀血留著经络(特别是邪留督任),瘀血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使患者緾绵不愈。对此还将有专篇讨论。

四.毒、瘀、痰最易相互引发,.危重疾病尤多毒瘀痰凝聚胶结::
痰可致瘀,瘀也可聚痰;毒可变瘀,瘀也可蕴毒;痰可酿毒,毒也可生痰。更多见的是毒、瘀、痰相互引发,在危重疾病时毒瘀痰凝聚胶结者尤多。
《内经》“汁沫与血相搏,则合交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虞天民《医学正传》:“致病之由……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
《丹溪心法》:“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何梦瑶《医碥》:指出中风“病自内发……由于火盛则火发,而血与痰壅矣;由于气虚则气滞,而血与痰壅矣;痰血壅滞……则昏迷不醒。”
何秀山《重订通俗伤寒论》:“但络瘀者必有痰”“热陷包络神昏,非痰迷心窍,即瘀阻心孔。”

五.血瘀是中西医结合的交会点:
乙肝、
冠心病、中风、非典、癌症、艾滋病……许多疑难疾病共有的特点都是毒、瘀、痰相互引发、凝聚胶结,气血瘀滞、督任阻滞。常表现为上盛下虚、本虚标实、动风动血;最易毒传心包、邪犯娇脏、肾精耗竭、肝阳暴作(张、亢、疟)……。高粘稠血症、高凝血症、红细胞聚集血症、微循环障碍、免疫变异、多脏器多功能衰竭……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改变。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极有可能是解开这交会点的金钥匙。